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常用术式。胆管损伤是LC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在0.32%-0.48%。我院自1999年共完成LC714例,发生3例胆管损伤,发生率为0.42%,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附105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宝书  张亮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9):1564-156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处理方式和预防并发症的措施。方法:对1054例L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733例,占69.6%);急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321例,占30.4%)。中转开腹手术16例,占1.5%。结果:本组患者无手术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LC是治疗胆囊疾病的最佳选择,但操作技术仍然较复杂,胆总管损伤的发生率较高。细致地操作可以减少胆管损伤的发生。规范化的手术操作,灵活运用LC的处理技巧,正确判断及时中转开腹可以有效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LC是胆囊结石治疗的首选,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房月明  曲莉 《人民军医》1995,(10):34-35
由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方法在经验和技术上还存在许多不足,早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开腹胆囊切除术(OC)为高[1][2],本文就1991年12月至1994年10月我院普外科施行LC手术380例,B超对其中12例LC手术特殊并发症的早期诊断运用体会做一探讨。1IC术后72min内正常B超图像声像图表现为胆囊缺失,胆囊窝可有3~4mm细窄不规则液性暗区,周围不规则强光带包绕或肠管部分充填。可观察到钛夹金属样强反射,数目不易确定。肝外胆管不扩张,管壁清晰或稍有毛糙,走行自然。右侧腹部、右结肠沟周围、下腹部无液体聚留。2IC术后异常声像图2.…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临床工作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管损伤的几种原因和处理方法和体会.方法:对5例已发生并发症病例(胆管损伤3例,胆汁瘘2例)经术中置“T”管引流和再次解剖行胆肠吻合术.结果:5例患者,分别于3个月、6个月后拔管治愈,无并发症.结论:掌握LC手术基本原则,认清胆囊Calot三角解剖位置及三管一壶腹标志,不能强行分离,必要时及时中转开腹手术,减少LC手术胆管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以其创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已逐渐在各级医院普及,但胆漏等严重并发症仍时有发生.2004年7月-2008年6月我院行500例LC其中发生7例胆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技术的发展以及迅速安全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6年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以来最初200例和最近20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初期200例中有182例成功实施LC手术,手术时间38~150min,18例中转开腹,12例出现并发症;后期200例中有192例成功实施LC手术,手术时间20~170min,8例中转开腹,2例出现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技术不断发展,LC的适应证明显扩大,手术简化、手术时间缩短,中转开腹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迅速掌握这一技术除了遵循学习曲线规律还需建立一系列专业技术准入制度。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放置引流管的作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洁  普雪琼 《西南军医》2011,13(3):561-56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在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医院开展.早期统计资料表明,在开展LC的初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主要并发症为漏胆、出血、内脏损伤等.LC术中置放在肝下间隙引流管为术后观察这些并发症提供了一个"窗口",因此术后对腹腔引流物的观察和引流管的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现将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陶波 《西南军医》2007,9(4):125-126
肝外胆管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常见且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术中未能及时发现会导致术后黄疸、胆汁性腹膜炎,继而发展为化脓性腹膜炎。如重建手术失当,则常导致胆管狭窄,复发胆管炎,造成终身残疾,甚至死亡。LC初期阶段,此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我院从1991年9月-2005年10月行12000例,其中肝外胆管损伤8例,经治疗8例均治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开腹胆囊切除术(OC)、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残余胆囊的发生率,并探讨其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2009年8月住院手术的241例OC(OC组)、231例MC(MC组)、290例LC(LC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其残余胆囊发生情况。结果共32例患者术后发生残余胆囊,其中OC组、MC组、LC组各4、13、15例,3组残余胆囊发生率分别为1.7%、5.6%、5.2%。统计学分析显示,OC组术后残余胆囊的发生率显著低于MC组和LC组(P<0.05),而MC组和LC组术后残余胆囊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炎症程度、手术方式、术者经验与残余胆囊的发生有关联;32例均通过B超、CT、MRCP、ERCP检查确诊;24例经手术治愈,随访6个月~9年,症状完全消失;8例采用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无肿瘤及恶变。结论残余胆囊是胆囊切除术后一个不容忽视的并发症,有效地控制胆囊炎症、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方式、由具相当经验的高年资医师主刀,可以减少残余胆囊的发生,而再次手术是治疗残余胆囊最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原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报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370例中的中转开腹14例,中转开腹率3.78%.其中胆囊周围粘连、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囊三角区解剖不清11例,胆囊癌1例,十二指肠损伤1例,胆囊床出血1例,全组无并发症.讨论了中转开腹的原因、LC术前难易程度的判定和中转开腹的指征.指出正确掌握中转开腹的时机及开腹后的处理方法,是降低LC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LC)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实践证明 ,LC因其独特的微创外科优点 ,为广大患者所接受。现将我院开展 LC的情况向大家汇报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 1 991年 1 0月至 2 0 0 2年 4月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LC) 1 1 0 0 0例 ,发生严重并发症 31例。其中死亡 2例。1 .1 一般资料  男 2 85 6例 ,女 81 44例 ,年龄 1 6~ 91岁。其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9663例 ,急性胆囊炎或胆囊积脓 986例 ,胆囊息肉样病变 31 9例 ,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32例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1 .2 严重并发症及原因分析1 .2 .1 胆管损伤 1 1例 :…  相似文献   

12.
王琳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11):1360-1362
目的 探讨手法按摩配合排气汤促进剖宫产术后肠蠕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20年5月行剖宫产术分娩的84例产妇,随机编号1~84号,将单数归为对照组,双数归为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口服排气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手法按摩干预,均干预5 d.对比两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腹胀缓解、肛门排气及排便恢复等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手法按摩配合排气汤可缩短产妇剖宫产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产妇机体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治疗亚急性结石性胆囊炎6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亚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可行性及手术方法.方法:有选择地对2001年1月~2008年4月间69例亚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66例完成LC术,3例中转开腹,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亚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可以选择腹腔镜手术治疗;亚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可作为LC的相对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在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医院开展。早期统计资料表明,在开展LC的初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OC),主要并发症为漏胆、出血、内脏损伤等。LC术中置放的肝下间隙引流管为术后观察这些并发症提供了一个“窗口”,因此术后对腹腔引流物的观察和对引流管的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腹胆镜胆囊切除术(LC)围术期抗菌药的应用。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6月因慢性胆囊炎胆结石在西京医院行LC的老年患者200例中男110例,女90例,年龄60~79(69.2±10.5)岁。将200例患者分为抗菌药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抗菌药组于术中取胆汁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LC前30 min静脉注射头孢呋辛钠,术后预防性使用青霉素等抗菌药3 d。如果术中发现胆囊炎性反应较重,则术后静脉给予甲硝唑,头孢哌酮等抗菌药4 d;对照组手术患者未使用抗菌药。每例患者门诊或电话随访1个月,观察术后感染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于术前和术后1周进行血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抗菌药组发生术后感染并发症者3例(3.0%),包括切口感染2例和尿路感染1例;对照组发生术后感染并发症者12例(12.0%),包括切口感染8例,肺部感染4例,抗菌药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LT和总胆红素(TBIL)均显著下降(P<0.01),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LC围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可减少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在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医院开展。早期统计资料表明,在开展LC的初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OC),主要并发症为漏胆、出血、内 脏损伤等。LC术中置放的肝下间隙引流管为术后观察这些并发症提供了一个“窗口”,因此术后对腹腔引流物的观察和对引流管的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我院于1992年9月至1993年6月应用德国STORZ公司电视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LC)252例。为了不断完善这项新技术,本文对LC的适应证、相对禁忌证,禁忌证及重度并发症和中转手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LC并发症的预防,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LC)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我科自1993年1月至1994年5月用德国Wolf牌腹腔镜施行胆囊切除180例,术后并发胆漏3例,穿孔出血1例,腹腔脓肿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7%。我们有以下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mscopic cholecystectang LC)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8年1月我院收治的412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02例顺利实施LC,中转开腹手术10例,其中7例胆囊三角粘连严重,2例术中出血量较大且难以控制,另1例为胆总管损伤.3例术后出现胆漏,2例经保守治疗,1例经腹腔镜再次探查术后均治愈.LC时间30~122 min(平均50 min),所有患者术后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月),无腹痛、发热、黄疸等并发症.结论 在必要的围手术期处理、严谨的手术操作的前提下,老年患者行LC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我院利用腹腔镜探查处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并发症 6例 ,其中胆漏 2例 ,出血 2例 ,胆囊管残端残余结石 1例 ,胃穿孔 1例。5例成功 ,1例改剖腹手术。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LC 1 1 0 0 0例 ,发生严重并发症 31例 ,发生率为 0 .3%。用腹腔镜探查处理 6例 ,占 1 8.75 ( 6/32 )。男 2例 ,女 4例 ;年龄 40~ 68岁 ;并发症分别为胆漏 2例 ,出血 2例 ,胆囊管残端残余结石 1例 ,胃穿孔 1例。2 方法本组均采用全麻 ,由脐部原切口置入腹腔镜进行探查 ,无论胆漏或出血 ,先将腹腔内的胆汁、血液及血凝块吸净 ,仔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