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6 毫秒
1.
目的:观察应用护理程序对七叶皂苷钠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32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148例应用合理的护理程序。观察两组患者接受静脉应用七叶皂苷钠7d后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8.2%,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静脉输注七叶皂苷钠患者应用合理的护理程序,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应用护理程序对七叶皂苷钠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32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148例应用合理的护理程序.观察两组患者接受静脉应用七叶皂苷钠7 d后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8.2%,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静脉输注七叶皂苷钠患者应用合理的护理程序,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赛肤润在防治七叶皂苷钠针所致静脉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使用七叶皂苷钠针静脉输注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在患者输液时给予热水袋放置于输液侧手臂下热敷,每天晚上土豆片贴敷手背静脉穿刺处.观察组于每日输入七叶皂苷钠前后喷涂赛肤润,观察两种方法的静脉炎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1).结论 赛肤润能有效治疗七叶皂苷钠针静脉输注所致的红肿、疼痛,明显减少条索状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预防静脉输注β-七叶皂苷钠致静脉炎的方法.[方法]将在我院骨科行静脉输注β-七叶皂甙钠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选择病人健侧上肢静脉穿刺,实验组通过头皮针输注β-七叶皂苷钠,对照组采用留置针输注β-七叶皂苷钠.连续治疗7 d后判断并比较两组病人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为28.0%,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5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头皮针静脉输注β-七叶皂苷钠能降低静脉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宋小珍  杨蓉  黄雪花 《护理研究》2010,24(7):1829-1829
[目的]探讨预防静脉输注β-七叶皂苷钠致静脉炎的方法。[方法]将在我院骨科行静脉输注β-七叶皂甙钠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选择病人健侧上肢静脉穿刺,实验组通过头皮针输注β-七叶皂苷钠,对照组采用留置针输注β-七叶皂苷钠。连续治疗7d后判断并比较两组病人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为28.0%,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5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头皮针静脉输注β-七叶皂苷钠能降低静脉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时外敷增强型透明贴对静脉的保护作用.方法 对使用七叶皂苷注射液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输入七叶皂苷钠后于穿刺部位处外敷增强型透明贴1贴,对照组不做处理,观察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和疼痛程度.结果 静脉炎发生率实验组10%,对照组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痛觉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敷增强型透明贴可降低输七叶皂苷钠静脉炎的发生率,并且减轻输液时的疼痛感.  相似文献   

7.
刘荣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2):2908-2909
目的 观察芪柏塌渍外敷预防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静脉输液七叶皂苷的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患者静脉输入七叶皂苷时沿静脉走向距离穿刺点5 cm处外敷芪柏塌渍,至静脉输液结束后1h,对照组未采用任何预防措施,记录两组静脉炎发生概率.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芪柏塌渍膏外敷预防静脉输液七叶皂苷所致静脉炎的疗效显效.结论 采用芪柏塌溃外敷静脉穿刺以上部位(沿静脉走向),可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是预防静脉输液七叶皂苷所致静脉炎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商品名:欧莱)在治疗静脉输液所致的局部肿胀和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输液渗漏患者总数81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外涂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和对照组(外涂50%硫酸镁)2组,观察炎症和肿胀消散的情况.结果外涂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组,输液渗漏所致的局部肿胀和静脉炎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x2检验,差异具有极其显著性(P<0.01).结论在治疗输液渗漏所致的局部肿胀和静脉炎中,外涂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能显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治疗静脉输液渗漏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文静  林玉琴  崔秀梅 《现代护理》2005,11(12):937-938
目的探讨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商品名:欧莱)在治疗静脉输液所致的局部肿胀和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输液渗漏患者总数81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外涂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和对照组(外涂50%硫酸镁)2组,观察炎症和肿胀消散的情况。结果外涂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组,输液渗漏所致的局部肿胀和静脉炎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差异具有极其显著性(P<0.01)。结论在治疗输液渗漏所致的局部肿胀和静脉炎中,外涂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能显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靳立巾  张杰 《护理研究》2015,(7):802-804
[目的]探讨百克瑞杀菌纱布湿敷预防七叶皂苷钠所致局部组织和静脉损伤的效果。[方法]将输注七叶皂苷钠的16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在开始输入七叶皂苷钠时用4层7.5cm×7.5cm无菌纱布浸透50%硫酸镁溶液湿敷,用保鲜膜包裹后胶布固定,输液完毕1h后取下;观察组在开始输入七叶皂苷钠时用百克瑞杀菌纱布一块(规格为4层,7.5cm×7.5cm),用透明敷贴覆盖固定,输液完毕1h后取下。两组均在穿刺点上方沿静脉走行5cm处湿敷,观察静脉炎发生情况及静脉疼痛的发生时间及程度。[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疼痛时间晚、疼痛程度低。[结论]百克瑞杀菌纱布湿敷能有效降低七叶皂苷钠输注时所致局部组织和静脉损伤的发生率,镇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静脉输入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发生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分析现状及影响因素,圈员共同拟定对策并按计划实施。结果:静脉输注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发生率由活动前的59.32%,降至活动后23.64%。结论:应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可有效降低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发生率,提高圈员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化疗药物性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化疗药物性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效果.方法 将12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1例,治疗组给予地塞米松5 mg静脉推注,对照组不进行静脉炎的预防处理.结果 治疗组发生静脉炎18例次,发生率为29.5%,对照组发生42例次,发生率为68.9%.治疗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地塞米松可以显著降低化疗药物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同时积极地护理也可以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可来福接头与肝素液封管在输注甘露醇中的对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可来福接头在静脉输注20%甘露醇中的应用。方法采取随机分组方法,将73例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血管条件、静脉留置针型号、输注高度相同的情况下,观察两组留置针留置期间回血、堵管、静脉炎发生情况以及输注的速度。结果选用不同的封管方法对输注甘露醇的速度、回血、堵管、静脉炎发生情况均有影响(P<0.05)。结论静脉应用甘露醇的病人最好选用可来福接头,既可保证药物应用的准时性,又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山莨菪碱凝胶涂搽防治输注康莱特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96例静脉输注康莱特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实验组患者在静脉输注康莱特前3~5 min将2%山莨菪碱凝胶沿静脉走向均匀地涂搽于输液穿刺点上方的皮肤上;对照组先不做任何处理,观察其静脉炎的情况后再对有阳性反应的患者用2%山莨菪碱凝胶涂搽于输液穿刺点上方的皮肤上.比较2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发生程度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为68.7%,其中Ⅱ、Ⅲ级占60.4%;实验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为10.4%,且未发生Ⅱ、Ⅲ级静脉炎.对照组33例患者及实验组5例患者经过治疗后静脉炎症状全部消失,实验组和对照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2%山莨菪碱凝胶涂搽能有效防治输注康莱特所致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静脉留置针封管方式与静脉炎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封管方式对留置针所致静脉炎发生几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法 ,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 ,比较经留置针对家犬输入刺激性药物后 2种封管方式与静脉炎性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 改良封管法致静脉炎性反应率大大低于常规封管法 ,2组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0 1 )。结论 输入高渗液或刺激性药物后先静滴生理盐水 2 0ml,再用肝素盐水封管 ,可显著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几率 ,延长套管针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6.
地塞米松预处理导管对PICC所致静脉炎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溶液预处理导管对PICC所致静脉炎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873例置入PICC的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441例和对照组432例.两组均用标准操作程序置入PICC,在预处理导管时试验组使用0.125mg/ml地塞米松溶液40ml,浸泡时间≥3min;对照组使用40ml生理盐水,浸泡时间≥3min.比较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发生时间、严重程度和其他早期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试验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为6.3%,对照组为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67.8%的静脉炎发生在置管后25~72h,对照组为67.3%;两组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ICC所致静脉炎多发生在置管后25~72h,地塞米松浸泡导管对PICC所致静脉炎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山莨菪碱联合地塞米松外敷预防榄香烯注射液静脉滴注导致静脉炎的效果。 方法 选取外周静脉置管滴注榄香烯注射液患者8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1例,对照组40例。静脉滴注榄香烯注射液前10 min,观察组给予山莨菪碱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液持续外敷置管静脉处皮肤至药物滴注完毕1 h,对照组给予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涂抹置管静脉处皮肤,比较2组静脉炎开始时间、发生率和局部疼痛的程度。 结果 观察组发生静脉炎时间晚于对照组(t=13.478,P=0.019),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7.970,P=0.005),局部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Z=-5.724,P<0.001)。 结论 山莨菪碱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液持续外敷能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缓解局部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原因及使用脉冲式冲洗法预防其产生的效果。方法 40例经静脉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化疗药物使用结束后均采用等渗液[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稀释肝素液(10~100 U/mL)]冲洗,一组行脉冲式冲洗法(观察组),一组行匀速冲洗法(对照组),研究2个化疗周期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第一个化疗周期2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二个化疗周期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行脉冲式冲洗法能明显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远期效果更佳,且操作简单方便,便于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长春瑞宾化疗引起静脉炎的发生率以及出现静脉炎的护理方法 .方法 对80例进行长春瑞宾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使用PICC管和外周静脉两种输液途径;对出现静脉炎的4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使用常规的封闭加冰冻敷的方法 ,另一组在常规方法 上加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湿敷,比较两组静脉炎的治疗效果.结果 使用PICC管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为10%,外周静脉化疗者静脉炎的发生率高达90%;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湿敷比常规方法 能使静脉炎痊愈更快.结论 PICC管是有效减少静脉炎的方法 之一,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湿敷能有效减轻静脉炎的症状,使静脉炎痊愈得更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精密过滤器在减轻氯化钾所致疼痛及静脉炎中的作用.方法:将100例应用氯化钾静脉注射泵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应用普通微量泵延长管加去静电膜精密过滤器,对照组应用普通微量泵延长管,观察两组患者疼痛和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疼痛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及静脉炎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精密过滤器可有效降低氯化钾引起的疼痛和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