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估饮食脂肪对胃食管酸反流的影响和体重指数(BMI)与胃食管酸反流的关系。方法选择23例健康志愿者和22例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记录受试者基本情况,先行食管测压,先后两次服用低脂餐和高脂餐,每次监测餐后6h食管pH值。结果健康志愿者和GERD患者在两种热量相等的低脂餐和高脂餐后,pH〈4总反流时间百分率,反流时间〉5min的反流次数及总反流次数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BMI≥25受试者的pH〈4总反流时间百分率和反流时间〉5min的反流次数高于BMI〈25受试者,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同热量含量下,食物中脂肪含量对健康志愿者和GERD患者餐后6h酸反流无影响;而肥胖可能会增加胃食管酸反流。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健康人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不同口腔黏膜的pH值及唾液缓冲能力。 方法采用二点测试法对3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使用精密pH试纸测试不同口腔黏膜的pH值及唾液缓冲能力,并与34名健康人作对照。 结果GERD组平均pH值为6.38±0.33,显著低于对照组7.11±0.17,GERD组唾液缓冲能力3.37±0.29也显著低于对照组5.07±0.23。GERD组不同时间的口腔pH值之间存在差异,上午9: 00~11: 00口底黏膜的pH值最低,下午2: 30~4: 30硬腭黏膜pH值最高。 结论胃食管反流患者口腔呈酸性,应根据患者口腔具体情况合理用药,纠正口腔pH值异常,以预防口腔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酸袋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胃食管反流病问卷(RDQ量表)和胃镜检查确诊15名健康者和2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使用4通道食管测压系统确定受试者下食管括约肌(LES)位置,将单通道pH电极置于LES远端下方1 cm处监测空腹pH值o.5 h,给予标准餐后继续监测pH值2 h,然后将探针移至LES近端上方5 cm处行24 h动态pH临测.结果 1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66.67%)与10名健康者(10/15)存在酸袋.反流性食管炎组较健康组酸袋出现时间早[11.00(4.25~17.00)min比30.00(15.50~54.25)min,P<0.05]、平均pH值低[1.84(1.59~2.19)比2.32(1.96~2.71),P<0.05].而餐前胃食管连接部平均pH值及酸袋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有异常食管酸反流,且酸袋出现时间早、平均pH值低,其食管黏膜损伤可能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在经口内镜下食管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前24 h酸暴露情况。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3年5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的8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采用便携式24 h食管pH记录仪进行24 h食管DH监测,统计分析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及各项pH观察指标的阳性率,包括:pH4的总时间(%)、立位pH4的总时间(%)、卧位pH4的总时间(%)、pH4的反流次数、24 h内pH4超过5 min的反流次数。结果 85例患者术前24 h食管pH监测提示胃食管反流病发生率为21.18%(18/85),其中有16例患者仅积分符合胃食管反流病,其症状与反流不相关(95%),男女患者之间比较反流发生率无明显差异(χ~2=0.49,P0.05)。各项指标诊断贲门火弛缓症患者出现病理性酸反流的阳性率分别为:pH4的总时间(%)阳性率为21.18%(18/85),立位pH4的总时间(%)为15.29%(13/85),卧位pH4的总时间(%)为21.18%(18/85),pH4的反流次数为11.76%(10/85),24 h内食管pH4超过5 min的反流次数为18.82%(1 8/85),最长反流持续时间(min)为23.52%(20/85)。结论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在POEM术前就可能存在胃食管反流病,但其发生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10名健康成年男性受试者禁食一夜后口服800mg雷尼替丁,2小时半后,插入附有两个气囊的导管系统。这两个气囊充气后分别堵住食管中段和食管-胃结合区,于是,对这两个气囊之间隔开来的下段10cm食管进行研究。此外,嘱受试者不下咽唾液,并不断从口腔内和食管中段气囊上吸引,以尽可能防止唾液沾染下段食管的试验液;还在胃囊内注少量颜色标示剂酚红,以明确有无返流的胃内容物沾染食管试验液,一旦沾染,  相似文献   

6.
背景:餐后近端胃内酸袋(PPGAP)是餐后存在于近端胃的一个未缓冲高酸区域,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病机制之一。目的:探讨PPGAP在GERD中的作用。方法:2014年3月—2016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20例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20例轻度反流性食管炎(RE)、20例中重度RE患者纳入研究,同期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受试者先于空腹状态下行高分辨食管测压确定下食管括约肌下缘(LBLES)位置。空腹状态下将单通道pH电极置于LBLES远端5 cm处(胃腔),记录pH值,然后每分钟向近端牵拉1 cm,直至进入食管;给予标准餐后重复上述检测,直至PPGAP消失。结果:PPGAP出现率为100%。健康组和不同亚型GERD组间PPGAP出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NERD组、轻度RE组、中重度RE组PPGAP消失时间均明显迟于健康组,持续时间和长度更长,最低pH值和平均pH值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亚型GERD组间上述参数基本无明显差异(P 0. 05)。结论:PPGAP普遍存在于健康人和GERD患者中。与健康人相比,GERD患者的PPGAP持续时间和长度更长,酸度更高。PPGAP可能是胃食管酸反流的来源,在GERD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食管病指无病理性胃食管返流,病理基础的食管动力异常或食管结构,代谢异常情况下,出现烧心吞咽困难,胸痛等慢性食管症状。本病的诊断以症状为基础,采用排除法,首先要排除局部机械性障碍,如食管肿瘤、食管蹼、Schatzki环、食管狭窄,基次要排除病理除性返流和病理基础的食管动力异常。病理性返流指24小时食管pH监测酸暴露时间[pH<4总时间(%)、立位、卧位pH<4总时间(%)、pH<4返流次数、返流持续≥5分钟次数、最长返流时间]异常、或已产生返流性食管炎和食管溃疡。  相似文献   

8.
研究旨在观察(1)特发性和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静脉注射和口服红霉素对固体餐胃排空的影响;(2)评估治疗期间症状反应;(3)确定长期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14例受试者中(女13例,男1例,平均38岁),特发性胃轻瘫10例,糖尿病性胃轻瘫4例。入选标准包括基础胃排空试验证实有胃轻瘫(研究前30天内曾作固体餐2h时胃滞留>70%),无胃外科史、结缔组织病、神经肌肉或内分泌疾病(除糖尿病外);6月内无胃流出道梗阻或消化性溃疡病;症状评估总积分不得低于15分;胃排空基础试验前48小时或研宄期间,禁用其他促动力剂(胃复安、吗丁啉或西沙必利)、止吐剂、抗抑郁剂或止痛剂。静脉注射试验为受试者进同位素标记混合试验餐时(15分钟内)静脉注射红霉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Barrett食管患者下段食管内和胃内pH值变化,了解食管内pH值与胃内pH值的相关关系以及接触酸、碱与Barrett食管并发症发生的关系。方法:受试者均系首次胃镜检查并经组织学证实为Barrett食管患者。26例Barrett食管患者分2组:无并发症组16例,男女各8例,年龄59±15岁,Barrett食管长度5.9±2.4 cm;并发症组10例,男6例,女4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症状、胃镜及24 h食管pH监测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就诊资料完整的老年人30例和非老年人40例GERD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老年组典型反酸、胃烧灼积分低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食管外症状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重度食管炎比例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24 h食管pH监测结果中pH<4的总时间百分比、pH<4的卧位总时间百分比、反流持续≥5 min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高于非老年组(P<0.05)。结论老年人典型胃烧灼、反酸症状少见,但食管外症状发生率较高,胃镜下食管黏膜损害程度较重,24 h食管pH监测食管酸暴露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被证明是胃食管反流病的可靠工具,唾液中的胃蛋白酶被认为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具有前景的生物标志物。我们的目的是确定唾液胃蛋白酶的诊断价值。 方法250名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和35个无症状患者在晨起,午餐,晚餐后提供唾液,通过Peptest侧流装置,用于胃蛋白酶的测定。所有患者都经过24 h多通道腔内阻抗监控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基于24 h多通道腔内阻抗和内镜研究,患者可被定义是否为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具有非正常的24-h MII-pH和内镜结果。) 结果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相较于没有胃食管反流病的人或者已经控制症状的人,唾液中具有较高的胃蛋白酶及其浓度,(P<0.001)。胃蛋白酶测试的敏感性为73%,用最优的临界点值76 ng/ml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特异性为88.3%。当症状刚出现时搜集的唾液样本具有更强的鉴定能力。 结论唾液胃蛋白酶测试对胃食管反流病具有中度的诊断价值,其非侵入,易执行和成本效益的特点预示可能是个有前途的方法,可替代目前侵入式工具。  相似文献   

12.
胃食管反流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是否和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降低有关,意见仍不统一。疼痛是否和反流性食管炎有关,看法亦不一致。对该综合征的诊断,亦无可靠方法。作者等应用食管测压术、食管内酸滴注和食管内pH测定,对55例胃食管反流综合征进行研究,除探讨发病机制外,还同时比较三者的诊断价值。55例均经食管镜检查,其中19例证实有反流性食管炎。测压时,一方面测定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同时记录食管中部肌肉收缩,观察有无运动功能障碍。应用pH1.5的稀盐酸在食管下端括约肌上10cm处滴注,每分钟10ml,共80分钟。测定食管pH前,先在胃内灌注800ml稀盐酸,观察在10次吞咽动作时间内pH值的下降度。如pH不下降,则作激发试验如咳嗽、深呼气、腹部加压等,然后再作pH测定。研究结果,发现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低于正常者仅  相似文献   

13.
目前对促胃肠动力药莫沙必利改善中国汉族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胃食管反流症状和食管运动障碍的作用尚缺乏系统观察。目的:观察莫沙必利对中国汉族人群中GERD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交叉对照研究设计,选取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的GERD患者23例行胃食管反流症状评估、食管测压以及24h食管DH和胆红素联合监测,对比研究莫沙必利和安慰剂各1周交叉治疗对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对食管运动功能和胃食管反流事件的影响。结果:与安慰剂治疗相比,莫沙必利治疗可降低胃食管反流总症状积分,加快食管体部蠕动波传导速度,增加湿咽成功率,减少食管下端pH〈4总反流次数和长时间(≥5min)反流次数,降低pH〈4总时间百分比和DeMeester计分,降低食管下端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沙必利治疗1周可有效改善本组中国汉族GERD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症状,部分改善食管运动障碍以及酸反流和胆汁反流.是治疗GERD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郏建臣 《山东医药》2003,43(19):49-49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死亡率高达 5 0 % ,自2 0世纪 90年代临床使用生长抑素及其衍生物以来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生存率明显提高。1999年以来 ,我们应用善宁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2 8例 ,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文 5 7例患者 ,男 36例 ,女 2 1例 ;平均年龄 (4 2± 16 )岁。肝炎后肝硬化 4 6例 ,酒精性肝硬化 11例。随机分为两组 ,A组 2 8例 ,B组 2 9例 ,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 :A组先用善宁 10 0 μg缓慢静注 (时间大于 5分钟 ) ;然后将善宁 30 0 μg加入 5 %~ 10 %葡萄糖液 5 0…  相似文献   

15.
许多研究表明,通过抑制胃酸治疗食管炎或通过降低食管对酸的敏感性可改善胃食管返流患者的烧心症状。为评估抑酸治疗对食管对酸的敏感性,作者将25例(男14例,女11例,平均50岁)有胃食管返流典型症状、而内镜和食管粘膜组织学检查无炎症的患者列入研究。上述患者均有24小时pH检查异常和酸灌注试验阳性,分2组进行双盲随机研究。对照组11例,服用安慰剂;法莫替丁组14例,剂量为40mg,每日2次,4周为一疗程。在试验开始(0周)、4、5和8周时分别作单盲酸灌注试验和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嗜烟者与不吸烟者作比较观察吸烟对固体和液体食物胃内分布和排空的即时作用,并应用氢呼吸试验测定液体的口-盲肠通过时间(MCTT),以对胃排空的变化作进一步评估。材料与方法:15位嗜烟者随机在禁食一夜和停止吸烟12小时后进行两项研究。每一研究时,受试者在5分钟内进食含有20 mBq~(99m)锝标记硫化胶质的固体标准餐,然后即摄胃前后位片,并将此时间定为零时,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 2 4h食管 pH监测仪 ,检测食管下段 pH值 ,旨在为胃食管反流病 (GERD)提供灵敏性和特异性较高、先进而方便、快捷的诊断方法。方法 正常对照组 2 0例 ,消化性溃疡 5 4例及GERD组 85例 ,均采用Digi trapperMKⅢ 2 4hpH监测仪记录下食管括约肌 (LES)上 5cm处 pH。 结果 GERD组 2 4h食管pH监测有关指标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消化性溃疡组 (P <0 0 1) ,后二者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GERD组中有 2 4例内镜无异常的异常反流患者 ,其 2 4h食管 pH监测与 6 1例反流性食管炎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GERD的症状分析和内镜诊断均有其局限性 ,2 4h食管 pH监测是GERD诊断的确切标准。  相似文献   

18.
上段食管的异位胃粘膜并不罕见,但临床很少引起重视.作者等在420例因各种疾病作上消化道内窥镜检查的患者中发现16例(占3.8%,男女各半)在上段食管入口处下方有胃粘膜斑.在该处及其它部位的食管粘膜,分别作2块以上活检,并测量异位粘膜斑块的大小.5例患者在静脉注射五肽胃泌素10μg/kg后30分钟测定胃和食管各部的pH.  相似文献   

19.
<正> 有65例因良性病变发生吞咽困难的成年病人,施行了不开胸经食管裂孔的食管切除术,包括食管狭窄30例,神经动力功能失调24例,急性医源性穿孔5例,急性腐蚀性创伤4例,复发性胃食管返流2例。几乎70%(45例)过去最少做过一次食管手术,26%(17例)做过2—4次食管手术。用胃代食管53例(82%),用结肠代食管只用于已行胃切除或有胃腐蚀性创伤史的病人(10例)。术间失血平均1050ml,术中有38例发生气胸,气管撕裂1例。术后并发症包括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11例(17%),乳糜胸4例(6%),吻合口瘘4例(6%),及小肠梗阻(2例)。在院死亡5例(死亡率8%例)。随访1—84个月(平均28个月),在颈部原食管床行食管胃吻合的46例中,虽然有17例在术后最少需要一次食管扩张,但42例功能良好,2例发生了真正的食管狭窄。未发生有临床意义的胃食管返流。这种方法在良性病中是可行而又安全的,即便在过去曾行过多次食管手术的病人亦然。胃比结肠为较好的食管代用品,手术操作技术容易,远期功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胃食管反流检查方法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评估不同的诊断方法在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中的价值。对135全角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并经内镜证实有下段食管炎的患者X线钡餐确定反流,核素显像测定反流,24小时食管内pH监测,LESP测定及Losec实验性治疗。结果显示:X线钡餐检查27例,9例阳性,阳性率为30.3%,核素显像9例,7例阳性,阳性率77.7%;食管内24小时pH监测72例,53例阳性,阳性率73.61%;LESP测定25例,10例阳性,阳性率40%;56例行Losec试验性治疗,有效54例,阳性率96.4%。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有的检查方法中,Losec试验性治疗阳性率最高,且不需特殊设备及操作技能,可作为临床上诊断本病的有效方法。食管内24小时pH 和核素显像测定胃食管反流阳性率近似,但后者设备昂贵,仅适用于有胃食管反流疾病的儿童,食管内24小时pH监测敏感性高,不失为诊断胃食管反流疾病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