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组织缺血导致功能障碍的疾病,恢复血供对于脑组织损伤的修复及其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治疗性血管新生"理论的提出成为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新策略。内皮细胞和内皮祖细胞、血管新生诱导因子和抑制因子以及微小核糖核酸是血管新生主要的形成机制及调控因素。针灸疗法可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及动员内皮祖细胞,以此调控血管新生因子及微小核糖核酸的表达等,从而发挥促脑缺血后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这种内在联系为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活血化瘀,瘀血去则新血生,称之“祛瘀生新”。生新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生新血,还包含有生新络的含义,瘀血去,则新血及新络生,生新又反过来促进瘀血祛除,这与缺血性中风治疗性血管新生有异曲同工之妙。活血化瘀可促进缺血脑组织的血管生成生长因子的释放,不仅可促血管新生,改善缺血脑组织的血供,而且还具有促进神经发生、神经营养、神经保护和抗凋亡作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从而为活血化瘀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病因病机十分复杂,而脑供血障碍是触发其病理过程的始动环节,良好的侧支循环有利于恢复脑组织缺血区血流灌注,保护神经元,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促进脑侧支血管的及时启动和血管新生是改善侧支循环的关键途径,针灸疗法可以有效协调微血管的自律运动,调节脑血管功能状态,促进血管新生,改善侧支循环。本文对针灸改善IS侧支循环的血管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针灸治疗IS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血管栓塞导致局部脑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损伤,常伴有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羟基红花黄色素A是活血化瘀药红花的主要成分之一。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它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可缓解缺血再灌注造成的各种损伤,但其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仍不清楚。通过检索红花在脑卒中应用的相关文献,笔者就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缺血性脑卒中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包括抗氧化应激、抑制神经炎症反应、抗细胞凋亡、保护血脑屏障及促进突触可塑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羟基红花黄色素A作为神经保护药物在脑卒中的临床应用中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刘禹  邵海宇  王琦 《中国中医急症》2020,(4):649-652,661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结合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血脑屏障保护作用及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灸组、PNS+针灸组4组,每组各15只。采用Zea 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分离血管,而不插入栓线,针灸组及PNS+针灸组大鼠术后给予针灸治疗,PNS+针灸组大鼠在针灸治疗基础上尾静脉注射PNS,连续治疗7 d。比较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血脑屏障通透性、脑组织含水量以及脑组织PI3K、Akt蛋白表达。结果术后24 h各脑卒中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 d、术后7 d针灸组、PNS+针灸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且PNS+针灸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低于针灸组(P<0.05)。各组大鼠左脑组织伊文思蓝(EB)含量、含水量无显著差异(P>0.05),各脑卒中组大鼠右脑组织EB含量、含水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其中针灸组与PNS+针灸组大鼠右脑组织EB含量、含水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而PNS+针灸组大鼠右脑组织EB含量、含水量显著低于针灸组(P<0.05)。各脑卒中组大鼠脑组织PI3K、AKt表达水平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5),其中针灸组以及PNS+针灸组大鼠脑组织PI3K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且PNS+针灸组大鼠脑组织PI3K表达显著高于针灸组(P<0.05);而模型组、针灸组以及PNS+针灸组大鼠脑组织Akt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NS联合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具有显著的血脑屏障保护作用,可有效改善大鼠神经行为学状况,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别探讨了缺血性脑卒中与血管新生的关系、EPCs与治疗性血管新生的关系、EPCs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以及针刺与血管新生的关系,认为促进EPCs动员、增殖及归巢到脑缺血区域,从而促进血管新生也是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机制之一,为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血管新生与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等血管因素造成的疾病关系密切,而外泌体经研究发现与血管新生息息相关,外泌体可以修复血管损伤,促进血管新生从而延缓病理进程及病发预后等,本文旨在总结外泌体的生物学功能特性及研究外泌体中的微小核苷酸(microRNAs,miRNAs)在血管损伤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对于血管新生的作用及一步探讨针灸对外泌体的影响,外泌体对于针灸刺激的应答作用,为临床针灸治疗血管因素疾病及发挥针灸的优势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神经血管单元(NVU)概念的提出将缺血后脑保护的目标从过去单一的神经保护提升到对神经细胞、血管及胶质等整体结构式的保护,为缺血性脑损伤的基础研究及治疗提供了新方向。中药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的全面保护及整体调节的优势和特点,正好符合NVU治疗策略的要求。文章主要对具有神经血管单元保护作用的中药及复方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中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卒中由于脑血管局部缺血缺氧,继而激活血管内炎症反应,最终产生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应答反应,在脑损伤和神经修复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中性粒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具有双重作用,既能释放炎症介质加重脑损伤,又能释放神经营养物质和抗炎因子产生脑保护作用。通过整理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内炎症反应及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应答机制,以及中医药对相关免疫细胞的干预作用,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证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正缺血性脑卒中(CIS)是因脑组织缺血导致功能障碍的疾病,恢复血供对于脑组织损伤的修复及其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有效促血管生成因子,对缺血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趋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诱导血管发生和血管生成,是脑缺血后新生血管重构的重要因素[2]。实验研究[3-4]证实,脑缺血损伤时,神经血管细胞内VEGF  相似文献   

11.
<正>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又称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是指供应大脑血液的血管狭窄或闭塞,血液成分和血液动力学发生改变引起局部脑血流供应障碍,脑组织局灶性缺血缺氧,进而产生坏死、软化而出现的病症。研究发现脑卒中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致残及致死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1]。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明显的疗效,主要有改  相似文献   

12.
随着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的持续升高,恢复缺血半暗带血流量,促进血管新生是治疗该病的研究热点。Wnt信号通路作为一条调控细胞生长、迁移、分化等生命活动的重要通路,与血管新生有密切联系。文中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Wnt信号通路上相关因子的表达与血管新生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新思路,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遗留的器质性损伤和功能障碍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内皮祖细胞的发现使人们意识到出生后血管新生作为一个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对修复缺血区域组织损伤,恢复损伤组织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治疗性血管新生的概念的提出为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中医药在治疗缺血导致的心脑血管损伤疾病方面具有广泛的临床经验,近年来研究发现大量中药及复方制剂具有促治疗性血管新生的作用,而其作用机制不完全相同,主要表现在增加血管新生调节因子,促进EPCs的增殖、分化和迁移等方面。该综述检索近期文献,总结具有促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的传统中药复方或单体成分,并进行归纳分析其不同的作用途径,以期为今后中医药促治疗性血管新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各种脑血管病变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迅速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近年来现代医学提出了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血管单元机制。针刺以中医的辨证论治、整体观念为原则,具有多靶点、多环节作用的优势,对该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已有研究表明,针刺对神经血管单元各主要成分及整体都有显著作用。本文分别从针刺对血脑屏障、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神经元及神经血管单元整体等5个方面的调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脑卒中后血运重建对大脑神经功能恢复和脑组织损伤修复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多项研究证实,针刺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缓解血管痉挛、促进血管新生等方面改善脑卒中后血流供应。本文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损伤机制及针刺干预研究现状展开综述,为发挥针灸治疗优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刺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27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起病48h以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针刺风池、百会、上星等穴位,联合静脉滴注依达拉奉;对照组26例,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治疗组总有效率81.4%,对照组有效率69.3%(P<0.05)。提示:针刺能改善脑组织病灶周围细胞的缺血缺氧,增强脑血流量,促进脑侧枝循环的建立,加速脑组织损伤的修复。依达拉奉能对抗并减轻自由基对脑细胞的损害,调节脑缺血后花生四烯酸代谢和对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减轻梗死所致的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促进血管新生对该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医药基于治疗性血管新生干预缺血性脑卒中取得了较大进展,药理及临床研究均表明中医药可促进血管新生,从而改善脑缺血及神经功能。本文对该领域现况作一综述,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星型胶质细胞(AS)作为神经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血管及其他胶质细胞联系密切,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针刺疗法具有多靶点、多途径调节的特点。针刺对AS的整体调控作用表现在:抑制AS活化、促进AS增殖与抑制AS过度增生和有利于超微结构的稳定性。本研究以AS为靶点,从针刺促进神经再生与修复、调控兴奋性氨基酸代谢、调节能量代谢、调控血管再生、抑制氧化及炎症反应、调节细胞通讯、抑制脑水肿、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和抑制胶质瘢痕的过度生成等方面总结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机制,为发挥针灸治疗优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脑卒中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病灶局部神经功能损伤是导致患者无法完全康复的主要原因。神经干细胞可通过内源和外源途径替换损伤的神经细胞组织,重建神经功能,促进脑卒中患者恢复,故神经干细胞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候选方法。针灸作为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辅助治疗方式,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存活和分化具有积极意义。故本研究旨在总结神经干细胞作用机制以及针灸对内源和外源神经干细胞的积极辅助作用,为针灸联合神经干细胞疗法帮助脑卒中患者恢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刺涌泉、重灸百会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VE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针灸组,每组20只。以线栓法闭塞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制作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检测缺血脑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缺血脑组织VEGFmRNA表达,TTC染色测定脑梗死面积。结果脑组织VEGFmRNA表达与模型组相比,针灸组缺血半暗带区VEGFmRNA表达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组织VEGF蛋白表达与模型组相比,针灸组VEGF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大鼠的脑组织出现大面积梗死灶,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灸组脑梗死面积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涌泉、重灸百会能显著增强脑组织VEGF蛋白及VEGFmRNA表达,促进缺血半暗带区血管生成,这可能是针灸治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