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新疆石河子市失能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石河子市城区失能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主要相关因素,探讨失能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吴振云研究员编制的老年心理健康问卷,对640名石河子市失能老年人的心理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 石河子市失能老年人与石河子市一般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差异显著(P<0.01),失能老年人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一般老年人群.失能老人心理健康状况总分与性别、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失能时间、医疗保障与失能程度等呈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 失能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一般老年人群,且心理问题突出,失能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社区相关人员应重视此类人群,寻求提高失能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银川市城市社区老年人群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了解银川市城市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定良好的有针对性卫生保健服务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访问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银川地区城市社区老年人进行了入户调查.结果 80.1%的老年人群有慢性病史,常见慢性病患病率前10位的是:高血压、骨关节病、冠心病、胃病、高脂血症、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肥胖、脑血管病、肿瘤.回族老人慢性病患病率高于汉族.结论银川市老年人群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积极开展社区医疗、健康教育、预防、卫生保健等公共服务,加强慢性病的防治和管理,改善健康状况,提高老年人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邯郸市社区失能老人对家庭型医养护一体化的需求现状。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邯郸市4个社区的失能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邯郸市社区失能老人对家庭型医养护一体化需求情况居前4位的是医护人员上门服务、定期体检、紧急救护、建立健康档案;年龄、收入水平和受照护时间会影响社区失能老人对医养护一体化服务的需求内容。结论医养护一体化养老模式集医疗、养老、康复、健康管理于一体,能够提供不同层面的医疗服务,满足失能老人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4.
汹涌的白发浪潮对国家、政府、社会、社区、家庭、医疗护理人员、卫生保健人员及社会工作者与其他相关专业部门的工作都构成巨大压力。老年群体本身十分关注维护自己的健康,对健康、长寿(及预防痴呆、包括其他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尤为关注。但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尚未达到中等或发达国家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失能老年人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失能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主要相关因素,探讨其心理健康的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吴振云研究员编制的老年心理健康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640名石河子市失能老年人的心理状况与社会支持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失能老人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一般老年人群(P<0.01);失能老人获得的社会支持低于正常人(P<0.01).社会支持与失能老人生活质量呈正相关(P<0.01).结论 社会支持是影响失能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社区相关人员应重视社会支持系统对提高失能老人心理健康的作用,拓宽其现有的社会支持渠道,提高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正>研究显示衰弱在老年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4.9%~27.3%[1,2],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 2.48 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 17.17%[3],人口老龄化和衰弱的高患病率导致医疗费用和社会负担增加。因此,对老年人进行早期筛查与预防疾病和科学管理老年人健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衰弱筛查作为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将可能衰弱或衰弱前期但表面健康的老年人筛检出来。在初级卫生保健机构积极开展衰弱的筛查管理,可有效的延缓老年人衰弱发生与进展  相似文献   

7.
新疆石河子市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石河子市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提高失能老人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应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石河子市529名失能老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 石河子市失能老人与石河子市一般老年人群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人口学资料与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失能时间、失能原因、躯体疾病、不良心理状况等因素对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P<0.05,P<0.01).结论 石河子市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低于石河子市一般老年人群.在制定老年人保健护理策略及有关事宜时,要充分考虑到失能老人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家庭功能与老年人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化,寻求提高老年人群健康的新模式业已成为卫生事业发展必须研究的新课题。家庭作为健康的第一出发点,与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为探讨家庭功能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和寻求增进老年人健康的对策,1996年3~6月,我们在天津市初级卫生保健基地进行了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自20世纪末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规模大、速度快、持续时间长、发展不平衡,老年人健康问题比较突出。国家统计局2018年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 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 9%,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近1. 8亿,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口超过4000万。在未富先老的背景下,老龄化的巨大压力已经对现有养老保障体系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相对独立的医疗卫生、养老服务体系难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尤其是失能失智老年人群的照料问题日益突出。医养结合作为社会养老的一种创新模式,实现医疗和养老资源的有效整合,成为新  相似文献   

10.
住院相关性失能是指发病后至出院期间新出现的一项或多项日常生活能力的丧失, 在老年住院人群中十分常见, 其与发病前的基础状况、疾病因素、医院相关因素及出院后因素相关, 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增加出院后的照护负担, 增加长期失能风险、死亡风险和医疗花费。在临床工作中应早期识别住院相关性失能的高危人群, 积极予以干预。本文就住院相关性失能的定义、流行病学、危险因素、识别工具、治疗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 以提高老年科医务工作者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和管理水平, 从而改善老年住院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社会进入老龄化,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日益增长,老年医疗健康和看护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民政部全面落实医养结合工作,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而脑卒中是老年人常见疾病,病程长,合并症多,病死率高,是威胁我国老年群体生命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存活的脑卒中患者中70%以上遗留有中度或重度的功能障碍[1],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能力和心理健康,且给患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失智失能老人数量日益攀升,给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与多重压力。由于我国医疗资源短缺和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失能失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长期医疗照护的老人得不到有效的照护,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期望寿命。因此,建立老年长期照护(long term care, LTC)服务体系势在必行,这也是健康老龄化国家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在综述目前国内外LTC现状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结果,为老年人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应人石社区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290名65岁以上人群健康体检数据资料,体检内容包括血脂、血压、血糖、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等。结果290名人员中各项指标均正常的有67例(23.10%),其余223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76.90%),主要健康问题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脂肪肝与肾功能障碍,不同发病率方面男性与女性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群存在较多健康问题,通过健康体检能够提高相关疾病的早期检出率,同时应做好社区老年人群健康管理,预防各类心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中国老年人口失能的地区分布及地区因素对老年人口失能率的影响。方法基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库中28个省市自治区973例失能老人调查数据和《2016中国统计年鉴》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系谱聚类和稳健回归分析。结果除西藏、宁夏和海南外,中国失能老人约1 904.38万,其中轻度失能占比为73.59%;28个省市自治区经聚类分成4类,老年人口失能率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居民恩格尔系数、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及文盲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呈负相关。结论中国失能老人规模大,以轻度失能为主,亟需加强居家照料指导;存在养老资源配置不公平现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天津市社区居家失能老人生命质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结合便利抽样方法,应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和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天津市345例社区居家失能老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失能老人生命质量显著低于普通人群,且性别、文化程度、失能程度、失能时间、患慢性病情况、是否经历脑卒中发作、对康复的期望等因素对天津市居家失能老人的生命质量存在显著影响(P0.05,P0.01)。结论针对影响失能老人生命质量的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发展以家庭养老为主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失能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老年失能患者736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未失能老年人518例作为对照组。评估老年失能患者失能程度,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生活质量,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价社会支持情况,分析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 736例老年失能患者中,日常生活轻度失能498例、中度失能187例、重度失能51例;自我照顾轻度失能576例、中度失能126例、重度失能34例;行动方面轻度失能457例、中度失能231例、重度失能48例。研究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及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老年失能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结论老年失能患者生活质量相对较低,应重视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7.
衰弱(frailty)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生理系统衰退导致功能储备减少、机体易损性增加、抗应激能力减退,从而导致各种不良预后风险增加,包括失能、功能下降、医疗费用增加、住院和死亡风险增加等。随着中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衰弱这一老年综合征也逐步被临床医生所重视。最新的荟萃分析显示,中国社区老年人群衰弱患病率为10%,65~74岁,75~84岁以及年龄≥85岁人群中衰弱患病率分别为6%,15%,25%[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国老年人口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地域差异。方法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2014年数据,对东、西、中部老年人的日常自理能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国东、中、西部老年人口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异显著,总的基本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失能率呈现出由东向西依次递减的趋势,而工具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失能率的排序依次为东部西部中部地区。结论为实现"健康+长寿"的双重目标,必须均衡中国东、中、西部的养老和医疗资源配置,提倡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长株潭地区社区失能老年人现状及生活满意度。方法对582名社区老年人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和自制长株潭地区社区失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长株潭地区轻度、中度和重度失能老年人分别占65.64%、28.52%、5.84%;其生活满意度与失能程度、医保类型、健康管理形式等因素有关。结论所在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级别越高,失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越高,有效的生活保健指导能提高失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初步评价某社区老年人群卒中一级干预方案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择上海市奉贤区某社区2019年参加社区老年健康体检并于2021年再次参加健康体检的老年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社区人群的年龄≥60岁.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以社区老年人年度健康体检结果为数据来源.在体检过程中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并进行卒中风险评估、卒中高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