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告一例使用人胰岛素后出现自身免疫性低血糖患者,测定IAA(+),停胰岛素改为阿卡波糖口服后,低血糖发作减轻.  相似文献   

2.
1例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IAS)患者以DKA为首发症状,使用Ins等降糖治疗后反复出现夜间、清晨空腹低血糖,餐后高血糖,血清IAA及Ins水平持续升高,结合2周前有硫辛酸使用史及HLA-DR4 DRB1*0406(+),诊断为IAS。停用Ins后加用醋酸泼尼松、阿卡波糖并低碳水饮食,患者早餐后血糖降低,未出现低血糖,IAA转阴,空腹及餐后Ins正常。患者有双相情感障碍(BD)病史,BD易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既往无并发IAS的报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福建汉族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及其对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福建汉族脑梗死恢复期(≥3个月)患者102例。入院后给予氯吡格雷75 mg/d,于用药后第8天,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其中≥40%为氯吡格雷敏感组,40%为氯吡格雷抵抗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CYP2C19*2和*3位点的基因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治疗前后的血清IL-6水平。结果 102例患者中,氯吡格雷抵抗组27例,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为26.5%。(1)氯吡格雷抵抗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氯吡格雷敏感组[分别为(3.6±0.9)、(3.2±0.8)mmol/L,P0.05];而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两组患者的CYP2C19*2和CYP2C19*3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总体分布不一致(P0.01)。氯吡格雷抵抗组的*1等位基因频率和*1/*1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敏感组(分别为40.7%对比80.0%,18.5%对比61.3%,均P0.01),而*2等位基因频率和*2/*2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敏感组(分别为53.7%对比18.7%,29.6%对比1.3%,P均0.01)。(3)治疗后氯吡格雷抵抗组IL-6浓度明显高于氯吡格雷敏感组[(18.4±1.8)ng/L对比(12.9±1.8)ng/L,P0.01]。与治疗前比较,氯吡格雷抵抗组血清IL-6水平下降(5.1±2.6)ng/L,低于氯吡格雷敏感组的(10.3±2.7)ng/L,P0.01。结论福建汉族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较高。氯吡格雷抵抗不仅与CYP2C19的突变型基因相关,而且与LDL-C增高有关。氯吡格雷抵抗削弱了药物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4.
回顾我院收治的1例T2DM患者使用诺和锐30后诱发的自身免疫性综合征(EIAS),分析其临床诊治过程,包括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患者停用胰岛素后,行5hOGTT,示血糖波动大,胰岛素和C-P浓度明显分离现象。胰岛素自身抗体(IAA)阴性。停用胰岛素后改用阿卡波糖,随诊10月,低血糖发作减少至停止,胰岛素及C-P水平明显下降,但是胰岛素水平仍然高于正常值,随诊10个月后再次外送查IAA阳性。EIAS为较罕见的内分泌疾病,其临床表现具有特异性。对于高胰岛素性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检测IAA有助于提高诊断率及早诊断与正确治疗,可避免误诊所造成的不必要手术及严重不良后果。即使IAA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EIAS,随访观察或通过不同方法检测亦可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停用氯吡格雷是否导致血小板功能反跳、不同氯吡格雷停用方案对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CD62P的影响。方法:103例已服用氯吡格雷近1年,且即将停用的PCI术后患者,随机接受两种不同氯吡格雷停用方案:A组(52例)直接停药;B组(51例)在3个月内逐渐停用氯吡格雷。在服药前、停药前1周、停用后1周及停用后1个月时评价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CD62P的变化。结果:无论直接停用还是逐渐停用氯吡格雷,血小板聚集率在停药1周后较服药前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逐渐停用患者在停药1周时血小板聚集率即恢复至服药前水平,而直接停用患者在停药1个月时才恢复至停药前水平,两组患者均未观察到血小板CD62P的反跳。结论:停用氯吡格雷1周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一过性增加,但血小板功能CD62P无显著性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和阿卡波糖两种经典降糖药物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住院的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150例,其中男82例,女68例,年龄61-89岁。将入选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分别接受吡格列酮和阿卡波糖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联素(APN)、胰岛素抵抗指数稳态模型(HOMA-IR)、尿白蛋白排泄率(AER)、左心室肥厚(LVH)、血清中内皮祖细胞(EPC)相关因子CD3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结果吡格列酮组患者在治疗12周后 SBP/DBP均降至140/90mmHg以下,与阿卡波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吡格列酮组APN含量较阿卡波糖组升高(P<0.05),HbA1c水平较阿卡波糖组降低(P<0.05),TNF-α和HOMA-IR较阿卡波糖组降低(P<0.05)。吡格列酮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较阿卡波糖组降低(P<0.05),AER和LVH也较阿卡波糖组降低(P<0.05),CD34及VEGFR-2水平较阿卡波糖组明显升高(P<0.01)、NO和NOS的含量较阿卡波糖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与阿卡波糖治疗相比较,采用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可降低HbA1c水平,升高血清APN浓度,减少对肾功能的损害;降低LVH,保护心脏的效应显著;同时降低血清CD34及VEGFR-2水平,使EPC耗损减少;提高血清NO和NOS的含量,具有保护血管、延缓血管硬化进程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非肥胖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对非肥胖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及低血糖事件的影响.方法 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49例,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24例)应用甘精胰岛素日一次皮下注射配合阿卡波糖片日三次口服;预混人胰岛素组(25例)应用预混型人胰岛素70/30早晚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12周后随访血糖控制和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空腹血糖控制优于B组[(6.63±0.73)mmol/ L 对(7.21±0.88)mmol/ L )](P<0.05),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2例,预混人胰岛素组8例出现低血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与阿卡波糖联合应用更好地改善了血糖控制,减少了低血糖发生率,增加了患者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血清肌酐(Scr)及相关临床指标与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氯吡格雷治疗出血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行PCI后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CHD患者120例,依据是否出现出血事件分为出血组(n=28)与非出血组(n=92),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时各项信息,将有差异信息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出血组年龄60~80岁、吸烟、饮酒、有高血压史、有消化道溃疡史、未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患者占比显著多于非出血组,Scr水平显著高于非出血组(均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cr预测CHD患者PCI术后氯吡格雷治疗后发生出血事件的曲线下面积为0.938,最佳截断值为145.375μmol/L。年龄60~80岁、吸烟、饮酒、有高血压史、有消化道溃疡史、未使用质子泵抑制剂、SCr≥145.375μmol/L是CHD患者PCI术后氯吡格雷治疗后发生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CHD患者PCI后接受氯吡格雷治疗发生出血事件受到众多因素影响,其中Scr≥145.375μmol/L能够用于患者发生出血事件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氯吡格雷可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尤其是消化道出血,前期研究已证实氯吡格雷原药对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增殖具有抑制作用。然而,氯吡格雷经肝脏代谢后对胃黏膜上皮细胞是否具有损伤作用目前尚无报道。目的:通过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氯吡格雷含药血清体外对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的影响,以探讨氯吡格雷对人胃黏膜的损伤作用。方法:分离1例服用氯吡格雷(75mg/d)一年而导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血清,并配置成浓度分别为5%、10%、15%、20%的含药血清,同时取该患者停用氯吡格雷10d后的血清作为对照。与GES-1细胞共同培养24h后,以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可使GES-1细胞变圆、核浓缩,对GES-1细胞均有抑制增殖、促进凋亡的效应,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论:氯吡格雷经肝脏代谢后的产物对人胃黏膜上皮细胞具有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含量变化及氯吡格雷对其影响。方法选TIA患者143例为TIA组,于症状出现后24h内测血浆LPA含量,选健康体检者120例为对照组。在143例TIA患者中选取近1个月未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116例TIA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75mg/d)和阿司匹林组(75mg/d),每组58例。检测患者服药1个月后的血浆LPA含量,并记录1个月内缺血发作次数。结果TIA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浆LPA含量分别为(5.97±1.22)μmol/L、(2.79±1.24)μmol/L(P<0.001)。服药1个月后,氯吡格雷组和阿司匹林组血浆LPA含量分别为(3.17±0.87)μmol/L、(3.51±0.92)μmol/L(P<0.05)。两组缺血发作次数分别为(2.07±1.02)μmol/L、(3.36±1.14)μmol/L(P<0.01)。结论TIA患者血浆中LPA含量明显增高。氯吡格雷能明显降低TIA患者血浆LPA含量并减少缺血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