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高偶发性小肾癌的诊治水平,对31例偶发性小肾癌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体检中B超发现20例,因其他疾病行B超或CT检查发现11例.术前诊断明确,术后病理证实27例;术中快速切片证实4例.29例行肾癌根治术,1例孤独肾、1例总肾功能不正常者行肿瘤剜除术.提示偶发性小肾癌虽多属早期癌,但也有多中心性发生及转移可能,需多种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作出诊断,治疗上应采用肾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肾脏偶发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对40例肾脏偶发癌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超检出40例均为健康人群查体发现并经CT和MRI进一步证实。行肾癌根治术30例,肿瘤剔除术10例。平均随访7年,根治术后死亡2例。肿瘤剔除术后死亡1例。结论偶发肾脏癌应视B超、CT、MRI综合分析作出诊断,术中应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偶发肾脏癌仍宜行肾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3.
肾脏偶发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提高偶发性肾占位性病变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 39例肾脏偶发占位性病变的诊治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B超检查发现 2 8例 ,CT检查发现 11例。肾癌 31例 ,高密度肾囊肿 5例 ,肾错构瘤 3例。肾癌术后死亡 1例 ,术后超过 5年生存者 18例。结论 :偶发性肾脏占位性病变定性不明者应在术中冰冻活检 ;偶发性肾癌病理分期低 ,肿瘤体积小 ,术后远期生存率高 ;早期得到诊治是偶发肾癌预后较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偶发性肾占位性病变的诊治水平。方法:对39例肾脏偶发占位性病变的诊治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B超检查发现28例,CT检查发现11例。肾癌31例,高密度肾囊肿5例,肾错构瘤3例。肾癌术后死亡1例,术后超过5年生存者18例。结论:偶发性肾脏上位性病变定性不明者应在术中冰冻活检;偶发性肾癌病理分期低,肿瘤体积小,术后远期生存率高,早期得到诊治是偶发肾癌预后较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小肾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凡杰  夏术阶  高鹏  鲁军  唐孝达 《广东医学》2004,25(7):751-752
目的 探讨小肾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为进一步研究小肾癌保留肾单位的治疗方法提供线索。方法 回顾分析 6 0例直径≤ 4cm的小肾癌病例 ,分析小肾癌的临床特点及其合并疾病 ,比较B超、CT、MRI、DSA、IVP及ECT在诊断小肾癌中的特点和作用 ,随访观察各种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 B超、CT、MRI、DSA在诊断小肾癌中的准确性分别为 85 7% ,96 3% ,82 3%和 10 0 % ,而IVP及ECT只能作为辅助检查。该 6 0例患者全部进行了手术 ,其中行肾肿瘤剜除术 6例 ,行腹腔镜手术 3例 ,3例先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 ,然后行肾切除术 ,2例行肾肿瘤剜除术 ,术后病理报告为肾癌 ,术后 1周再次行肾切除术 ,行肾癌根治术 14例 ,行单纯肾切除术 32例。病理诊断 :透明细胞癌 5 0例 ,颗粒细胞癌 1例 ,混合型 (透明细胞癌 颗粒细胞癌 ) 6例 ,其他类型 3例。随访 4 6例 (76 7% ) ,随访时间 3个月至 7年。术后存活 5年者 14例。结论 B超、CT、MRI是诊断小肾癌最常用最准确的方法 ,更小肾癌需结合DSA检查和病理检查 ;小肾癌保留肾单位的治疗方法是小肾癌治疗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偶发性肾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对偶发性肾癌的认识,达到早期诊治并了解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83例已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的偶发性肾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住院的其他肾癌进行比较.结果 偶发肾癌的发生率为30.7%,两组在性别、年龄上无统计学意义;B超检查是诊断偶发肾癌的最早手段,CT是最主要的手段;偶发性肾癌分期明显低于其他肾癌(P<0.01)、体积(平均肿瘤直径3.9 cm)明显小于其他肾癌(P<0.01)、5年生存率(83.8%)明显高于其他肾癌;多变量分析显示TNM分期和肿瘤细胞的组织学分化是判断预后的指标.结论 偶发肾癌的发现率并不低,B超和CT是发现偶发性肾癌的主要手段.TNM分期低、细胞高分化、早期发现和尽早根治性肾切除术是偶发性肾癌较好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7.
偶发性肾癌28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偶发性肾细胞癌的诊治效果。方法 :对 2 8例偶发性肾细胞癌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B超检查发现 2 5例 ,CT发现 3例 ,2 8例均行螺旋CT检查 ,8例行MRI检查 ,1例行DSA检查。透明细胞癌 2 4例 ,颗粒细胞癌 3例 ,混合性癌 1例。 2 7例随访 4月~ 6年 ,目前均存活 ,其中 1例术后 2年 3个月发生肺转移。结论 :偶发性肾细胞癌经B超、CT、MRI、DSA综合分析作出诊断后 ,应采用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B超以及CT检查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并且病理证实的小肾癌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B超以及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小肾癌的检出率。结果 28例患者中,B超诊断符合25例(89.29%),CT扫描诊断符合26例(92.86%)。小肾癌的检出率以CT为最高,B超次之,但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B超以及CT检查对小肾癌的诊断均有一定价值,但B超无创价廉易行,适合大量健康人群检查。螺旋CT增强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价值更高。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偶发性肾癌的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4年来收治的 93例偶发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与 176例同期治疗的非偶发性肾癌进行对比。结果 偶发性肾癌组和非偶发肾癌组在发病年龄、性别、单双侧和病理类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偶发性肾癌的病理分期明显低于非偶发性肾癌 (P <0 0 5 ) ,术后 3年 (83 6 % )和 5年 (6 8 6 % )生存率高于非偶发性肾癌 (P <0 0 5 )。结论 偶发性肾癌是肾癌未出现临床表现的一发展阶段 ,并非肾癌的另一类型。B超和CT是发现偶发性肾癌的主要诊断方法。此类型的病理分期低、瘤体小 ,早期发现和尽早根治性肾切除术是偶发性肾癌预后较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偶发性肾癌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诊断的进展及临床广泛应用 ,人们健康体检意识的提高 ,偶发性肾癌的检出率也逐年提高。因健康体检或其他疾病检查时被发现者 ,称为偶发性肾癌。本文报告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 1 993~ 2 0 0 1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偶发性肾癌 1 1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偶发性肾癌 1 1例 ,男 1 0例 ,女 1例 ,年龄 3 3~ 71岁 ,平均 49.1岁。 8例体检时发现 ,1例因外伤后检查发现 ,1例因基底节出血住院常规检查B超时发现 ,另 1例因下腹痛 2 0小时伴发热 ,拟诊“急诊阑尾炎”入院手术 ,证实为急性阑尾炎 ,但术中发现后腹腔血肿 ,术后再…  相似文献   

11.
偶发性膀胱癌的诊断和治疗(附2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偶发性膀胱癌的诊治水平,总结偶发性膀胱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偶发性膀胱癌的诊断方法,其中B超体检发现14周,因镜下血尿发现5例,因前列腺增生症发现6例。患者行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结果:本组偶发癌均为早期膀胱移行细胞癌。20例术后随访1-5年,均生存。1例复发,复发率为4%。结论:B超体检和尿常规检查是早期发现无症状人群膀胱癌的主要方法,简便无创。偶发性膀胱癌及早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囊肿合并肾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1990-2000年238例肾囊肿患者资料,对11例肾囊肿合并肾细胞癌者的资料分析。结果:术前明确诊断者8例,术中诊断3例,全部行肾癌根治术,术后,患者随访-2年未见复发。结论:B超发现肾囊肿增长过快或囊内有病变时应行CT检查,怀疑肾囊肿合并肾癌时作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NSS)治疗偶发性肾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例偶发性肾癌患者进行NSS治疗,术中均行低温下肾动脉阻断.每3个月行腹部CT、B超及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结果:1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继发性出血1例,漏尿1例.随访6~24个月,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NSS治疗偶发性肾癌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在偶发性肾癌诊断上的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偶发性肾癌共16例,分析其B/彩超、CT的表现,比较它们对肾癌的发现,定位和定性诊断能力。结果:(1)B/彩超及CT均可发现病灶。(2)在定位,定性上CT较B/彩超有明显的优势,其中15例CT在术前有明确的诊断。结论:CT在偶发性肾癌的发现,定位和定性诊断上有重要的价值,是偶发性肾癌的发现,定位和定性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肾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96例肾癌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96例肾癌患者均行肾癌根治术,24例术前行肾动脉造影栓塞术.随访8~110个月,生存5年以上者63例,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2%和65.2%.2例于术后1年内死亡,病理类型1例为肾腺癌,另1例合并下腔静脉瘤栓及肺部转移.结论 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对于肾癌的诊断和分期具有重要意义,肾癌根治术是主要治疗方法,术前肾动脉栓塞有利于较大肿瘤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6.
由于影像学的发展,特别是B超和CT的普及,肾内肿物病变可即时发现,得到早期诊断早期处理,而影响到对此病预后的看法。近年来B超诊断肾癌已屡有报首,但对小肾癌的研究报告则不多。 小肾癌,国内外文献定义为肾内肿物直径小于3cm者,B超诊断有一定困难。本文根据1983年至1995年我们经B超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小肾癌13例报告如下,且对小肾癌的声像图表现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肾偶发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分析25例肾偶发癌的临床诊治过程。结果 25例均行肾癌根治术,病理分期为Ⅰ—Ⅱ期,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92%。结论 B超检查是早期发现和诊断肾偶发癌的主要方法。应积极开展健康体检,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肾偶发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诊断及治疗肾癌下腔静脉癌栓的方法。方法8例病人术前均行B超及CT检查,其中2例同时行MRI检查。按Novick分级:Ⅰ级3例,Ⅱ级3例,Ⅲ、Ⅳ级各1例。全部采用肾癌根治术加下腔静脉切开取检术治疗。结果B超及CT对肾肿瘤的诊断率均为100%,但对下腔静脉癌检的诊断率分别为75%、88%。8例中,3例术后至今已存活2~7年;3例术后存活13~36个月(平均21个月)后,死于肿瘤复发或转移;1例术后20d死于急性肾衰;1例失访。结论在肾癌下腔静脉癌检的诊断中,CT和MRI比B超有更高的准确率和指导意义。肾癌根治加下腔静脉切开取栓术是目前最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该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B超和CT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目的 比较 B超和 CT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方法 分析 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小肾癌的 B超和 CT资料。 3结果  B超检出 9例 ,均为非囊性病变 ,但难以鉴别良、恶性 ;B超漏检 2例。CT检出10例 ,漏检 1例。明显强化的软组织密度结节及其边缘模糊不清等 CT征象能提示肿瘤为恶性。 4结论  CT在检出小肾癌方面优于 B超 ,CT与 B超结合有助于小肾癌诊断  相似文献   

20.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3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讨论其诊断与治疗问题.结果术前误诊为肾癌3例,23例均行不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术前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或术中低温下阻断肾蒂可显著减少出血和不必要的肾切除.结论B超、CT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检查方法,彩超具有较好的良性疾病提示率,术中诊断不明者行多点取材冰冻切片具有重要意义,手术原则是尽可能保留肾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