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手足口病”也称“肠道病毒EV71。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目前还不属于法定报告传染病。该病隐性感染率高.显性病人症状一般较轻,是最近我国个别地区普遍流行的传染性疾病。一般人群对EV7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但是学龄前孩子是手足口病的主要发病对象,小于3岁的儿童发病率最高。一般来说.儿童在感染病毒后可以获得免疫力,不过产生抗体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毒类型,对其他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没有抗体,所以可能会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  相似文献   

2.
有些孕妇能合成一些抗体,这些抗体可以透过胎盘引起胎儿的脑部损伤,从而引起儿童孤独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H.pylori菌株类型与小儿胃十二指肠粘膜疾病的关系,了解本地区儿童感染的H.pylori菌株类型。方法 胃镜下活检及快速尿素酶试验诊断H.pylori感染及观察胃十二指肠粘膜病理变化,用免疫印迹法测定153例H.pylori阳性患儿血清多种H.pylori毒素抗体。结果胃炎患儿Ⅰ型H.pylori菌株为14例(27%),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儿Ⅰ型H.pylori菌株为43例(74%),两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CagA抗体阳性者粘膜中重度炎症58例(92%),CagA抗体阳性者粘膜轻度炎症21例(35%),两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本地区儿童感染的H.pylori为Ⅰ型和Ⅱ型毒力菌株,CagA抗体阳性能引起胃十二指肠粘膜较重的炎症。  相似文献   

4.
用IHA法检测患先天性疾病儿童147例,患一般疾病儿童396例和健康儿童150例血清弓形虫抗体。结果阳性率分别为21.08%,3.53%和2.00%。患先天性疾病儿童弓形虫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一般疾病和健康儿童,P<0.001,差异非常显著。提示弓形虫感染可引起儿童先天性疾病或畸形。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10—2012年河南省信阳息县〈6岁健康儿童肠道病毒71型(EV71)中和抗体水平,了解河南省近几年EV71流行趋势,为防控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挑选2010—2012年信阳息县〈6岁健康儿童血清标本254份,进行EV71标准毒株(阜阳毒株)的微量中和试验,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EV71中和抗体阳性率、构成比和几何平均滴度,样本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结果2010—2012年信阳息县〈6岁健康儿童EV71抗体总阳性率为68.90%,3年分别为75.56%、61.22%和71.21%,与当年本地区手足口病发病率呈正相关。〈1岁、1~岁组EV71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均低于3~岁、5~6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9,P〈0.01;t=0.47,P〈0.05)。1~岁组几何平均滴度最低,为1:25.18。结论〈2岁婴幼儿更易感染EV71,健康儿童血清EV71抗体阳性率与当年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儿童非典型肺炎(SARS)发病率低,症状轻的原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2001年及2000年4—5月间在首都儿科研究所就诊的儿童血清标本进行SAILS病毒抗体检测。结果 77份2001年儿童血清标本SARS抗体阳性率为41.56%;92份2000年4—5月儿童血清标本SAILS抗体阳性率为40.22%;结论 在非SAK5儿童中存在SARS抗体,且随年龄的增长抗体阳性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循化县健康儿童麻疹、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免疫状况。方法:抽取部分不同年龄组健康儿童进行麻疹、乙肝、脊灰免疫水平检测。结果:麻疹抗体保护率94.04%,乙肝抗体保护率64.24%,脊灰I型、Ⅱ型、Ⅲ型抗体保护率96.43%、100.00%、100.00%。结论:循化县(0—14)岁儿童对麻疹、脊灰具有较高的免疫水平,已形成对麻疹和脊灰病毒有效的免疫屏障,但麻疹病例仍多点散发且流动儿童发病较多,乙肝抗体水平较低且随年龄增大而抗体保护率逐渐下降。因此,今后免疫规划工作的重点要做好麻疹、乙肝疫苗的基础和加强免疫,提高疫苗抗体保护率。  相似文献   

8.
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主要发生于幼儿和学龄前儿童,6个月以内的婴儿因从母体获得抗体而很少发病,故新生儿水痘罕见.延边大学附属医院于2008年8月诊断并治疗1例新生儿水痘.  相似文献   

9.
检测IgM及IgG抗体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ELISA法对63例刀性心肌炎患儿及97例健康儿童血清进行检测,两组抗CVB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1.69%及7.22%,有非常显著怀差别(P〈0.01),而抗CVB4IgM抗体阳经分别为87.95%及79.83%,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果表明,检测单份血清抗CVBIgM抗体作为CVB引起心肌炎的病因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共和县2010年—2012年儿童免疫规划四种疫苗免疫后抗体阳性率进行监测分析,总结免疫效果。方法:选取共和县2010年-2012年10个月~1岁1042名接种4种疫苗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乳胶法检测抗-HBs,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脊灰IgG抗体。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被监测的1042例儿童中,4种疫苗6种疾病的平均抗体阳性率分别为:抗-HBs84.93%、百日咳97.50%、白喉97.22%、破伤风97.50%、麻疹98.75%、脊灰99.04%,抗-HBs、麻疹、脊灰抗体阳性率间无明显差异,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阳性率间差异明显。结论:通过3年对10个月至1岁儿童4种疫苗6种抗体检测,乙肝疫苗抗体阳性率较低,其它疫苗抗体阳性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今后须加强高质量的乙肝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1.
太仓市麻疹抗体水平监测结果表明:人群麻疹HI抗体阳性率为93.17%,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2.66,总的抗体阳性率较高,而大年龄组儿童和成人的GMT则较低。  相似文献   

12.
用间接凝集试验检测78名幼儿园儿童血清中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滴度≥1:80阳性者19人占24.3%。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应引起同行足够的重视;要加强基层单位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特异性检测以便及时提供诊治依据,免滥用抗生素,延误治疗并增加传播机会。以明胶颗粒代替动物红细胞的间接凝集试验检测特异性抗体有别于间接血凝试验,方法简便,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儿童麻疹免疫水平,客观评价人群麻疹免疫状况,为调整策略并改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南海、盐田、饶平、乳源、德庆、遂溪6个县4个年龄组1376名儿童,对其麻疹抗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6个地区麻疹IgG抗体总阳性率为96.9%,麻疹IgG抗体总保护率为80.2%,总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为1515mIU/ml;不同地区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均有显著性差异;年龄别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但麻疹保护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地与本地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均显示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结果显示调查地区抗体总阳性率维持高水平,但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常规免疫工作质量要好于非珠江三角洲经济欠发达地区;麻疹复种工作可有效减少免疫空白儿童,维持人群麻疹高免疫水平;居住时间较长的流动儿童可以获得高的麻疹免疫水平,结合麻疹发病情况,需重点关注居住时间较短的流动儿童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解莱姆病在山区儿童中的流行状况及特点。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了514例山区儿童抗莱姆病螺旋体IgG、IgM抗体水平,并进行了传播媒介、带菌率、病理检查及心电图检查等。结果514名儿童中,抗莱姆病螺旋体IgG抗体阳性率8.17%,IgM抗体阳性率2.14%,传播媒介为长角血蜱,蜱的带菌率为30%。结论山区儿童中存在莱姆病感染,约50%的感染儿童为无症状隐性感染,应注意早期发现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云浮市8足月-10岁儿童乙型脑炎抗体水平。方法:在云浮市随机抽取8足月-10岁儿童共536份血液标本,采用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RPHI)检测乙脑IgG抗体。结果:受检儿童乙脑抗体阳性率为89.1%,GMRT平均值为149.7。各年龄组乙脑抗体阳性率和GMRT差异无显著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性率有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加强儿童乙脑基础免疫工作,对预防和控制乙脑暴发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复发性腹痛儿童中进行血清HP-IgG抗体检测。探讨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对156例2-14岁因反复腹痛在儿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病人的血清中检测HP-IgG抗体。结果:检测156例复发性腹痛儿童HP抗体阳性患儿125例,阳性率80.1%,其中男性患儿阳性率85.1%,女性患儿阳性率72.6%,发病1月内就诊阳性率72.2%,半年内84.8%,1年87.2%,2年内86.4%,结论:复发性腹痛儿童与HP感染关系密切,HP抗体的存在与HP活动性感染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并认为HP抗体的检测对于儿童不仅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亦可用于HP感染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农村与城区入园儿童乙肝表面抗体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找出原因,了解城区、农村入园儿童注射乙肝疫苗后的接种结果,找出原因,降低农村儿童乙肝感染率和提高农村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方法对农村和城区6346名2~5岁入园儿童空腹抽血2mL分离血清,采用酶标法,进行乙肝免疫学指标检测。结果农村2550名儿童中,抗-HBs阳性1383名,占54.2%;城区3796名儿童中:抗-HBs阳性2286名,占60.2%。结论农村与城区入园儿童乙肝表面抗体检测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10μg乙型肝炎基因重组(酵母)疫苗对(5~14)岁儿童的免疫后抗体产生效果,为制定有效的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0、1、6免疫程序对(5—14)岁儿童接种酵母重组乙肝疫苗,对633名乙肝血清标志物全阴的儿童,全程免疫6个月后采集血样,采用定量放免法(PIA)进行抗体检测。结果t全程免疫6个月后,抗体阳转率92.73%,分年龄组几何平均滴度(GMC)差别无明显性(F=1.66,P〉0.05),抗体滴度(GMC)在100mIU/L以上,占81.20%,男女之间抗体阳转率及GMC构成分布差别无显著性。结论: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安全有效,儿童免疫后的抗体阳转率效果明显,抗体应答水平较高。为减少无应答和低应答人数应当增大接种剂量,以增加抗体阳转机会。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桂南地区有先天性畸形或先天性疾病和可能由弓形虫引起的各种病症的儿童的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1.4%,正常儿童为3.5%;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的68例,出现各种神经系统病症者27例(41%);家系调查结果表明先天性感染可能是儿童弓形出病的重要感染途径。  相似文献   

20.
太仓市麻疹抗体水平监测结果表明:人群麻疹HI抗体阳性率为93.17%,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2.66,总的抗体阳性率较高,而大年龄组儿童和成人的GMT则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