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选择1998年以来住院患者58例,经CT证实脑梗塞。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男18例,女10例,平均年龄63岁。假性球麻痹20例,真性球麻痹8例。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0岁。假性球麻痹21例,真性球麻痹9例。两组病情结构类似,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病人在一般常规药物治疗同时,根据病情于病后2~7d开始有计划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药物治疗。两组病例结果观察均至发病后42d结束。吞咽障碍程度的评判标准参照佳田氏的咽水实验:正常:5s内3…  相似文献   

2.
2002年1月~2004年2月,我院对20例假性球麻痹患者应用改进后的鼻胃管插入法,明显提高了一次置入成功率。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40例,男27例,女13例,38~72岁。脑梗塞18例,脑出血22例。吞咽功能经饮水试验均在三级以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两组性别、  相似文献   

3.
针刺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主要是脑卒中时出现的球麻痹 (亦称延髓麻痹 ) ,因真性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引起吞咽功能障碍。本研究采用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并与康复训练组进行疗效观察比较。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60例均是住院患者。男性 38例 ,女性 2 2例 ;年龄最大 85岁 ,最小 45岁 ;病程最长 1 0个月 ,最短 2d ;脑出血 2 3例 ,脑梗死 31例 ,既有梗死又有出血者 6例 ;首次发病 34例 ,再次发病2 3例 ,第 3次发病 3例 ;假性球麻痹 56例 ,真性球麻痹 4例 ;患者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 …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遗假性球麻痹患者轻者进食易呛咳,重者吞咽困难,常导致吸入性肺炎、窒息、脑衰竭死亡。因此,加强脑卒中假性球麻痹患者的康复与护理非常重要。 1 对象与方法 自 1997年 2月~ 6月共收治假性球麻痹患者 28例,男 18例,女 10例,年龄 46~ 78岁,平均 62岁,平均住院 34d。临床诊断:经 CT证实脑出血 3例,脑梗死 25例,均为基底节及内囊病变引起的假性球麻痹。其中 16例患者进食呛咳, 12例患者吞咽困难。 方法:吞咽功能康复训练: (1)假性球麻痹轻度吞咽障碍者,表现为进食呛咳,对这类病人采取的方法为:①选择正确的进食…  相似文献   

5.
在脑卒中急性期脑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中,脑代谢活化剂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回顾分析了我院近5年脑卒中急性期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对脑代谢活化剂的疗效和不同药物之间的差异进行探讨。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观察组96例中脑出血32例,脑梗塞58例,脑梗塞并脑出血6例;男64例,女32例,年龄39~82岁,平均64.6±25.82岁。对照组为28例未经脑代谢活化剂治疗者,其中脑出血6例,脑梗塞21例,脑梗塞并脑出血1例;男22例,女  相似文献   

6.
脑损伤后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病导致吞咽障碍患者42例,均经头颅CT/MRI检查证实,符合脑血管病诊断标准[1],无认知障碍。全部患者随机分为2组:①对照组21例,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31.33±10.88)岁;脑梗死3例,脑出血7例,脑外伤11例;真性球麻痹5例,假性球麻痹16例;②康复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3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患者真假性球麻痹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球麻痹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灶位置分为真性球麻痹21例和假性球麻痹39例,均采用综合康复训练。比较康复训练前后真性球麻痹与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的变化。结果假性球麻痹治疗前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高于真性球麻痹(P<0.05)。假性球麻痹治疗后SSA改善率高于真性球麻痹(P<0.05)。假性球麻痹治疗后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VFSS)评分高于真性球麻痹,改善率高于真性球麻痹(P<0.05)。结论假性球麻痹的病情较真性球麻痹严重,但经综合吞咽康复训练的干预效果优于真性球麻痹。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脑卒中患者约 51%有吞咽障碍,主要是吞咽、迷走和舌下神经的核性或核下性损害产生的真性球麻痹和 /或双侧皮质脑干束损害所致的假性球麻痹。我们自 1997年 1月~ 1998年 11月对 26例吞咽障碍病人进行康复训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本组病例男 16例,女 10例,年龄 52~ 81岁。经 CT证实脑出血 8例,脑梗死 18例。基底节及内囊病变引起的假性球麻痹 18例,脑干病变引起的真性球麻痹 8例。 23例于入院 72h进行吞咽功能训练, 3例延长至 8~ 15d进行训练。吞咽障碍程度的评判标准:正常 (0度 ): 5s内 30ml温水…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将因舌肌、软腭、咽喉肌功能失调所出现的言语及吞咽功能障碍称之为球麻痹,其中由于延髓神经核或周围神经病变所致者称为真性球麻痹,而支配其运动神经的上位运动神经元病变所致者称为假性球麻痹[1].文献报道,脑血管病后遗假性球麻痹患者已达脑血管病患者的25%左右。该病患者进食易呛咳,重者吞咽困难,常导致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加强脑血管病假性球麻痹患者的饮食护理极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996年1月~1998年3月,我院共收治脑血管病假性球麻痹患者59例,其中男27例,女32例,年龄52~72岁,平均68…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卒中患者虽经临床积极救治存活,但或多或少遗留一些运动障碍,我们应用现代康复医学的理论和方法[1]对我院收治的43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三资料与方法1.l一般资料1996年12月~1997年7月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3例,随机分为康复组43例,男28例,女15例,年龄47~71岁,平均55.23士5.42岁。脑出血12例,脑梗塞31例;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46~73岁,平均53.28士753岁。脑出血8例,脑梗塞22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及程度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2方法治疗组患者采用神经科常规治疗,待生命…  相似文献   

11.
谢珊华 《现代护理》2002,8(7):517-517
临床上将因舌肌、软腭、咽喉肌功能失调所出现的言语及吞咽功能障碍称之为球麻痹。其中由于延髓神经核或周围神经核病变所致者称为真性球麻痹 ,而支配其运动神经的上位运动神经元病变者称为假性球麻痹[1] 。球麻痹患者吞咽困难 ,进食易呛咳。如处理不当足以危害病人生命。本科自1989年 10月~ 1999年 10月共收治此类病人 5 0例 ,护理体会较深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5 0例 ,男 30例 ,女 2 0例 ,年龄 42~ 85岁 ,平均6 8.5岁。临床诊断 :假性球麻痹 40例 ,真性球麻痹 10例。该类病人均有不同程度地流涎 ,饮水呛咳 ,吞咽困难及言语不…  相似文献   

12.
假性球麻痹是由于脑卒中导致双侧皮质延髓束受损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障碍、情感障碍,是脑卒中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我们自 1993年开始治疗脑卒中偏瘫时,尝试运用不同针刺法治疗假性球麻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48例病人均经头部 CT或 MRI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且伴有假性球麻痹症状。将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 32例,对照组 16例。治疗组中男 23例,女 9例; >60岁 19例。病程 < 1个月 25例, >1个月 7例,脑梗死病人 27例,脑出血 5例。对照组中男 12例,女 4例; >6…  相似文献   

13.
肩关节半脱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60%~73%[1],对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有很大影响。我们对22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早期预防性康复治疗并与22例按常规治疗的患者进行对照,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4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时间1~3d,均经CT及临床确诊,随机分为①对照组22例,男14例,女8例,平均年龄58±10.23岁。脑出血9例,其中基底节6例、内囊3例;脑梗塞13例,其中基底节7例,多发性腔隙梗塞6例。平均住院时间28±12d。②康复组22例,男16例,女6例,平均年龄59±9.64岁。脑出血8例,其中基底节5例,内囊3例…  相似文献   

14.
老年脑卒中后肢体偏瘫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对 36例记录较完整的脑卒中患者进行了早期康复治疗,其日常生活能力( ADL)明显高于对照组,现总结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观察 1997年 1月~ 1998年 1月住院的脑卒中病人 70例,男 36例,女 34例,年龄 60~ 82岁,平均 71.4岁。全部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并经头颅 CT证实。均为首次发病,无严重并发症,认知较清楚。脑梗死 42例,脑出血 28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康复组 36例,对照组 34例,两组一般资料、伴发病和既往史评分无显著差异( P >0.05)…  相似文献   

15.
因脑卒中引起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的患者很多,中重症者给予鼻饲时,经常受到拒绝,因而易造成呼吸系统感染和营养不良。为此,我们结合中医针灸方法,对22例因脑卒中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了康复治疗,同时选择20例仅予鼻饲者进行对照,观察其疗效。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患者系2000年11月1日~2001年5月1日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合并假性球麻痹致中重度吞咽困难的脑梗死患者共42例,均符合198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55~73岁…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患者语言功能康复训练130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6月~2005年6月,我院对13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语言功能康复训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64例和对照组66例,康复组男40例,女24例,平均62.8岁,脑梗塞42例,脑出血22例,感觉性失语34例,运动性失语30例;对照组男42例,女24例,平均6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卒中后心电图异常与临床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我们将近几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的 ECG改变进行总结 ,以探讨急性脑卒中后心电图异常对疾病的预后及死亡率的影响。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病例组 ,把急性脑卒中分为脑梗塞及脑出血组 ,诊断标准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仪修订的标准 ,全部经头颅 CT证实 ,所有患者均无心脏病病史 ,排除了严重的肝肾疾病 ,样本采自 1998- 11~ 2 0 0 2 - 10住院患者 ,脑梗塞组 110例 ,脑出血组 5 0例。其中脑梗塞组男 78例 ,女 32例 ,平均年龄6 4.7岁± 6 .6岁。脑出血组 ,男 43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6 0 .5岁± 7.5岁。 2对照组 ,年龄、性别与上…  相似文献   

18.
球麻痹是脑血管意外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自1994年以来我们用项针治疗本病并设对照组进行了临床观察,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住院病人80例,符合1986年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经CT确诊为脑梗塞或脑溢血,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球麻痹。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男28,女22。年龄最大76岁,最小22岁。脑梗塞为36例,脑出血为14例。病程最长为8个月,最短为1d,对照组30例男18,女12。年龄最大76岁,最小36岁。脑出血11例,脑梗塞19例。病程最长6个月,最短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脑梗塞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1月经我院治疗的脑梗塞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予以综合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治疗疗效、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5.41±4.32 d)短于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1.91±0.53万元)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44%)显著高于对照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脑梗塞合并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缩短住院时间及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假性球麻痹是脑卒中后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系支配延髓颅神经运动核和核上性损害,延髓管理的肌肉瘫痪所致。笔者近年来运用针灸加罐治疗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 58例,取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本组 103例,均按 1989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各类脑血管诊断要点”诊断、“脑血管疾病分类草案”进行分类。全部病人均经头颅 CT诊断。本组 103例,随机分 2组,其中治疗组 58例中,脑栓塞 41例,脑出血 17例;男 36例,女 22例;年龄最小 43岁,最大 79岁;病程最短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