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血瘀贯穿肿瘤发生发展的始终,而血瘀所致缺血缺氧状态是肿瘤血管新生发生的始动因素,对肿瘤发生远端转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肿瘤的重要法则。但关于活血化瘀中药对肿瘤转移是促进还是抑制,长期以来存在争议,引起临床医生的极大困惑,亟待解决。考虑到血瘀所致血管新生异常在肿瘤血行转移中的作用,课题组以血管新生为切入点,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对肿瘤转移的影响,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活血化瘀为治疗瘀血的通法,但由于病因及瘀阻部位不同,其施法遣药亦异。因此要辩证精当,立法适宜,方可取得满意效果。笔者汇诸家之长,道药略识,求于同道斧正。1分型与治法①行气化瘀法:大凡气滞而引起的血瘀都可选此法。是以活血化瘀药与疏肝药合用使其既化瘀,又理气,调畅气机,血行通畅。代表方有隔下逐瘀汤、血府逐瘀汤等;②补气活血法:适于气虚,血行无力所致的血瘀证。以补气药与活血药配合使用,通过补气以达到血行之目的。如补阳还五场之类;③散寒化瘀法:适于寒邪侵袭经脉,血行不畅而致的瘀血证。常以温经散寒与活血化…  相似文献   

3.
活血化瘀方药对恶性肿瘤血行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分析活血化瘀方药对恶性肿瘤血行转移的具体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活血化瘀方药可以改善肿瘤患者血液高粘状态、防止肿瘤栓子的形成,对脱离原发瘤并移行进入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有直接或间接的抑杀作用,能够防治恶性肿瘤的血行转移。肿瘤转移异常复杂,涉及到许多因素,但按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具体分析肿瘤发展不同阶段血瘀证候证型的变化特点,正确选用活血化瘤方药,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取得一致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4.
张仲景《金匮要略》对因瘀而致的月经病的成因、证候表现及治疗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理、法、方、药俱备。充实与完善了月经病血瘀学说和活血化瘀治法,为后世医家从瘀论治月经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用活血化瘀治疗眩晕。通过临床对眩晕治疗,观察活血化瘀治疗眩晕的疗效。结果显示用活血化瘀方法治疗血瘀所致的眩晕疗效显著。血瘀致眩致晕者居多,用活血化瘀方法治疗血瘀所致的眩晕疗效肯定,以供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6.
崩漏治疗中的活血化瘀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崩漏的治疗方法因“因”而异,而活血化瘀法是治疗血瘀型崩漏的大法。 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止血法 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气机不畅,升降失常,以致经脉不利,血行受阻,血液运行障碍而成瘀血停滞。证见经行愆期或月经淋漓不爽,经将行时,胸胁,乳房,少小腹胀痛剧烈,经色紫黑有块,块下多则快,舌紫暗或尖有瘀点。 该证多因七情郁结,肝气不舒,气病及血,当理气之滞,加入化瘀之品,使气行畅达,血行归经。治以舒肝理气,活血化瘀止血。方用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脑脉通胶囊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了解其活血化瘀作用.方法制造大鼠"血瘀"模型,用脑脉通胶囊治疗,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 脑脉通胶囊可明显降低"血瘀"大鼠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P<0.05).结论 脑脉通胶囊对"血瘀"大鼠可抑制红细胞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和浓度,具有一定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头痛胶囊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了解其活血化瘀作用。方法 :ig头痛胶囊 ,制造大鼠“血瘀”模型 ,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 :头痛胶囊可明显降低“血瘀”大鼠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 ,全血还原粘度 ( P<0 .0 5 ) ,红细胞聚集指数 ( P<0 .0 5 ,P<0 .0 5 )。结论 :头痛胶囊对“血瘀”大鼠可抑制红细胞聚集和凝固 ,降低血液粘稠度和浓度 ,具有一定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9.
宋玲 《江西中医药》2003,34(11):23-24
活血化瘀在妇科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 ,如痛经、闭经、产后恶露不下、崩漏及血瘕等常与瘀血有关。笔者在多年诊治实践中发现 ,活血化瘀治疗妇科病可概括为“活血六法” ,总结介绍如下。1 行气解郁 ,活血化瘀气行则血行 ,气滞则血瘀。瘀血阻滞胞脉 ,冲任失畅 ,则经行腹痛 ;冲任受阻 ,则月经延后 ,甚至经闭 ,如新血不得归经 ,可导致崩漏。临床上多见于月经稀少、痛经、闭经、功血。症见 :经血色黯有块 ,经行后期 ,量少 ;或经期延长 ,血崩漏下 ;或经前 ,经期下腹痛胀拒按 ,瘀块或膜样物下后痛减 ;或经闭 ,并伴胸乳胀痛 ,按之尤甚。舌质黯红或边…  相似文献   

10.
活血化瘀法与肾脏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建民 《中医药学刊》2005,23(10):1872-1873
血瘀是指外伤或出血,导致离经之血停留于体内某一局部,形成瘀血;气虚鼓动无力,血的运行迟涩;阴血衰少,血脉不充,亦可使脉道涩滞,血行不畅;情志失调,导致气机郁结,气滞而血瘀;寒邪客于经脉,血得寒则凝,血液凝滞,经脉不通而成瘀;热邪入血,血热互结,热灼阴血,也可煎熬成瘀,瘀血常因阻滞的部位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病证.中医的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包括病因、病位、病性、邪正状态、病势等)概括.血瘀和血瘀证是中医学中独特的理论体系,而活血化瘀方法又是古今临床上重要的治病大法之一,它具有通利血脉以祛除瘀血的作用,适用于血行不畅或瘀血内结之证.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发现它可以在多种疾病中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对一些久病难症顽症的所谓“血瘀证”的治疗,活血化瘀法更显示出其不容置疑的独特疗效.  相似文献   

11.
杨建民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0):1872-1873
血瘀是指外伤或出血,导致离经之血停留于体内某一局部,形成瘀血;气虚鼓动无力,血的运行迟涩;阴血衰少,血脉不充,亦可使脉道涩滞,血行不畅;情志失调,导致气机郁结,气滞而血瘀;寒邪客于经脉,血得寒则凝,血液凝滞,经脉不通而成瘀;热邪入血,血热互结,热灼阴血,也可煎熬成瘀,瘀血常因阻滞的部位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病证.中医的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包括病因、病位、病性、邪正状态、病势等)概括.血瘀和血瘀证是中医学中独特的理论体系,而活血化瘀方法又是古今临床上重要的治病大法之一,它具有通利血脉以祛除瘀血的作用,适用于血行不畅或瘀血内结之证.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发现它可以在多种疾病中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对一些久病难症顽症的所谓"血瘀证"的治疗,活血化瘀法更显示出其不容置疑的独特疗效.  相似文献   

12.
理气药在方剂中的增效作用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配入活血剂,气行以助血行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血充于脉,赖气以行。气滞则血凝,血瘀则气滞。故治瘀血病证,既不可纯事活血化瘀,又不宜单行其气。法当活血化瘀与行气并用,使气行则血行,以助祛瘀之力。如血府逐瘀汤,方以桃仁、红花、赤芍等活血化瘀药为主,配伍理气宽胸之柴胡、枳壳、桔梗疏畅气机,诸药相合,相辅相成,气血并调,行气以助活血祛瘀之力,加速瘀血消除。临床用于胸中瘀血所致的胸痛、头痛、心悸、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胃安宁颗粒剂对血瘀证家兔血液流变性的影响,以探讨其活血化瘀作用。方法:从耳缘静脉注射高分子右旋糖酐复制血瘀证家兔模型.观察其血液流变性的改变以及胃安宁颗粒剂对该模型的影响。结果:造模后,模型对照组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显著升高,血沉明显加快,血沉方程K值升高,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红细胞变形指数升高。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胃安宁颗粒剂各组全血黏度、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降低。结论:胃安宁颗粒剂能明显改善高分子右旋糖酐所致血瘀证家兔模型的血液流变性.改善微循环障碍,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致病机理的血液流变学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勤杜  郭安阳 《陕西中医》1994,15(5):235-235
对4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冬、夏季不同气温下的血液流变学变化进行观察,同时以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发现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冬季血液流变学异常进一步加重,提示寒凝致病具有血瘀证候的病理基础,据此提出对寒凝所致心绞痛的防治应在芳香温通的基础上重视活血化瘀,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消疮饮治疗痤疮的药理作用,从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方面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和浸冷水的方法造成大鼠血瘀模型,采用肾上腺素直接滴注小鼠肠系膜的方法造成小鼠微循环障碍模型,并设置对照组,通过对比观察不同剂量的消疮饮及阳性药物灌胃后对大鼠血瘀模型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对肾上腺素所致小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的影响,评价中药消疮饮的作用。结果:消疮饮低可明显改善肾上腺素所致大鼠血瘀模型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增加小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模型的微动脉的流态、增加微动脉的流速和增大微动脉的管径。结论:消疮饮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常压小鼠耐缺氧实验、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心肌缺血实验、血瘀症大鼠血液流变学实验(分别灌服13.32、6.66、3.33g/kg,为人临床剂量的24、12、6倍);结果表明保心胶囊能显著延长小鼠存活时间,减少大鼠J点的位移和T波的增高,降低血瘀症大鼠血液粘稠度;提示保心胶囊可活血化瘀,降低机体耗氧量,保护缺血心肌,维持心脏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7.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学的主要治则之一,是血瘀证的特有治法,已形成系统的立法方药体系以指导临床辨证论治。血瘀致眩致晕者居多,用活血化瘀方法治疗血瘀所致的眩晕疗效肯定,以供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8.
活血化瘀法是应用具有调畅血行、祛除瘀滞的药物,以解除由血滞血瘀所引起的各种疾病的治则.历代医家对瘀的成因有着一系列的论述,因气: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因寒: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因热: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熬煎成块;因出血后:恶血留内,盖即离经之血;因伤:伤后损伤经络,恶血留内等细致的形象描述.由此可见瘀的成因较多,在不同的疾病或者某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能够出现共同的血瘀症状,因而可采用"异病同治"的方法.临床上如血瘀为主要原因的疾病,应用活血化瘀的疗法,可以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焦虑和抑郁是冠心病最常见的精神心理异常合并症之一,被视为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之外的独立危险因素。焦虑、抑郁等均属中医“郁证”范畴,“郁”可致气滞引起血行不畅而致血瘀。“血瘀”涉及血液流变学异常、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慢性炎症反应、血脂代谢异常等多机制的综合病理变化,是冠心病的核心中医病机。“郁”可通过多途径促进血瘀加重冠心病的发展。活血化瘀类方药可通过活血(改善生理功能)与化瘀(消除病理变化)发挥临床防治效应。在临床上加强对冠心病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筛查从而给予尽早、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和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预后。该文首次提出“因郁致瘀”的学术观点,结合现代医学对于血瘀证生物学实质的认识,探讨了中医“郁证”促进血瘀进而加重冠心病的现代生物学研究进展及活血化瘀方药的干预效应,以期为后续开展中医药防治冠心病伴情志异常的系统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江从舟 《中医杂志》1997,38(9):531-531
我院已故名老中医善一如,对骨伤科的内治法颇有研究,有其独特的经验。现介绍如下。1 骨伤内治行气为先先师姜一如认为,骨伤病人多为飞来横祸,或突然不慎闪失所致,在肢体筋骨损伤的同时,伴随恼怒、愤懑、怨恨所致的肝气逆乱,气失疏泄,血未瘀而气先滞。故在治疗上行气疏肝重于活血化瘀。气行则血行,气顺则血液循经而行,气乱则血妄行而离经走散出血,气滞则血瘀,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