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胰腺囊腺癌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临床少见,约占胰腺恶性肿瘤的1%,国内外报道甚少。我院自1984年1月~1996年12月共收治15例。材料与方法一 研究对象 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26~73岁,平均485岁。发病最长者39月,最短者20天。以上腹部不适就诊者13例,另2例行查体时发现。上?..  相似文献   

2.
胃癌术中的胰腺损伤临床愈合过程较长 ,愈合不佳 ,死亡率高达 5 0 % [1] 。我院 1995~ 1998年实施胃癌根治术 10 0例 ,合并胰腺损伤 10例 ( 0 9% )。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男 6例 ,女 4例 ,年龄 42~ 6 3岁 ,平均 5 2 5岁。其中胃窦部癌 7例 ,胃体部癌 3例。实施胃癌根治术 (D2 ) 7例 ,全胃切除术 3例。临床病理分期 :Ⅱ期 4例 ,Ⅲ期 6例。1 2 胰腺损伤部位和程度胰腺横断 1例 (全胃切除术 ) ,主胰管挫裂伤 1例 (胃癌根治术D2 ) ,胰腺实质挫伤 8例 (全胃切除 2例 ,胃癌根治术6例 )。挫伤的 8例中 ,胰腺上缘挫伤 6例 …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异位胰腺的好发部位、临床表现和诊治方式.方法 回顾性选取2007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36例异位胰腺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异位胰腺的好发部位、临床表现和诊治方式.结果 患者男18例,女18例,年龄20~68岁,平均46.5岁;占位直径1.8~8cm,平均2.45cm.24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腺转移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8年10月~2009年8 月空军总医院收治的25例胰腺转移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肿瘤为肺癌8 例、结肠癌5 例、胃癌4 例、胆囊癌3 例、食管癌2 例、肝癌1 例、胃恶性间质瘤1 例、恶性纤维细胞瘤1 例。胰腺转移肿瘤距原发肿瘤时间间隔平均24个月(0~192 个月)。 14例行B 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4 例术中冰冻切片诊断、7 例为临床诊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 横结肠次全切除2 例,胰腺体尾+ 脾脏切除2 例,胆道内金属支架引流术1 例;放疗+ 化疗10例,局部放疗4 例,全身化疗2 例;4 例未治疗。24例随访,手术组中位生存27个月(10~76个月),非手术治疗组中位生存11个月(2~20个月),未治疗组中位生存1.5 个月(0.5~6 个月)。 结论:胰腺转移性肿瘤无特异的临床表现,手术切除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良恶性胰腺囊性疾病(cystic lesions of the pancreas,CLP)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后经病理证实的49例CLP的临床特征。结果胰腺管状腺癌囊性变5例;肉瘤样癌囊性变1例;黏液性囊性肿瘤8例(恶性2例,交界性5例,良性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14例(恶性1例,交界性13例);囊性胰腺内分泌肿瘤2例(良恶性各1例);浆液性囊腺瘤10例(均为良性);无恶性潜能的CLP9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慢性胰腺炎伴潴留性囊肿3例,胰腺黏液性非肿瘤性囊肿1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潴留性囊肿1例,良性上皮性囊肿1例)。恶性肿瘤组患者的年龄为(64.70±11.23)岁,明显高于交界性肿瘤组[(34.33±15.83)岁]和良性病变组[(47.29±14.068)岁]。恶性肿瘤组肿瘤最大直径(8.09±3.98)cm,明显大于良性病变组[(5.25±3.22)cm]。恶性肿瘤组CA19-9的阳性率为60.0%,明显高于交界性肿瘤组(0)和良性病变组(11.8%)。恶性肿瘤组CEA的阳性率为40.O%,其余两组均正常。CT诊断CLP的符合率为87.9%,肿瘤的边界是否清楚、有无实性成分有助于区别良恶性。结论对于男性、年龄大,血清肿瘤学标志物升高明显、影像学表现为边界不清或有实性成分的CLP患者应采取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6.
胰腺转移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治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胰腺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原发肿瘤为肺癌8例,胃癌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甲状腺癌1例,黑色素瘤1例,卵巢癌1例,。肾癌1例,食管癌1例,直肠癌1例,肝癌1例。胰腺转移性肿瘤无特异性临床症状。14例行CT或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经细胞学检查证实;4例由术后组织病理学证实。在18例胰腺继发肿瘤中,单发14例,多发4例。结果CT平扫表现为胰腺低密度肿物,除。肾癌胰腺转移灶表现为高血供,明显增强外,其余均表现为乏血管肿瘤,增强不明显。18例患者均行放化疗综合治疗,治疗后生存期8~38个月,平均生存期19个月。结论胰腺转移性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无特异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根据不同的原发肿瘤,选择合适的综合治疗模式,对于胰腺继发肿瘤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浩 《肿瘤学杂志》2008,14(7):607-608
[目的]探讨恶性胰腺实质性假乳头状肿瘤(SPT)临床病理特点及其治疗。[方法]对2001年~2005年收治的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恶性SPT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例恶性SPT患者中,1例为老年男性患者,伴后腹膜转移,行胰体尾切除+脾切除+后腹膜淋巴结清扫术。术后10个月死于肿瘤复发。另1例为年轻女性,行胰体尾切除+脾脏切除,术后随访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恶性胰腺实质性假乳头状肿瘤大多生长缓慢,具有典型的影像及病理特点,积极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分析胰腺良恶性病变在PET -CT双时相显像中摄取18FDG的变化,寻找PET显像中最大SUV的诊断界值,以探讨其对胰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9至2010年9月118例胰腺良恶性病变患者.①胰腺癌患者65例,24例有病理或细胞学诊断,41例仅有影像学和临床诊断,并经临床和影...  相似文献   

9.
12例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囊腺癌和囊腺癌颇为罕见,我科1959~1986年遇到襄腺瘤8例,囊腺癌4例。现报道于下。 一、临床资料 囊腺瘤8例均为女性,年龄18~61岁,平均35岁;囊腺癌男女各2例,年龄35~69岁,平均54岁。主要症状为左上腹包块(12例)和腹部隐痛(9例),其它有纳差消瘦9例、恶心呕吐3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对1988年5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10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疾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超声和CT检查对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正确率高,但不能准确区分其组织类型,术中多次多部位取材的冷冻活检对明确诊断十分重要。1例囊腺癌晚期无法切除,其余9例均行手术治疗并获随访,2例黏液性囊腺癌患者因复发转移分别于术后12个月和19个月死亡,其他胰腺浆液性及黏液性囊腺瘤患者术后最长随访5年,均生存,无复发。结论胰腺囊性肿瘤包括多种亚型,临床不能鉴别其良恶性,术中冷冻活检可明确诊断。诊断明确者应积极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高,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中段胰腺切除术治疗胰腺颈体部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段胰腺切除术在胰腺颈、体部肿瘤等占位性病变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6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实施中段胰腺切除术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为胰腺良性肿瘤,其中微囊性腺瘤2例、实性假乳头状瘤5例、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2例、胰腺良性囊腺瘤1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浆液性囊肿1例,1例为中分化腺鳞癌,1例为慢性胰腺炎。术后胰瘘4例(28.6%),腹腔感染1例(7.1%)。无术后死亡,无胰腺内、外分泌功能障碍的发生。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中段胰腺切除术应用于胰腺良性、低度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可有效地保留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和脾脏功能,是安全、有益和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胰腺囊腺瘤及囊腺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58-1990年该院收治16例胰腺囊性肿瘤,其中包括7例胰腺囊腺瘤和9例胰腺囊腺癌。体征主要为上腹疼痛和肿块,本组大部在诊断前已有5-10年病史。肿瘤直径平均8厘米。病变2例位于胰头,14例位于胰尾和体部。7例在治疗前误诊为胰腺假性囊肿。远侧胰腺切除7例,4例肿瘤局部切除,5/9囊腺癌术中已发现有腹内转移。胰腺囊腺瘤手术后得到长期生存7~25年。胰腺囊腺癌术后生存8月至6.5年。作者认为对胰腺囊性肿瘤,如条件许可,应争取外科治疗并可取得长期生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胰腺棘皮癌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胰腺棘皮癌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治疗过程、病理学特征及随访资料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 7例胰腺棘皮癌患者,术前无一例明确诊断,均经手术治疗及病理学证实,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7例生存时间5~15个月。结论 胰腺棘皮癌恶性程度高,诊断困难,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胰腺囊性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1988年5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10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疾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超声和CT检查对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正确率高,但不能准确区分其组织类型,术中多次多部位取材的冷冻活检对明确诊断十分重要.1例囊腺癌晚期无法切除,其余9例均行手术治疗并获随访,2例黏液性囊腺癌患者因复发转移分别于术后12个月和19个月死亡,其他胰腺浆液性及黏液性囊腺瘤患者术后最长随访5年,均生存,无复发.结论 胰腺囊性肿瘤包括多种亚型,临床不能鉴别其良恶性,术中冷冻活检可明确诊断.诊断明确者应积极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高,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小儿胰腺囊实性乳头状肿瘤8例报告--附文献复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Zhang KR  Jia HM  Shu H  Li XY 《癌症》2006,25(2):220-223
背景与目的:胰腺囊实性乳头状瘤是罕见的儿童胰腺肿瘤,临床资料较少,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缺乏经验。结合本组病例,总结经验,探讨小儿胰腺囊实性乳头状肿瘤的病理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5年在小儿外科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例患儿,结合文献分析小儿胰腺囊实性乳头状肿瘤的病理与临床特点。结果:8例患者中,女性7例,男性1例,年龄11~16岁,中位年龄12.5岁。该肿瘤在儿童多以腹胀、腹痛、腹块为首发症状,肿瘤位于胰头或胰尾。1例行肿瘤切除术,5例行远端胰腺切除术,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仅行病理活检术。除1例失访外,余7例患者生存至今,随访2个月至4年,2例复发。镜下观察:8例肿瘤均以实性区、囊性区及乳头状突起为其特征。免疫组化阳性率:α抗胰蛋白酶100%(8/8),波形蛋白87.5%(7/8),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62.5%(5/8)。结论:胰腺囊实性乳头状肿瘤多见于青春期女孩,组织病理来源不清,属低度恶性,具有良性临床病程,手术治愈率高,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诊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鑫  赵毅  王宝胜 《现代肿瘤医学》2014,(10):2378-2382
目的:探讨胰腺内分泌肿瘤的外科诊治及近期进展热点。方法:对收治的20例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胰岛素瘤10例,胃泌素瘤5例,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3例,生长抑素瘤1例,高血糖素瘤1例。其中19例患者给予手术治疗,1例因无法切除而放弃手术治疗。1例患者术后发生胰瘘。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2年。3例恶性患者2年内死亡。其他16例良性及1例恶性患者目前生存。结论:正确诊断是胰腺内分泌肿瘤治疗的前提。手术切除是胰腺内分泌肿瘤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和控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胰腺囊腺癌是较少见的一种胰腺恶性病变,仅占胰腺恶性肿瘤的1%。我院1982~1994年收治了13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5例,女性8例。年龄41~68岁,平均52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临床病理学特点,探讨其生物学行为。方法:对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复习,并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肿瘤细胞a-AT、Vim、Syn、EMA、CK、ER、PR的表达。结果:3例SPTP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8岁,瘤体较大,平均9.9cm,组织形态学显示瘤细胞大小一致.排列成实性片块区与假乳头结构,本组有1例组织形态学特殊性表现在瘤细胞胞浆明显空泡变性,呈印戒样细胞.细胞核伴有轻度异形性,粘液染色阴性,浸润包膜及周围胰腺组织,随访4年,患者无复发或转移。免疫组化检查.a-AT阳性(2/3),Vim阳性(3/3),Syn阳性(1/3),EMA阴性(0/3),CK弱阳性(1/3),ER阴性(0/3),PR阳性(1/3)。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好发于年轻女性,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免疫组化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同时合并生长发育障碍患儿临床特点以及误诊原因。方法对7例经影像学及手术切除肿瘤病理证实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患者(男性1例,女性6例)的腹部肿物直径平均为7.4±1.9cm(3.0~12.8cm)。7例患儿术前均被发现身高偏矮,平均身高SDS为-1.9±0.2(-2.7~-1.3),其中5例生长速度仅为1.4±0.1cm/年。术后3个月患儿体重平均增加1.1kg,生长速度为4.4±0.1cm/年(n=6),6个月为7.4±0.3cm/年(n=5,P〈0.05),平均身高SDS为-1.0±0.3(-1.1~-0.4)。7例术前疑为胰腺良性肿瘤或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其中2例误诊为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误诊为黏液性囊腺瘤、浆液性腺瘤、胰腺癌以及假性囊肿各l例。另有2例在外院行运动试验呈阴性,遂诊为人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症,但我院行两项人生长激素(hGH)兴奋试验其hGH峰值均高于10ng/ml。1例女性SPTP患儿在外院磁共振检查发现垂体增大,误诊为垂体瘤。结论SPTP是非常罕见的低度恶性腹部肿瘤,多发于青少年,应注意与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黏液性囊腺瘤、浆液性腺瘤、胰腺癌以及假性囊肿的鉴别。该肿瘤可明显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手术切除肿瘤后生长发育延迟可以得到逆转。  相似文献   

20.
肿瘤标志物在胰腺占位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0引言 CA19-9等对胰腺癌诊断的研究颇多,但对于胰腺良恶性占位研究至今较少.而精确判断胰腺占位的良恶性仍是临床工作的难点之一,不仅对于胰腺癌要尽可能尽早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低度恶性占位比如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等亦要首选手术治疗,故精确区分炎症性占位及恶性占位不仅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尤其对于恶性占位选择及早手术至关重要,深入研究血清诊断良恶性占位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