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的康复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塞在急性期死亡率很高,但渡过此期后恢复社会生活是充分可能的。在国立循环中心监护病房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平均死亡率为17%,出院后恢复原来工作的达73%。心肌梗塞急性病变与康复为使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能安全而迅速进行康复疗法,必须很好地了解梗塞灶的治疗过程及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十年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总死亡率不断显著下降,但心肌梗塞存活者的死亡率并无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康复期的长远治疗应包括去除可能改变的动脉粥样硬化经典易患因素,以预防或消退粥样硬化变;去除与粥样硬化本身无关的致早期再梗塞与猝死的因素;并尽最大可能恢复和维持病人余存的心血管功能,从而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心肌梗塞存活病人中至少20%有不同程度体力、社会心理学和职业致残。急性心肌梗塞后6个月内冠心病致死的危险最大,因而无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塞(AMI)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心室颤动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抗心律失常治疗的各种方案包括选择性治疗“警告性心律失常”,非选择性地对所有疑似急性心肌梗塞病人预防用药以及仅治疗心室颤动和具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心律失常。在美国,对大多数疑似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应用利多卡因预防原发性心室颤动;而在欧洲,主要采取迅速处理心室颤动和选择性地预防用药。对这些不同的处理方案尚没有一个比较满意的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冠心病被视为威胁成人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因而积极致力于急性心肌梗塞的研究和处理。非侵入性及侵入性诊断技术的迅速发展,已能监测心脏的电及机械性障碍。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不论有无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均能通过测定心脏节律和机械功能而予以分型。根据所得到的这些客观资料,可对每个病人设计不同的治疗方案。急性心肌梗塞的处理包括家庭医疗、早期出院后的治疗以及药物疗法,其目的在于抢救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塞急诊抢救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洁珍 《内科》2007,2(6):1032-103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在急诊抢救中应注意的护理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中接诊的52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抢救护理的资料,总结抢救成功的经验。结果46例病人经急诊抢救护理后病情稳定转入内科继续治疗,4例病人转入重症监护室,2例病人因梗塞面积较大并发心衰死亡。结论有效的急诊抢救护理能使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迅速有效救治,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来国外有关急性心肌梗塞病人静脉溶栓治疗的研究进展,包括高龄急性心肌梗塞的溶栓,延迟溶栓,重复溶栓,院前早期溶栓及新的溶栓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7.
约在十年前,心脏病的药物治疗开始了一个新的时期.这是因为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和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在使用扩血管药物之后,左室功能很快得到改善.由于扩血管药物的有效的循环效应,使心功能不全的病人控制了症状,改善了血流动力学的变化.随着十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观察,现在可以综述扩血管药物的效应,估价其在将来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和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位置.周围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塞时所缺乏的最关键的基质是氧。早期再灌注以重建血供和恢复供氧,代表着最有前途的缩小梗塞范围的方法。本文讨论在理论上引起人们注意的若干治疗方案的效益和可能的危险性。溶栓治疗能否缩小梗塞范围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后6小时,在3.5小时内恢复灌注的病人的喷血分数从44%增加到49%,未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塞常规药物治疗的经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急性心肌梗塞常规药物治疗的经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0080)许群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治疗有很多选择,包括药物溶栓防止或延迟受损的心肌坏死,以及用机械方法再通阻塞的冠状动脉,这些可称之为"积极的"治疗措施。但是正确有效的治疗措施还得包括卧床休息...  相似文献   

10.
在现有冠心病监护病室的情况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预后主要取决于病人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对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是否需要和何时采用剧烈的治疗措施如主动脉内逆相气囊搏动泵,都需要尽早地对血液动力学状态进行估价。  相似文献   

11.
尽管静脉内溶栓对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有益,但在一些病人预后依然很差并伴有梗塞面积扩大及左室功能损害,然而这些病人可能得益于介入性治疗。目前尚无普遍接受的早期确定高危病例的方法,而仅有很少的研究在尝试就ST段抬高恢复作为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运动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 :了解康复运动对急性心肌梗塞后 2 8天病人的运动贮量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2 0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随机分为运动康复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应用 Med Graphics心肺运动功能仪进行康复治疗 2 0次。对照组给予心肌梗塞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峰值 V· O2 (耗氧量 )、 AT(无氧阈 )、 RPP(二项乘积 )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后病人进行康复运动能提高其运动贮量和功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51例因严重心律失常,出现血液动力学改变的患者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其中内科疾病37例,在临时心脏起搏器保护下进行了有效的药物治疗和完成了永久起搏器的安置。因急性心肌梗塞和急性心肌炎而发生Ⅲ°A-VB的病人经治疗得到了恢复。对14例外科及妇科疾病因严重心动过缓的患者在临时起搏器保驾下安全的行使了手术,且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临时起搏器操作简单可迅速解除因严重心律失常所造成的血液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14.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康复治疗有别于非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康复治疗。对于改善老年病人的预后,降低远期死亡率有重要意义。我们于1992年7月至1995年12月对5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进行了不同期的康复治疗对比观察,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l病例选择:全部病例均为符合1979年WHO急性心肌梗塞诊断标准的老年住院病人,且均无心力衰竭、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包括心室率<50次/分或>120次/分、心房扑动、房室传导阻滞、频发、多形、成对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并发症。A组为1992年7月至1993年6月间的22例病人,男14例,女8例,年龄60~80岁…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内注射链激酶(STK)治疗急性心肌梗塞,能使冠状动脉阻塞患者迅速恢复灌注。但在注射 STK 前必须先做耗费较大的冠状动脉造影,以致延迟治疗,这就促使人们重新考虑静脉注射 STK。过去,由于病例选择、治疗开始时间、剂量和给药次数各异,故对静脉注射 STK 的估价不一。Schr(?)der等在起病6小时内静脉注射 STK,有50~60%的病人经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恢复了灌注。为了进一步证实静脉注射 STK 的疗效,本文作者对81例患者于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快速静脉注射大剂量 STK,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方法:(1)选择病人的标准是:①起病3小时内;②心电图证实为穿壁性心肌梗塞;③无溶栓及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康复疗法对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方法:将24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随机对等分为常规治疗组(Ⅰ组,12例),康复治疗组(Ⅱ组,12例)。康复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执行3周康复程序。结果:康复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住院日显著缩短,运动贮量显著增加,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应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开展康复医疗。  相似文献   

17.
有急性心肌梗塞并发症(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反复发作心绞痛等)的病人,其早期和晚期病死率明显增高。近年来,由于心导管检查安全性的提高和手术的改进,此种病人可及早进行检查和手术治疗。具有左心室室壁瘤的病人特别易有急性心肌梗塞的并发症,其中症状严重或出现并发症较早者,需紧急手术治疗。本文复习作者施行室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康复疗法对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方法:将24倒急性心肌梗塞病人随机对等分为常规治疗组(T组,12例),康复治疗组(Ⅱ组,12例)。康复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执行3周康复程序。结果:康复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住院日显缩短,运动贮量显增加,生活质量显提高。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应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开展康复医疗。  相似文献   

19.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康复治疗有别于非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康复治疗。对于改善老年病人的预后,降低远期死亡率有重要意义。我们于1992年7月至1995年12月对5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进行了不同期的康复治疗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1基因治疗以形成“自然”旁道绕过斑块阻塞的心脏血管下一世纪,许多心脏病人可能会常规接受基因工程疗法的治疗以诱导心脏形成新的血管。这些新生血管有助于恢复动脉被脂质斑块阻塞的病人的心脏血流。脂质斑块阻塞血流,可以导致严重的胸痛、急性心肌梗塞和中风。基因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