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09 - 2018年贵州省黔南州居民肝癌发病率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肝癌防控工作提供临床病学依据。方法 利用贵州省黔南州肿瘤登记报告系统中2009 - 2018年居民肝癌发病登记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发病率、年龄性别发病率、中标率、年底变化百分比、截缩率及累积危险度。结果 2009 - 2018年贵州省黔南州居民新发肝癌共7 482例(男性5 740例,女性1 742例),发病率为21.34/10万(男性34.47/10万,女性11.31/10万),标化率15.99/10万(男性21.05/10万,女性10.05/10万)。10年中肝癌发病率和标化率APC分别为2.84%、- 0.92%,截缩率和累积危险度分别为25.25/10万、0.37%。肝癌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40岁以上年龄段发病率出现快速升高的趋势,85岁以上年龄段达到高峰(177.09/10万)。45~49岁、60~64岁年龄段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75~79岁、85岁以上年龄段发病率呈下降的趋势。结论 2008 - 2017年期间贵州省黔南州肝癌发病率和累积危险度呈缓慢上升的趋势,男性和40岁以上年龄段人群是肝癌发病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2.
成都市2005-2010年女性乳腺癌发病和死亡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分析成都市2005-2010年女性乳腺癌发病和死亡情况,为开展乳腺癌干预措施和确定乳腺癌研究方向提供依据。方法对成都市2005-2010年慢性病发病监测和居民死亡原因网报系统中乳腺癌发病和死亡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国际死因分类法(ICD-10)进行死因分类。采用Excel2007及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都市女性乳腺癌报告发病率从2005年9.71/10万到2010年23.24/10万,上升139%,呈明显上升趋势(P〈0.01);40~44岁和55~64岁年龄组上升速度快;城市(23.12/10万)明显高于农村(12.27/10万),农村涨幅(164.89%)高于城市(97.07%),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成都市女性乳腺癌死亡率从2005年5.11/10万到2010年6.18/10万,呈缓慢上升趋势(P〈0.01);45~54岁年龄段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成都市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儿童青少年白血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广东省儿童青少年白血病发病的分布状况,提出病因假设,为儿童青少年白血病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广东省儿童青少年恶性肿瘤基本信息,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儿童青少年白血病的发病率,并比较三间分布的差异。结果广东省0~18岁儿童青少年2003-2004年白血病年平均发病率为1.36/10万,位居儿童青少年恶性肿瘤的第一位;男性年发病率为1.65/10万,女性年发病率为1.04/10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0~4岁组发病率为4.05/10万,5~9岁组发病率为2.52/10万,10~14岁组发病率为2.35/10万,15~18岁发病率为2.28/10万,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有明显下降的趋势(P〈0.01);地区分布上,江门市发病率最高为3.13/10万,茂名市最低为0.42/10万,发病危险相差7.4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可能与土壤天然放射性核素^226Ra、^232Th以及室内氡有关;时间分布上,2004年发病率为1.48/10万,明显高于2003年的1.24/10万(P〈0.05),无明显季节性;在不同类型的白血病中,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所占比例最大为62.22%,其次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占31.25%。结论广东省儿童青少年白血病发病居儿童恶性肿瘤第一位,主要类型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须加强儿童白血病的防治,特别是江门、珠海、汕头、佛山等高发地区。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1999 - 2018年贵州省黔南州女性生殖系统主要恶性肿瘤发病率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关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贵州省黔南州1999 - 2018年肿瘤发病登记数据库资料,计算女性生殖系统主要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标率、世标率及年平均变化百分比等。结果 1999 - 2018年贵州省黔南州女性生殖系统主要恶性肿瘤发病4 987例,平均发病率为14.33/10万,其中宫颈癌7.05/10万,宫体癌3.45/10万、卵巢癌3.83/10万。发病率由1999年10.89/10万上升至2018年19.47/10万,呈现上升趋势。宫颈癌1999 - 2018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χ2 = 18.654,P = 0.001)。宫体癌和卵巢癌发病率1999 - 2018年均明显上升趋势(χ2分别为27.891、24.337,P = 0.001)。宫颈癌、宫体癌和卵巢癌发病率在40岁以上年龄段发病率迅速升高,宫颈癌在60~64岁年龄段发病率达到峰值126.43/10万,宫体癌和卵巢癌的发病率在65~69岁年龄段达到峰值,分别为59.67/10万、66.97/10万。结论 贵州省黔南州20年来女性生殖系统主要恶性肿瘤总体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尤其是宫体癌和卵巢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09—2015年东阳市恶性肿瘤、脑卒中、糖尿病和冠心病等慢性病发病率情况,为相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9—2015年东阳市恶性肿瘤、脑卒中、糖尿病和冠心病四种慢性病发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四种慢性病的发病率。结果 2009—2015年东阳市四种慢性病的平均发病率分别为恶性肿瘤351.82/10万、冠心病46.07/10万、脑卒中423.27/10万、糖尿病289.52/10万;发病率均呈逐年升高趋势(P0.05)。男性四种慢性病发病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脑卒中(446.08/10万)、恶性肿瘤(380.16/10万)、糖尿病(306.79/10万)和冠心病(53.91/10万);女性四种慢性病发病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脑卒中(399.76/10万)、恶性肿瘤(322.61/10万)、糖尿病(271.71/10万)和冠心病(37.99/10万);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P0.05)。随着年龄增加四种慢性病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P0.05),在各年龄人群中,四种慢性病发病率均以≥80岁老年人最高,其恶性肿瘤为2 934.01/10万、冠心病为891.85/10万、脑卒中为6 576.68/10万、糖尿病为1 533.75/10万。结论东阳市四种慢性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其中以≥80岁人群发病率最高,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1998-2017年贵州省惠水县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及其变化趋势,为肿瘤防治措施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1998-2017年贵州省惠水县癌症发病登记数据库资料,对消化道恶性肿瘤进行分析,计算指标包括发病率、中标率、世标率及年平均变化百分比等。结果 1998-2017年贵州省惠水县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9954例(男性6384例,女性3570例),平均发病率为106.05/10万(男性125.54/10万,女性86.49/10万)。中标率77.06/10万(男性89.84/10万,女性61.41/10万),世标率77.21/10万(男性90.12/10万,女性61.49/10万);20年中发病率、中标率、世标化发病率年均变化百分比分别为8.49%、7.01%、7.49%。发病率在50岁以下年龄段较低,维持64.83/10万以下,50岁以上年龄段发病率迅速上升,80~岁年龄段达到峰值537.61/10万,男女性各年龄段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上升趋势基本一致,男性发病率上升幅度高于女性。发病率排第1位是肝癌28.93/10万(男性39.30/10万,女性16.26/10万),后依次为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和食管癌。结论 贵州省惠水县20年来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湖州市肺癌发病状况及趋势,分析其年龄、性别构成,确定重点防治人群,为肺癌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湖州市2011—2012年确诊为肺癌的新发户籍病例,统计分析其发病率及其他相关指标。结果湖州市2011年肺癌发病率62.17/10万(男性93.63/10万,女性30.08/10万),中标率56.67/10万(男性86.34/10万,女性27.18/10万);2012年肺癌发病率61.72/10万(男性90.65/10万,女性32.15/10万),中标率55.44/10万(男性82.68/10万,28.67/10万)。肺癌发病多出现在30岁之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1);男性肺癌发病率高于女性(P<0.01)。结论肺癌是影响湖州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应积极应对并做好肿瘤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高唐县恶性肿瘤死亡状况及流行趋势,为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高唐县2009~2011年居民全死因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观察主要恶性肿瘤死亡水平的变化;分析各类恶性肿瘤流行趋势;统计恶性肿瘤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死亡构成比等指标。结果高唐县2009-2011年居民恶性肿瘤年均粗死亡率为175.60/10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肿瘤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年均增长1.78%,男性增长高于女性;肿瘤发病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主要恶性肿瘤为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肺癌上升趋势最为明显。结论恶性肿瘤已经成为高唐县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是高发人群,肺癌和食管癌是下一步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刘丹  王光旭  历丹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6):1136-1138
[目的]了解2004~2009年大连市乙肝、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等部分免疫可预防传染病流行特征。[方法]利用传染病疫情数据库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大连市部分免疫可预防传染病流行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年与2009年比较,乙肝发病呈明显下降态势(P﹤0.01);麻疹发病率2005年有所回升,2006年达高峰以后逐年下降(P﹤0.01);风疹发病率自2007年以后逐年下降(P﹤0.01);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2009年与2008年比较下降了52.6%。2004~2009年城区、郊区、农村4种免疫可预防传染病年均发病率分别为77.83/10万、135.44/10万、32.91/10万,郊区﹥城市﹥农村(P﹤0.01);男性、女性年均发病率分别为90.72/10万、51.52/10万,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P﹤0.01);乙肝年均发病率20~44岁最高,麻疹年均发病率﹤1岁最高,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发病主要集中在5~20岁年龄段。[结论]2004~2009年大连市乙肝、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2009~2012年汶上县不同乡镇食管癌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针对性防制食管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汶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农村居民食管癌的发病监测资料,运用Excel和SPSS 16.0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汶上县农村居民食管癌的发病率由2009年的60.34/10万上升至2012年的66.83/10万;军屯乡、杨店乡、郭仓镇位于食管癌发病率前三位;发病年龄分布不均匀,55岁~发病例数增加较明显,占全部发病例数的87.69%,不同年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9~2012年汶上县食管癌发病例数为1 925例,男性1 272例,女性653例,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95∶1,食管癌发病率男性为79.38/10万,女性为43.31/10万(P〈0.01)。结论 汶上县农村居民食管癌的发病率较高,男性高于女性,应制定有效的食管癌防治措施与策略。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了解温州市居民的恶性肿瘤发病水平和分布特征,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0-
2011年温州市恶性肿瘤发病数据,描述恶性肿瘤的城乡、性别和年龄分布特征。对资料拟合负二项分布,
分析恶性肿瘤发病是否存在空间聚集性。结果 2010-2011年温州市恶性肿瘤新发病例22378例,其中,
男性发病13229例,女性发病9149 例,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45.26/10 万,标化发病率为121.39/10 万,
男性发病率为165.29/10万,女性发病率为123.60/10万。2010-2011年温州市恶性肿瘤平均发病率居前
5位的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肠癌和乳腺癌;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居前5 位的依次为肺癌、胃癌、肝
癌、肠癌和食管癌;女性发病率居前5位的依次为乳腺癌、肺癌、肠癌、宫颈癌和胃癌。男性食管癌发病
率为10.10/10万,标化率为7.91/10万,女性食管癌发病率为1.82/10万,标化率为1.50/10万。鼻咽癌
和宫颈癌聚集参数犽分别为0.73 (犘>0.05)和1.12 (犘>0.05)。结论 男性食管癌发病率和标化率明显
高于女性,鼻咽癌和宫颈癌存在空间聚集性。
关键词:恶性肿瘤;发病率;负二项分布
中图分类号:R73 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6 0593 04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同市主要恶性肿瘤构成及10年间变化趋势。方法连续收集大同市18家大型医院2001--2010年住院病例资料93万余份,应用ICD-10规则统一编码、归类,3位数类目统计恶性肿瘤分类构成并排序,前10位恶性肿瘤作趋势检验分析。结果男性前2小类恶性肿瘤分别为呼吸和胸腔内器官恶性肿瘤(40.13%),消化器官恶性肿瘤(33.35%),构成男性全部恶性肿瘤的77.26%;女性前3小类恶性肿瘤分别为:生殖器官恶性肿瘤(21.64%)、消化器官恶性肿瘤(21.11%)和乳房恶性肿瘤(20.02%)。男女性前10位恶性肿瘤构成及上升趋势有明显性别差异。结论大同市男性居民10年间肺癌、前列腺癌呈高度显著性上升趋势;女性乳腺癌、肺癌、宫颈癌、子宫体癌、直肠癌、胃癌均呈显著性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2005-2007年兰州市恶性肿瘤发病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兰州市人群恶性肿瘤发病状况及趋势,分析癌谱结构,确定重点防治人群.方法 收集兰州市5区2005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常住人口中所有新发和死亡的恶性肿瘤病例和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统计分析发病率及其相关指标.结果 2005 -2007年兰州市5区登记报告恶性肿瘤10 594例,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04.39/10万,其中,男性为229.29/10万,女性为177.52/10万;中国人口标化发病率为164.98/10万,男性为191.51/10万,女性为138.51/10万;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高出女性29.16%.发病率居前10位的肿瘤,男性依次是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膀胱癌、胰腺癌、肾癌、前列腺癌和淋巴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82.12%;女性依次是乳腺癌、肺癌、宫颈癌、胃癌、结直肠癌、胆囊癌、肝癌、卵巢癌、子宫体癌和脑及神经系统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75.57%.5区中,城关区恶性肿瘤病例数最多,占兰州市的50.39%;西固区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为225.03/10万.3年间,兰州市恶性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x2趋势=2.84,P=0.005).男性发病率上升趋势显著(x2趋势=2.37,P=0.018).结论 兰州市居民恶性肿瘤以肺癌、胃癌、结直肠癌和肝癌及女性乳腺癌和宫颈癌为主,严重威胁居民健康.西固区是重点防治地区,男性和老年人群是重点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南京高校教职工恶性肿瘤发病情况,为该特定人群恶性肿瘤发病规律和防治研究提供线索。方法收集南京2所高校2003—2012年恶性肿瘤发病情况的监测数据,病例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分析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年龄及时间趋势、肿瘤种类构成情况。结果近10年期间,2所高校恶性肿瘤总的平均年发病率为424.49/10万;A高校年发病率为452.98/10万,B高校年发病率为387.15/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10,p〈0.05)。A高校男性恶性肿瘤年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08,p〈0.01);B高校男、女性之间恶性肿瘤年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4,p〉0.05)。2所高校发病率居前4位的恶性肿瘤为肺癌、肠癌、前列腺癌、乳腺癌。2003年2所高校教职工发病率为284.96/10万,2012年上升至550.26/10万。结论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对高校教职工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应针对肺癌、肠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主要肿瘤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福建省恶性肿瘤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福建省死因监测系统2007-2011年数据,采用趋势χ2检验对性别、地区、年龄分布特征及死亡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死亡为2007-2011年福建省居民首位死因,年均死亡率为149.80/10万,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趋势χ2=71.329,P〈0.01)。无论男女城乡,死亡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趋势χ2男=60.88,趋势χ2女=13.72,趋势χ2城市=17.20,趋势χ2农村=54.03,均P〈0.01)。男性死亡率(200.77/10万)明显高于女性(97.46/10万)(χ2=3703.97,P〈0.01),城市死亡率(157.49/10万)明显高于农村(147.10/10万)(χ2=28.827,P〈0.01)。前10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白血病、乳腺癌、鼻咽癌、恶性淋巴瘤、胰腺癌。肝癌为男性和农村首位恶性肿瘤,肺癌为女性和城市首位恶性肿瘤。结论福建省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呈上升趋势,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是监测重点,应考虑性别、年龄、地区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来制定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2010年福建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谱及减寿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福建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谱及减寿年数分析,掌握恶性肿瘤死亡的地区与人群分布特征及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方法利用分层按比例整群抽样的福建省疾病监测系统10个县(市、区)(3个城市点、7个农村点)2010年全人群死因监测数据,对其恶性肿瘤死亡和减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福建省居民恶性肿瘤总死亡人数6992例,死亡率为162.86/10万,标化死亡率130.71/10万,居首位死因,占总死亡人数的29.10%。前5位死因的恶性肿瘤依次是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肠癌,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76.16%。男性死亡4723例,女性死亡2269例,粗死亡率分别为217.51/10万和106.93/10万(P〈0.01),标化率分别为175.06/10万和84.82/10万,男性高于女性。不论男女,恶性肿瘤死亡率均随年龄的增长呈波动上升趋势,在25岁以后上升迅速。城市和农村分别死亡1828、5164例,粗死亡率分别为167.00/10万、161.44/10万(P〉0.05),标化率分别为116.58/10万和136.56/10万。居民恶性肿瘤总的减寿年数(YPLL)为88516人年,占全死因减寿年数的38.71%,为首位减寿死因,主要恶性肿瘤平均减寿年数(AYLL)为12.66年,减寿率(YPLLR)为20.62‰,肝癌居减寿率的首位。除女性特有肿瘤外其余肿瘤男性的减寿率均高于女性。结论恶性肿瘤是福建省居民的首位死因和减寿原因,控制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鼻咽癌、白血病和女性宫颈癌、乳腺癌的发病是恶性肿瘤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黄素勤  徐兴  刘红建 《职业与健康》2014,(18):2589-2590
目的描述1999—2013年泰兴市胃癌的发病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泰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肿瘤登记处登记的1999—2013年新发胃癌病例资料,描述性别、年龄分布,计算粗发病率(CR)、中国人口标化发病率(CASR)、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WASR)、变化百分比(PC)以及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 1999—2013年,泰兴市共发生胃癌新发病例7 746例,占全部肿瘤发病构成的19.98%;男女性别比为2.14∶1。15年间胃癌是泰兴市新发恶性肿瘤发生顺位第3位,粗发病率42.17/10万,其中男性55.26/10万,女性27.97/10万。胃癌发病在35岁组显著上升,50岁组即大幅度超过全人群水平;70岁组达到发病最高水平,为233.71/10万。结论胃癌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35岁以后是胃癌发病的高危人群,中老年人群是胃癌发病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富源县2009年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敏 《职业与健康》2010,26(11):1271-1273
目的分析研究2009年富源县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富源县恶性肿瘤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富源县居民恶性肿瘤新发病例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发病率、发病顺位、构成比等指标。结果 2009年富源县居民恶性肿瘤新发病例638例,发病率89.94/10万。发病前5位为肺癌、胃癌、肝癌、颅内肿瘤、结直肠癌;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为100.82/10万,男性恶性肿瘤发病前5位为肺癌、肝癌、胃癌;颅内肿瘤、结直肠癌;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78.95/10万,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前5位为肺癌、胃癌、肝癌、颅内肿瘤、结直肠癌。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结论富源县居民恶性肿瘤的发病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恶性肿瘤构成比以肺癌为主,且不论男性女性,肺癌发病年龄明显提前,男女均以预防控制肺癌、胃癌、肝癌为重点,特别是女性肺癌。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即墨市居民肿瘤死亡状况,为辖区制定肿瘤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DeathReg2005、Excel2010软件包、SPSS17.0等工具,对即墨市2011年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进行人口标化。结果2011年即墨市恶性肿瘤死亡2328例,占总死亡人数的28.87%。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为161.81/10万(男209.81/10万、女111.50/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P〈0.05)。35~64岁截缩标化死亡率为200.10/10万,O~74岁累积死亡率为13.98%。恶性肿瘤中位死亡年龄为68.26岁。恶性肿瘤总潜在减寿年数(PYLL)为16957.50人年,占全死因减寿年数的34.94%,为首位减寿死因。标化减寿年数(SPYLL)12701.85人年,平均减寿年数(AYLL)为13.66年,标化减寿率(SPYLLR)为12.e6go。死亡率较高的前5位的恶性肿瘤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肛门癌。结论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即墨市居民的健康,是当前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