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运用系统复杂性研究方法论,对温病的膜原学说进行多层次、多视域研究,旨在揭示膜原证候学发生原理,膜原的形态定位,膜原的生理功能与病理机制,膜原的证候状态。邪伏膜原证的类证分型,探索狭义膜原与广义膜原的内涵,廓清膜原与少阳、三焦的半表半里证关系结构,功能层次,为现代临床的感染性疾病,烈性传染病,甲型H1N1尤其是江南、岭南、两广区域的湿热类温病、湿热疫疠之一"邪伏膜原证"的辨证论治模式提供可借鉴的有效资源。  相似文献   

2.
论邪伏膜原证的病机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原部位探源,指出膜原在解剖位置上有其名无其位。分析邪伏膜原证的临床表现、达原饮的组方及其传变规律,认为邪伏膜原证应归属于脾胃湿热证,其病机实质是湿热秽浊之邪侵犯脾胃,且是湿重于热。   相似文献   

3.
"膜原",古人将其亦称"募原"。始见于《黄帝内经》[1]。古代医家对膜原部位的认知相对含糊,给现代临床辨治带来诸多不便。现代膜原证辨治,其发展方向趋于多样化,理论运用范围也被扩展。本文就膜原的概念、部位,邪伏膜原证的治疗及其传变与吴氏达原饮的组方规律进行阐述。1"膜原"概念、部位及功能“膜原”一词,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膜原”,指病邪在人体内所潜伏的场所。  相似文献   

4.
卢红蓉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12):1070-1072,1075
通过总结膜原学说研究进展,发现目前在膜原概念、生理、病理、病证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概念方面有膜原有名无实说和有名有实说两种观点,前者认为膜原有其名无其位、无其实,解剖学上无相关解剖位置;后者认为膜原或为膜状组织、或为筋膜组织、或为各种结缔组织,参与体液循环与气化,防御病邪。在病证方面,多认为膜原证以湿热之邪居多,且湿重于热,也有不同观点,认为凡邪气均可留伏膜原。目前研究也有不足之处,今后研究要从正确理解”膜原”的构词结构、深化膜原病证的性质认识、加强膜原理论临床运用研究等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化膜原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5.
1病因、病位、病机的探讨膜原之词首见《内经·疟论》,其言:“邪气内薄五脏,横连膜原.”吴又可《温疫论》首揭湿秽时疫之病“邪伏膜原”之旨,其云:“邪自口鼻而入,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伏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即内经所谓横连募原是也.”其后,温病学家续畅其意,如叶天士云:“时令湿热之气,触自口鼻”则“募原先病”,由募原分布三焦;薛生白云:“湿热之邪……邪由上受,……病多归膜原”,“湿热阻遏膜原”;俞根初云:“所伏之邪,在膜原则……病多湿温”,何连臣云:“凡湿火疟……其邪必伏于膜原.”.  相似文献   

6.
少阳证与湿热阻遏膜原证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少阳病与湿热阻遏膜原证的病位,病因,病机,证候,治疗等进行了分析探讨。确认两证病位均属少阳,同此导致了病机及证候上的相近,而感邪性质的不同又有其病机与证候上的差异。阐述了两证治疗均应注重疏利气机,同时针对病邪性质分别予以清泄或辛开宣化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7.
膜原病位论与膜原证治,在温病学理论中占有一定地位.由于有关资料散在,所论又不尽一致,故系统回顾与归纳整理有关膜原理论,对临床防治温病尚具有一定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膜原证与达原饮类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原(亦称募原),是中医学术界经常讨论的话题之一。膜原不属五脏六腑,也不是某个器官,没有对应的经络,因而膜原证难以用八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直接统领。纵观吴又可创立膜原证候以后,温病学派崛起,直到现代外感热病学说发展,膜原证候已成为外感热病中不可缺少的证候类型,并见诸于某些内伤杂病中。而治疗膜原证的主方———达原饮,也被广泛应用于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膜原证候的治疗。但我们也看到,不同时代、不同医家论述的膜原证候,无论在临床表现上,还是在所属病种上,都较吴又可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在治疗用药上,也在达…  相似文献   

9.
范顺  石冲  尚懿纯 《中医学报》2020,35(9):1846-1848
"先入后出"之法是将阴分之邪透至阳分,再由阳分达邪于外,是为邪伏阴分证而设。若邪伏手厥阴,方用薛氏三甲散,三甲先入厥阴,其余三药后引邪出于阳分。若邪伏足厥阴,方用青蒿鳖甲汤,鳖甲、青蒿一出一入,给伏邪以出路。无论温热类温病还是湿热类温病,后期久病入络,邪伏阴分,均可用"先入后出"之法,即先以入血络阴分之药领入,直达病所,再由芳香辛散或苦降之药领出,经一种或多种途径透邪而出,从而治疗以邪伏阴分为病机的各种杂病。  相似文献   

10.
疫病是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疾病,自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以来,该病种受到了中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关于疫病初起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说法不一,这其中属吴又可的"邪伏膜原"理论最具代表,他所创立的达原饮也成为了治疗疫病的代表方,后世医家如叶天士、吴鞠通等继承和发扬了该理论,使之逐步得到完善,直到现在"邪伏膜原"理论和达原饮还能有效的指导临床治疗。该文以《温疫论》作为主要参考,通过对后世医家的论述和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1)"邪伏膜原"理论中的"邪气"指的是"杂气"和"秽浊之气"。(2)膜原更多的是提示疾病的病理阶段。(3)达原饮可以治疗"邪伏膜原"证的各种发热而不仅仅适用于疫病初起。(4)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若能对证治疗,达原饮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少阳、三焦、膜原系统论,旨在运用系统复杂性研究方法论,揭示其“一样的”半表半里证,“一样的”在以和为圣度的和解法。在类证求同系统层次上,探索其“不一样”的少阳、三焦、膜原半表半里证空间病位。“不一样”的和解少阳—胆腑、分削走泄—三焦、疏利透达膜原的证治法则。以及在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杏朴苓温胆汤,达原饮类方辨证求异子系统层次上,承传经典,开拓外感热病半表半里证候学研究,为中医中药积极主动地介入当今全球化烈性传染病的辨证论治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三焦的不解之谜,为什么历千年不衰,引无数智者孜孜探索不息?仍是三焦太重要了,仍是无形之原气,与有形之腔腑瞧膜的“无形←→有形”之间隐含着功能层次衍生的关系结构使然。关系大于结构实体,关系大于功能,关系大于关系“者”,三焦的系统复杂性研究调拨了我们的视觉聚焦亮点,超越了现代医学形态学解剖实体;系统膜原论的研究,发现了三焦的有形结构,膜原与瞧膜关系层结构层次:九直纵、九横断、十八横轮膜原与瞧膜的复杂系统的三焦关系结构。为进一步开拓、构建中医人体形态学的独特结构层次,三焦臆膜(9×9)×18^m的关系结构、功能层次具有至关重要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再论系统膜原论的功能层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从人体复杂系统研究焦距揆度膜原,应有两个系统:狭义膜原系统、广义膜原系统。狭义膜原论内涵:一直行纵向伏膂膜(原),二横断面走向横膈膜膜(原)的关系结构;广义膜原论内涵:①九横断层膜(原),②九直行纵向膜(原),③十八横轮的横断切面膜(原)的三组关系结构。三焦为原气之别使主司功能的人体气化巨系统,决定了系统膜原论的功能层次。功能层次的大系统,统辖下层的诸子系统。巨、大、小子系统功能层次制约着各层次纵横交叉膜原的关系网络"纽结",关系网络纽结的有机对应单元,决定了诸系统膜原的特殊结构。系统膜原论是建构在三焦——膜原门户说经典命题上,薛生白的"膜原为三焦之门户"说具有卓越的原创性贡献,解构这一命题,打开三焦玄奥性大门,把处于尘封,模糊状态的膜原说,引入到复杂系统研究范畴内,将平面几何图式的迷茫膜原,激活成立体三维结构空间膜原,促使其站立、行走、鲜活起来,纳入到三焦气化巨系统内,以主司、循、历、络、约,层层贯通的整体恒动说,通会一气,最终落实到"方证"对应,临床有效治疗的焦点上,开拓中医系统膜原论自主创新的现代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稳定期血瘀证及其兼证与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评分的关系。方法:选取13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记录其稳定期中医证候与血瘀证计分,并根据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进行Gensini评分,分析其血瘀证及其兼证、血瘀证计分与其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Gensini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稳定期患者以血瘀证、痰浊证、气虚证最为多见,分别占64.9%(85/131)、63.4%(83/131)、64.9%(85/131)。血瘀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长度与Gensini评分的数值均高于非血瘀证者(P<0.05,P<0.01)。在血瘀证兼证中,血瘀兼痰浊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长度与Gensini评分的数值均高于非血瘀证者(P<0.05);血瘀证计分>9分的患者,其冠状动脉病变长度长于血瘀证计分≤9分的患者(P<0.05);冠心病稳定期患者血瘀证计分与Gensini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为0.104,P=0.241)。结论:血瘀证是冠心病稳定期患者的常见证候,血瘀证计分反映了患者血瘀证严重程度,稳定期患者的血瘀证计分与冠心病患者发病时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方证辨证是一种临床诊疗思维方法,其思想起源于《伤寒杂病论》。在其发展历程中,得到了后世医家的重视和深入研究。本文从方证理论的思想来源,方证辨证与方证相关的区别,以及方证辨证与其他8种辨证方法相比的优越性等方面入手,对这一辨证方法的提出和发展作出了初步分析。方证辨证有别于方证相关,集辨证与论治于一体,是中医辨证论治方法中最直接的方法,方证辨证是方证与病证的相对应,强调抓主证的重要性。作为一种新的学术观点,方证辨证法在临床辨病中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衰竭阳虚证中医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衰竭(CRF)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但此病治疗棘手且费用较大,给个人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中医药在防治CRF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文章从中医角度对CRF病因、病机以及其临床上的常见证型——阳虚证的中药治疗临床疗效、客观化研究及动物实验研究现状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袁兰所  王娟  刘新平  张丽  冯亚宾  郑群 《医学综述》2011,17(15):2366-2368
目的评估男性中腰围(WC)、腰臀比(WHR)、体质量指数(BMI)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对不同危险因素的筛选切点。方法选择在我院男性体检者共1874名,通过计算ROC曲线下面积评估WC、WHR、BMI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及其筛选切点,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矫正年龄因素影响。结果 WC、WHR、BMI均与代谢综合征及亚组危险因素关系密切,三者对于代谢综合征的预测价值相似,男性人群中代谢综合征筛选切点分别为89.0 cm、0.91、24.9 kg/m2。结论在男性中WC、WHR、BMI是预测代谢综合征的重要指标,其中预测敏感性的优劣依次为WC>BMI>WH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