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情胜情法健康教育对慢性脾胃疾病患者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脾胃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以情胜情法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情胜情法健康教育可改善慢性脾胃疾病患者的抑郁心理,促进其情志康复。  相似文献   

2.
正疳证是由喂养方法失宜、疾病影响、先天不足等导致的一种小儿脾胃疾病,病机一般认为是脾胃受损,气血津液耗伤,导致机体失于濡养。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稀不调,脘腹膨胀,兼有精神萎靡不振,或  相似文献   

3.
脾胃病的治疗是中医临床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凡罹病。无论外感内伤。或多或少会累及脾胃。而脾病变往往会影响其它脏腑。甚至会外起其它疾病。故调脾胃。不仅能治疗脾胃本身的疾病。治疗其它疾病也往往从调治脾胃入手而获良效。故历代医学均重视调治脾胃,如先贤李东垣说:“善治病者,惟在调治脾胃。”脾胃病的治疗内容丰富,治疗与治法多种多样,现总结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东垣《脾胃论》问世以来,历代医家对脾胃学说更为重视,调理脾胃已成为临床治疗内伤杂病的一个重要法则。现试就脾胃与外感病的一些问题浅述如下。一、脾胃不足是导致外感病的基本原因中医认为,外感疾病的发生,感受外邪固  相似文献   

5.
黄平平  王书桂  李尚殊 《临床荟萃》1999,14(11):524-525
风湿类疾病的范围相当广泛,是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当今医学界对本类疾病治疗的报道较多,但有关其合并症脾胃病证的报道却少见。近5年,我们观察了204例风湿类疾病患者,现将脾胃病证的防治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4例患者均按中国中西医结合会风湿类疾病专业委员会统一的诊断标准确诊。其中女158例,男46例。未合并脾胃病证者72例,设为预防组,年龄9~73岁,平均(40.59±12.92)岁,病程3月至4年,平均(1.59±0.95)年,包  相似文献   

6.
<正> 泄泻是常见的肠道疾病,夏秋两季多见,主要症状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泄泻的病变在脾胃和大小肠。因脾胃亏虚,饮食不当,感受寒湿暑热,七情不和损伤脾胃对水谷之运化功能失调,湿浊内生,混杂而下,发生泻泄。在临床我们配合医生的辩证论治,对患者进行辩证施护,下面谈谈自己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7.
叶天士为明清医学大家,其对脾胃病证见解尤深。叶氏认为,脾阴是诸脏灌溉的源泉,脾阴虚是脏腑失于濡养、功能受损的疾病。其诊治脾胃疾病时进行脾胃分治、阴阳分型,将脾阴虚与其他脾胃疾病进行区别治疗。作者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及叶天士其他学术著作的研读,探求叶天士临证治疗脾阴虚证的特色。其诊治脾阴虚之类疾病时,重视营血、滋阴以养脾阴来复;剂型灵活多变以调缓急之势;配伍妥当,药用滋阴又不生痰湿之品。  相似文献   

8.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是人体抗御外邪的重要屏障,在治疗学和预防学上都有重要意义,对临床各科均有一定作用,笔者仅就脾胃学说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运用陈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何镔,主任中医师,师从于全国著名脾胃病专家、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孟河医学传人单兆伟教授。先后获全国基层优秀名中医、安徽省学术与学科带头人称号,从事脾胃病专业30余年,运用脾胃学术理论指导临床,诊治各科疾病取得良好临床效果,吾从师学艺多年,有幸聆听教诲,老师探索痹证辨治思路与策略多年,  相似文献   

10.
<正>魏江(1926年~),男,原江西中医学院脾胃研究室主任,教授、主任中医师。从事脾胃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60多年,医术精湛,学养渊深,提出"胃病脾肾论治"理论,并总结验方芡薏散,药虽平淡无奇,但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相似文献   

11.
<正>吾师储浩然教授系安徽省名中医,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师从马骏主任医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30年,擅治脾胃病、单纯型肥胖等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其他内分泌代谢疾病。现将储师治疗脾胃病经验介绍如下。治脾胃以健脾运胃为基储老师认为,全身精、气、血、津液的化生,都依赖于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消化食物,转输精微。若脾失健运,导致胃纳不振,而胃气失和,也会导致脾运失常,可出现纳少脘痞、腹胀泄泻等  相似文献   

12.
“调理脾胃”是中医治病的重要方法,儿科临床应用很广泛,可用以预防或治疗呼吸、消化、血液、泌尿、神经等系统的某些疾病,并对儿童保健有一定作用。一、“培土生金”,预防呼吸道疾病按中医“五行”学说的理论,脾属土,肺属金。所谓“培土生金”就是采用补养脾胃的方法使肺脏强壮,从而达到预防(或治疗)呼吸道疾病的目的。有人应用现代医学的方法研究脾胃发现:补脾的方法可以调  相似文献   

13.
<正>江西中医学院何晓晖教授、主任中医师是江西省名中医及第三、四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脾胃病研究数十年,理论上颇有建树,临床经验丰富,疗效确切。他应用"衡法"治疗脾胃病,经验独到,所创立的"调胃八方"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本文旨在探讨何晓辉教授"调胃八方"在临床实践中的一系列应用。  相似文献   

14.
<正>胃肠疾病为临床常见、多发病,中医药对其有独特的疗效,历来医家对本系统疾病的观点各异。本院欧阳枝磊主任为全国优秀中医人才,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中医脾胃、肝胆及内科疑难杂证的诊治,临床经验丰富。笔者在随师学习期间,体会到老师在胃肠疾  相似文献   

15.
<正>窦金发主任医师,安徽省名老中医,全国第三批、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临床工作五十余载,学术造诣深厚,坚持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临床,选方用药颇为独到,善于治疗脾胃病及各类疑难杂症。他认为泄泻多因湿盛损伤脾胃,运化失司,治疗上应以健脾利湿为原则。余有幸师从窦老,获益匪  相似文献   

16.
<正>胡珂,主任中医师,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其从事内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载,善治脾胃等消化系统疾病。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慢性胃炎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张仲景<伤寒论>为治疗脾胃病提供了众多良方,这些方药历经千年的临床检验,疗效卓著,有很高的临床价值,至今仍被广泛运用.深入研究之,对提高中医治疗脾胃病疗效,探索治疗脾胃病新思路,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8.
吴光炯教授为全国第四、第五批名老中医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是贵州省著名脾胃病专家。吴老不但擅长治疗脾胃病,还擅长通过调理脾胃治疗内、外、妇、儿等其他疾病。由于贵阳地处云贵高原,气候湿冷又喜食辛辣的缘故,吴老很早就发现在内科门诊患者中,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和消化道疾病居多,在他个人门诊患者中约占80%以上,而且许多慢性非感染性疾病也每因外感而发作或加重。人体呼吸道和胃肠道都与外界相通,这两个系统的疾病由于生理及病理原因每多相互影响[1],因此吴老非常重视肺与脾胃同治,并在肺与脾胃同治方面有独特的见解。笔者总结了吴老肺脾同治的理论依据及实践,以期能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所论的痞证,是临床上的常见症。它可以出现在多种外感内伤疾病中,特别是多见于许多急慢性脾胃病变中。同时,其方尤为临床所常用,故探讨痞证的理法方药,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杨素霞是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省中医院名老中医,从医40余载,长期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对肝胆、脾胃等内科疾病颇有研究,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随杨老临诊,得其传授点拨,受益匪浅。现将杨老对慢性胃炎即中医胃脘痛的认识和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