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痰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利用品管圈活动提高住院患者痰液标本合格率。方法:组成品管圈,设计活动计划表,进行现状把握,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制定实施对策,与未执行品管圈活动前的痰液标本合格情况进行效果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进行质量改进后,痰液标本合格率由原来的49%提高到82%,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品管圈方法对住院患者痰液标本工作进行质量管理,有利于提高痰液标本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于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规范执行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内科品管圈小组,选定"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规范执行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整改,采取相应的措施并组织内科积极实施。结果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率由活动前的64%提升到93%,手卫生规范执行率提高了29%。结论应用品管圈,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规范执行率,并且提高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抗感染意识,同时提升了参与品管圈的小组人员在应用品管圈时的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组成的品管圈在骨肿瘤科晨间医护联合查房执行率的应用效果。方法由医生、护士组成品管圈,明确品管圈主题,分析骨肿瘤科晨间医护联合查房执行率现状,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实施对策,对品管圈活动前后进行比较。结果活动后骨肿瘤科晨间医护联合查房执行率由活动前的65.89%提高到92.71%;住院患者的治疗阶段体验与评价,各维度均有提高,活动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高了医护合作度,活动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人员对联合查房评价有所提高,活动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圈员在解决问题、沟通协调,服务意识等能力均有提高。结论 "医护一体化"组成的品管圈有效地提高骨肿瘤科晨间医护联合查房执行率,提高了品管圈成员的解决问题、沟通协调、服务意识等圈能力,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医护合作度,医护人员对联合查房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肿瘤科护士对患者身份识别错误率。方法成立品管圈质量控制小组,以“降低肿瘤科护士对患者身份识别错误率”为主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护士对患者身份识别错误率高的原因,针对原因设定目标,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护士对患者身份识别错误率高的原因主要包括患者未佩戴手腕带、护士发药时被询问打断、护士未执行双人查对制度、对新进人员培训不到位。对策实施后,错误率由改善前的71%下降至20%。结论通过运用科学管理方法,降低了肿瘤科护士对患者身份识别错误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提高肝癌切除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执行率。方法成立提高肝癌切除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执行率为主题的品管圈,分析肝癌切除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执行率低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实施。结果实行QCC活动后肝癌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执行率由73.3%上升至90%,目标设定值为89.4%,目标达成率达到100%。结论 QCC活动可提升肝癌切除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执行率,增强护士整体护理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某医院临床医师外科换药操作规范执行情况及影响其规范执行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应对策,提升临床医师换药操作规范化。方法2016年2至9月综合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通过主题选定、计划拟定、现况把握、目标设定、原因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效果确认、标准化等步骤,实施品管圈活动,按照PDCA循环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比较评价活动效果。本研究应用自身对照研究,通过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携手圈",运用品质管理工具,使用自拟的"换药操作实践技能考核表"和"换药操作不规范原因调查表",对77名临床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观察,比较品管圈活动干预前后提高临床医师换药操作规范合格率的情况。采用SPSS 20.0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品管圈活动干预后,临床医师换药操作规范相关质量指标均明显升高。活动前均分(80.45±9.42),活动后均分(90.06±3.43)(P<0.01)。临床医师换药操作规范合格率由活动前的57.14%提升至活动后的98.70%(P<0.01),达到了设定的90.98%目标值。操作关键项目中的衣着规范率、手卫生措施执行率、消毒隔离措施合格率、无菌操作合格率、物品处理合格率与品管圈活动实施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品管圈活动后医师各项能力也均有不同程度提升。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进行持续质量改进,能取得良好效果。品管圈质量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感染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是感染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的掌握率。方法由内分泌科9名护士自发组成品管圈,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目标设定、对策制定、组织实施、效果确认及措施巩固等活动。结果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的掌握率由改善前的30.93%提高至改善后的52.06%,达到了活动目标。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显著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的掌握率,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儿腕带佩戴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提高住院患儿腕带佩戴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设立目标,采用鱼骨图解析主要原因,制定实施对策,进行效果确认,并制定小儿腕带佩戴标准作业流程,严格落实,持续改进。结果:品管圈实施后住院患儿的腕带佩戴率由改善前的80.5%提高至改善后的100%,腕带佩戴过敏率由改善前的8.9%降为0,住院患儿家属对腕带佩戴方法的接受度、配合度的满意率由活动前的71.9%上升至活动后的9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住院患儿的腕带佩戴率,提高儿科护士利用腕带进行患儿身份识别的执行率,降低腕带佩戴过敏发生率,提高家属对腕带佩戴的满意率,减少护理纠纷,亦可提升护士的整体素质,提高护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护士的信心、责任心和职业认同感,增强护理团队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呼叫铃的呼叫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降低住院患者呼叫铃的呼叫率"为活动主题,自制查检表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及实施,并对实施前后进行效果比较。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前住院患者呼叫铃呼叫率为45.23%,实施后下降至11.69%,目标达成率为120.56%,进步率为74.15%。结论:品管圈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降低住院患者呼叫铃的呼叫率效果显著,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培养了护士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护患间的和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崔亚萍 《当代医学》2016,(6):101-102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手外伤术后患者功能执行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确立"提高手外伤术后患者功能执行率"为活动主题,对手外伤术后患者功能康复现象进行调查与原因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将2014年3月~2014年4月的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7月~2014年8月的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从肌力、肌萎缩、手关节活动范围、手肿胀程度、周围神经损伤程度5个方面作为评定指标.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手外伤术后患者功能康复执行率由实施前的52.71%上升至82.53%(P<0.05),目标达标率106.57%,进步率56.6%.结论 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手外伤术后患者功能康复执行率,提升了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护士专科知识及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工具在提高临床护士胰岛素注射规范率中的作用。方法:由内分泌科护士自发组成品管圈,通过品管圈十大活动步骤,运用PDCA方法和柏拉图、鱼骨图等质量管理工具,对临床护士胰岛素注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经过6个月的品管圈活动,临床护士胰岛素注射规范率由改善前的81%提高至改善后的94.2%。结论:品管圈活动显著提高了临床护士胰岛素注射规范率,增强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沟通协调的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探讨了品管圈(QCC)活动对提高呼吸ICU护理人员雾化吸入医嘱执行率的作用。方法通过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提高雾化吸入医嘱执行率为活动主题,分析影响护理人员漏执行雾化吸入医嘱的相关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比较活动前后雾化吸入执行率差异。结果本文发现,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雾化吸入医嘱漏执行率由原来的30.59%降为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护理人员雾化漏执行率,保证患者的治疗疗效,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患者对胰岛素注射的依从性,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调查2013年1-3月住院需要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3 741例次,餐前胰岛素注射缺失共有76例次的现状,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并按照品管圈活动的计划、实施、确认、处置四个阶段及主题选定、活动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及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及改进十个步骤实施品管圈的活动。结果:餐前胰岛素注射的住院糖尿病患者活动前调查3 741例次及活动后调查3 862例次,活动前、后餐前胰岛素注射缺失由76例次降至25例次,缺失率由2.0%降至0.6%,糖尿病患者餐前胰岛素注射缺失率明显降低。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餐前胰岛素注射缺失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落实患者身份识别标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品管圈方法解决患者身份识别标识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将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的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身份识别标识不合格率。结果患者身份识别标识不合格率由改善前的25.13%降至5.17%,试验组患者身份识别标识不合格例数低于对照组,除第4项(床头卡未填写)以外,前3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能有效提高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合格率,使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得以落实,有利于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齐丹丹 《基层医学论坛》2014,(32):4451-4452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手术三方安全核查执行率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手术三方安全核查,通过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等步骤进行品管圈活动。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手术三方安全核查执行率由之前的97.69%逐渐提高,最终达到100%,符合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护士依从性提高,增加了团队意识和凝聚力,保证了手术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高风险患者标准预防执行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组建多学科医护联合品管圈团队,从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真因验证、对策拟定及实施、效果评价等方面开展品管圈活动,观察VTE高风险患者标准预防执行率、VTE风险评估率、VTE相关知识知晓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活动实施后,初步建立VTE标准预防防控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VTE高风险患者标准预防执行率由58.08%提升至90.32%,医护人员对VTE发生风险主动评估率从78.26%提高至96.38%,医护人员及患者对VTE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提升至92.37%和94.78%.活动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构建VTE标准预防防控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有利于提升医、护、患三方VTE防范水平,提高VTE高风险患者标准预防的执行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患儿驱动雾化依从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以提高患儿驱动雾化依从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导致依从性不高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目标值公式设定目标值为87.60%,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对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儿驱动雾化依从率由品管圈活动前的69.30%提高至88.85%,达到预期目标。结论品管圈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在提高患儿驱动雾化依从率中改变了治疗环境,操作方法,调动了医护人员积极性,降低了患儿住院费用,提升了患儿家长满意度,由此提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住院患儿驱动雾化依从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手法提高我院门诊药房用药交代率的效果。方法:由我院门诊药房人员组建品管圈,确定主题为"提高用药交代率",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实施,进行效果评价等。结果:经品管圈活动的良性干预,与品管圈活动前相比,活动后门诊药房用药交代率由28.83%上升至95.40%。结论:品管圈应用在提高我院门诊药房用药交代率中效果显著,提升门诊药房的工作管理质量及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危重患者口腔清洁度合格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分析影响危重患者口腔清洁度低原因,进行现况把握、设定目标值、要因分析,对策拟订并实施;加强培训,掌握正确的口腔护理方法、改进口腔护理用具等来提高口腔护理质量。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前患者口腔清洁合格率达71%,活动后为89%,进步率25.35%,目标达成率124.65%。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危重患者口腔护理清洁度合格率,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品管圈活动对孕妇分娩中出现肩难产时规范处置执行率的影响.方法 成立品管圈,通过选定主题,制定计划和进度表,把握现状和收集处理数据,设定目标值,解析问题,制定实施对策等程序实施活动,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的孕妇发生肩难产后规范处置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肩难产规范处置执行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