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0 毫秒
1.
《新中医》2016,(2)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联合血栓通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肢体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纳入患者均采用康复训练联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疗程6月。比较治疗前、治疗1月、3月、6月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同时于治疗前、治疗6月时采用生活质量量表评估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与治疗1月的Barthel指数、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月时,Barthel指数、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1月,且治疗6月的Barthel指数、FMA评分均高于治疗3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月的神经功能、心理功能、生活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康复训练联合血栓通可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肢体功能,加速肢体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采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血栓通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 治疗后2组FMA、MBI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MBI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训练联合血栓通可以明显提高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肢体康复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栓通配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肢体康复的疗效。方法将60例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传统的Bobath疗法、运动再学习等系统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治疗。2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6周时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 2组在治疗6周时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提高(P<0.05或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均<0.05)。结论血栓通联合康复训练较单纯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康复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4.
裘玲玲 《新中医》2021,53(12):74-77
目的:观察通腑化瘀汤、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 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 例。2 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通腑化瘀汤联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复训练,2 组均治疗2 个月。比较2 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SS) 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el-Meyer(FMA) 评定量表评分、Barthel 指数(BI) 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 评分;比较2 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CS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MA 评分和BI 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2.22%(P<0.05)。结论:通腑化瘀汤、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促进其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滋肾益髓针法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患者均接受康复训练,对照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常规针刺治疗(合谷、尺泽、太冲、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委中)。治疗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滋肾益髓针法(大钟、涌泉、悬钟、百会、四神聪)治疗。治疗8周后评估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MA量表评分)的变化,统计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Barthel指数评分、FMA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Barthel指数评分、FMA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中医症候疗效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滋肾益髓针法配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叶群 《新中医》2022,54(9):203-207
目的:观察中医艾灸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ACI)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ACI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予以康复训练联合艾灸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肢体疼痛情况、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76.74%(P<0.05)。治疗后,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神经功能评定量表(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上升(P<0.05),且治疗组VAS、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治疗组FMA、Barthel指数、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联合康复训练能提高ACI恢复期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定向药透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我院脑病科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肢体功能障碍10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定向药透治疗,治疗3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后FMA积分分别为(35.7±11.8)(39.6±10.6)分,MBI评分分别为(43.4±11.1)(48.1±12.6)分,2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医定向药透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肢体功能障碍恢复有良好疗效,能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宋丽静 《新中医》2019,51(7):219-221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控制基础疾病。对照组同时给予康复训练,训练8周。观察组采用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治疗,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并评价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NIHSS评分、Barthel指数、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各指标较前改善(P 0.05),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患者,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本院接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神经内科常规干预,观察组40例联合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将两组的骨密度、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骨密度、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肢体康复训练能够有效促进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生物信息反馈红外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对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4例、对照组37例,均给予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实验组采用生物信息反馈红外治疗仪治疗,对照组采用艾条雀啄灸治疗,取穴相同,3个月后统计疗效,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S)、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FMA)及Barthel指数(BI)对治疗前后进行评价,并观察恢复期血压的稳定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CNS评分、FMA积分、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均有明显的改善(P0.01),实验组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信息反馈红外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可明显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恢复,稳定患者恢复期血压,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3月于我院收治的6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内科治疗与现代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中医康复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的FMA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而观察组治疗12周的FMA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中医康复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FMA评分,并有利于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腹针介入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73例分为早期治疗组35例和晚期治疗组38例。早期治疗组发病2周内开始治疗,晚期治疗组发病2周至1个月内开始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后分别采用肢体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对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FMA与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早期治疗组FMA与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程度大于晚期治疗组(P0.05)。结论:早期腹针介入联合康复训练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且介入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血栓通对脑卒中后肢体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肢体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2组均予西医常规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穴位注射血栓通注射液(取穴为环跳、殷门、足三里、丰隆)治疗,隔天1次,1周3次.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并检测2组股四头肌、腓肠肌及胫骨前肌的表面肌电图积分肌电值(iEMG).结果:2组CSI、FMA、MBI评分及各项iEMG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血栓通注射液能减轻脑卒中后肢体偏瘫患者痉挛程度,改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表面肌电信号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脏腑图点穴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缺血性脑卒患者按1∶1的比例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康复训练,45 min/次,6次/周;治疗组先给予康复训练,方法同对照组,待康复训练结束后给予脏腑图点穴法,90 min/次,6次/周。两组均治疗3周判定疗效,观察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定量表(Fugl-Meyerassessment, FM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上肢、下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脏腑图点穴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可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减轻神经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广宁县人民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人,观察组采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采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治疗时间为4周。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血栓通联合高压氧组的患者总有效率为90.70%,而血栓通组的总有效率为86.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高压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较血栓通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栓通配合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0例)和对照组(50例)。康复组采用血栓通注射液配合传统的Bobath疗法、运动再学习等系统康复治疗技术,对照组采用单纯血栓通注射液加常规康复护理。两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3、6个月时进行Fugl2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Barthel指数进行评分。结果康复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时肢体运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3、6个月时肢体功能恢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栓通配合康复治疗较单纯使用血栓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康复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评测法(FMA)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抑制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的患肢痉挛,加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脑卒中恢复期治疗过程中运用针灸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在一般神经内科治疗后予以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加用针灸治疗,观察两组NIHSS、FMA、Barthel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较前有显著下降,FMA、Barthel评分较前有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综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神经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光明中医》2021,36(19)
目的 探讨早期针灸、穴位按摩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将其均分为试验组(40例)和常规组(40例)。其中对常规组患者采取康复训练,而试验组患者则在前者基础上采取早期针灸及穴位按摩,评估并比较2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常规组相比,试验组患者Fugl-Meyer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与单纯康复训练相比,同时予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针灸及穴位按摩可有效改善其肢体功能,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患者在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而对照组仅加用康复治疗。治疗2个月后,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类量表、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运动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BI)指数评定量表(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运动功能Fugl-Meyer(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运动量表holden步行功能分类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量表holden步行功能分类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均0.05),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传统针灸与现代康复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