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多原发癌临床并不少见,其发生可能与病人的肿瘤易感性有关,影响肿瘤易感性的因素有饮食及环境影响;癌前病变(大肠息肉、某些慢性炎症);遗传因素及免疫功能缺陷等。本文对本院收治的2例多原发癌病人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及免疫功能观察。临床资料例1男,44岁,医药公司干部。  相似文献   

2.
多原发癌病人的细胞遗传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明明  寇慧珠 《中国肿瘤临床》1993,20(7):497-499,T000
以细胞遗传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系统观察2例多原发癌病人。1例于12年内在结肠不同部位及泌尿系统发生6次癌,另1例于3年内在结肠及子宫等发生3次癌,2例均死于癌复发及全身衰竭。其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及癌组织中ABO(H)血型抗原观察表明:染色体数目及结构畸变率较高(P<0.01);免疫功能低下,癌组织切片中ABO(H)血型抗原缺失;提示多原发癌的发生可能与免疫功能缺陷、遗传物质的不稳定性有关,作者对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多原发性恶性肿瘤1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告我院近15年中收治多原发性癌瘤168例,占同期恶性肿瘤的0.66%,发病率较国外为低。第二原发癌发生于3年内者占52.11%,刚好是第一癌治疗后出现复发或转移较多的时间,故在随访中应加以鉴别,因两者的处理和预后有原则上区别。本文对多原发癌的发病机理在个体易感性、机体免疫缺陷、接受过放射治疗、外源性致癌因素和遗传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多原发性恶性肿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俞志英  许昌韶 《肿瘤》1993,13(3):113-115
本文报告1975年5月至1990年12月发现的21例多原发癌,其中同时性2例,异时性19例。多原发癌的发生率逐年有增高趋势,因此当肿瘤病人出现另一个肿瘤时,不能轻易认为是转移或复发性肿瘤。多原发癌应予以根治。对于放射线诱发的肿瘤首选疗法是手术。患者预后与第二癌发生的部位、病理学类型、期别、治疗措施及两种癌发生的间隔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5.
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是多基因参与、多因素作用的复杂过程,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是个体对肿瘤发生易感性的内因。肿瘤不仅是细胞增殖与分化异常的疾病,也是细胞凋亡异常的疾病。Fas及其配体FasL是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系统的功能紊乱是肿瘤细胞逃避机体免疫防御反应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赵洁敏  吴昌平 《癌症进展》2016,14(12):1195-1198
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综合治疗的发展、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多原发癌症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多原发癌症的发生与遗传、抗肿瘤治疗、生活方式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多原发癌症需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相鉴别。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影响多原发癌症患者生存的主要因素。研究多原发癌症对癌症机制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2例多原发癌病人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观察及免疫功能观察。例1在12年内分别进行过乙状结肠癌、膀胱癌、右侧输尿管癌、横结肠癌、右侧肾癌及左侧肾癌5次手术治疗。例2在2年内分别进行过子宫腺棘皮癌、升结肠癌、乙状结肠癌3次手术治疗。从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观察中,发现染色体二倍体数目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广东省汕头地区贲门癌家族易感性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1990年1月至1997年12月手术切除贲门癌564例,对有家族性肿瘤史的50例贲门癌患者及其亲属患癌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贲门癌的发病存在家族遗传易感性,有家族癌史的患者占8.9%,平均发病年龄56.5岁。结论贲门癌家族易感性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家族免疫功能缺陷有关,应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喉癌病人的多原发癌的诊断及治疗问题。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我院1985年至1997年收治喉癌患者的13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6例为多原发癌,占全部喉癌病人的4.48%(6/134)。结论喉癌病人多原发癌临床少见,预后差易误诊,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刘康龙  莫逸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9):1775-1776
目的:通过对21例多原发癌病人的SPECT全身骨扫描分析,了解骨转移病灶分布特点。方法:通过给病人注射^99mTc—MDP显像剂,2—3小时后,行全身SPECT骨扫描。结果:多原发癌病人尤其是与乳癌或肺癌合并的多原发癌病人,大部分发生多发性骨转移。结论:多原发癌病人,易发生多发性骨转移,常规行SPECT全身骨扫描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肿瘤遗传易感性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肿瘤易感性的遗传近年来倍受关注.人群是肿瘤遗传易感性异质的群体,在家族性癌综合征,遗传性癌是由高外显率、强肿瘤易感性基因的种系遗传学改变所决定;在家族性癌和散发性癌,多由具有中、低肿瘤易感性的基因多态性与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所决定,环境因素的作用渐次增强.本文较详细地讨论了各类肿瘤遗传易感性的遗传学基础、检测方法、影响因素及其在肿瘤防治中的意义和前景.  相似文献   

12.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上升及患者生存期的改善,胃癌合并多原发癌(multiple primary cancer, MPC)的病例逐渐增多。胃癌患者发生第二肿瘤的相对风险较一般人群要高,特别是发生消化系统其他器官肿瘤的风险显著升高。在胃癌患者的治疗和随访中应高度警惕同时性结直肠癌、食管癌以及异时性肺癌。高龄、男性、嗜好烟酒、有肿瘤家族史以及曾接受过放化疗的患者是重点关注人群。具有共同高危因素或遗传因素的多个肿瘤在治疗上也具有相似策略,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用于错配修复缺陷的多个肿瘤。建立规范的高危人群MPC筛查和随访体系,有利于及早发现胃癌MPC。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21例多原发癌病人的SPECT全身骨扫描分析,了解骨转移病灶分布特点.方法: 通过给病人注射99mTc-MDP显像剂,2-3小时后,行全身SPECT骨扫描.结果: 多原发癌病人尤其是与乳癌或肺癌合并的多原发癌病人,大部分发生多发性骨转移.结论: 多原发癌病人,易发生多发性骨转移,常规行SPECT全身骨扫描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在中、晚期恶性肿瘤病人中,蛋白质一热能营养不良普遍存在。虽然单纯的营养支持不可能根治癌症,但对化疗、放疗、手术治疗的肿瘤病人,营养支持的辅助治疗价值得重视。一、营养支持对肿瘤病人免疫功能影响住院癌症病人中,半数以上由于营养物质摄入减少,消耗增加及肿瘤导致的人体代谢紊乱而使肿瘤病人产生明显的蛋白质一热能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而营养支持会增强免疫功能,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曹伟新等和沈炎明等二组共37例胃癌病人术前免疫功能测定表现为血清免疫球蛋白下降,CDI细胞百分率下降,CDt细胞百分率升高,CDI/CDt…  相似文献   

15.
必须重视多原发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多原发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总结,探讨多原发癌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因素,以加强对多原发癌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6.
基因多态性与胃肠道肿瘤遗传易感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基因多态性与疾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特别是一些功能基因多态与肿瘤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结合近年来基因多态性与胃肠肿瘤研究的有关文献,介绍代谢酶基因、癌基因、抑癌基因、错配修复基因、细胞周期蛋白基因、免疫相关基因等基因的多态性与胃肠肿瘤遗传易感性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7.
多原发癌(附18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多原发癌的发生因素和预后。方法对18例多原发癌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第一癌以乳腺癌和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居多,第二癌则以肺癌和消化系统肿瘤居多。同时性4例,异时性14例,间隔时间9个月~24年。两癌在同器官或同系统发生者,以间隔时间较短者居多,两癌在不同器官不同系统发生者,以间隔时间较长者居多。生存3例,因第一癌多发性转移死亡1例,其他多因第二癌晚期而死亡。结论多原发癌好发生于乳腺和女性生殖系统肿瘤患者可能与其生存期较长有关。第二癌以肺癌和消化系统肿瘤居多,与本地区瘤谱相符。同时性同器官或同系统肿瘤发生可能有相同的致癌因素,异时性非同系统肿瘤致癌因素可能不同。第二癌治疗应同第一癌一样,做到三早,会有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陈双双  马锐 《癌症进展》2019,17(8):883-886
近年来,肿瘤患者的生存期不断延长,肿瘤病灶常常控制在长期稳定的状态,甚至达到完全缓解。因此,在对肿瘤患者进行治疗及随访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了第二原发癌(SPC)的存在。多原发癌(MPC)由基因因素、生活环境因素、医源性因素等多种因素引发,根据两癌间隔时间的不同其可以分为同时性MPC和异时性MPC,由于MPC患者的个体差异较大,因而其诊治过程相对复杂。目前,临床对MPC的认识仍不足,对MPC的治疗尚缺乏统一标准。本文就MPC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情况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工作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基因多态性与疾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特别是一些功能基因多态与肿瘤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结合近年来基因多态性与胃肠肿瘤研究的有关文献,介绍代谢酶基因、癌基因、抑癌基因、错配修复基因、细胞周期蛋白基因、免疫相关基因等基因的多态性与胃肠肿瘤遗传易感性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20.
双原发癌45 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双原发癌的发生机制、诊断、治疗和预后 ,以提高认识和治疗水平。方法 对 45例双原发癌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占同期放疗病人的 1 .1 4% ,男女之比为 2 .5∶ 1 ,第一、第二原发癌 ,发病年龄均集中在 40~ 60岁年龄段 ,分别占 73.3%和 66.7% ,且均以肺癌为主 ,77.8%出现在第一原发癌治疗后 5年内。发病间期及病种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 多原发癌的治疗和普通原发癌一样 ,其疗效不同于复发癌和转移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