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角膜接触镜矫治屈光不正是眼视光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角膜接触镜包括角膜塑形镜、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和软性角膜接触镜,本文就其矫治屈光不正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角膜接触镜矫正屈光参差的临床报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角膜接触镜矫正屈光参差的临床报导徐汇区中心医院眼科杨筱丽,孙玮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已广泛应用于矫正屈光不正,国内外已屡有报告.我院隐形镜门诊近年来共为3283位屈光不正患者配出了镜片,有相当一部分是屈光参差患者,其中293例双眼屈光参差大于2.OD以...  相似文献   

3.
向阳  刘斌 《临床眼科杂志》2006,14(2):141-141
患者男,25岁。双眼反复红、异物感、视物模糊3年,加重半月。既往“双眼屈光不正”病史,软性角膜接触眼镜配戴史。患者于3年前因屈光不正曾在当地眼镜店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配戴后无不适感,每天睡前未取出软性角膜接触镜,约半年左右患者感双眼红、分泌物增多,在当地医院就诊,欲想取出软性角膜接触镜,软性角膜镜与角膜相嵌顿难以取出,故给予“抗生素滴眼液点眼治疗,双眼红、分泌物增多症状明显减轻后未作处理,至今就诊曾有4次双眼红、异  相似文献   

4.
周路坦  石迎辉 《眼科新进展》2018,(11):1059-1061
目的 探讨屈光不正患者长期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soft contact lens,SCL)和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e,RGPCL)对角膜形态参数的影响。方法 收集视光学中心验配角膜接触镜的屈光不正患者60例(120眼),按照患者配戴SCL或RGPCL分为SCL组和RGPCL组(两组均为30例60眼),在戴镜前及戴镜后1 a、2 a测量2组患者中央角膜厚度、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及变异系数,并对2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SCL组:戴镜后2 a,中央角膜厚度(509±31)μm较戴镜前(549±26)μm明显下降(P<0.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819.3±169.2)个·mm-2,较戴镜前密度(3182.6±162.3)个·mm-2减少;六角形细胞比例(51.52±4.69)%较戴镜前(61.45±4.58)%降低(P<0.05);内皮细胞变异系数(39.14±3.15)较戴镜前(33.47±2.83)增加(P<0.05)。RGPCL组戴镜前后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及内皮细胞变异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与配戴SCL相比,配戴RGPCL对屈光不正患者的角膜形态和功能影响不明显,更适合长期配戴。  相似文献   

5.
软性角膜接触镜矫正散光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 ,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角膜接触镜 (contact lens,CL ) ,特别是以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poly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HEMA )为主要原料生产的软性角膜接触镜 (soft CL ,SCL )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屈光不正矫正手段 [1 - 3 ] 。然而 ,散光问题对 SCL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虽然 CL对不规则散光的矫正作用为人们所熟知 ,长期以来 ,有许多人一直认为 ,SCL不能矫正散光 [4] 。美国接触镜理事会 1991年调查发现 ,对接触镜有兴趣的配镜者约有 1/ 3被其验配师告知因为他们的散光度数太高 ,不能配戴接触镜 [5 ]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角膜接触镜的种类、戴用期限、每日使用时间等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 :对除屈光不正外无其他眼疾病的角接触镜使用者 12 6名、 2 46眼进行了角膜内皮摄影 ,测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CD)。结果 :软性角膜接触镜 (SCL)和硬性角膜接触镜 (HCL)对CD的改变程度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随着角膜接触镜 (CL)戴用时间的增长 ,CD也减少。每日戴用时间 12小时以上者与 12小时以下者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 (P <0 0 0 1)。结论 :CL每日使用时间应控制在 12小时以内为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少年儿童单眼外伤术后无晶状体眼的接触镜(CL)矫正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观察81名少年儿童眼外伤术后患者的眼部改变,并根据其屈光状态的变化、对侧眼的状态及其生活的实际需要,选择验配了软性接触镜(SCL)、托力克软性接触镜(TSCL)、透气性硬性接触镜(RGPCL)、加虹膜色彩的非透气性硬性接触镜(PMMA虹彩片)和软、硬组合型镜片系统(Piggyback CL),并比较视力矫正效果.结果与对侧健眼比较,外伤术后眼角膜曲率半径值显著改变,角膜散光度明显增加.52眼选用SCL和TSCL,矫正视力与框架眼镜比较无明显差异;22眼选用RGPCL,4眼选用PMMA虹彩镜,3眼选用Piggyback CL,三种镜片矫正视力比框架眼镜明显提高.PMMA虹彩镜和Piggyback CL用于外伤后角膜白斑、术后无晶状体、虹膜严重损伤眼,除显著提高视力外,还明显改善了羞明症状和眼外观.结论在严格的医疗化管理下,利用CL矫正少儿眼外伤术后无晶状体眼的高度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恢复双眼视觉是安全、有效的.硬性接触镜(HCL)的视力矫正效果明显优于SCL.  相似文献   

8.
亲水软性角膜接触镜(以下简称scl)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矫正屈光不正,临床应用治疗角膜外伤报道不多。我院自1989年以来用scl治疗角膜穿孔伤、酸碱烧伤等收到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自1937年Finebloom 首先应用角膜接触镜以来,临床巳应用50余年。1964年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问世,为接触镜开辟了新的领域,现在接触镜不但用于屈光不正的矫正,还用于多种眼病的治疗及美容等目的。因此,有日益广泛应用的趋势。但接触镜亦存在某些难以克服的缺点及对眼组织的不良影响。随着角膜接触镜的日益广泛应用,其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中以角膜感染的并  相似文献   

10.
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怡  贺翔鸽  白继 《眼科研究》2003,21(6):625-627
目的 观察和分析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形态和屈光度的影响,指导屈光手术时间的选择。方法应用电子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检查仪,对术前佩戴角膜接触镜的患者50例100眼,分别于取镜后半月、1个月、2个月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软性角膜接触镜可引起角膜形态和屈光度的变化,角膜表面规则性降低。其主要表现为使角膜地形图发生不规则形和不对称领结形变化增多,这些变化多数于1个月左右恢复,部分长期戴角膜接触镜者恢复较慢。结论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情况有很大的个体差异,部分患者需较长时间才逐渐恢复。因此对戴角膜接触镜的患者进行屈光手术前,不仅要考虑停戴时间的长短,还应进行角膜地形图的多次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配戴接触镜矫正屈光不正人数日增,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巳广泛用于矫正屈光不正。我院自1988年7月建立角膜接触镜咨询保健门诊以来,发现并发巨乳头性结膜炎9例(18眼)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9例(18眼),系我院1988年以来接诊的病人,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最大36岁,最小17岁。戴镜时间最长1例5年、最短1例1个月,均为长戴片;戴14天  相似文献   

12.
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已广泛用于矫正屈光不正,含水量高、透氧性能良好的长戴型软接触镜在近年来尤为广泛应用。我院从1987年4月份起开展配戴软镜工作,至1990年9月止,已用于矫正屈光不正1358例2667眼。现就应用海昌长戴型软接触镜的1190眼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全部采用同济海昌公司生产的长戴型软镜,其材料主要为HEMA,镜片中心厚度  相似文献   

13.
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以下简称软镜)的临床应用是眼科的一项重要进展。本所在近年来开展了软镜装配工作。现将第一阶段内用于矫正屈光不正的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前常用的近视矫正方式有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以及屈光手术三种。框架眼镜安全廉价,可作为中低度近视且无屈光参差患者的首选,而高度近视或屈光参差近视患者配戴角膜接触镜(包括角膜塑形镜、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软性角膜接触镜等)更易获得良好的双眼视功能。在减少屈光参差对近视者双眼视功能损害方面,屈光手术也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角膜接触镜对眼屈光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角膜接触锐对眼屈光的影响。方法利用SEED自动电脑验光仪观察测定160名(320眼)近视患者戴软性及送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一年之中角膜屈率半径、角膜激光度及眼球镜度的变化。结果戴软性角膜接触镜一年后,眼屈光状态与裁镜前比较,无显著性变化。戴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一年后,眼屈光状态与戴镜前比较,有显著性变化;角膜曲车半径值平均增加0.12mm(P<0.0005),角膜散光度平均降低0.65D(P<0.0005),眼球镜度近视降低0.49D(0.005<P<0.01)。结论由此推断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锐对近视、散光有一定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日戴与周戴软性接触镜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探讨戴镜安全性。方法应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日戴与周戴软性接触镜患者25人47眼及正常对照组24人48只眼的角膜内皮细胞。结果周戴软性接触镜组角膜内皮面积增大、细胞密度减少、六边形细胞百分率下降、变异系数增高;日戴软性接触镜组六边形细胞百分率下降、细胞变异系数增高。结论周戴软件接触镜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影响非常显著,日戴软性接触镜仅表现为角膜内皮形态异常。日戴软性接触镜比周戴软性接触镜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厚度、曲率的影响。 方法:检测143例(286只眼)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角膜地形图。154例(308只眼)正常人为正常对照。比较连续配戴角膜接触镜不同年限患者和正常人的角膜厚度、角膜曲率的差异。 结果:配戴SCL较短者(≤2年)的CCT与对照组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戴镜时间超过2年的II组和III组与对照组及配戴SCL≤2年的I组CCT相比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配戴SCL对角膜曲率无显著影响 结论:短期配戴SCL后角膜厚度尚无明显的变化,但随着戴镜时间的延长,角膜厚度逐渐变薄。而不论长期或者较短时间配戴SCL角膜曲率并无显著变化,但随着戴镜时间的延长角膜的不规则性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谢培英  王静 《眼科》2004,13(6):338-341
目的:探讨角膜屈光性手术后视力低下的原因及屈光矫正方法。方法:对施行RK、PRK、LASIK术后来我中心寻求进一步视力矫正的48例86只眼,经裂隙灯、电脑验光、角膜曲率仪、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对比敏感度检查,以及主、客观验光,分析其视力下降、矫正不良的原因,并探讨选择框架眼镜、各种设计的软性接触镜(SCL)和透气性硬性接触镜(RGPCL),以及角膜矫形镜(Ortho-K CL)等进行屈光再矫正的效果和特点。结果:28只眼并发圆锥角膜,95.8%视力≤0.1,全部利用不同设计的RGPCL矫正,70.8%矫正视力≥0.8。16只眼为高度近视、高度散光,86.2%视力≤0.1,利用RGPCL,SCL和Ortho-K CL矫正,76.5%矫正视力≥0.8。34只近视、散光眼和5只远视、散光眼,60.0%~61.8%视力低于0.4,利用框架眼镜和各类接触镜矫正,80.0%以上获得良好矫正视力。另有3只眼RK术后因遭撞击致角膜裂伤后形成角膜白斑,均选用加虹膜色彩的接触镜矫正。结论:RK、PRK、LASIK术后视力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医源性圆锥角膜和高度近视、高度散光。积极选择验配各类适宜的接触镜可显著提高视力,RGPCL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19.
屈光不正引起视力下降最实用的方法是配戴眼镜。由于普通眼镜有三棱镜作用和放大、缩小等副作用,对高度屈光不正,屈光参差过大,角膜不规则散光等矫正不理想。角膜接触镜的应用,是矫正屈光一重要进展。随着制造材料与工艺的不断改革、国内亦生产出硬质与软质两种角膜接触镜,应用日益广泛,逐渐受到欢迎。我科自1984年开始使用国产角膜接触镜(硬镜、软镜)矫正各种类型屈光异常,共计653人,1239眼,现将资料整理,分析如下:角膜接触镜系北京六○八厂生产,硬镜材料为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软镜为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含水量  相似文献   

20.
软性角膜接触镜(简称角膜接触镜)的配戴给屈光不正患者带来方便,但由于配戴时未能严格按照要求,也给患者造成了痛苦,甚至终身致残。现将我院今年连续遇到因戴角膜接触镜而引起的角膜病变报告如下:1.程××男22岁工人因右眼红痛,流泪2天,视力障碍1天于90年6月20日入院,患者戴角膜接触镜已3个月余,为博士伦日戴型,发病前镜片置于镜盒生理盐水中,10天未戴用,此次戴镜后一天即发现右眼红痛,流泪,视物模糊,次日到当地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