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杰 《中国当代医药》2013,(3):26+28-26,28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145例冠心病(CHD组)患者和55例非冠心病(健康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CHD组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iI_n~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数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测定结果显示CHD组的HDL—C和LDL—C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可能是CHD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监控。  相似文献   

2.
王锡伦  王进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0):108-109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DBIL)水平与血脂变化的关系。方法观察60例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与血脂的浓度,同时观察64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与血脂的浓度作为对照。结果 CHD组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低于对照组(P〈0.01),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胆红素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呈正相关,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呈负相关,与冠心病的发生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低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浓度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检测经选择性冠脉造影确诊的45例冠心病患者及4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空腹血清总胆红素浓度的变化。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明显低于冠脉正常者(P〈0.01)。且冠心病发病年龄越低,胆红素水平也愈低(P〈0.05)。但冠脉病变支数似与胆红素水平无关(P〉0.05)。结论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可能是冠心病发病的原因之一,对指导冠心病的诊断和防治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132例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118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同醇(CHO)、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进行了对比。结果 冠心病组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呈负相关,低胆红素水平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杨晓峰 《中国医药指南》2005,3(9):1052-1054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浓度与冠心病(CHD)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65例CHD患者利50例健康正常人血清胆红素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HD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浓度均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浓度与CHD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可能是CH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贾秀平 《河北医药》2010,32(17):2376-237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浓度与血脂浓度变化的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OlympusAU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00例CHD患者(CHD组)与100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血清胆红素浓度和血脂水平。结果 CHD组发作期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均显著减少(P〈0.01),低密度脂蛋白(LDL-C)显著升高(P〈0.01),胆固醇(TC)有明显升高(P〈0.05)。间接胆固红素(IBIL)、三酰甘油(T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恢复期血清TBIL、DBIL较发作期明显升高(P〈0.05),CHD组恢复期血清TBIL、DBI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D患者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联合检测对CHD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血清胆红素浓度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49作为观察组,健康者38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试2组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导致机体抗氧化活性降低,因此低胆红素是冠心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和胆红素检测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是一种慢性、进展性、隐匿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脂质代谢紊乱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目前研究较多的是作为CHD发生预示性指标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而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的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关系研究较少。为此我们联合检测并分析了152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hs-CRP水平,并与同龄健康体检者比较,试图探索冠心病患者的上述检测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纳入本研究的患者均经冠脉造影检查,CHD组(162例)为确诊CHD患者,对照组(50例)为排除CHD者,CHD组按病变严重程度分为单支、双支和三支组;按临床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收集患者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及吸烟史,并检测血清RDW、白细胞计数(WBC)、总胆红素(TBIL)、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时测量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RDW水平与CHD发生的关系;比较各组患者血清RDW水平。结果 CHD组患者血清RDW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RDW水平与CHD发生相关,且随着病变支数增加血清RDW水平升高;但SAP和ACS两组间血清RDW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HD患者血清RDW与CHD的发生相关,且能反应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值得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和胆红素浓度的改变。方法选择9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9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测定血清尿酸和胆红素浓度并做结果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总胆红素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直接胆红素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尿酸升高、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血清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92例、非冠心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血脂水平,结果:多支病变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单支病变患者和对照组(P<0.05或P<0.01),单支病变患者也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与血浆总胆固醇,甘汪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脂蛋白(a)无呈负相关(P<0.05或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呈正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总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发生独立负相关(OR=0.907,P=0.031)。结论:低胆红素血症对脂代谢产生不得影响,可能是冠心病一项新发现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尿酸与冠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尿酸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65例2型糖尿病及157例非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脉狭窄>50%者确诊为冠心病组,冠脉造影未见狭窄者为冠脉正常组。再按照病变血管严重程度分为单支、双支、三支3组。糖尿病患者按照上述条件分组,并检测血清总胆红素及尿酸、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结果:糖尿病患者冠脉造影阳性率为78.46%,冠脉复杂病变的比例为72.55%,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降低,尿酸升高,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双支、三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比较,血清总胆红素降低,尿酸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病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降低、尿酸升高,且胆红素降低、尿酸升高程度与冠脉病变复杂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Betatrophin-ANGPTL3-LPL通路在新疆哈萨克族冠心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新疆哈萨克族冠心病患者90例,采用Gensini积分评估冠心病严重程度,并依据Gensini积分分为病例组(52例)与对照组(38例);检测两组血清Betatrophin、ANGPTL3、LPL水平,以及VLDL、TC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的BMI、TC、TG、VLDL水平均升高(P<0.05或P<0.01)。病例组血清Betatrophin、ANGPTL3、LP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病例组Gensini积分与TG、VLDL、Betatrophin、ANGPTL3、LPL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LDL、Betatrophin为影响哈萨克族冠脉病变的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G是影响Betatrophin的因素。结论:血清Betatrophin-ANGPTL3-LPL通路可能参与了新疆哈萨克族冠心病的发生发展,TG是影响Betatrophin表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患者主要生化指标及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洪凤芹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2):2131-2132
目的探讨血尿酸(uA)、血脂(TC、TG、LDL-C、HDL—C)、c-反应蛋白(CRP)及胆红素(TBIL、BIL、DBIL)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选择396例CHD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39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uA、TC、TG、LDL.C、HDL—C、CRP、TBIL、BIL及DBIL水平。结果观察组UA、TC、TG、LDL-C及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呈正相关;HDL-C、TBIL、及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呈负相关。结论c:反应蛋白、尿酸、血脂及胆红素等实验室指标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应该重视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早期干预,做到早期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15.
董军  姜华  陈树涛 《天津医药》2014,42(11):1112-1113
【摘要】 目的 研究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0 等与冠心病(CHD)发病的关系。 方法 选取冠心病患者 628 例, 同期经冠脉造影证实冠脉无狭窄的非冠心病患者 540 例为对照组, 记录患者的资料, 包括年龄、体质指数(BMI)、血糖(Glu)、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 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 IL-6、IL-10、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 结果 CHD 组 BMI、LDL-C、TG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而 HDL-C 水平低于对照组(均 P<0.05)。 CHD 组血清 IL-6、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而 IL-10 低于对照组(均 P<0.05)。 结论 血清 IL-6、TNF-α参与了 CHD 的发生。血清 IL-10有抑制炎症作用, 可能对血管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和载脂蛋白B的水平,分析评估肝功能状态,并探讨临床意义。方法对肝硬化60例患者按照Child-Pugh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分A、B、C级3组,按临床分期分为失代偿期和代偿期,检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和载脂蛋白B以及总胆红素、白蛋白。另选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比较其差异。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和载脂蛋白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肝硬化失代偿期均低于代偿期、对照组(P<0.01或P<0.05),而代偿期尽管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分级间存在C级组相似文献   

17.
赵伟  张宏  于佩  夏建华  郭艳  王家弛 《天津医药》2002,30(8):469-47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尿酸水平(UA)的变化及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86例T2DM患者的血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Alc(HbAlc)、体重指数(BMI)及血压。按性别分2组,再按是否合并CHD分4个亚组,并设正常对照组120例。结果:T2DM男性和女性血UA均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T2DM合并CHD组血UA升高,与非CHD组比较,女性有显著性差异(P<0.01),男性则无差异(P>0.05)。结论:T2DM男性和女性血UA均增高,T2DM女性血UA增高与CHD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对冠心病发病的意义。方法选择98例冠心病患者(CHD组)及87例非冠心病患者(均通过冠脉造影证实)。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其血清血脂,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法,以Hhal内切酶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确定ApoE基因多态性。结果冠心病组ApoE4/3基因型及ε4等位基因频率都比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冠心病组高脂血症例数要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含ε4等位基因者TC、LDL水平较E3型者高(P〈0.05),差别有显著性。结论E4等位基因是影响血清TC、LDL—C水平的重要遗传因素之一,并进一步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发生,是CHD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HDL-C)、甘油三酯/HDL-C(TG/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HDL-C)、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ApoB/ApoA1)四项比值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53例CHD患者和98例正常对照组的TC、TG、HDL-C、LDL-C、ApoB、ApoA1水平,计算TC/HDL-C、TG/HDL-C、LDL-C/HDL-C、ApoB/ApoA1比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CHD组TC/HDL-C、TG/HDL-C、LDL-C/HDL-C、ApoB/ApoA1比值分别为4.88±1.66、1.78±1.76、3.16±1.24、0.87±0.3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85±0.99、0.90±0.49、2.32±0.77、0.75±0.19(t=5.932、4.930、6.403、3.477,P<0.001)。CHD组四项比值的异常率分别为42.6%、46.3%、47.2%、34.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4.3%、17.3%、11.2%、18.4%(x~2=27.549、27.991、43.258、9.396,P<0.01)。LDL-C/HDL-C比值的异常率及OR值高于其它血脂指标。结论TC/HDL-C、TG/HDL-C、LDL-C/HDL-C、ApoB/ApoA1比值对CHD的诊断价值均大于各单项血脂指标,而LDL-C/HDL-C和TG/HDL-C比值水平与CHD的相关更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体内血清总胆红素、血脂、血尿酸的水平变化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1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确诊患者124例(CHD组),同期行冠状造影正常者78例(对照组),空腹检测两组患者TBIL,血脂及SUA水平。CHD组根据造影结果,再分为单支病变组(40例)、双支病变组(40例)和多支病变组(44例)。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TBIL、血脂及SUA水平与CHD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CHD组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甘油三脂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D组S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BIL、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负相关性,随其支数增加浓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C、TG、LDL-C、SU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性,随其支数增加浓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BIL浓度降低、血脂异常、SUA浓度升高与CHD的发生及其病变程度关系密切,TBIL、血脂及SUA的检测对测评CHD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