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6 毫秒
1.
目的 提高对冠心病患者并发肠缺血的认识,完善冠心病防治规则.方法 选择经临床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的4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观察组)与28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肠系膜上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年龄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肠系膜上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47例中29例(61.7%)发现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对照组28例中有7例(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27例(57.4%),对照组有8例(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35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31例(88.6%);单支血管病变40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5例(12.5%)(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年龄越大,肠系膜上动脉患病概率越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对冠心病患者并发肠缺血的认识,完善冠心病防治规则.方法 选择经临床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的4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观察组)与28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肠系膜上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年龄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肠系膜上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47例中29例(61.7%)发现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对照组28例中有7例(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27例(57.4%),对照组有8例(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35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31例(88.6%);单支血管病变40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5例(12.5%)(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年龄越大,肠系膜上动脉患病概率越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对冠心病患者并发肠缺血的认识,完善冠心病防治规则.方法 选择经临床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的4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观察组)与28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肠系膜上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年龄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肠系膜上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47例中29例(61.7%)发现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对照组28例中有7例(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27例(57.4%),对照组有8例(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35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31例(88.6%);单支血管病变40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5例(12.5%)(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年龄越大,肠系膜上动脉患病概率越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对冠心病患者并发肠缺血的认识,完善冠心病防治规则.方法 选择经临床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的4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观察组)与28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肠系膜上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年龄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肠系膜上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47例中29例(61.7%)发现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对照组28例中有7例(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27例(57.4%),对照组有8例(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35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31例(88.6%);单支血管病变40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5例(12.5%)(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年龄越大,肠系膜上动脉患病概率越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对冠心病患者并发肠缺血的认识,完善冠心病防治规则.方法 选择经临床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的4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观察组)与28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肠系膜上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年龄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肠系膜上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47例中29例(61.7%)发现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对照组28例中有7例(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27例(57.4%),对照组有8例(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35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31例(88.6%);单支血管病变40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5例(12.5%)(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年龄越大,肠系膜上动脉患病概率越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对冠心病患者并发肠缺血的认识,完善冠心病防治规则.方法 选择经临床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的4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观察组)与28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肠系膜上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年龄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肠系膜上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47例中29例(61.7%)发现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对照组28例中有7例(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27例(57.4%),对照组有8例(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35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31例(88.6%);单支血管病变40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5例(12.5%)(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年龄越大,肠系膜上动脉患病概率越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对冠心病患者并发肠缺血的认识,完善冠心病防治规则.方法 选择经临床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的4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观察组)与28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肠系膜上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年龄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肠系膜上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47例中29例(61.7%)发现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对照组28例中有7例(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27例(57.4%),对照组有8例(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35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31例(88.6%);单支血管病变40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5例(12.5%)(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年龄越大,肠系膜上动脉患病概率越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对冠心病患者并发肠缺血的认识,完善冠心病防治规则.方法 选择经临床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的4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观察组)与28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肠系膜上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年龄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肠系膜上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47例中29例(61.7%)发现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对照组28例中有7例(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27例(57.4%),对照组有8例(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35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31例(88.6%);单支血管病变40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5例(12.5%)(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年龄越大,肠系膜上动脉患病概率越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对冠心病患者并发肠缺血的认识,完善冠心病防治规则.方法 选择经临床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的4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观察组)与28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肠系膜上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年龄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肠系膜上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47例中29例(61.7%)发现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对照组28例中有7例(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27例(57.4%),对照组有8例(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35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31例(88.6%);单支血管病变40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5例(12.5%)(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年龄越大,肠系膜上动脉患病概率越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对冠心病患者并发肠缺血的认识,完善冠心病防治规则.方法 选择经临床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的4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观察组)与28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肠系膜上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年龄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肠系膜上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47例中29例(61.7%)发现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对照组28例中有7例(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27例(57.4%),对照组有8例(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35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31例(88.6%);单支血管病变40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5例(12.5%)(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年龄越大,肠系膜上动脉患病概率越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评价其对老年冠心病无创性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42例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先后分别进行16排螺旋CT测定CACS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根据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9例)和无冠心病组(13例),并对两组CACS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和评价.结果 冠心病组CACS(中位数206.79分)明显高于无冠心病组(中位数8.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中三支病变CACS(中位数327.71分)高于双支病变及单支病变CACS(中位数分别为154.57、65.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CAG结果为金标准,CACS>400分时诊断冠心病阳性率为100.00%(12/12).CACS 11-400分时阳性率为88.24%(15/17).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CACS明显增高,螺旋CT测定CACS对预测冠心病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作为临床评价冠心病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评价其对老年冠心病无创性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42例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先后分别进行16排螺旋CT测定CACS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根据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9例)和无冠心病组(13例),并对两组CACS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和评价.结果 冠心病组CACS(中位数206.79分)明显高于无冠心病组(中位数8.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中三支病变CACS(中位数327.71分)高于双支病变及单支病变CACS(中位数分别为154.57、65.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CAG结果为金标准,CACS>400分时诊断冠心病阳性率为100.00%(12/12).CACS 11-400分时阳性率为88.24%(15/17).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CACS明显增高,螺旋CT测定CACS对预测冠心病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作为临床评价冠心病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评价其对老年冠心病无创性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42例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先后分别进行16排螺旋CT测定CACS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根据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9例)和无冠心病组(13例),并对两组CACS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和评价.结果 冠心病组CACS(中位数206.79分)明显高于无冠心病组(中位数8.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中三支病变CACS(中位数327.71分)高于双支病变及单支病变CACS(中位数分别为154.57、65.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CAG结果为金标准,CACS>400分时诊断冠心病阳性率为100.00%(12/12).CACS 11-400分时阳性率为88.24%(15/17).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CACS明显增高,螺旋CT测定CACS对预测冠心病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作为临床评价冠心病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评价其对老年冠心病无创性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42例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先后分别进行16排螺旋CT测定CACS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根据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9例)和无冠心病组(13例),并对两组CACS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和评价.结果 冠心病组CACS(中位数206.79分)明显高于无冠心病组(中位数8.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中三支病变CACS(中位数327.71分)高于双支病变及单支病变CACS(中位数分别为154.57、65.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CAG结果为金标准,CACS>400分时诊断冠心病阳性率为100.00%(12/12).CACS 11-400分时阳性率为88.24%(15/17).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CACS明显增高,螺旋CT测定CACS对预测冠心病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作为临床评价冠心病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评价其对老年冠心病无创性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42例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先后分别进行16排螺旋CT测定CACS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根据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9例)和无冠心病组(13例),并对两组CACS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和评价.结果 冠心病组CACS(中位数206.79分)明显高于无冠心病组(中位数8.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中三支病变CACS(中位数327.71分)高于双支病变及单支病变CACS(中位数分别为154.57、65.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CAG结果为金标准,CACS>400分时诊断冠心病阳性率为100.00%(12/12).CACS 11-400分时阳性率为88.24%(15/17).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CACS明显增高,螺旋CT测定CACS对预测冠心病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作为临床评价冠心病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评价其对老年冠心病无创性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42例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先后分别进行16排螺旋CT测定CACS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根据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9例)和无冠心病组(13例),并对两组CACS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和评价.结果 冠心病组CACS(中位数206.79分)明显高于无冠心病组(中位数8.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中三支病变CACS(中位数327.71分)高于双支病变及单支病变CACS(中位数分别为154.57、65.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CAG结果为金标准,CACS>400分时诊断冠心病阳性率为100.00%(12/12).CACS 11-400分时阳性率为88.24%(15/17).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CACS明显增高,螺旋CT测定CACS对预测冠心病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作为临床评价冠心病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评价其对老年冠心病无创性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42例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先后分别进行16排螺旋CT测定CACS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根据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9例)和无冠心病组(13例),并对两组CACS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和评价.结果 冠心病组CACS(中位数206.79分)明显高于无冠心病组(中位数8.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中三支病变CACS(中位数327.71分)高于双支病变及单支病变CACS(中位数分别为154.57、65.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CAG结果为金标准,CACS>400分时诊断冠心病阳性率为100.00%(12/12).CACS 11-400分时阳性率为88.24%(15/17).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CACS明显增高,螺旋CT测定CACS对预测冠心病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作为临床评价冠心病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对45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糖尿病组)与45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非糖尿病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总结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梗死类型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 糖尿病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和弥漫性病变较非糖尿病组明显增多[64.4%(29/45)比35.6%(16/45)和82.2%(37/45)比 40.0%(18/4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中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较非糖尿病组多见[37.8%(17/45)比17.8%(8/4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较重,三支病变和弥漫性病变多见,梗死类型以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特点.方法 716例冠心病患者,均行冠脉造影检查.其中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340例作为观察组,冠心病不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376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冠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多支病变高于对照组(56.2%比34.6%,P<0.05),C型病变高于对照组(54.1%比24.5%,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广泛且复杂.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主动脉根部血血管紧张素II(AngII)、醛固酮(ALD)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并探讨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88例患者入院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狭窄程度的评分(Gensini评分),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冠状动脉狭窄组53例(冠心病组)和非冠状动脉狭窄组(冠状动脉造影提示无任1支病变超过50%)35例(对照组),根据造影结果进一步将冠脉狭窄组分单支病变组(18例)、2支病变组(23例)、3支病变组(12例),冠状动脉造影时经造影导管于主动脉根部采集血标本,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浆AngII、ALD水平,比较冠心病组与对照组AngII、ALD水平的差异及其冠脉病变程度与AngII、ALD水平变化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血浆AngII、ALD水平高于对照组,AngII(pg/mL)为(43.69±8.00)对(30.59±4.02),ALD(pg/mL)水平为(93.39±14.18)对(64.43±8.47);冠心病组主动脉根部血浆AngII、ALD(pg/mL)水平在单支病变、2支病变、3支病变分别为(38.52±5.92),(84.15±13.54);(43.92±6.13),(95.03±11.38);(50.98±8.46),(104.12±11.69),多重比较及AngII、ALD水平与Gensini积分相关性分析提示,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AngII、ALD水平逐渐身高,3支病变高于2支、单支病变(P<0.05),2支病变高于单支病变(P<0.05)。结论冠心病组主动脉血浆AngII、ALD水平较对照组升高,血浆AngII和ALD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提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RAAS系统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