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 治疗方法:1.针灸组:主穴:曲池、手三里、合谷、肘髎、肘部压痛点。配穴:天井、外关、中渚、尺泽,列缺。每次取主穴3~4穴,配穴2~3穴,按常规消毒后,每穴刺入1寸左右,得气后留针30~45分钟,起针后每穴炙3~5次,每日治疗1次,7次为1疗程。在治疗过程中不用其它穴位和药物。2.耳针组:耳穴:肘、大肠、肺、三焦、肝、神门、交感。根据病变部位,在对耳廓找出敏感点,或相应的刺激点。按常规消毒,用0.5寸毫针刺入耳穴,留针30~45分钟,中间运针3~4次,7次为1疗程。在治疗过程中不用其他治疗和药物。  相似文献   

2.
针刺加刺络法治疗偏头痛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阿尔及利亚首都康复中心医院工作期间,运用针刺加刺络法治疗偏头痛患者42例,收到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42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14例,女性28例,年龄最小者17岁,最大者74岁;病程最短者1周,最长者17年;头痛发作次数不等,其中发作期就诊者38例。2 治疗方法2.1 取穴主穴:风池、风府、合谷、足临泣。配穴随证加减。寒湿型加头维、外关、天柱;肝阳上亢型加太冲、行间;气滞血瘀型加血海、率谷。刺络取穴:太阳、印堂、百会。2.2 操作先针刺风池穴,得气后,以针感到达头侧为佳。针合谷穴得气后,针感应向腕部传导为好,然后根…  相似文献   

3.
针刺防治高山反应11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于 1 996年至今用体针、耳针防治高山反应1 1 2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女性 69例 ,男性 43例 ;年龄 1 8~ 35岁 ;均为户外活动爱好者 ,平原地区城市居民 ,身体较健康 ,无严重器质性疾病。方  法急性发作期用体针治疗 ,缓解期或先兆期用耳针预防。体针取内关 (双 ) ,晕厥配攒竹、水沟 ;心悸配膻中、郄门 ;头痛配太阳、三阴交 ;呕呃配中脘、足三里。内关穴垂直刺入 8分至 1寸 ,得气后两侧同时捻针 ,行大幅度快速提插捻转泻法 ,使针感尽量上行 ,连续行针 3min~ 5min,留针 1 5min~ 30 min,每 5min行针 1次。耳针取内分泌、肾上腺…  相似文献   

4.
<正> 1.选穴:主穴:秩边、华陀15—17。配穴:委中、阳陵泉、承山、昆仑。耳针:坐骨神经区敏感点、穴位压痛点(次髎、殷门、跗阳等穴周围)。 2.病人体位:取俯卧位,均针刺患侧穴位。 3.针的选择:一般2—4寸的28号不锈钢针为宜。 4.针刺顺序:先刺耳针坐骨神经区敏感点,以达快速止痛。再针刺穴位压痛点,以通调经络,最后针刺主穴与配穴,以达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疚之、寒则留之的目的。留针30~4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 5.针刺手法及针感:采取提插与捻转两种手法,互相结合运用,针感必须达到酸、麻、沉、胀的“得气”要求。尤其主穴的针感,必须准确。秩边穴直刺3—4寸,有麻电感,向下肢放射。华陀15—17,直刺1—2寸  相似文献   

5.
几年来,笔者采用针刺承山穴透天凉手法治疗顽固性肛周瘙痒症多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治疗方法 1、取穴:主穴为双侧承山穴,配穴取长强。一般只取主穴,病程长而顽固者加配穴。 2、针法:患者俯卧位,双腿伸直,找准穴位后常规消毒。用28号或30号3寸毫针垂直刺入2.5寸左右,得气后行透天凉手法。加刺长强穴时可取胸膝位或侧卧位,长强穴刺1.5寸,用泻法。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10  相似文献   

6.
百会放血治疗高血压病4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傅秋彤 《北京中医》2001,20(2):44-44
本人利用百会放血为主,随证配穴为辅,治疗高血压病45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所有病人均为门诊病例.治疗组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最大者68岁,最小36岁,病程1~12年;合并高血脂者30例,冠心病21例,脑血管病13例.中医辨证属肝阳上亢型12例,阴虚阳亢型15例,痰湿壅盛型18例.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最大者70岁,最小40岁;病程2~18年;合并高血脂者31例,冠心病19例,脑血管病9例.中医辨证属肝阳上亢型14例,阴虚阳亢型11例,痰湿壅盛15例.  相似文献   

7.
百会放血治疗高血压病4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人利用百会放血为主,随证配穴为辅,治疗高血压病45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所有病人均为门诊病例.治疗组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最大者68岁,最小36岁,病程1~12年;合并高血脂者30例,冠心病21例,脑血管病13例.中医辨证属肝阳上亢型12例,阴虚阳亢型15例,痰湿壅盛型18例.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最大者70岁,最小40岁;病程2~18年;合并高血脂者31例,冠心病19例,脑血管病9例.中医辨证属肝阳上亢型14例,阴虚阳亢型11例,痰湿壅盛15例.  相似文献   

8.
1一般资料取发病3个月以内的肩周炎病例120例,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60例中,男23例,女37例;40~60岁者55例,61岁以上者5例。TDP治疗仪温针组60例中.男26例,女34例;40~60岁者57例,61岁以上者3例。两组病例均为单肩发病。2治疗方法针刺组:主穴:肩内陵、肩、肩贞。配穴:肩前内侧痛甚者配云门、尺泽,肩外缘及肩肿岗上、下缘痛甚者配俞、秉风、肩外俞等穴,启后缘及肩肿骨下部痛甚者配肩、天宗、外关等穴。局部常规消毒后,用1.5~2寸的毫针刺入,得气后留针20分钟,其间行针3次。温针组:选穴方法和行针次数与针刺组同。肩部穴…  相似文献   

9.
张润生 《江苏中医药》2003,24(10):25-25
我院温针室于 1998年至2 0 0 2年间采用温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38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 38例中 ,男性 31例 ,女性 7例 ;最大年龄 4 2岁 ,最小年龄 17岁。均经临床检查确诊。2 治疗方法取腰椎病变部位夹脊穴 ,用 2寸毫针对刺 ,针刺时针尖向脊椎下斜刺 ,得气后留针 ,并施温针 (即在针柄上加艾柱灸 ) ,灸后拔罐。配穴 :伴有坐骨神经痛者 ,加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 ;痛至脚跟者加丘墟、足临泣 ;如以后侧疼痛为甚者 ,取足太阳经穴为主 ,如秩边、承扶、委中、承山、昆仑等。以上诸穴进针得气后 ,留针 ,…  相似文献   

10.
自1986年到1998年共收治多种急性疼痛87例。经针刺耳穴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87例中男52例,女35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77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28天。其中,三叉神经痛15例,血管神经痛18例,牙痛10例,肋间神经痛12例,急性胃痛8例,急性胆绞痛6例,腕、踝关节扭伤18例。2 治疗方法取穴:主穴神门、交感、肝、心、皮质下、脑干。配穴:上肢腕关节损伤加腕穴,下肢足部踝关节损伤加踝穴。方法:耳郭常规消毒,选05寸针具在耳穴处针刺,得气后留针30~40分钟为宜。留针期间每10分钟行针1次。每日针刺1次。3 治疗结果本组87例全部有效,其中…  相似文献   

11.
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嗜异症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治疗方法:主穴,四缝、中脘、足三里。配穴,低热者配曲池,食少者配公孙,便秘异常者配天枢、支沟。四缝穴用三棱针点刺,挤出少许血或黄色液体,中脘刺入0.5寸,施透天凉法行针,足三里针尖稍向上刺呈45°,提插泻法,其余穴均常规刺法,施平补平泻法,入针得气后即可起针。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相似文献   

12.
肩凝症相当于现代医学之肩关节周围炎、肩部肌腱炎、腱鞘炎等.以一侧肩部疼痛,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笔者自1983年~1993年治疗本病6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一般资料]60例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45岁,平均53.5岁;手臂不能平伸者8例,手不能及头者40例;无功能障碍者12例;病程最短者2天,最长5个月.[治疗方法]取穴:右侧肩臂疼痛者取左侧列缺穴配外关,左侧肩臂疼痛者取右侧列缺穴配外关.方法:列缺穴向上斜刺进针1—1.5寸,外关穴直刺1—1.5寸,行捻转强刺激使之得气,留针20分钟,中间行针一次,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相似文献   

13.
针刺手足少阳经穴治疗耳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治法:①主穴取手足少阳经穴中的翳风、听会、侠溪、中渚4穴。随证取穴:肝胆火盛取太冲、丘墟;外感风邪取外关、合谷;肾虚取肾俞、关元。实证针用泻法;虚证针用补法。②刺法:常规消毒后,取1~2寸毫针,针刺翳风、听会、侠溪、中渚4穴。得气后,留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偏头痛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病志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急性发作:麦角胺/咖啡因片2片;缓解期:氟桂利嗪(西比灵)胶囊5mg,2次/d。治疗组45例针灸,风池、百会、太阳、率谷、头维、绝骨,合谷、太冲、阿是穴,风池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风府穴,捻转补法;百会、太阳、率谷、头维平刺0.5~0.8寸,捻转泻法;合谷、太冲直刺0.5~0.8寸,平补平泻;绝骨沿胫骨前缘直刺2~3寸,泻法强刺激;阿是穴(多为搏动处)齐刺,阿是穴平刺0.5~1寸与胆经平行,与其45度角左右旁开0.5寸向阿是穴平刺0.5~1寸;发作期:阿是穴或太阳三菱针点刺出血,常规进针得气后,选择头部2~4个穴连接电针治疗仪(连续波,频率1.5Hz,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外感风寒头痛加列缺、风门;外感风热头痛加大椎、外关;肝阳上亢加行间、悬颅;痰浊头痛加中脘、丰隆、阴陵泉;瘀血头痛加血海、三阴交;血虚头痛加脾俞、足三里;肾虚头痛加肾俞、太溪、天柱;视疼痛程度及情志因素可加内关、人中。均连续治疗10天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继续下一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头痛、症状评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8例,显效20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56%。对照组临床治愈10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5.5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偏头痛,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灸、拔罐治疗联合理气通瘀止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2例住院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理气通瘀止痛汤(炮姜、甘草、乳香、没药各6g,川芎9g,香附、桃仁、乌药、红花各10g,当归12g,益母草、元胡各15g),1剂/d,加300mL水煎200mL,早晚口服。治疗组36例针灸、拔罐治疗,公孙、列缺为主穴,太冲、中极为配穴;取仰卧位,于太冲、公孙两穴取1.5寸毫针直刺0.8~0.1寸,中极和列缺两穴分别直刺0.5~0.8寸、0.8~0.1寸,得气后,提插捻转泻法留针0.5h,10min行针1次,针后拔罐10~15min,1次/d;理气通瘀止痛汤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临床指标(下腹疼痛、腰骶骨疼痛、乳房胀痛)、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7.7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指标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拔罐治疗联合理气通瘀止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对于不同病因导致的失音症,应用通里穴针刺治疗,颇有疗效。所治21例均经耳鼻喉科检查确诊,其中急性喉炎5例,余为声带小结、声带闭合不好、癔病失语等。经1~30次治疗,痊愈19例,好转2例。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取穴:主穴:通里(双)。配穴:外感时邪配外关、风池;肝郁气滞配太冲,合谷;思虑伤神配内关、三阴交;肺肾阴虚配太渊、太溪。操作方法:腕后1寸处取通里穴,用30号1寸不锈钢毫针,直刺0.5—0.8寸,小幅度连续行针1—2分钟,出现针感后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10分钟左右行针1次。每日针刺1次,10次为一疗程,根据病情,针刺通里穴的同时,可配取其它穴位,加强疗效。 [典型病例]麻×,男,20岁。失音1周余。一周前因琐事与他人争执后,突然声音不扬,甚则声音  相似文献   

17.
针刺天窗穴治疗痔疮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一般资料  56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23例,女33例。年龄最小者28岁,最大者66岁;病程最短者15天,最长达18年之久。2 治疗方法  取穴:天窗穴。病人取正坐位,两足踏平距离与两肩同宽,挺腰及胸部紧靠桌沿;微屈颈,显露天窗穴。局部常规消毒后,用3寸28号毫针,向颈部内侧斜刺1.5~2寸。针感要求放射循胸椎方向直达肛门部。并提针少许,再予留针。配穴均取同侧大肠穴,行一定的补泻手法,得气后,用G6805治疗机,天窗穴接负极,大肠穴接正极,选用断续波脉冲,电流强度以病人能忍受为度,留针3…  相似文献   

18.
针灸加中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主穴取关元、三阴交(双侧)、胃俞。配穴:血热者配血海,肝郁者配太冲、章门,脾虚者配脾俞、中极、足三里,肾虚者配蠡沟、大赫。用1.5~3寸毫针以快速进针法刺入。治疗时实证者三阴交针刺用泻法,虚证者用补法。得气后留针20分钟...  相似文献   

19.
我科近年来,先后用温针方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4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小结如下。一、治疗方法 1. 针刺取穴:听宫、听会(两穴交替应用)、下关,以局部取穴为主。若脾胃虚弱配以足三里穴,若肝肾两亏配以肝俞或肾俞,若外感风湿温针后再予艾条局部温和灸。 2. 温针方法:选用28号1.5寸毫针,经常规消毒,进针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法,留针温灸。其方法是  相似文献   

20.
取穴:以肾经、膀胱经为主,取中极、八谬、三阴交三穴、耳针取肾、膀胱、外生殖器三穴。治疗方法:选用28号2至3寸毫针,针刺相应深度得气后(膀胱特别充盈者针中极要注意),留针30分钟,起针后隔姜片艾灸十分钟,体弱者可在三阴交和八谬穴加电针给小刺激量。有的病人在留针时排尿感强起针后逐渐减弱,对这样患者要耳针留针至第二天起针,或当时也加少量电脉冲刺激三分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