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万莉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8):1254-1255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麻诱导期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支持。方法: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组各选择12例全麻手术病人,采用配对研究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各参数的变化。结果: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在复合异丙酚与阿曲库铵行全麻诱导时,具有相似的血流动力学效应.但舒芬太尼麻醉效果略深.抑制气管插管所致的血压升高效果更好。结论:在全麻诱导期舒芬太尼较芬太尼有更好的血流动力学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在神经外科麻醉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中牟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全麻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25例和芬太尼组25例。观察T1(麻醉诱导前)、T2(麻醉诱导后)、T3(插管后)、T4(拔管时)各时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观察两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及术毕拔管时间,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相关不良反应。结果芬太尼组麻醉诱导后的血流动力学较麻醉前波动大;舒芬太尼组麻醉诱导后的血压波动幅度小于芬太尼组;在麻醉拔管期,芬太尼组的心率升高大于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均较芬太尼组明显缩短。两组在术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芬太尼在神经外科麻醉中,具有起效快、麻醉恢复迅速、循环抑制小、血流动力学平稳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艾司洛尔对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对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非心脏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C组)和艾司洛尔组(E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前,予以艾司洛尔或生理盐水前的基础值,及插管前,插管时,插管后1min,3min,5min的无创血压、心率及心输出量的变化。结果:在气管插管后,C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心输出量上升的幅度均明显大于E组(P〈0.05)。结论:艾司洛尔可以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7:1等效剂量的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对预防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20例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SF组和F组。前者采用舒芬太尼(0.6μg/kg)诱导插管,后者采用芬太尼(4μg/kg,)。记录术前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气管插管前(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1min(T2),5min(T3),10min(T4)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并于T1、T2、T4取桡动脉血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浓度。结果:组内比较,插管后较插管前各指标均有所升高,组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芬太尼和舒芬太尼能同等程度的抑制老年患者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及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全身麻醉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芬太尼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全身麻醉下腹部手术患者,根据诱导时辅助使用镇痛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开始时、气管插管后1,5,10 min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结果:气管插管时2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与麻醉诱导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芬太尼组气管插管后1 min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气管插管时明显升高,气管插管5 min后渐恢复麻醉诱导前水平;舒芬太尼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在气管插管后与麻醉诱导前相比变化不大。结论:和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更有利于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等效剂量舒芬太尼与芬太尼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F组),芬太尼组(F组),观察气管插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MAP与基础值比较,两组在气管插管即刻,插管后3 min明显降低(P〈0.05或P〈0.01)。插管后6 min,SF组与F组比较,MAP绝对值上升有明显差异(P〈0.05);HR与基础值比较,两组在气管插管即刻,插管后3 min明显减慢(P〈0.05或P〈0.01)。结论: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与芬太尼麻醉诱导对比,舒芬太尼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对神经外科患者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黄石市阳新县三医院2009年8月至2012年12月神经外科择期全麻下开颅手术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舒芬太尼组(n=40)与芬太尼组(n=40),比较两种麻醉药物对患者血流动力学、麻醉相关时间、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结果两组麻醉诱导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诱导前明显下降(P<0.05)。芬太尼组气管插管前及气管插管后3min,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均较舒芬太尼明显上升(P<0.05)。舒芬太尼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较芬太尼组明显缩短(P<0.05);拔管后5h舒芬太尼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芬太尼组。结论应用舒芬太尼麻醉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镇痛作用强,术后拔管时间短、意识恢复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术前诱导时快速静脉注射与缓慢静脉输注舒芬太尼和全麻诱导阶段病人出现呛咳反射的关系。[方法]选择拟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病人120例,将病人随机分为舒芬太尼快速静脉推注组与缓慢静脉输注组,每纽各60例。两组病人入室后给予咪达唑仑(0.06mg/kg).静脉推注组以舒芬太尼2.5μg/kg快速推注(〈5s)。静脉输注组以舒芬太尼2.5μg/kg缓慢静脉输注(15s输注1mL药液),观察并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的变化以及两组注射舒芬太尼后有无出现呛咳反应。[结果]不同速度给予舒芬太尼后两组发生呛咳反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生呛咳反射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缓慢静脉输注可以有效防止呛咳反射的发生,在全麻诱导过程中可以提供平稳的血流动力学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对腹部手术患者麻醉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部手术病人42例,ASAⅠ~Ⅱ级、年龄18~72岁,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21例)、芬太尼组(F组,21例);诱导方法:丙泊酚2mg/kg、罗库溴胺0.6mg/kg,其中R组用瑞芬太尼2μg/kg,F组采用芬太尼3μg/kg快速诱导;记录以下各时点的SBP、DBP、HR,麻醉诱导前1min(T0),诱导后1min插管前即刻(T1)及插管后1min(T2)、3min(T3),5min(T4)。结果R组SBP、DBP、HR在T1、T2、T3与基础值及与F组比较降低,差异分别为P〈0.01、P〈0.05,插管后5min回升至插管前水平。F组SBP、DBP在T1降低,T3恢复至插管前水平,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芬太尼、瑞芬太尼均能维持患者麻醉诱导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稳定,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优于芬太尼,但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亦比芬太尼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患者实施舒芬太尼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的形式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采用芬太尼麻醉诱导,试验组采用舒芬太尼麻醉诱导,比较和分析2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激素水平的变化、自主恢复呼吸、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结果参照组麻醉优良率低于试验组(P 0.05)。即刻、插管后5min,试验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的变化均优于参照组(P 0.05)。即刻,插管后5min,试验组肾上腺素水平低于参照组,试验组血清皮质醇高于参照组(P 0.05)。试验组自主恢复呼吸、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 0.05)。结论乳腺癌手术过程中实施舒芬太尼麻醉诱导,能够减少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减少应激反应,更有利于术后的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对老年人颅脑手术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年龄在60岁以上需在全麻下行颅脑手术的老年患者,ASAⅠ~Ⅱ级,随机等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n=20)和芬太尼组( F组,n=20)。插管后用微量泵持续静脉输入舒芬太尼(S组)或芬太尼(F组)。插管后用微量泵持续静脉输入舒芬太尼(S组)或芬太尼(F组),舒芬太尼组0.5μg﹒kg-1﹒h-1,芬太尼组4μg﹒kg-1﹒h-1。两组均复合持续泵入异丙酚,分次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在硬脑膜打开之后均停止给舒芬太尼和芬太尼。观察两组于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2min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1min(T2)、切头皮时(T3)、钻颅骨时(T4)、气管拔管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这几个时点肘静脉血血浆皮质醇(Cor)和血糖(BG)浓度。结果 S组T1与T0比较MAP、HR显著下降(P<0.01或P<0.05)。F组T1与T0比较MAP、HR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 T2~T5 与T0比较,F组MAP、HR上升明显(P<0.05),而S组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MAP、HR T2~T5组间比较,F组显著升高(P<0.05)。S组各时点血浆皮质醇和血糖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F组在T2、T3、T4、T5四个时点血浆皮质醇和血糖浓度较T0时明显升高(P<0.05)。S组较F组麻醉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 舒芬太尼可以更好的抑止手术应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和激素水平的变化,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用法的依托咪酯对心血管麻醉诱导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360例冠心病搭桥手术患者,并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先给予0.3mg/kg依托咪酯,而后依次静脉注射0.1mg/kg力月西、0.1mg/kg哌库溴铵、5μg/kg芬太尼;B组先静脉注射0.1mg/kg力月西、0.1mg/kg哌库溴铵及5μg/kg芬太尼,5min后再静脉注射0.3mg/kg依托咪酯。2组均于6min时行气管插管,并比较2组麻醉效果。结果 2组患者麻醉诱导后平均动脉压(MAP)明显下降,插管后MAP均开始上升,但A组患者插管前后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插管前后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麻醉诱导过程中,2组患者心率(HR)与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依托咪酯在心血管患者麻醉诱导中能发挥较好的麻醉效果,麻醉诱导过程中后期注射依托咪酯对患者血压波动影响较小,更适用于心血管患者的临床麻醉手术。  相似文献   

13.
谢瑜  贺亮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8):1475-1477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插管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激素的影响。【方法】将60例因消化道肿瘤需在全麻下行直肠癌或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按舒芬太尼不同剂量均分为Ⅰ、Ⅱ、Ⅲ组,各组全麻诱导时使用的舒芬太尼剂量分别为0.2μg/kg、0.3μg/kg、0.4μg/kg,于麻醉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5min(T3)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浓度。【结果】插管前(T1)时点,三组的MAP、HR较T0时点均有所下降(P〈0.05),三组间比较,Ⅲ组的MAP、HR低于Ⅰ组、Ⅱ组(P〈0.05)。插管后即刻(T2)时点,Ⅰ组的MAP、HR较T0时点有所升高且高于Ⅱ组、Ⅲ组(P〈0.05)。插管后5min(T3)时点,Ⅲ组MAP、HR较T0时点有所降低(P〈0.05)且低于I组、Ⅱ组(P〈0.05)。插管前(T1)时点,各组E血浆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插管后即刻(T2)时点与插管后5min(T3)时点,Ⅰ组E血浆浓度较T0时点有所升高,且高于Ⅱ组、Ⅲ组(P〈0.05)。Ⅱ组、Ⅲ组E血浆浓度较T0时点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患者,使用0.3μg/kg舒芬太尼行全麻诱导插管,既能有效抑制插管反应,又能较好的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依托咪酯乳剂复合芬太尼、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分别用于老年人髋关节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ASAⅠ~Ⅲ级择期髋关节手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芬太尼组(F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20例。快速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各组均靶控输注(TCI)依托咪酯1~2μg/mL,F组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1~2μg/(kg.h),R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5~1μg/(kg.min),S组切皮前5 min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5~5μg/kg,维持BIS值40~60;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3 min(T2)、切皮(T3)、骨膜剥离(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记录手术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于拔管后即刻、拔管后30、60 min和离开PACU时采用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价意识状态;记录术中和PACU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基础值相比,3组T1时MAP和HR均下降,T3、T4时,F、S组MAP升高,F组HR升高,R、S组HR降低(P<0.05);与F组比较,R组T3、T4时MAP、HR降低,S组T3、T4时HR降低;与S组比较,R组T3、T4时MAP降低(P<0.05)。R组与F组、S组比较,F组与S组比较,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缩短,拔管后即刻和拔管30 min OAA/S评分升高(P<0.01或P<0.05);R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高于F组、S组(P<0.05)。结论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老年人髋关节手术均能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术中血流动力学更趋稳定,术后苏醒迅速,较另两者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依托咪酯乳剂复合芬太尼、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分别用于老年人髋关节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ASAⅠ或Ⅲ级择期髋关节手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芬太尼组(F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20例。快速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各组均靶控输注(TCI)依托咪酯1~2μg/mL,F组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1~2μg/(kg.h),R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5~1μg/(kg·min),S组切皮前5 min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5~5μg/kg,维持BIS值40~60;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3 min(T2)、切皮(T3)、骨膜剥离(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记录手术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于拔管后即刻、拔管后30、60 min和离开PACU时采用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价意识状态;记录术中和PACU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基础值相比,3组T1时MAP和HR均下降,T3、T4时,F、S组MAP升高,F组HR升高,R、S组HR降低(P〈0.05);与F组比较,R组T3、T4时MAP、HR降低,S组T3、T4时HR降低;与S组比较,R组T3、T4时MAP降低(P〈0.05)。R组与F组、S组比较,F组与S组比较,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缩短,拔管后即刻和拔管30 min OAA/S评分升高(P〈0.01或P〈0.05);R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高于F组、S组(P〈0.05)。结论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老年人髋关节手术均能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术中血流动力学更趋稳定,术后苏醒迅速,较另两者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盐酸右美托咪定对硬膜外复合全麻下妇科手术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择期妇科全子宫切除术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盐酸右美托咪定组(D组)20例和丙泊酚组(P组)20例,D组行连续硬膜外麻醉,0.5μg/(kg·h)持续输注,待麻醉平面确定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丙P组除不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其他各项与D组相同。记录人室后(T1),硬膜外麻醉平面确定后(T2),全麻诱导前(T3),气管插管前即刻(T4),气管插管后即刻(T5)和手术开始时(T6)时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氧饱和度(SpO2)。结果T1时间点2组各指标均无差别(P〉0.05)。D组与P组比较,其余各时间点的HR均低于P组(P〈0.05),T5和T6时间点SBP、DBP、MAP低于同时点P组(P〈0.05),T2、T3和T4SBP、DBP、MAP高于同时点P组(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连续硬膜外复合全麻患者,在全麻诱导期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7.
黄焜  梁鹏  杨邦祥 《华西医学》2009,(8):1986-1988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对血流动力学、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术后疼痛情况的影响。方法:择期开颅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S)组和芬太尼(F)组,每组30例。将S和F的效能比定为10:1,复合咪唑安定、维库溴胺、异丙酚来进行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均复合七氟烷。分别记录麻醉前、诱导后、插管时和拔管时血压和心率变化;呼吸恢复、睁眼和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后半小时疼痛评分(VAS评分)。结果:两组麻醉诱导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均较诱导前有显著性下降(P〈0.05)。F组插管及拔管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均较S组有显著性升高(P〈0.05)。S组苏醒期呼吸恢复、睁眼、拔管时间较F组明显缩短;拔管后半小时疼痛评分(VAS评分)S组低于F组。结论:与芬太尼相比,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用于脑外科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可更有效地减轻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在麻醉苏醒期,更有利于呼吸管理及术后镇痛。舒芬太尼在神经外科麻醉中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帝视内镜与直接喉镜气管内插管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非心肺疾病及困难气道择期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帝视内镜组(DISCOPO组)和直接喉镜组(MDLS组),每组40例.记录麻醉前基础值(T1)、麻醉诱导后插管前(T2)、插管成功即刻(T3)及插管后1 min(T4)、5 min(T5)的SBP、DBP、MAP、HR、气管插管操作时间,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气管内插管.组内比较,DISCOPO组内,与T1时比较,T2时MAP和RPP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和T4时的MAP和RPP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R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DLS组内,与T1时比较,T2时MAP和RPP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和T4时的MAP、RPP和HR显著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T3、T4时,MDLS组MAP、HR、RPP指标明显高于DIS-COP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帝视内镜、直接喉镜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均有影响,帝视内镜气管插管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无创阻抗心动图方法(noninvasive impedance cardiography,ICG)观察老年冠心病病人全麻诱导及气管插管过程中应用不同浓度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控输注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CABG的病人60例,ASA分级Ⅱ~Ⅲ级。按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Ce)不同将病人随机分为:L组(0.5ng/mL);M组(0.6ng/mL)和H组(0.7ng/mL)。每组各20例。采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T2):、气管插管后1min(T3)、3min(T4)记录HR、SBP、DBP、CO、CI、SI、SVR。结果L组BP和HR在T3和T4时较T1时均明显增高,而M组各时间点没有明显变化。两组组间在T2~T4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L组和M组在各个时间点的CO、CI、SI、SVR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以Ce0.6ng/mL浓度进行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控输注可安全地用于老年冠心病病人全麻诱导和气管插管,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无创阻抗心动图监测系统可准确方便地反映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Bioz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评价氢吗啡酮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0例行择期全麻腹部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为氢吗啡酮组(HM组)和生理盐水组(SP组)。手术结束前15 min,HM组皮下注射氢吗啡酮,SP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观察2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1)、拔管时(T2)、拔管后10 min(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记录2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唤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转出PACU时间。记录患者进入PACU后5 min(H1)、15 min(H2)、30 min(H3)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结果与HM组相比,SP组患者HR、MAP、SVR、VAS评分、Ramsay评分显著增高(P0.05);与T1时相比,2组T2时HR、MAP、SVR显著升高,CO、CI显著降低(P0.05);2组T3时SVR较T2降低,但显著高于T1(P0.05)。HM组H2、H3时刻VAS评分、Ramsay评分显著升高(P0.05)。2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唤醒时间、清醒拔管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Bioz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能够提供全面有效的血流动力学信息,术毕前皮下注射氢吗啡酮1 mg可有效维持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恢复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