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对一防护不达标的PEC-CT机房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防护改造方案,为建设单位制定施工方案提供参考。并对改造后的PET-CT机房的辐射防护效果进行了监测,验证改造方案的可行性。方法 根据PET-CT机房所使用核素的种类及活度,综合现有的屏蔽状况及其它因素,通过理论计算方法,得出改造所需要增加的材料及厚度数据;并在PET-CT运行状态下,监测机房外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参考点的剂量率,评价改建工程方案的合理性。结果 防护改造效果比较理想,改造后工作场所的周围环境各参考点剂量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结论 对于具体的改造工程,结合辐射源性质和周围环境、工作场所的具体因素,采取合理的屏蔽措施,改造后的PET-位CT机房防护效果可达到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和评价某放射治疗直线加速器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辐射卫生状况。方法 选取该直线加速器最高能量的X射线,最大照射条件,检测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的辐射剂量率,估算辐射防护后的有效剂量当量。结果 该直线加速器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辐射卫生防护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结论 该直线加速器在运行时,对放射治疗人员和机房周围公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钴-60机房改造成直线加速器机房后放射防护性能。方法 依据《医用电子加速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26-2002)和《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进行改建、检测及评价。结果 改造后加速器治疗室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结论 钴-60机房改造成6 MV直线加速器机房后各项放射防护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且造价低、省时,符合最优化原则。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于"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以下简称加速器)机房防护改造设计方案,并验证屏蔽效果。方法 收集该机房的基础资料,按照国家标准及医院剂量率控制水平要求,通过理论计算结合项目现场情况给出合理改造方案并现场检测验证其防护效果。结果 按照改造方案施工后,经现场放射防护检测评价,改建后的机房放射防护效果达到国家标准及医院剂量率控制水平要求。结论 在加速器机房设计阶段进行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是非常必要的,设备参数改变或施工变更时,应重新进行评价;机房改造方案在考虑经济成本前提下还应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建筑承重、施工难度、空间限制及方便使用等多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按国家标准对广东省11台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屏蔽防护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对加速器机房控制室操作处和机房外30 cm处环境X-γ辐射剂量率进行监测,并与机房辐射剂量率设计值进行比较。结果 各加速器机房监测符合国家辐射防护要求。结论 定期对加速器机房进行屏蔽防护监测,是确保辐射安全的简单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座改建加速器治疗机房的放射防护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一座6 MV加速器治疗机房改建为15 MV加速器机房后的放射防护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 对改建前后的加速器性能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在放射防护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给出了改建前后机房墙体、防护门材料的厚度数据,对改建后的防护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 该院改建加速器机房屏蔽设计考虑全面,改建后的机房放射防护效果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结论 考虑全面、设计合理的改建加速器机房其放射防护效果可以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螺旋断层放疗自适应治疗系统的机房进行放射防护设计,并对其防护效果进行验证。方法 根据螺旋断层放疗自适应治疗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综合考虑机房的几何参数、周边关系等因素,通过理论计算的方法,得出螺旋断层放疗自适应治疗系统机房的墙体、地板和顶棚所需的辐射屏蔽厚度数据。通过对建设后加速器治疗机房四周的周围当量剂量率的监测,来验证机房的屏蔽防护设计方案。结果 螺旋断层放疗自适应治疗系统由于具有自屏蔽结构,其机房所需的屏蔽厚度明显小于同能量的常规加速器机房,机房外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各测量点的周围剂量当量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结论 螺旋断层放疗自适应治疗系统机房的放射防护设计,以较小的经济代价满足了屏蔽防护效果,实现了放射防护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某医院加速器机房及周围环境的辐射水平进行监测与评价,以保障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方法 依据国家有关放射卫生的标准与方法。结果 对加速器机房和周围环境进行了监测,对放射防护措施进行核查。结论 该医院加速器机房的建设符合预评价要求,机房及周围环境的辐射水平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9.
一座Varian 2100 C/D型加速器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一座Varian 2100 C/D型加速器放射治疗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对加速器机房放射防护、加速器自身放射防护以及感生放射性等进行现场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受照剂量进行估算,从而对该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该加速器放射治疗工作场所机房屏蔽设施外的最高辐射剂量率为2.5μSv/h;加速器泄漏辐射水平和治疗头处的感生放射性水平低于国家限值;放射工作人员的全身年当量剂量约为4.54 mSv。结论 该加速器放射治疗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效果达到了相关国家标准要求;高能量加速器感生放射性对工作人员的剂量贡献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1例钴-60治疗机房改建加速器机房建设项目作放射防护评价。方法 按防护评价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对改建机房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对改建机房项目的辐射源项进行分析,防护屏蔽进行增补,并对其通风、辐射安全、放射性废物、防护管理,以及实际防护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结果 改建加速器放疗机房的放射防护设施的设计和效果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结论 钴-60治疗机房经过认真设计,可以改建为加速器机房,但投入成本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