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诚求集》中所记载的小儿疳证理法方药以及病案进行整理分析,探析其作者朱世扬对小儿疳证的病因、病机以及兼证的诊治经验。《诚求集》是清代名医朱世扬综合历代著名医家对于疳证的记载,对其进行总结,并结合临床医案进行分析,病因病机上认为疳证主要由于饮食不节致为受损、或病久耗伤气血所致;辨证上继承了古人五脏疳的分型;治疗上以健脾消疳为主,兼以消积导滞、清心除烦、清热泻火等法,对于现代临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喘证论治点滴体会吴海生集宁铁路医院(012000)1994年8月2日收稿喘证是临床常见病。《内经》有“喘鸣”之称,《金匮要略》又名“上气”.后世将哮喘分而为二,如《医学正传》说:“喘以气息言,哮以声响鸣”。但临床上哮喘不易区分,哮必兼喘,统称喘证。笔...  相似文献   

3.
小儿急性弥漫性肾小球肾炎,简称小儿急性肾炎,属中医的“小儿水肿”范畴。是3~12岁儿童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浮肿、血尿、眩晕(高血压)、蛋白尿等为其主证。笔者近10年来将小儿水肿的复杂分型辨证归纳为一个主证,几个兼证而施治,疗效满意,现将10年中有完整记录的80例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总结姜良铎教授应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疗喘证的临证经验。从多维度、多层次进行分析,明确喘证的主导病机、初始病机及潜在病机,整体把握患者当前状态,从状态论治喘证。临证运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减以祛邪通补平喘,同时强调外感以内伤为基础,擅用角药或对药平补通补,兼以调平脏腑功能关系,收效颇佳。  相似文献   

5.
总结姜良铎教授应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疗喘证的临证经验。从多维度、多层次进行分析,明确喘证的主导病机、初始病机及潜在病机,整体把握患者当前状态,从状态论治喘证。临证运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减以祛邪通补平喘,同时强调外感以内伤为基础,擅用角药或对药平补通补,兼以调平脏腑功能关系,收效颇佳。  相似文献   

6.
黄文东老师在五十余年的临床实践中,对咳喘的治疗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咳喘包括咳嗽、喘证及哮证等.咳嗽日久每可引起喘证,但喘证不一定兼哮,而哮证必兼喘,所以三者是互相联系的.一、咳嗽咳嗽有外感和内伤之分.外感咳嗽是由于外邪袭肺,肺气失于宣降所致.内伤咳嗽多由其它脏腑有病,传至肺脏而引起.两者都与肺脏有关.肺为娇脏,职司清肃,凡肺气失于清肃而上逆,则为咳嗽,所以张景岳说:"咳证虽多,无非肺病."  相似文献   

7.
王美玲  崔文成 《世界中医药》2022,(3):427-430,436
小儿喘证在临床中极为常见,其与肺关系最为密切,也与心、肝、脾、肾四脏有关联.现从小儿"三不足,二有余"的生理特点出发,与现代发病机制相结合,探究小儿喘证的病因病机及治法;且以支气管哮喘、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病等能够引起喘证的疾病为例对小儿喘证特点及常伴症状加以论述,旨在为治疗喘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辨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包括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三种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组慢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它们属于祖国医学中的“咳嗽”、“哮证”、“喘证”、“痰饮”、“肺胀”等范畴。临床表现多以咳嗽、咯痰、喘息、喉间哮鸣、胸闷胀满为主证。但在辨证时往往错杂互见,主次兼陈,故诊断必须前后互参,这说明它们在病因证治方面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喘证是以喘息咳逆、呼吸急促,严重时甚则张口抬肩、无法平卧为临床特征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大气污染的加重,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愈来愈受到广大医家的关注。范伏元临证经验丰富,医术高明,对于喘证的治疗颇有心得。现通过列举范伏元治疗喘证验案3则,从不同角度探讨其学术思想及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为名老中医喘证经验挖掘开发一种新思路,即以中医喘证为研究对象,选择整理中医喘证医案,应用粗糙概念格聚类技术探索常用喘证临床用药经验规律,以中药、属性和功效或方、证、药之间的相应原理为基础,研究建立中医喘证的粗糙集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1.
六君子汤为临床治疗脾胃气虚兼痰湿或胃失和降的常用方.选取段富津教授临证运用六君子汤辨治小儿厌食症验案三则进行分析,以示段富津教授的临证思路和辨证方法,期为临床上治疗小儿厌食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黄吉赓教授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对历代论述的研究,认为哮证与喘证既有区别又不可分割,提出"哮未必兼喘,喘亦可兼哮"的观点。在治疗上根据哮证发作多实的特点,提纲挈领地分为寒、热二证,并在选方用药上有其独到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正>交通心肾是中医常用治法之一,用于治疗心肾不交证。心肾两脏之间正常的阴阳、水火升降既济失调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临床症状统称为心肾不交证,常见于心烦、失眠、多梦、怔忡、遗精、喘证等病症[1]。笔者临床体会,该治法用于喘证的治疗,往往能收到较好疗效。现将交通心肾法治疗喘证的体会简要阐述如下。1心肾不交与喘证的关系喘证是指以呼吸急促,甚至鼻翼煽动或张口抬  相似文献   

14.
咳嗽、喘证、哮证是呼吸系统常见的3种疾病。印会河教授倡导以痰作为治疗咳喘哮3证的辨证要点,验之临床,执简驭繁,确为宝贵的经验之谈。笔者于七十年代之初跟随印老学习,深得教诲。以后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稍有所得。试论如下:1 痰是咳喘哮3证的共有症状咳嗽是指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涎而言;喘证是以呼吸急促,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为特征;哮证是一  相似文献   

15.
张子福 《西部中医药》2010,23(10):13-14
小青龙汤主要用于风寒表实兼水饮内停证,临证时除用于治疗肺系疾病鼻渊、寒咳、喘证外还可用于治疗肩凝风、风瘾疹等常见病。  相似文献   

16.
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严重者可因心肾阳衰而致喘脱,危及患者的生命。本院对喘证患者进行全面分析,辨证施护,取得良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赵坤教授从事小儿呼吸性疾病研究方向30余年,对于小儿喘证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证主张祛痰为先,气血同调,尤重赭石,后期扶阳强心并重,临证多能应手获效,余有幸跟师学习,稍有心得,兹结合病例作简要概述,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8.
(一)泻下平喘、宣肺化痰法治疗小儿暴喘(喘型支气管肺炎) 小儿暴喘又称马脾风。《医宗金鉴》儿科心法说:“暴喘传名马脾风,胸高胀满胁作坑,鼻窍煽动神闷乱,五虎一捻服最灵。”又说:“本病为喘证中的极重证候,救治不及时,预后往往不良。”《温病条辨》中说:“……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右寸实大,肺气不降者,宣白承气汤主之”。小儿喘证常见于支气管肺炎,病毒性肺炎等。笔者对小儿喘证痰热壅肺或腑有热结者常采用以泻下平喘法为主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喘证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伤寒论》中喘证以六经分证为主 ,并结合其他方法加以分类 ,对其病因病机、证候特点、治法和方药加以阐述 ,以期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20.
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小儿咳喘18例津市市人民医院中医科(415400)郑静莹主题词喘证/中医药疗法,对于麻黄汤/治疗应用笔者在临床上运用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小儿咳喘18例,疗效满意,兹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8例中,男11例,女7例。年龄最小者10个月,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