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ABO血型正反定型相符的A和AB型患者红细胞表面A抗原类型,探讨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A_2抗原的必要性。方法 2020年1月至8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正反定型相符A型和AB型的患者3 024例,用血清学试管法与抗A_1试剂反应,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1~7外显子直接测序法确定与抗A_1试剂反应阴性标本的血型基因型。结果 ABO血型正反定型相符的3 024例A和AB型中,血清学检出A_2和A_2B 48例(1.59%);基因型检出A_2和A_2B 16例(0.53%),PCR-SSP与基因测序结果相符,A_2B发生率高于A_2(P0.01)。11例A_2和A_2B输血患者作为观察组,输血当日同病种输血患者23例作为对照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反定型相符A和AB型患者红细胞表面A抗原具有多态性,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A_2和A_2B血型有利于提高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2.
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确认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分析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标本的确认试验结果。方法应用正反定型和吸收一放散试验,检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标本。结果街头无偿献血初检27490人份的血型检测结果显示,31例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经确认试验分别判定为26例错型及5例亚型(2例AB3亚型;1例B3亚型;1例cisAB3亚型;1例A亚型)。结论当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时,必须进行正反定型和吸收一放散试验,以确定红细胞上的弱抗原或血清中的弱抗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ABO血型分布特征、抗原表达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在乳腺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用微柱凝胶法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应用吸收放散法检测患者红细胞表面的弱抗原,用血清学实验确定其亚型特征。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CA153、CEA含量和阳性率。用SPECT行全身骨扫描检查明确骨转移发生率。结果 1)乳腺癌的患病易感性以B血型为高,血型分布从高到低依次B型>O型>A型>AB型,在497名乳腺癌患者中发现13例ABO血型抗原表达异常(9例为骨转移),其中11例正向定型出现弱凝集,2例不凝集,反向定型正常,正反定型不一致,经吸收放散实验确定ABO血型抗原性减弱或消失,血清学实验确定无明显亚型特征,在乳腺纤维瘤患者和健康献血者中各发现2例ABO血型抗原减弱,但血清学实验呈现较明显亚型特征。2)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CEA含量分别为87.43μg/L和13.13μg/L、阳性率分别为73.84%和35.01%,均显著高于乳腺纤维瘤患者和健康献血者(P<0.05);乳腺癌骨转移者血清CA153、CEA含量分别为159.48μg/L和24.23μg/L、阳性率分别为95.51%和56.74%,显著高于未转移患者(P<0.05)。3)乳腺癌ABO血型抗原表达与CA153、CEA水平相关。结论血清肿瘤标记物CA153、CEA水平与乳腺癌发生相关,乳腺癌患者可出现ABO血型抗原减弱,其ABO血型分布特点亦与乳腺癌相关联,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子;若联合检测ABO血型抗原和肿瘤标记物CA153、CEA水平,能提高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尤其对乳腺癌骨转移判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U型微板法检测ABO血型出现正反定型透光度强度异常的标本,进行试管法确认试验,防止ABO亚型漏检。方法使用U型微板法检测ABO血型,试管法进行血型确认试验。结果 5例U型微板法检测ABO血型正反定型透光度异常的标本抗-A、抗-B透光度值分别为7.512/1.168、6.191/1.533、0.171/0.242、0.218/0.152、0.111/8.968,A1c、Bc、Oc透光度值分别为0.131/0.114/0.189、0.115/0.120/0.088、1.453/10.152/0.190、1.190/10.750/0.169、5.677/0.213/0.113,经试管法确认后分别为AB3、AB获得、Ael、Ax、B(A)亚型。结论 U型微板法检测ABO血型时应高度警惕正定型反应强度较弱或反定型反应强度差别较大的标本,在依靠酶标仪判读结果的同时还要肉眼仔细观察凝集强度,如有弱凝集应及时采用试管法重新进行正反定型试验,保证血型鉴定的正确,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5.
无偿献血者 ,女 4 1岁。ABO血型鉴定时发现正定为O型 ,反定为A型。为正确判定血型做如下血清学鉴定。1 ABO血型鉴定 结果见表 1。献血者红细胞与抗 A、抗 B不出现凝集 ,但与抗 AB反应 30min后有弱凝集 ,室温反应最好 ,考虑为A亚型或B亚型。表 1 ABO血型正反定型反应温度 正定型抗 A抗 B抗 AB抗 H反定型AcBcOc自身c4℃ 0 0± 4+0 3 +0 0室温 0 0± 4+0 3 +0 03 7℃ 0 0± 4+0 3 +0 02 吸收放散试验 反应结果见表 2。由吸收放散结果可知 ,该献血者可能有A抗原 ,但原液和吸收液均为 4 +凝集 ,进一步检测抗 A体抗效价 ,…  相似文献   

6.
ABO血亚型又称ABO变异型,经血型血清学试验显示以正反定型不一致及抗原性减弱为主要特征的多种表型。最近笔者发现1例患者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经吸收放散、唾液血型物质等确认为A3亚型。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肿瘤患者ABO血型鉴定不符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7年1月-12月肿瘤患者ABO血型鉴定不符的28例标本运用ABO正反定型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吸收放散试验、不规则抗体筛选等血型血清学试验辅助确认ABO血型。结果 28例ABO血型鉴定正反不符的肿瘤患者中,肿瘤疾病产生冷凝集素致正反不符20例(71.4%),多发性骨髓瘤导致球蛋白紊乱引起血型抗原减弱或抗体丢失4例(14.3%),急性白血病引起血型抗原减弱3例(10.7%),肿瘤输血史出现不规则抗体致正反不符1例(3.6%)。结论肿瘤患者的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情况必须足够重视,应结合疾病进行血型血清学试验来准确鉴定型,从而确保肿瘤患者的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降低传染风险,对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患者血样,部分实验室采用56℃孵育30分钟后再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该处理方法对输血前检测的影响未见评估研究。本研究对血液样本经56℃孵育后的溶血率、红细胞A、B、D抗原凝集强度及其抗体效价进行评估。方法从上海地区随机抽取正常献血者A型20例,B型20例,AB型10例,O型20例,均为RhD阳性;ABO亚型7例,D变异型6例,经56℃孵育后,检测游离血红蛋白水平,评估溶血率;正定型试验,抗原抗体中和试验,抗体效价试验评价A、B、D抗原凝集强度及抗A,抗B效价变化。结果经56℃孵育处理后,红细胞平均溶血率为1.87%±2.02%;血清学红细胞表面A、B抗原凝集强度均存在减弱现象,正常D阳性个体的D抗原未见减弱,D变异型个体D抗原存在减弱现象;孵育后血清中抗-A、抗-B抗体效价降低。结论血液样本经56℃孵育后,均有较低程度溶血,溶血程度不影响血型血清学实验;A、B抗原与抗-A、抗-B抗体均有减弱,但减弱的程度不足以干扰实验室常规血型正反定型试验;ABO亚型抗原在定型试验中可能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邢台地区献血人群中ABO血型及亚型分布特点及在ABO亚型中不规则抗体的发生率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应用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对邢台市中心血站2011.1~2014.8期间160 556名献血者血样进行ABO定型,对于正反定型不符的血样采用试管法正反定型、吸收放散等血清学试验及分子生物学分析并分类。结果 160 556名献血者血样中检出160 391份正常A,B,O和AB型,A型38 815人份(24.2%),B型57 420人份(35.8%),O型47 476人份(29.6%),AB型16520人份(10.3%),36例ABO亚型血样,占人群总数2.24/万,最常见亚型为A2B(11份),确认其他ABO亚型25份,ABO亚型中分别检出不规则抗-A 11份、抗-B 5份共16份,分别占亚型总数30.6%和13.9%。结论 掌握ABO血型系统在该地区献血人群中的分布规律,邢台地区中国人群中B亚型多于A亚型; A亚型产生抗-A抗体的比例明显多于B亚型产生抗-B抗体。AB亚型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期望值,提示A,B基因在遗传过程中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A3B型1例报告     
ABO血型的正确鉴定关系到临床患者的输血安全。ABO血型亚型主要是以正反定型不一致及抗原性弱为主要特征的多种表型。最近笔者遇到 1例疑难定型 ,经进一步检查确认患者血型为A3 B ,且血清中含有抗 A1,37℃有活性。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 ,女 ,4 8岁。 2 0 0 2年 6月因患子宫肌瘤入住妇幼保健院。入院检查时 ,血型鉴定困难 ,正定型与抗 B凝集 ,与抗 A有弱凝集 ;反定型与A型红细胞有微弱凝集。因正反定型不符 ,无法判定血型 ,且需要输血 ,故将标本送本站作进一步检查。血型血清学检查1 抗 A、抗 B、抗 AB、抗 H血清长春博德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本实验室1例正反定型不符的骨科患者标本进行血型鉴定,探讨ABO亚型鉴定的重要意义。方法应用常规试验以及吸收放散试验等血清学方法和ABO基因直接测序进行鉴定。结果患者红细胞上含有弱A抗原,血清中检出了不规则抗-A_1,ABO血型为A~(el)亚型,其基因型为Ael08/O02。结论 A亚型最主要的血清学特征是红细胞抗原数量的减少,红细胞与试剂血清表现为弱凝集或者不凝集,易误定为O型,给患者输血带来风险。在日常工作中重视ABO亚型的存在,能够减少临床输血反应,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1例A×B亚型的鉴定,说明血型鉴定中正反定型及ABO亚型对输血的重要性。方法按照试剂所提供的操作方法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抗人球蛋白检测。结果血清学试验表明,被检者的红细胞与A抗体发生凝集,与B抗体不发生凝集,与抗-AB发生凝集,被检者的血清与A1型红细胞、B型红细胞、O型红细胞不发生凝集,初步判定为A×B亚型。结论 ABO亚型是ABO抗原以外的抗原性较弱的亚型或变异,主要是由糖基转移酶基因突变或单碱基因缺失等原因导致A抗原或B抗原表达减弱,是导致正反定型不符,血型误判及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给血型鉴定及患者输血带来困难。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ABO血型亚型的存在,提高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ABO血亚型又称ABO变异型,经血型血清学试验显示以正反定型不一致及抗原性减弱为主要特征的多种表型.最近笔者发现1例患者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经吸收放散、唾液血型物质等确认为A3亚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ABO亚型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ABO亚型血型的认识。方法对ABO亚型血型正反定型不符2例的相关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例正定型为O型Rh阳性,反定型为A型Rh阳性;1例正定型为A型Rh阳性,反定型为AB型Rh阳性。进一步采用血清学检测、红细胞吸收放散试验、唾液血型物质检测及家系调查等方法进行确认。确定1例为Ax亚型,1例为ABm亚型。结论 ABO亚型在临床血型检测中较少见,且极易造成判读错误,给临床输血带来隐患,故血型检测结果需细致观察并正确处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新疆维吾尔族患者中A3B亚型进行血清学检测并分析,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借鉴。方法采用微柱凝集技术对住院患者进行常规血型检测,对正定型为AB型,且红细胞与抗-A出现"混合视野"凝集的血型进一步结合血清学吸收放散试验等进行鉴定。结果在45 326例维吾尔族患者中检出AB型8 450例,其中红细胞与抗-A出现"混合视野"凝集6例,结合唾液ABH血型物质检测及吸收放散等试验最终判断该6例为A3B亚型。结论 A3B亚型由于其A抗原性较弱,正定型容易误定为"B型",为避免误判,血型鉴定一定要做正反定型,并注意观察凝集强度,防止亚型漏检给临床输血带来隐患。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ABO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患者,并探讨合理的输血策略。方法:在常规血型血清学鉴定的基础上,应用吸收放散法鉴定弱血型抗原;PCR方法扩增ABO基因的7个外显子及侧翼内含子;对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及克隆测序分析。结果:患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患者正定型为B型,反定型为AB型;吸收放散试验证明患者红细胞上存在弱A抗原,ABO基因测序发现第7外显子767位碱基TC突变,导致256位异亮氨酸被苏氨酸替换,血型基因型为ABO*Ael05/B101。结论:α-1,3-N-乙酰半乳糖胺基转移酶基因的767位TC突变是导致Ael05亚型A抗原表达减弱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ABO血型鉴定中单克隆定型试剂及人源抗-A/B在吸收放散试验中的应用。方法 单克隆定型试剂及人源抗-A/B与标准A、B、O、AB 4种表型红细胞在4℃、室温、37℃条件下反应比较特异性;与A1/B细胞反应的效价、凝集时间及凝集强度评价亲和力;对29例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进行检测,评价单克隆定型试剂及人源抗-A/B在吸收放散试验中对弱抗原的检出能力。结果 人源抗-A/B特异性及亲和力较低,单克隆定型试剂有交叉反应性,人源抗-A/B在吸收放散试验中可以检出大部分的弱抗原,且不存在交叉反应性。结论 在ABO血型鉴定试验中,人源抗-A/B结合吸收放散试验可以作为鉴定ABO弱抗原的补充,血清学试验中选择合理的试剂及相应的方法学,才能得出准确结果,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鉴定1例B(A)血型并对其进行家系调查分析。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对10例家系样本进行ABO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不符的样本采用ABO血型基因检测及cis AB与B(A)血型基因分型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并分析血型遗传规律。结果 10例样本中8例ABO正反定型相符,2例样本ABO血型正反定型结果不相符,均是正定型为AB型,反定型一个是O型,另一个是B型。这2例ABO基因型为B(A)04/O1型和B(A)04/B型。结论对ABO血型血清学正反定型不符的样本,可以采用家系调查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辅助验证,阐述ABO血型抗原弱表达现象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恩施土家族苗族地区患者ABO正反定型不符原因及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方法 以2018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鉴定的59例AB O正反定型不符样本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分别对样本进行吸收放散试验、意外抗体检测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分析ABO正反定型不符原因,并对比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结果 59例ABO正反定型不符样本中正定型异常8(13.56%)例,反定型异常47(79.66%)例,正、反定型异常4(6.78%)例。男性比例62.71%(37/59)高于女性比例37.29%(22/59)(P <0.05);≥61岁年龄段比例42.37%(25/59)高于41~50岁年龄段比例32.20%(19/59)和51~60岁年龄段比例25.42%(15/59)(P <0.05)。17例ABO亚型样本中12(70.6%)例为土家族。59例正反定型不符样本中29(49.16%)例为意外抗体,17(28.81%)例为ABO亚型,13(22.03%)例为血清抗体减弱。17例ABO亚型中,A亚型6例(A2型1例,A3型4例,Ael型1例),B亚型4例(B3型3例,Bel型...  相似文献   

20.
AxB型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ABO血型亚型主要是经血型血清学试验,以正反定型不一致及抗原性弱为主要特征的多种表型。西方人的B亚型要少于A亚型,而我国则为B亚型频率高于A亚型,Am、Ax更是极少见到。最近,笔在做交叉配血时发现一名献血(原定AB型)与多名AB型受血次侧发生凝集,进一步对献血血型进行检查,发现正反定型不符,最后确认献血为罕见的AxB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