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4 毫秒
1.
鹤虱具有杀虫消积的功效。主用于蛔虫、蛲虫、绦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其商品来源一般分为“北鹤虱”和“南鹤虱”两类,前者原植物基源为菊科植物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oides L.的干燥成熟瘦果,后者为伞形科植物野胡萝卜DaucusCarota I.的干燥成熟双悬果。两者的市售品均比较混乱,如同为菊科植物的金挖耳Carpesium divarcatum sieb.et zucc.和大花金挖耳C.macrocephalum Franch.etSav.混淆北鹤虱;同为伞形科的窃衣(又称华南鹤虱)Torills japonica(Houtt)DC.和破子草T.scabra(Thumb.)DC.冒充南鹤虱;还有紫草科鹤虱属的多种植物充鹤虱的现  相似文献   

2.
桂圆与疯人果的区别蔡金娣桂圆又名“龙昭”,是较常有中药,具有补心脾、益气、养血、安神功能。目前市场上常见一种桂圆的混淆品,植物来源为无患子科假荔枝的果实,俗称“疯人果”。江苏常州市医药管理局213003疯人果与桂圆是同科同属不同种的植物果实,二者功效...  相似文献   

3.
鹤虱为菊科植物天名精 Carpesium abrolanoides L.的干燥成熟果实 ,习称“北鹤虱”。为常用的驱虫中药。但其同属植物金挖耳C. divarcatum Sieb. et Zucc.和大花金挖耳 C. m acrocephalumF ranch.et Sav.的果实与其极其相似 ,容易混淆 ,现将它们从药材的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区别如下。1 药材性状1.1 鹤虱呈圆柱形 ,细小 ,长 3~ 4m m,直径不超过 1m m,表面黄褐色或暗褐色 ,有多数细纵棱及沟纹 ,先端收缩呈细喙状 ,顶部扩展成灰白色圆环 ;基部稍尖 ,有着生痕迹 ,横切面类圆形。果皮薄 ,纤维性 ,种皮菲薄透明 ,子叶 2 ,类白色 ,稍有油性…  相似文献   

4.
吴茱萸的两种混淆品鉴别衣同法③芸香科植物异花吴茱萸EvodiababeriRehd.etWils.的成熟果实,是花椒常见的混淆品,同科植物臭辣树EvodiafargesiDode的未成熟或近成熟果实,习称野吴萸、臭辣子,也常混作吴茱萸用,这两种混淆品...  相似文献   

5.
黄海欣  鲁国栋 《中药材》1993,16(6):22-23
鹤虱系菊科植物天名精Carpesium abrola-noides L.的干燥成熟果实,为较常用中药,历版《中国药典》均有记载。近年来,我们在做鹤虱的药品检验工作中发现有同属植物金挖耳和大金挖耳的果实伪充,现将它们鉴别如下。一、材料样品为我所标本室收藏的检品留样,经我所中药室与笔者采集的腊叶标本和药材标本对比鉴定,分别为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oi-des L.、金挖耳C.divarcatum Sieb.et Zucc.和大花金挖耳C.macrocephalum Franch.et  相似文献   

6.
<正>临床使用中,几种常见果实种子类中药材易混易淆品种,现鉴别如下。1鹤虱(Carpesi Abrotanoidis Fructus)别名:鬼虱,鹄虱,又名天名精,为伞形科植物野胡萝卜Daucus cczrota L.的果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苦、辛,平;有小毒。归脾、胃经。具有杀虫解毒、调逆、消积的功能。用于脏腑诸虫、心腹痛、小儿疳积、恶疮、大便出血等病症。现鹤虱的商用品有分北鹤虱和  相似文献   

7.
李家实  魏璐雪 《中药材》1993,16(9):41-42
本文通过鹤虱的本草考证证明,唐代用的鹤虱为菊和植物山道年蒿的头状花序,宋代以后改用菊科植物天名精的果实作鹤虱应用,为主要品种。《本草纲目》将天名精与鹤虱两味药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8.
天名精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李时珍谓 :“按沈括笔谈云 ,世人即不识天名精 ,又妄认地菘为火松 ,本草又出鹤虱一条 ,都成纷乱。不知地菘即天名精 ,其叶似锨 ,又似蔓菁 ,故有二名 ,鹤虱即其实也。又别录有名未用 松 ,即此地菘 ,亦系误出 ,今并正文 ,合而为一。”说明了天名精和地菘同是一物 ,鹤虱 (中药名 )即是天名精的成熟果实。鹤虱性平、味苦、辛、有小毒、驱虫 ,常用于蛔虫病、绦虫病和虫积腹痛。笔者在药用中药鹤虱时 ,发现天名精的根部功效奇特 ,具有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 ,抗病毒的功效。经多年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海风藤及其常见混淆品的鉴别方法。方法从性状、显微、薄层色谱及紫外光谱对海风藤及常见混淆品进行比较。结果海风藤与常见3种混淆品有明显区别。结论本文报道的几种方法可作为鉴别海风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鹤虱是菊科植物天名精的干燥成熟果实,在中国分布广泛。传统上被用作杀寄生虫药。鹤虱最早记载于我国唐代《新修本草》一书。到目前为止,虽然多本中医古籍都谈及鹤虱有"小毒",但尚未见鹤虱的系统临床研究及毒性研究报道。本文通过查阅历史文献中对鹤虱毒的记载,结合现代研究分析其可能的物质基础,以期为鹤虱的科学认识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通洲  朱山寅 《中药材》1998,21(1):14-15
本文对罂粟壳及其混淆品丽春花果实进行了性状、TLC、UV的鉴别比较。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药品检验所编辑的《中药材鉴别原色图谱》(以下简称《图谱》)一书,将314种中药材拍成彩用,正品与假药对比,并描述主要鉴别特征,图文并茂,是一本较好的中药材鉴别书。但笔者认为《图谱》书中对“混淆品”一词使用不当。“混淆品”一词的确切含义在中药鉴定书刊中均未见记载。故名思义“混淆品”应是指使用者、经营者都混淆不清的品种。《图谱》17页“混淆品—紫菜莉”、19页“混淆品—大理菊”是指把紫茉莉科植物紫茉莉的根、菊科植物大理菊的块根当作天麻出售。种植者、采集者、销售者并不含混,而是有意以假充真。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三十三条关于假药的规定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一、药品所含成分的名称与国家药品标准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  相似文献   

13.
鹤虱 广西各地有产,野生。近年来,各产地在发展经济作物生产,大面积山坡草地被开发成农田,种植甘蔗和木薯及其他经济作物,使鹤虱的分布地域不断缩小,而生长在田边、田埂及田间的鹤虱则被视为杂草。近年,农田大量使用除草剂则无法生长,再加上鹤虱质地较轻泡,价格较低,在果实熟时少人采集加工出售,使上市量锐减。据商家反映,2007年产新时,鹤虱的上市量约比2006年减少了3~4成,产新后市上销势加快,价格上扬,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维吾尔常用药材欧李的显微鉴别方法。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法和粉末制片法进行制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欧李Prunus domestica及常见混淆品黑刺李Prunus spinosa药材的观察并测量及描述。结果:两者的横切面显微结构无显著差别,但粉末的纤维及导管特征区别较明显。结论:粉末鉴别可以很好地区分欧李及其混淆品黑刺李,为欧李的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半显微性状鉴定法用于中药材真伪鉴定中的价值。方法:以体视显微镜、放大镜及扫描仪3种不同方式进行鉴定,分析鉴定结果。研究对象取两组容易混淆的药物,即鹤虱与蛇床子作为一组、虞美人与罂粟果实作为一组。结果:3种鉴别方式各有特点,放大镜价格较便宜,携带方便,能够实现对鹤虱与蛇床子的鉴别,但对虞美人与罂粟的鉴别难度相对较大;扫描仪较放大镜鉴别准确性更高,对两组药材均有一定的鉴别能力,但清晰度较半显微性状鉴定法较低,难以清晰观察罂粟表面的纹理;体视显微镜可准确对两组药物进行鉴定,能清晰呈现不同药材的差异。半显微镜法测定分辨率高,可清楚显示表面细微形态、颜色、性状纹路等差异,鉴别性高;显微镜法:清晰观察药材表面纹路差异、细胞构造。结论:半显微性状鉴定法用于中药材真伪鉴定应用价值较高,能准确鉴别中药材的真伪。  相似文献   

16.
《中药材》1994年第6期发表了“肉苁蓉及其混淆品盐生肉苁蓉的鉴别”一文。我们根据药材市场上常见的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混淆品及有关资料,对其性状的描述和理化鉴别均有不同看法,提出几点意见,望与作者商榷。1 性状鉴别 该文将盐生肉苁蓉Cistanche salsa(C.A.Mey.)G.Reck.横切面的维管束形容为菊花状纹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中药材因产地广阔、品种繁多、来源复杂,因而各地区出现了许多的习用品及混淆品,致使中药材品种较为混乱,影响中药材的疗效,阻碍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同时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以下为吉林地区果实、种子类中药材常见伪品及与正品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李广民 《陕西中医》1990,11(1):35-36
<正> 中药白头翁为较常用的中药,“神农本草经”早有记载,自古作治痢要药。1985年版中国药典记载;正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Bunge)Regel 的干燥根。有清热凉血、解毒治痢之功效,对阿米巴痢疾有显效。目前白头翁药材混淆较多,各地使用混淆品达30余种之多,因此对其正品及混淆品除原植物应鉴别清楚外,并对其药材性状区别和显微鉴别也应进行研究,以助于澄清真伪,保证  相似文献   

19.
毕琼英  施大文 《中药材》1989,12(9):20-22
本文报道了吴茱萸混淆品巴氏吴茱萸果实的性状、组织、挥发油含量及薄层层析等,并与吴茱萸进行比较鉴别。  相似文献   

20.
覆盆子及4种混淆品的显微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静  赵建邦 《中药材》1996,19(9):449-450
本文报道了覆盆子及4种混淆品毛叶插田泡、菰帽悬钩子、茅莓及腺花茅莓果实显微特征比较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