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优化器械清洗流程在降低眼科手术器械损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优化器械清洗流程在降低眼科手术器械损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12月(对照组)在本院眼科门诊和病房使用后器械5256件;选择2010年1-12月(实验组)在本院眼科门诊和病房使用后器械6447件。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器械清洗方法,实验组采用及时处理—合理分类—选择不同的清洗方法—合理包装的清洗流程。比较两组器械损耗情况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器械总损耗率(0.20%)较对照组(0.44%)低,两组比较,χ2=5.2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化器械清洗流程对保证眼科手术器械清洗质量,降低器械损耗,延长器械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方法对骨科植入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手术后105件手术器械,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实施手术器械清洗管理培训前租赁清洗的53件手术器械作为对照组,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实施手术器械清洗管理培训后的52件手术器械作为实验组。采用目测、放大镜及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检测仪对器械进行污染度检测。结果 2组器械消毒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器械的清洗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器械清洗合格件数为45件,合格率86.54%,对照组为27件,合格率50.94%,实验组合格率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结论通过对消毒供应人员进行手术器械消毒清洗管理培训,能提高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减少骨科植入手术后患者的感染,保证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3.
多酶浸泡清洗方法对手术器械洁净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手术器械小同清洗方法 洁净效果对比进行研究,以提高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确保无菌效果,防止医院感染.方法 选择600件污染程度相同的金属器械,分为两组.常规组300件采用常规含氯消毒液浸泡人工清洗法,实验组300件采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再用多酶清洗剂浸泡人工清洗法.应用隐血试纸对两种不同清洗方法 清洗后的手术器械进行检测,器械洁净度评估.结果 两组器械隐血检测阳性率分别为实验组2.5%,常规组45.5%.结论 使用多酶浸泡清洗器械是提高器械清洗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租赁器械的清洁质量管理方法,提高租赁器械的清洗质量。方法随机选取消毒供应中心清洗的租赁器械961件作为试验组,由租赁公司业务员清洗的手术器械942件作为对照组,采用带光源放大镜下目测方法检测清洁质量;两组各抽检60件进行残留血红蛋白检测。结果由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清洗的租赁器械,其清洗质量明显优于租赁公司业务员清洗的质量。结论将租赁器械集中消毒供应中心统一清洗,可有效地提高手术器械的清洁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眼科复用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对策。方法:采用整体抽样调查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1月31日246件眼科复用手术器械,并对清洗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调查、跟踪清洗流程,统计和录入所有回收的眼科手术器械消毒、清洁及包装过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眼科复用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246件眼科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合格212件(86.18%),不合格34件(13.82%)。预处理规范、二次污染及清洁剂选择均为影响眼科复用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独立危险性因素(P<0.05)。结论:影响眼科复用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因素较多,应着重培养专业器械清洗技术人员,采用标准化和科学化工作流程,严格监控各项环节质量,确保器械清洗质量和消毒彻底,以延长器械使用寿命和减少医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生物膜清洁剂对内镜器械的清洗效果,以彻底清洁手术室内镜器械,提高医院手术器械清洗质量,防止医院感染.方法 选择手术室的污染内镜器械300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件,分别用生物膜清洁剂和多酶清洗剂对污染器械进行处理,清洗步骤结束后比较2组清洗效果.结果 采用生物膜清洁剂清洗内镜器械的实验组的清洗合格率为96.8%,明显优于对照组(合格率7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生物膜清洁剂清洗手术室内镜器械可提高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保证手术器械清洗质量.  相似文献   

7.
高辉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12):1073-1074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清洗方法对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方法采用生物荧光技术,对预处理后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和直接全自动清洗机清洗两种方法清洗的医疗器械进行比较监测。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检测60件器械,采用预处理后全自动清洗机清洗的器械合格率为98%,直接用全自动清洗机清洗的器械合格率为61%。结论使用后的手术器械必须经过预清洗再上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否则不能保证清洗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轴节类手术器械的有效摆放方法,提高器械清洗质量。方法将回收的1 350件污染轴节类器械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自制的轴节类手术器械清洗摆放架进行机械清洗,对照组采用常规摆放法进行机械清洗,比较两组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结果试验组目测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为99.85%,对照组为82.38%;试验组清洗测试棒检测阳性率为1.76%,对照组为34.62%。结论使用器械清洗摆放架,提高了轴节类手术器械机械清洗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管理中,实施敏感指标监测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消毒供应室2017年1月—2017年3月清洗消毒的手术器械为基准,检视器械33 658件设为对照组;以2018年1月—2018年3月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的手术器械,检视器械35 279件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清洗方法,观察组在实施常规的清洗方法上采用了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促进质量持续改进。通过设定方案,对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医护人员对手术器械满意率两项指标进行差异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清洗手术器械质量合格率98.27%,对照组清洗的手术器械质量合格率89.38%,观察组比对照组高8.89%(P0.05);医护人员对观察组的手术器械满意率98.75%,医护人员对对照组的手术器械满意率91.25%,观察组比对照组高7.50%(P0.05)。[结论]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管理中实施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可以提高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和医护人员对手术器械满意率,达到持续改进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外来器械清洗质量,以便加强质量管理。方法采用隐血试验和蛋白清洗棒检测方法,对某医院租赁的外来器械清洗质量作出评价。结果本次共检测外来手术器械120件,检出残留蛋白污染率为42.50%,隐血试验阳性率为47.50%,ATP荧光法检测RLU超标率为62.50%。共检测该医院消毒供应室处理的手术器械105件,残留蛋白污染率14.29%,隐血试验未检出阳性,ATP荧光法检测全部合格。结论外来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差,必须加强外来器械的监督监测与管理,杜绝引入不合格手术器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来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管理方法,提高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方法选取某器械厂商提供的骨科置入手术器械各100件分别设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将外来手术器械纳入清洗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标准化清洗管理,对照组则由器械厂商负责清洗。采用放大镜目测检查法、蛋白质残留测试法检测两组的清洗质量。结果放大镜目测检查发现观察组清洗不合格2件,对照组不合格45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06,P〈0.01);两组各抽检30件进行蛋白质残留测试,观察组清洗不合格3件,对照组不合格21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07,P〈0.01)。结论将外来手术器械纳入清洗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标准化清洗管理,可有效提高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隔夜手术器械预处理时机在手术室实施的改进效果,以提高隔夜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方法]收集医院2016年5月—2016年6月隔夜手术器械750件,采取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5件,对照组手术器械直接存放于密闭的器械回收箱,观察组手术器械用清水冲净污物、保湿剂原液均匀喷洒器械表面后存放于密闭的器械回收箱中。次日两组器械全部送至中心供应室,放入清洗机内清洗,应用目测法与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比较两组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比较两组隔夜手术器械清洗不合格原因。[结果]观察组目测法和ATP检测法合格率高于对照组,ATP法检测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夜手术器械在手术室进行预处理后手术器械清洗质量高于未在手术室进行预处理的器械,因此选择合适的预处理时机,可提高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降低供应室工作人员的清洗难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对提高眼科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及合格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未使用PDCA循环法(2014年9月~2015年4月)清洗的手术器械作为对照组,应用PDCA循环法(2015年5~12月)清洗的手术器械作为观察组,从PDCA循环法实施前后每月清洗的手术器械中随机抽取240件,抽取8个月共1920件,对比PDCA循环法实施前后器械清洗质量及合格率。结果:观察组器械清洗质量评分及功能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器械隐血试验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能够提高眼科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及合格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清洗方法对外来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统计2011年1月-2012年12月外来手术器械48套284件,其中23套116件由公司人员清洗,25套168件由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按流程清洗。清洗质量由护理部统一检查验收。结果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外来手术器械平均合格率为99.43%,公司人员清洗器械平均合格率为89.97%。结论外来手术器械清洗消毒应由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种高效、实用的隔夜管腔器械的最佳清洗方法,以提高清洗质量,保证灭菌效果。[方法]在护理质量控制检查活动中对同种同类隔夜手术器械130件进行清洗质量检查,并对清洗效果的不合格率进行统计,查找原因,拟定措施。[结果]在PDCA活动前隔夜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仅为80%,管腔器械占到不合格器械的53.8%,PDCA活动后同种同类隔夜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检查,合格率为92%,管腔器械占到不合格器械的20%,清洗合格率明显高于活动前。[结论]对隔夜管腔器械在清洗过程中更改清洗流程,运用新型手术器械清洗架,能有效提高清洗质量。  相似文献   

16.
张世华  谭峰  杨晓丽 《循证护理》2024,(9):1705-1707
目的:探讨专业化清洗、消毒流程对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20年11月—2021年10月需要灭菌的手术器械984件为对照组,2021年11月—2022年10月需要灭菌的手术器械1 026件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流程,观察组采用专业化清洗、消毒流程;比较两组器械外观、清洗合格率、质量控制评分。结果:两组器械目测外观血渍、污垢、锈斑、外观光亮、清洗合格率及器械拆装、清洗质量、消毒质量、包装质量、环境管理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专业化清洗、消毒流程可提高器械清洗合格率及器械质量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改良器械清洗程序在眼科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增加器械回收频次、器械精细分类清洗、采用不同清洗方法、加强维护保养的方法,对传统的眼科手术器械清洗流程进行改良.结果 使用改良器械清洗程序后,器械的清洗质量和功能质量均有上升;被动更换手术器械的次数少于改良器械清洗程序前的更换次数;而器械的报损率明显降低.结论 改良的器械清洗程序,可提高眼科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和功能质量,减少器械的损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找腹腔镜手术器械清洗的最佳方法,提高器械清洗质量。方法将使用后的420件腹腔镜手术器械随机分为2组,一组人工清洗,一组机器清洗。清洗后放大镜下目测和潜血试验进行清洗质量检查。结果放大镜下目测2种清洗方法清洗合格率均为100%,潜血试验显示穿刺器和分离钳齿面二种清洗方法器械清洗合格率无差异,但钳柄管腔清洗合格率2种方法有显著差异,机器清洗优于人工清洗。结论为保证腹腔镜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建议使用机器清洗腹腔镜手术器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预处理方式对重复使用手术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00件可重复使用的手术器械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0件,对照组清水浸泡后置于流动水下冲洗后置入全自动清洗机清洗,试验组多酶清洗液浸泡后经手工刷洗再置入全自动清洗机清洗,观察比较两组器械清洗合格率。结果试验组器械清洗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预处理能提高重复使用手术器械的清洗合格率,提高清洗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不同装载器械方法对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清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清洗器械的最佳效果.方法 将2 000件污染的手术后复用器械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 000件.实验组将手术器械用专用的止血钳U型架串好放在清洗篮筐中,对照组将手术器械轴节打开摆放在清洗篮筐中,之后采取相同方法,放进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按"05"标准程序进行清洗.清洗后对手术器械进行细菌学和残留血污检测.结果 两组同类器械的细菌学阳性检测率相近(P>0.05),但残留血污阳性检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高于实验组.结论 手术器械用专用的止血钳U型架串好放进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按标准程序进行清洗后齿类器械残留血污明显减少,可有效提高手术器械清洗质量,保证手术器械的安全使用,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