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5 毫秒
1.
CO2气腹及体位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腹腔镜妇科手术中CO2气腹及体位对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各30例,分为LC组(A)和腹腔镜妇科手术组(B),两组均予静吸复合全麻维持麻醉,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后3min、平卧位气腹后3min、体位改变后3min、平卧位放气后3min的心率(HR)、血压(BP)、氧饱和度(SPO2)、气道压及PETCO2,并抽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测定PaO2、PaCO2、pH,并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气腹前相比,气腹后两组患者的BP、HR均增高,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气道压、PETCO2、PaCO2在气腹后明显高于气腹前(P〈0.05),而B组病例T位气腹后PAW、PETCO2及PaCO2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pH值在气腹后各时点及放气后3min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应用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或妇科手术时,CO2气腹对呼吸循环功能均有一定的影响,而妇科手术时的Trendelenburg体位又较LC的头高位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在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患者67例,在0、1、3、12、24h抽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记录即刻PETCO2。结果 67例患者在机械辅助通气治疗后0、1、3、12、24h,PETCO2与PaCO2分别呈正相关(r值0.794~0.916,P〈0.01),随着病情的改善,PaCO2与PETCO2之差,即ADco2有所减少。结论 PETCO2监测是属于无创性监测方法,可连续监测,不仅能监测通气,还可以监测肺部循环功能,重复性好,在危重患者机械通气中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在不同疾病婴幼儿机械通气中的相关性。方法 58例1~36个月机械通气的婴幼儿按病种不同分为无心肺功能异常、各种原因导致肺部疾病两组。用主流式PETCO2监测模块于气管导管近端连续监测PETCO2,在呼吸机通气1h后患儿安静状态下抽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记录即刻PETCO2,计算PaCO2与PETCO2差ADCO2,分别进行相关性统计处理。结果机械通气治疗1h后第一组患者PETCO2为(34.32±4.62)mmHg,PaCO2为(35.79±3.44)mmHg,ADCO2为(2.50±1.02)mmHg;PETCO2与PaCO2间相关系数r为0.819,P〈0.01;第二组患者PETCO2为(36.3±5.1)mmHg,PaCO2为(41.8±6.5)mmHg,ADCO2为(4.17±2.11)mmHg;PETCO2与PaCO2间相关系数r为0.605,P〈0.05。结论在婴幼儿各类疾病进行机械通气时,PETCO2与PaCO2均有良好的相关性,提示PETCO2可粗略反映机械通气状态下PaCO2的变化,无肺部病变者二者相关性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分组对照研究两种麻醉效果,明确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分析。方法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术前、术中及术后查血气、监测SpO2、记录两组的各项检查值并对照分析。结果硬膜外麻醉组于硬膜外阻滞后气腹10min、气腹20min.放气腹(L)和拔管后5min(T6)在MAP、Poeak与PETCO2,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术后恢复时间较短。结论硬膜外麻醉在一定范围内应是安全的,LC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较全麻引起的机体应激反应轻,对循环功能的影响小,是LC手术较理想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5.
黄建平 《江西医药》2009,44(12):1238-1240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与全麻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和循环功能的影响,探讨麻醉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ASAI~Ⅱ级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组(EA)和全麻组(GA),每组30例。分别记录气腹前、气腹后1min、30min、排气后10min的RR、SBP、DBP、HR、血糖及SP02的变化。结果(1)两组手术前后HR无明显变化。(2)EA组SBP在气腹后30min和排气后10min均低于麻醉前水平(P〈0.05),GA组在气腹后1min,SBP,DBP明显升高(P〈0.01),组间血压比较,气腹后和术毕EA组SBP和DBP明显低于GA组(P〈0.05或P〈0.01)。(3)EA、GA组手术后血糖均升高,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气腹后30minEA组血糖升高高于GA组(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和全麻均可有效安全地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硬膜外阻滞抑制BP升高的作用强,全麻抑制激素作用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剂量0.75%左旋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剖宫产手术中的阻滞效应,评价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足月初产妇60例随机双盲分成两组:L组(n=30)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药为0.75%左旋布比卡因10mg,R组(n=30)腰麻用药为0.75%布比卡因10mg,使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行剖宫产术。术中两组麻醉效应不足时经硬膜外导管补充2%利多卡因。术中连续监测生命体征,评估麻醉效应,并观察新生儿情况。结果两组的感觉阻滞效应,包括起效时间、回复、T10的时间及镇痛作用时间和最高阻滞平面相比基本相似(P〉0.05);两组的运动阻滞到达BromageⅠ级和BromageⅢ级的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肌松效果,L组28例(93%)优,R组29例(97%)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L组有1例产妇发生低血压(3%)明显小于R组6例(20%)(P〈0.01);L组无产妇发生心动过缓,R组有4例(13%)(P〈0.01),新生儿Apgar评分:1.5min评分均为10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75%左旋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下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效应与0.75%布比卡因相似,用于剖宫产手术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余洁 《中国药师》2011,14(3):412-413
目的:观察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8例ASAⅠ~Ⅱ级老年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采用单纯全麻;观察组49例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硬膜外穿刺成功排除全脊麻征象后行气管插管全麻;术中监护仪监测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记录两组患者CO2气腹前、气腹后各监测指标以及术后苏醒时间、清醒程度等并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气腹前各项监测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气腹后观察组HR、DBP、SBP、SpO2、PETCO2等指标波动幅度小,血流动力学平稳,苏醒时间和OA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可显著降低人工气腹及手术刺激对老年LC患者的应激反应程度,是老年患者行LC术时适宜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蒋庆方  李宗权 《贵州医药》1997,21(4):219-220
高位硬股外阻滞麻醉容易引起病人呼吸抑制,导致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蓄积,对患者手术安全造成很大威胁。为此,我们对20例高位硬膜外阻滞麻醉患者进行了呼气本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以了解高位硬股外阻滞麻醉对它们的影啊。三资料与方法20例中男性4例,女性16例,年龄23~66岁。ASAI~正级,均无心肺疾患。随机分为两组,每组Ic例。其中胆囊息肉1例;胆总管结石3例;胆囊结石13例;急性胆管炎2例;胰腺囊肿1例。麻醉前半小时肌注鲁米那of及阿托品O.sing,均选择T。;。间隙行硬股外穿刺,NI上置管,留置…  相似文献   

9.
小剂量氯胺酮对椎管内麻醉寒战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淑梅  赵帅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7):2307-2308
目的探讨氯胺酮对椎管内麻醉寒战的预防。方法对60例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下行经皮肾穿刺取石(PCNL)患者60例,随机分成氯胺酮组30例、对照组30例,麻醉穿刺成功后,患者取平卧时氯胺酮组硬膜外注入0.5mg/kg(加0.9%氯化钠溶液稀释成5m1)氯胺酮,对照组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5ml。观察记录患者术中寒战的发生情况,并持续监测呼吸循环变化情况。结果氯胺酮组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呼吸循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注射0.5mg/kg氯胺酮可较好地预防患者麻醉后的寒战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对剖宫产患者行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ASA Ⅰ~Ⅱ级急诊剖宫产患者,均分为生理盐水观察组和对照组,实施针套针法CSEA,待注入腰麻药后分别经硬膜外穿刺针向硬膜外腔注射10ml生理盐水或未用药直接置入导管,观测并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最高阻滞平面的出现时间、最大运动阻滞程度、最大运动阻滞出现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及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的出现时间、最大运动阻滞程度及最大运动阻滞出现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最高阻滞平面比对照组升高1.5~2.0个节段(P〈0.05);观察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小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小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腔注射10ml生理盐水不影响剖宫产患者CSEA腰麻的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效果,但可扩展腰麻平面,且能缩短感觉及运动阻滞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COPD患者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需手术治疗的226例COPD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均分为A、B两组,各113例,A组患者使用单纯性全麻,B组使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观察记录麻醉效果和患者耐受情况,以及术中生命体征改变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在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和脉压差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降低程度大于B组(P〈0.05);术后疼痛分级和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11例COPD急性发作,B组出现3例COPD急性发作,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能有效用于COPD患者手术,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进展和母儿的影响。方法在严密监测产程进展的情况下对68例足月孕妇(实验组)实行分娩镇痛,与72例同等条件下的孕妇(对照组)未干预产程的相比较,观察镇痛效果及对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实验组镇痛总有效率为100%,满意率为70%以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各产程时间明显缩短(P〈0.05)。对新生儿评分无明显影响(P〈0.05)。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量明显降低(P〈0.05)。对新生儿评分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方法能明显加快产程进展,明显减轻患者疼痛,降低手术产率,减少产后出血率,降低胎儿缺氧及新生儿窒息,是一个安全、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俯卧位对肥胖患者呼吸和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按体质量指数,将60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A组(肥胖组)30例和B组(正常体质量组)30例。观察2组在插管后10min(T0)、截石位后10min(T1)及俯卧位后10min(T2)时气道峰压(Pmax)、潮气量(VT)以及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达45mm Hg时所需时间和血气分析。结果 2组T2时VT少于T0时,T2时Pmax高于T0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组PETCO2达45mm Hg时所需时间及PaCO2、pH、BE水平均差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镜碎石术中俯卧位对肥胖患者呼吸和动脉血气可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阻滞在腰椎间盘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分为腰麻一硬膜外联合组(观察组)和硬膜外麻醉组(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用0.1%罗哌卡因4ml行腰麻后待翻身体位固定后再注入0.2%罗哌卡因5ml于硬膜外,根据麻醉效果及平面分次硬膜外推注0.2%罗哌卡因10~15ml,对照组用2%利多卡因3~5ml和0.75%罗哌卡因5~15ml行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对照两组起效时间、镇痛和肌肉松弛效果,术中、术毕患者脚、下肢活动情况及麻醉前后循环系统的变化。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问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镇痛和肌肉松弛效果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术中、术毕患者脚、下肢活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后15、30min血压及心率与麻醉前差异不显著(P〉0.05),而对照组麻醉后15、30min血压及心率较麻醉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阻滞的起效时间、术中、术毕患者脚、下肢活动情况及麻醉前后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明显优于连续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5.
严美娟  楼小侃 《医药导报》2006,25(4):295-298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异丙酚、维库溴铵血浆浓度控制输注全凭静脉麻醉(TIVA)或联合硬膜外阻滞(EIVA)对上腹部手术血糖、血浆肾上腺素、血清皮质醇的影响。方法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成TIVA组和EIVA组各20例,TIVA组通过血浆靶浓度控制输注舒芬太尼、异丙酚、雏库溴铵进行全凭静脉麻醉;EIVA组在TIVA组的基础上联合0.375%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于麻醉前(t0)、气管插管后2min(t1)、切皮后2min(t2)、腹腔探查时(t3)、切皮后1.0h(t4)及拔管后2min(t5)采血检测血浆肾上腺素、血清皮质醇和血糖浓度。结果t4、t5时两组血糖均高于t0(P〈0.05),TIVA组升高较EIVA组明显(P〈0.05)。EIVA组血清皮质醇浓度t3时低于t0(P〈0.05),t5回复t0水平;TIVA组则于t4和t5时高于t0(P〈0.05),且高于EIVA组(P〈0.05)。两组血浆肾上腺素均于t2低于t0(P〈0.05),t3、t4回复至t0水平;TIVA组t5时高于t0(P〈0.05);TIVA组t3和t5时高于EIVA组(P〈0.05)。结论异丙酚、舒芬太尼、维库溴铵血浆浓度控制输注静脉麻醉或联合硬膜外阻滞行上腹部手术对血浆肾上腺素和血清皮质醇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联合硬膜外阻滞时血浆肾上腺素和血清皮质醇抑制作用更明显,降低高血糖反应的程度,能明显缓解围术期的机体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我科30例使用机械通气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持续ETCO2监测的观察和总结。方法将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均使用机械通气,并持续ETCO2监测,第一组将PETCO2控制在25~35mmHg之间;第二组患者的PETCO2控制在20~25 mmHg之间。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气结果、P(a-ET)CO2值及平均动脉压和颅内压的相关性。结果发现PaCO2和PETCO2二者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两者的差值〔P(a-ET)CO2〕很小,P<0.05,但也有个别差异较大,另一组数据发现高PaCO2可导致高颅压,加重脑水肿。结论 PETCO2可很好的代表PaCO2,因存在个体差异和影响因素,因此必须在持续ETCO2监测的同时定时进行血气检验。另因过度通气在重型颅损伤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所以可以通过持续监测PETCO2来控制过度通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及与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相关性。方法 对30例COPD患者治疗前后血PaCO2、血浆FDP及30例对照组的血浆FDP分别进行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血浆FDP在COPD加重期患者明显升高,治疗后明显下降。血浆FDP与血PaCO2呈正相关(r=0.65,P〈0.01)。结论 COPD患者存在异常的凝血状态,血浆FDP增高与之有关。血PaCO2与血浆FDP增高呈正相关。改善通气和抗凝药物治疗可能有益于COPD患者的病情改善。  相似文献   

18.
硬膜外阻滞与全麻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鲁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1):1322-1324
目的比较硬膜外阻滞与全麻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全身麻醉方法,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阻滞。观察并记录两组气腹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02)以及观察呼气末CO2浓度(P刖、C02)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气腹后15rain,SBP、DBP、HR均有所下降,观察组则有轻微的上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PETCO2明显上升。结论气管内插管全麻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优于硬膜外阻滞。  相似文献   

19.
董希玮  王胜  于海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2):1810-1810
目的:观察腹腔镜泌尿系手术对全麻病人血气的影响及调整通气策略的作用。方法:60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n=20)。全麻后间歇正压通气容量控制呼吸,潮气量(VT)8ml/kg,呼吸频率(f)10bpm,吸呼比1:2,氧流量2L/min。Ⅰ组保持通气参数不变;Ⅱ组CO2充气时调整VT为12ml/kg;Ⅲ组调整f为15bpm。于充气前,充气后10、30、45、60min、放气后10min,测定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和气道峰压(Pmax)。结果:3组SpO2变化相似;PETCO2、PaCO2 Ⅰ组10min后持续升高,Ⅱ组和Ⅲ组30min后升高明显(P〈0.05),但上升幅度低于Ⅰ组(P〈0.05),Ⅱ组和Ⅲ组变化差异不大(P〉0.05);Ⅰ组pH值随PET CO2、PaCO2升高而降低(P〈0.05),Ⅱ组和Ⅲ组在60分钟内稍有下降(P〉0.05);Pmax3组均升高(P〈0.05),但Ⅱ组升高最明显(P〈0.05)。结论:CO2气腹后腹腔镜泌尿系手术可能导致酸碱失衡。调整呼吸参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高碳酸血症或酸中毒,增加呼吸频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高血压病人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萍 《江西医药》2009,44(7):716-718
目的观察全麻与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高血压病人腹腔镜手术中的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方法4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按WHO高血压诊断标准诊断为高血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静吸复合全麻组(GA组)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组(CGEA组),每组20例。分别于麻醉前(T1),气腹前(T2),气腹5min(T3),气腹20min(T4),气腹30min(T5),放气腹5min(T6),记录各时段MAP、SBP、DBP、HR、PETCO2、SPO2。结果两组病人术前、诱导前SBP、DBP、MAP、HR无显著差异,气腹后,GA组MAP、SBP、DBP、HR明显上升,CGEA组无明显变化,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ETCO2比较CGEA组T4才逐渐升高晚于GA组且明显低于GA组(P〈0.01)。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时,高血压病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血液流动学平稳,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