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介绍周恩超教授基于“肾毒内伏”论治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经验。周教授认为,慢性肾炎蛋白尿属本虚标实之疾,肾虚为发病之本,风、湿、热、痰、瘀诸邪内伏,蕴藏于肾,化为肾毒,乃发病之标,肾毒内伏是关键病机,并基于此提出扶正祛毒的治疗原则,确立益肾解毒的治疗大法,补益肾元贯穿疾病治疗始终,同时兼以祛风、清热、化瘀、化痰等解毒之法,标本同治,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炎蛋白尿病因病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虚邪毒阻络是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基本病机,肾络亏虚为本病发生的基础,邪毒是本病发展和加重的重要条件。指出:肾络亏虚与邪毒瘀阻肾络在致病时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邪毒既是肾络亏虚的病理产物,同时又是加重肾络虚损的原因。认为慢性肾炎蛋白尿缠绵不愈,应重视本病的病因病机,合理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3.
余承惠主任医师认为风湿、湿热毒邪侵袭是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基本病因,在临床上从微观辨病的角度来认识雷公藤,认为可用其替代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监测雷公藤的毒副反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炎中医药治疗近况米汉明,黄金娟(广西北海市中医院536000)慢性肾炎是一种与感染有关的免疫性疾病、属于祖国医学的“水肿”、“腰痛”、“虚劳”范畴,并与邪毒感染有密切关系。外感、水湿、血瘀、情志等可诱发和加重本病。以水肿、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及...  相似文献   

5.
蛋白尿是慢性肾炎肾功能减退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持续存在于慢性肾炎进程中,其病机特点有三:其一、脾肾虚损、复感湿热;其二、脾肾虚损、风邪相搏;其三、脾肾虚损、瘀阻肾络。慢性肾病蛋白尿,可从益气健脾、双补脾肾、益气养阴、健脾固肾法施治。慢性肾炎蛋白尿顽固不消者,可从益卫固表、虫药祛风、活血通络、补虚培元施治。  相似文献   

6.
庞欣 《中医临床研究》2014,(34):145-146
通过介绍中医辨证论治肾性蛋白尿,指出脾肾虚损是导致病变的根本原因,湿热、瘀血和风邪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治疗上注重顾护脾胃、兼顾邪实因素。  相似文献   

7.
总结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中医辨证治疗经验,认为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发生以内因为主,肾虚日久损伤脾胃膀胱,脾肾两虚,固摄失和,气化不利,精微物质外泄而出现蛋白尿和血尿。治疗经验重点从脾从肾论治。组方思路补脾益肾、活血降浊及其他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8.
陈小燕 《陕西中医》2018,(1):110-112
目的:总结名中医王维英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经验。方法:王师认为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产生,主因风湿之邪侵扰肾脏,风性开泄,影响肾的封藏职能,肾之精微不固,泄之于外故可见蛋白尿。王师阐释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病机演变规律如下:急性期以风、湿、热、毒为因,入侵正虚之体,干预了肾主封藏、主水、司开阖之功能,气化不能,内湿产生;久病入络,肾络闭阻。慢性期因正气不足,脏器虚衰,气机不畅,推动无力,湿瘀互结,肾络闭阻。针对风湿合邪为致病主因的慢肾风患者,王师自拟祛风除湿方以祛风除湿宁络,兼顾脾肾二脏,健脾燥湿以绝湿源,淡渗利湿泄浊,可将伏于肾络之内风与湿邪一并蠲除,随证加减常取得良效。王师认为慢性肾炎血尿的产生是由于风热之邪,犯肺壅咽,或蕴于肌腠,未得而解,循络而下;或湿热之邪,侵犯膀胱,由表及里;或邪热留滞,久而伤阴,灼伤肾络,血溢络外,发为尿血。针对风热之邪作祟导致肾络损伤而尿血之主因,王师创立疏风清热凉血之僵蚕四草汤以治疗肾性血尿。结论:针对慢性肾炎蛋白尿及肾性血尿,为肾性血尿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对于慢性肾炎蛋白尿的治疗,笔者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脾肾虚损,精气下泄,肾络瘀阻是肾炎蛋白尿的主要中医病机;而免疫性损伤和肾血凝障碍则是慢性肾炎的主要西医病理。提出:治疗应从调整免疫功能、改善肾血凝障碍入手,中药选益肾健脾、活血化瘀之药组成“固精通络汤”,方中注重了活血化瘀药物的运用;配合西药对症、选用激素治疗,从而获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炎,多发于青壮年,以20~40岁最多,男女之比(约2~3:1,病程常迁延不愈。本病主要表现水肿、高血压、贫血、蛋白尿和血尿。一般认为水肿发生的主要原因与寒湿侵袭,及脾肾虚损有关,归属于中医学的“水肿”病的“阴水”、“腰痛”、“血尿”范畴。尿常规、肾功能、B超、肾活检可助诊断。  相似文献   

11.
在清代医家陈士铎所著的《洞天奥旨》中,记载了疮疡病的阴毒证。陈士铎认为肝肾两脏之阴火耗血伤津,滞涩成肿,是阴毒疮疡发生的主要机制。陈士铎治疗阴毒的原则重在遏制阴火之势,辅以顾护胃气,方能化解阴毒。在临床实践中,陈士铎之遣方具有以人参、黄芪为主,大剂补中的特点;在用药中阐发金银花"纯补"的特点,将其作为治疗阴毒疮疡之要药。陈士铎在《洞天奥旨》中关于疮疡阴毒证的论述,对于当代外科、皮肤科等相关领域的中医治疗均可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秀华 《中医药导报》2006,12(7):100-102
文章从中、西医两方面阐述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单纯性蛋白尿和单纯性血尿的病因病机。认为本病的诊断依据临床宜参照1985年中华肾脏病学会第2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治疗方法重点探讨了中医辨证论治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肾性血尿是肾脏疾病常见症状之一,中医药治疗优势明显。在常规辨证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的情志因素加以考虑,分为心肝火盛及心脾两虚两个证型,给予对症治疗,通过改善患者情志状态提高肾性血尿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中医药对治疗本病有较大优势。本文重在剖析中医之“毒损肾络”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说明基本病机在肾虚毒损肾络,益肾解毒通络为基本治则,为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对中国乃至全球的公共卫生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其感染呈多样性,肾脏也是主要靶器官之一。蛋白尿、血尿、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急性肾损伤是肾脏损伤的临床表现。结合COVID-19患者临床资料和最新的研究,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肾脏损伤的临床表现、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医纠正亚健康状态,养颜美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多样的手法,内服药物美容是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内服药物通过对全身的调理来达到局部治疗或补益身体的目的,以全身心的健康来保证局部的美,具体地说有健脾益气、滋补肝肾、补益气血、疏肝理气和血、温补肾阳、除湿化痰、清脾泄热六法,并论述了其病因病机,介绍了常用方剂和药物。  相似文献   

17.
《光明中医》2021,36(1):41-43
对于本文所述水热互结型狼疮肾炎,是以普遍认可的《金匮要略》中的"阳毒"为基础的一种分型,既往中医与本文所述相关疾病有很多,如"肾痹""赤丹"等,但少有人从六经辨证的角度去分析该病。现代中医对于狼疮肾炎有多种辨证方法。其中脏腑辨证多认为该病根源在肾,气血津液辨证多认为由热毒侵入血分所致,八纲辨证多认为该病以阴虚为主。而本文以现代中医对于该病的总体认识为基础,辨证方向更加系统且有针对性,少阴热化证与肾、心相关,同样包括血分证、阴虚证等,因此本文是对该病更清晰的一个辨证分类。  相似文献   

18.
肾性血尿中医辨证施治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血尿是肾脏痰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常反复发作,病情迁延难遇。肾性血尿病因繁多,病机复杂,变化多端。多属中医的"腰痛"尿血"水肿"虚劳"等病证的范畴,中医运用补肾固本,清热利湿,补脾益气,疏肝理气,疏风清热治疗。  相似文献   

19.
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衰竭病因复杂多样,风邪、湿热、湿毒、瘀血等在疾病发生、病情加重过程中有重要影响。治疗当益气养阴、健脾补肾、去瘀泄浊为主;扶正祛邪,标本兼治;化湿、通腑、泻浊、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中药剂型改革"尿毒清颗粒"、"虫草排毒胶囊"等,中晚期结肠序贯透析加中药保留灌肠、药浴等疗效较好。系统治疗原发病是防范肾衰竭发生的重要措施;规律的血液透析和对症治疗主要手段;条件具备时行肾移植术是改善肾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较好办法。  相似文献   

20.
浅析肾性血尿的辨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肾性血尿属于中医血证尿血的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由于其反复发作,隐匿性强,迁延难愈,西医无有效方法。中医药发挥其辨证治疗优势,从临床出发探讨其病因病机、辨证、治疗方药。采用补肾活血法治疗取得好的效果,并根据长期临床体会说明补虚、化瘀、祛邪在治疗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