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尿路感染属中医"淋证"范畴,病位主要在肾与膀胱,且与肝脾肺三焦等有关.本病初起多属湿热蕴结膀胱,导致膀胱气化不利,若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湿热之邪留恋,耗伤气阴,形成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2.
正黑地黄丸(Hei Dihuang Wan)方出张元素著《黄帝内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原文曰"黑地黄丸……,治脾肾不足,宜此药养血益肾"。喻嘉言《医门法律·虚劳门》曰:"……治脾肾两脏之虚,而去脾湿,除肾燥,两擅其长,超超元箸"。原方由熟地黄黄一斤、米泔水制苍术一斤、干姜(冬一两、夏五钱、春七钱)组成,具有补肾健脾,燥湿化浊之功。通过近年研究发现黑地黄丸以补肾健脾立方,是一首十分适合治疗脾肾不足兼湿浊内蕴的方剂,综合黑地黄丸目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现将黑地黄丸治疗CKD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脏病可由水肿、淋证等多种病症发展而来,其病程冗长,病机错综复杂,既有正气的耗损,又有时邪蕴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病位主要在脾、肾,波及肝、心、肺、胃等诸脏腑.本病病机关键是肾之开阖功能失调,不能及时疏导、传输、转化水液及毒物,而形成湿浊、湿热、瘀血、尿毒等邪毒,进而波及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而产生临床诸证.  相似文献   

4.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便秘的发生与肺、脾、肾、大肠等脏腑的气机紊乱密不可分,亦与气血阴阳的盈亏关系密切。便秘的病因主要以情致内伤、年老体弱和脾肺肾的虚损为主,病机主要是大肠实热津亏、肝郁气滞、气虚、血虚和阳虚,便秘的常见证型主要有气虚证、气滞证、脾虚证、脾肾亏虚证、气血亏虚证、肠燥津亏证、寒热错杂证等。  相似文献   

5.
肾脏病的病位在肾,而又涉及中医学肺、脾、三焦、膀胱等诸多脏腑,其中肾与肺之间生理和病理上的相互关系值得关注.《灵枢·本输》云:"肾 上连肺",《冯氏锦囊秘录》云:"治肾病必先求之于肺",可见肺肾二脏在生理上经络连属,脏气相通,病理上彼此影响,互为因果,所以治肾必当理肺.因此本期肾海探骊论坛特邀国内肾病领域的中医、中西医...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对在慢性肾衰竭辨证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性肾衰竭是由"水肿"、"癃闭"、"虚劳"等多种疾患日久不愈,或因反复感邪,逐渐发展而致,是一种脾肾衰败、气化无权、湿浊上泛,以下关上格为特点的本虚标实危重疾病,属于中医学"关格病"范畴。本病虽错综复杂,但大体以脾肾两亏为本,湿浊夹瘀为标,根据其病因病机、发病特点,在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中,宜标本兼顾,如邪壅三焦,重在降逆泄浊;肾络痹阻,贵在祛瘀生新;新感外邪,急宜祛邪为先[1]。  相似文献   

7.
<正>慢性肾衰病即现代医学的慢性肾衰竭[1],属中医古代文献中"虚劳"、"关格"、"溺毒"等病范畴[2]。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其病机特点。本虚是脏腑气血阴阳虚损,临床尤以脾肾气虚证多见,脾失健运、胃气衰败、升降乖乱;肾气不足、肾阳亏损、气化不利、固摄无权。标实是浊毒、瘀血、水气为患。正虚与诸邪互结,致脾肾衰败夹浊瘀贯穿于本病始终。我们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以肾小球疾病为主所致的慢性肾衰,临床多表现  相似文献   

8.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enile osteoporosis,S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老年全身退化性骨病,以致骨的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骨折发生风险较高。SOP属于祖国医学中"骨痿"、"痿证"、"骨枯"等范畴,该病以肝、脾、肾三脏虚损为本,脾肾两虚证是SOP较为常见的证型。目前关于脾肾两虚型SOP是以肾虚为主要病机,补肾健骨成为主要治法,而从脾胃方面论治本病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首次从"治痿独取阳明"角度论治脾肾两虚型SOP,补益中焦脾胃以益肾,并滋养脏腑,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为防治本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李明权,主任医师,博士学历,师从著名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者叶传蕙教授,现为四川省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教学、临床、科研近三十年。笔者有幸跟师学习,本文将其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学术思想及常用药对介绍如下。1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学术思想简介1.1病因病机李老师认为根据该病的主要表现,当把其归为中医的"水肿病"范畴。李老师认为此病与外感风邪、风扰肾络尤为相关。肺脾肾三脏在人  相似文献   

10.
痛泻要方治疗慢性结肠炎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慢性结肠炎腹痛、腹泻、纳差、舌淡脉弦细等临床特点,笔者认为本病之病位虽在"结肠",但其病机根本在脾,其制在肝.治宜补脾泻肝佐以化湿为主,故拟痛泻要方为基本方,治疗52例,收到理想疗效,现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性骨折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的健康问题。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中医证候分型尚未形成统一标准。现结合诸医家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辨证分型进行总结归纳,浅析骨折愈合过程的中医三期分型(初、中、后期)及辨证分型(气滞血瘀、热毒炽盛、气虚血瘀、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研究各证型用药及临床疗效,探讨各证型与骨折的关联性,以期为学科理论发展、临床实践进步及今后医者在骨质疏松性骨折辨证分型与治疗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膜性肾病(MN)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发生率及中医证候特征。方法:选取我院MN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1^3 C-尿素呼气试验(1^3 C-UBT)方法判断是否存在HP感染,并进行中医辨证分析,比较HP感染组和非HP感染组中医证候的差异。结果:(1)82例MN患者中61例存在HP感染,感染率为74.39%。(2)两组本虚证中的脾肾阳虚、肺肾气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及阴阳两虚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HP感染组湿热证比例(52.46%)显著高于非HP感染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组瘀血证比例(18.03%)显著低于非HP感染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N患者具有较高的HP感染率,无论是否伴有HP感染,MN的中医证候仍以本虚证为主,但伴有HP感染者的标实证以湿热证为主,不伴HP感染者标实证以瘀血证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中医证型与C-反应蛋白(CRP)之间的关系,为微炎证状态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2006年《慢性肾衰竭的诊断、辨证分析及疗效评定》标准制定“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临床症状调查表”,对151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本虚证分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阴两虚、阴阳俱虚5型,标实证分为无兼证、湿浊证、湿热证、热毒证、血瘀证5型,并收集患者的CRP结果,通过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本虚证各组间平均值均高于正常参考值,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实证方面组间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主要表现为湿热证组的CRP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并且把临床上有明显感染征象的患者剔除后再做统计,结果仍显示湿热证组与其他各证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湿热证型与CRP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能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参考,为治疗微炎证状态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摘要: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属于中医骨病的范畴,是一种涉及多脏腑、多器官的复杂病变,该病的发生主要由于肝脾肾亏虚、瘀血阻滞,与脏腑功能关系密切。通过学习中医学对病机的微观认识-玄府理论,认为骨玄府与骨质疏松症密切相关,而中医学论治OP多从宏观藏象学说之脏腑出发,在微观论治方面有待提高。脏腑功能变化引发的生理(精气血津液)及病理产物与玄府理论气机升降出入的气血津精液同属一源。故而本文将宏观藏象-脏腑-微观玄府以脏腑之变为介质,试探究OP的中医宏观、微观同病的病机,以丰富中医药对OP治疗思维的推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骨质疏松症(Ⅱ型)以及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以Ⅰ、Ⅱ型为高发。探讨Ⅰ、Ⅱ型骨质疏松症与证素辨证法的相关性,推动中医辨证法的返本与开新。方法按照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将随机选取的100例Ⅰ、Ⅱ型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证素辨证法的临床观察,探索病位、病性证素与Ⅰ、Ⅱ型骨质疏松症,以及患者疼痛程度与证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Ⅰ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病位在肾者人数最多,占Ⅰ型中总人数的59%;其次是脾,占50%;再次是肝,占41%。Ⅱ型骨质疏松症中病位在肾者最多,占Ⅱ型总人数的75%;其次是肝,占46%;再次是脾,占32%。Ⅰ型骨质疏松症中的病性证素例数分级:阴虚阳虚寒或痰或湿血瘀气滞。Ⅱ型骨质疏松症中的病性证素例数分级:阳虚气滞阴虚血瘀寒或痰或湿。疼痛程度是在肝、血瘀上痛势最重,在脾、阴虚中痛势较缓。在阳虚、寒痰湿中痛势尚可。结论根据证素辨证排列组合,Ⅰ型骨质疏松症以肾阴虚、脾肾阳虚更常见。Ⅱ型骨质疏松症患者以肾阴阳两虚、肝气郁滞等为多发。骨质疏松症疼痛程度在肝、血瘀上痛势最重,在脾、阴虚中痛势较缓。说明了Ⅰ、Ⅱ型骨质疏松症与证素辨证法有很强的相关性,将二者结合为疾病诊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为部分揭示证素辨证法的科学内涵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从经络辨识及中医证候角度探讨中重度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患者的中医病机.方法 采用经络热度感测法对CRF患者进行经络诊察,并使用《癌因性疲乏中医证候调查表》、TCM-I量表进行综合评估以分析CRF的中医病机.结果 共调查145例中晚期恶性肿瘤合并中重度CRF患者.①经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中晚期胃癌术后中医辨证分型与组织病理学分型之关系并观察各型疗效。 方法 :对中晚期胃癌 ,进行术前辨证分型 ,术后化疗合并中药治疗 ,随访观察。 结果 :脾胃虚寒型、肝胃不和型 ,其中腺癌占绝大多数 ,且生存率高 ,3年和 5年生存率分别为 81 3% (13/ 16 )、6 8 8% (11/ 16 ) ,81 8% (9/ 11)、72 7% (8/ 11) ,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 ,P <0 .0 5。气血双亏、气滞血瘀两型 ,低分化腺癌较多。脾肾阳虚型 3年、5年生存率均为 0。 结论 :中晚期胃癌应积极采取综合治疗 ,以达到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 ,提高远期疗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狼疮肾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我院狼疮肾炎(LN)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探寻岭南地区LN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04年7月至2009年7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肾内科确诊的172例LN患者临床资料,依据频数分布及模糊C均值聚类法归纳辨证分型.结果 LN以脾肾气虚、水湿瘀阻证和气阴两虚、湿热瘀阻证等6大中医证候为主,血瘀证几乎兼夹于各型中,并且贯穿于病程始终.结论 LN以正虚邪实为主,虚证以脾肾气虚证为主,实证以血瘀证为主,LN的证侯分布规律为探寻LN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中医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骨质疏松性骨折中药熏洗处方用药规律,为中药熏洗治疗推广应用提供借鉴.方法 抽取河南省骨科医院2018年骨质疏松性骨折住院患者电子病历信息,建立熏洗处方数据库,采用R软件分析处方药物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及药物、证-药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 熏洗方常用中药有透骨草(80.04%)、伸筋草(80.04%)、花椒(78...  相似文献   

20.
反流性肾病(RN)是指由于膀胱输尿管反流(VUR)和肾内反流(IRR)伴反复尿路感染,导致肾脏形成瘢痕、萎缩、肾功能异常的一类临床综合征。RN是造成ESRD的原因之一。RN最基本的病理特点是肾脏瘢痕形成。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蛋白尿、高血压、夜尿、多尿、腰痛、尿路结石等。治疗上主要包括西医保守治疗、外科治疗及中医治疗。西医保守治疗主要采用抗感染和综合对症治疗措施,以预防和延缓肾实质损害和肾功能减退。外科手术治疗为传统抗反流手术和内镜下注射治疗。RN中医学属"淋证"、"尿频"、"腰痛"、"遗尿"及"癃闭"等疾病范畴。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早期以标实为主,后期以本虚为甚,需辩证施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