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设计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出院后延续护理方案,并评价该方案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综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设计,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由广州市两家综合性医院出院、符合研究标准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73例,随机分配到干预组及对照组,两组病人均接受定期门诊复查,干预组同时接受3个月的出院后延续护理干预.使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分别在病人出院时、出院4周及出院12周时评定其综合功能,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等统计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时间总效应在各维度及综合功能总分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呈上升趋势,干预前与干预后4周、干预前与干预后12周、干预后4周与12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除言语维度外,干预主效应在其他维度及综合功能得分差异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言语维度在出院后4周时间点上两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出院后4周和12周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其他维度和总得分的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出院后延续护理可以有效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环境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0年11月—2011年5月收治的2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实验组,采用早期环境干预;2010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2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和康复治疗,于康复介入时、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时采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对病人进行综合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时FC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早期环境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运动、认知综合功能的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适合我国当前医疗体制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延续性护理模式。[方法]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某三级甲等医院2个院区102倒符合研究标准的病人进行研究;两组在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组另外给予延续护理服务,延续到病人出院后6周;分别于出院时、出院后6周评价两纽病人的生活质量(MI。HFQ得分)。[结果]两组病人在干预后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出院后6周,干预组MLHFQ得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1.118分±2.179分、5.490分±2.434分,P=0.000)。MLHFQ各维度得分干预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对照纽仅症状维度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胡小萍  刘彩萍 《全科护理》2009,7(23):2086-2087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并发便秘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神经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便秘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便秘发生率为10%,对照组便秘发生率为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重型颅脑损伤痛人便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环境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0年11月-2011年5月收治的2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实验组,采用早期环境干预;2010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2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和康复治疗,于康复介入时、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时采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对病人进行综合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时FC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早期环境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运动、认知综合功能的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秦玉霞  李惠萍  韦学萍 《护理研究》2014,(16):1979-1981
[目的]观察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适合我国当前医疗体制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延续性护理模式。[方法]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某三级甲等医院2个院区102例符合研究标准的病人进行研究;两组在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组另外给予延续护理服务,延续到病人出院后6周;分别于出院时、出院后6周评价两组病人的生活质量(MLHFQ得分)。[结果]两组病人在干预后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出院后6周,干预组MLHFQ得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1.118分±2.179分、5.490分±2.434分,P=0.000)。MLHFQ各维度得分干预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对照组仅症状维度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病人出院后的功能恢复程度的影响。[方法]将84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39例,两组病人住院期间护理方式完全相同,观察组在出院后以定期个性化电话随访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病人出院后进行自我护理。[结果]干预后两组遵医嘱功能锻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第24周膝关节Lysholm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后第12周、第24周膝关节伸屈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开展出院病人延续护理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病人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72例随机分为家庭干预组和一般随访组,家庭干预组由医驴人员对病人家属定期进行康复指导,一般随访组不进行特殊指导,比较两组出院后0.5年、1.0年、1.5年的复发率及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得分。[结果]两组0.5年、1.0年、1.5年时复发率经χ^2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家庭干预组SDSS评分显著低于一般随访组(P〈0.01)。[结论]家庭干预对降低精神分裂症病人复发率、促进病人社会功能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呼吸训练与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自我护理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稳定期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两组间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常规治疗方法无差异,对照组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常规护理进行住院和出院后的指导,干预组对出院病人进行4个月的呼吸训练及护理干预;干预前后分别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自我护理行为问卷、呼吸道疾病问卷修订版(AQ20-R)生活质量量表问卷进行评估。r结果]干预4个月后两组病人AQ20—R和自我护理行为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自我护理行为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AQ20—R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呼吸训练是一种较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自我护理行为,有效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性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6例重型颅脑损伤性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3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加用认知行为干预方案,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30)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用Barthel指数表示)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进行干预前和干预后4周、12周、24周的结果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12周、24周Barthel指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NOSIE-30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够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有助于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精神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
刘文丽  周莉  王怡 《全科护理》2012,(33):3096-3097
摘要:[目的]探讨PDCA管理策略对预防重度颅脑外伤病人发生坠积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63例重型颅脑外伤病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PDCA管理方法预防重度颅脑外伤病人发生坠积性肺炎。[结果]干预组坠积性肺炎发生率为12.9%,对照组发生率为34.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管理策略可明显降低重型颅脑外伤病人发生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唐生群 《全科护理》2011,(5):462-46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社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遵医行为和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社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心理干预、合理饮食、合理用药、康复指导等措施。对照组给予传统家庭疗养,不施加任何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在遵医行为、自护能力等方面的效果。[结果]干预组病人干预后合理用药、定期复查、功能锻炼等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自护技巧、预防并发症、安全管理、相关知识等自护能力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遵医行为和自护能力。  相似文献   

13.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婉娣 《护理研究》2009,23(9):2479-2480
[目的]观察亚低温脑保护对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5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控制血压、脱水、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32℃~35℃亚低温下给予控制血压、脱水、营养脑细胞等治疗。[结果]观察组中19例(67.86%)、对照组11例(39.29%)恢复良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死亡4例(14.29%),对照组中死亡9例(32.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改善颅脑损伤病人神经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钟静  曾小红  叶碧红 《全科护理》2009,7(36):3297-329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腹泻发生原因与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6月本院神经外科12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腹泻的原因进行分析。将2005年1月-2006年6月住院的56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将2006年7月-2008年6月住院的70例病人作为干预组,于2006年7月开始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并研究干预措施对病人腹泻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肠道菌群失调是导致腹泻最主要的原因;肠内营养不合理、低白蛋白血症是其常见原因。对照组腹泻发生率为55.4oA,干预组腹泻发生率31.4%,两组腹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腹泻原因复杂、发生率高,治疗中若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则病人的腹泻发生率可显著下降,明显缩短腹泻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预防颅脑损伤手术病人压疮发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行颅脑损伤手术的病人共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术中全程预防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病人压疮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病人术后6 h和术后7 d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组病人对术中护理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1)。[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可以减少颅脑损伤病人术中和术后压疮的发生,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胃肠道黏膜病变方面的正性作用。[方法]将2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和全胃肠外营养组(TPN组),应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伤后第1天、第4天、第7天血清和胃液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结果]两组相比,EEN组的胃液EGF值增高提前且幅度明显,在伤后第4天显著高于TPN组(P〈0.05);血清EGF值呈微小的上升趋势,但在各个时相点组内、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的早期肠内营养可起到抗胃肠道黏膜急性损伤和促进组织损伤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联合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病人采取护理干预,观察组病人采取护理干预联合营养支持,比较分析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以及干预后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15d观察组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恢复良好、中残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重残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联合营养支持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黄文杰  王玉香 《全科护理》2016,(12):1282-1284
[目的]探讨出院计划模式的干预效果是否优于现有的常规出院健康指导。[方法]干预组和对照组病人均接受常规出院健康指导,在此基础之上对照组只发放脑卒中自我护理健康教育手册,干预组发放脑卒中自我护理健康教育手册并实施出院计划模式,比较两组病人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出院计划模式总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前后自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病人各维度得分比较,其中饮食知识、生活起居、疾病知识、康复知识4个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干预组病人自身各维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对照组自身比较,饮食知识、用药知识、生活起居、疾病知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院计划模式可提高病人脑卒中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病人出院后的功能恢复程度的影响.[方法]将84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 39例,两组病人住院期间护理方式完全相同,观察组在出院后以定期个性化电话随访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病人出院后进行自我护理.[结果]干预后两组遵医嘱功能锻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第24周膝关节Lysholm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后第12周、第24周膝关节伸屈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开展出院病人延续护理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病人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路径化健康教育对机械性心脏瓣膜置换(MHVR)术后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6例MHVR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路径组和常规组,分别给予路径化健康教育和常规健康教育,并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评价两组病人在手术后入病房时(干预前)、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的自我护理能力并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路径化组病人出院时和3个月后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4个维度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自理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3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两组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4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路径化健康教育对MHVR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的提升效果优于常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