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全血硒和含硒酶活性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美莲  张峰 《癌症》1993,12(1):14-16
本文报道了鼻咽癌(NPC)患者放射治疗前后全血硒(Se)和含硒酶—谷胱甘肽过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放射治疗前NPC患者全血硒含量与健康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放射治疗后NPC患者全血硒含量则较健康人低,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临床分期的NPC患者,放射治疗后全血硒含量随患者病情的加剧有下降的趋势。放射治疗前NPC患者全血GSH—PX活性较健康人低(P<0.01);放射治疗后NPC患者全血GSH—PX活性也较健康人低(P<0.01)。NPC放射治疗前不同临床分期各期患者全血GSH—PX活性均较健康对照组低(P<0.01);NPC放射治疗后不同临床分期各期患者全血GSH—PX活性也均较健康人低(P<0.01)。而且不管是放射治疗前还是放射治疗后NPCⅡ、Ⅲ和Ⅳ期各临床分期患者,其全血GSH—PX活性水平随患者病情从Ⅱ期向Ⅳ期的发展均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分子标记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为我国南方常见的头颈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近年来随着放疗设备和技术的改进、综合治疗的广泛应用,鼻咽癌的疗效有了明显提高。尽管如此,迄今仍有30%~40%的患者有复发和转移的可能。目前,临床分期是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病人预后主要依据,但即使具有相同的临床分期,疗效也存  相似文献   

3.
化疗加同期放射治疗Ⅲ~Ⅳ期鼻咽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晚期鼻咽癌 (NPC)占NPC总病例的 70 % ,其 5年生存率一直徘徊在 2 0 %~ 5 5 % ,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未控、复发和远地转移。为提高NPC的远期疗效 ,近年来综合治疗一直受到同道们的广泛重视。诱导化疗、新辅助化疗和同期化疗配合放射治疗常见报道 ,但缺乏更有效及成功的经验。笔者设计了顺铂加氟尿嘧啶加同期放射治疗的方法治疗Ⅲ~Ⅳ期鼻咽癌 ,并探讨其疗效与毒副反应。一、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1992年 2月至 1996年 12月初诊治疗的70例T3~T4N2~N3期病例 ,经信封法随机分为 2个组 ,放射治疗加化疗综合组 (研究组 ) 35例 ,单…  相似文献   

4.
吴鹏 《癌症进展》2018,16(8):940-943,966
鼻咽癌(NPC)是一种起源于鼻咽部黏膜上皮、具有独特生物学特性的头颈部恶性肿瘤.鼻咽癌大多数为低分化癌,恶性程度较高,易发生远处转移.由于鼻咽部的解剖结构和解剖位置较特殊,手术治疗较困难,且大多数的NPC对放射治疗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因此,以放射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NPC的主要治疗手段.同时,NPC对化疗也具有敏感性,化疗是NPC最主要的辅助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调强放疗等精确放疗技术和放化疗综合治疗的广泛应用,放疗联合化疗提高了NPC的局部控制率,降低了NPC的远处转移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NPC的有效性已得到了证实,其已成为NPC的标准治疗方法.NPC的辅助化疗主要是指同步放化疗后的化疗,然而,自辅助化疗问世以来,其带来的严重不良反应和不明显的预后获益一直是其饱受争议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局部晚期NPC患者的治愈率,并降低复发及远处转移率,选择适宜的NPC患者接受辅助化疗成为了今后研究的热点及方向.因此,本文结合文献复习对局部晚期NPC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规范化治疗NPC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新辅助化疗在晚期鼻咽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在治疗中晚期鼻咽癌 (nasopharyngealcarcinoma ,NP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病理检查确诊的 80例中晚期 (Ⅱ~Ⅳ期 )初治NPC患者 ,于放疗前随机分成两组 ,即新辅助化疗 +放射治疗组 (化放组 )和单纯放疗组(单放组 )各 4 0例 ,观察新辅助化疗对肿瘤患者的缓解率和毒副反应 ,对比放射治疗后两组的疗效。结果 :化放组的全身性毒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及转移率均较低 ,而肿瘤控制率及生存率明显高于单放组 ;化疗组与单放组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6 5 %和 4 2 5 % ,两组间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值均 <0 0 5 )。结论 :对中晚期NPC宜先进行新辅助化疗 ,再行放射治疗 ,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血红蛋白浓度与晚期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的生存率及局控率之间的关系.方法自1992年3月~1997年7月选择收治晚期(Ⅲ和Ⅳa期,T3-4N2-3M0)NPC209例,于放射治疗前根据血红蛋白浓度分3组(贫血组:Hb<120g/L,正常组:Hb=120~160g/L,高血红蛋白组:Hb>160g/L).全部病例均予以根治性放射治疗,常规分割.对其生存率及局控率予以观察分析.结果血红蛋白浓度明显影响晚期(Ⅲ和Ⅳa期)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放射治疗前升高血红蛋白量可提高晚期鼻咽癌患者的局控率.结论升高血红蛋白量可提高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及局部肿瘤控制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放射治疗的眼部并发症.方法对213例NPC行初程放疗的患者进行跟踪观察.放疗前、放疗中及放疗后对患者作视功能(包括远视力、裂隙灯活体显微镜、眼底、自动电脑视野及视诱发电位)检查和角膜荧光素染色.结果213例患者中,发生角膜损伤19例,占8.9%(19/213),其中NPC临床Ⅰ、Ⅱ期者6例,Ⅲ期者8例、Ⅳ期者5例.发生角膜损伤的患者均无角膜刺激症状,放疗后10个月内,角膜病变消退,但知觉仍较对侧眼明显减退,20个月后尚未恢复正常.未发现晶状体混浊的患者.结论NPC放疗性角膜损伤与鼻咽癌临床分期及照射剂量无密切关系(P>0.05),可能主要与角膜感觉神经损伤导致眼表疾病相关;不排除患者不同个体对辐射的敏感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的化疗进展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放射治疗一直是鼻咽癌 (nasopharygealcarcinoma ,NPC)治疗的基本方法 ,外科治疗对初治的鼻咽癌患者是不适宜的近 2 0余年来 ,随着鼻咽癌影象学、放疗技术及设备的发展和临床经验的积累 ,早期 (Ⅰ、Ⅱ )病人的 5年生存率已达 6 0 %~ 10 0 % ,而晚期 (Ⅲ、Ⅳ期 )仍不理想 ,5年生存率一直徘徊在10 %~ 4 0 %左右。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因此在提高放疗水平的同时 ,应进行全身化疗的研究。目前 ,NPC的化疗方式包括姑息化疗 ,新辅助化疗及同时放化疗。化疗治疗的应用目的 :其一作为远处转移或局部复发的救援治疗 ,其二对…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鼻咽癌 (NPC)的治疗效果 ,各种分割放射治疗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检测了 6d/周非常规分割及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期间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情况和近期疗效 ,以期为临床寻找一种新的分割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一、材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 :选取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4月经病理确诊初次接受放射治疗的Ⅲ~Ⅳ期NPC患者 75例 ,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常规放射治疗组 (对照组 36例 )和非常规分割放射治疗组 (研究组 39例 ) ,详见表 1。表 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例 )项目对照组研究组 χ2 值P值例数 3 63 9性别 0 .0 0 0 .970 男 2 2 2 4…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亚洲地区常见的肿瘤疾病,放射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临床研究结果已证实同步放化疗为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标准治疗方案。随着现代影像技术、放疗技术的改进和放化疗综合治疗的临床应用,鼻咽癌的生存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远处转移仍是其主要失败模式。分子靶向药物联合放化疗的作用还处于研究阶段,结果令人期待。局部晚期患者系统性综合治疗的作用变得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患者血清可溶性Fas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6例NPC患者(NPC组)和21例正常健康者(对照组)血清中sFas的含量,并比较NPC组中不同病期患者的sFas变化及与EBV-VCA-IgA的关系.结果:NPC组血清sFas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伴随临床分期的进展,而明显升高(P<0.01);EBV-VCA-IgA阳性的NPC患者血清sFas含量明显高于EBV-VCA-IgA阴性患者(P<0.01).结论:sFas与鼻咽癌免疫逃逸有关,可作为鼻咽癌一种新的肿瘤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Survivin表达与NPC临床分期、放疗敏感性、复发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128例NPC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 Survivin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率为70.3%,survivin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相关,Ⅰ~Ⅱ期其阳性率(38.1%)明显高于Ⅲ~Ⅳ期(81.8%),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表达强度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Ⅲ期与Ⅳ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患者生存率均相关(P<0.05);survivin表达与患者放疗敏感性相关(P<0.01)。结论 Survivin在鼻咽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异常表达与鼻咽癌临床分期、远处转移、放疗敏感性及预后有关,可能作为NPC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的新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3.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两广"多见。放射治疗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单纯放射治疗鼻咽癌的5年生存率仅50%左右。由于鼻咽的解剖部位深,解剖结构复杂,病理主要为非角化型未分化癌以及易出现颈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在初诊的患者中,Ⅲ、Ⅳa期鼻咽癌约占总病例的70%左右,而局部晚期鼻咽癌(Ⅲ、Ⅳ)的5年生存率更低,为25%~50%。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其  相似文献   

14.
PF诱导化疗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晚期鼻咽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放射治疗一直是鼻咽癌(NPC)的首选治疗,其总的5年生存率约为53%.晚期鼻咽癌约占70%,其5年生存率在20%~50%之间.为提高NPC的疗效,近年来综合治疗逐渐被广泛重视.三维适形的应用及有关联合应用化疗的研究也常见报道[1].我院自2002年引进多叶光栅开展NPC的适形治疗,并设计了对晚期NPC放疗前采用PF方案诱导化疗的治疗方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NA-PKcs基因蛋白表达与鼻咽癌(NPC)临床分期、放射治疗敏感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07例NPC放疗前鼻咽部组织活检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DNA-PKcs在NP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NPC的临床分期、放射治疗敏感性及治疗后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NPC组织中DNA-PKcs蛋白在细胞核中均有表达,放射治疗肿瘤快速退缩组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缓慢退缩组及残留组,P<0.05;但缓慢退缩组与残留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和有无颈淋巴结转移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表达组(阳性细胞百分率<50%)和高表达组(阳性细胞百分率>50%)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PC组织中DNA-PKcs基因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分期、颈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无确切相关性,但有可能作为预测NPC放射治疗敏感性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6.
夏冰  杨太成  冼江  王捷 《肿瘤》2006,26(7):670-671,693
目的:分析血管形成素(angiogenin,ANG)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患者血循环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测定42例NPC患者(Ⅰ期4例,Ⅱ期20例,Ⅲ期11例,Ⅳ期7例)和30例健康人血清ANG水平。结果:NPC患者治疗前血清ANG水平为(371.4±123.5)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92.5±74.2)ng/mL(P<0.01),且血清ANG水平随着NPC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升高(P<0.05);治疗后患者达到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血清ANG水平为(340.6±112.4)ng/mL,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仍然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NPC患者血清ANG水平上升,ANG升高程度与肿瘤的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鼻咽癌(NPC)患者血清铁蛋白(SF)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我们检测了102例NPC患者,现报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02例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其中男82例,女20例,平均年龄44.1岁。按TNM分期Ⅰ期3例、Ⅱ期30例、Ⅲ期54例、Ⅳ期15例。病理诊断:低分化鳞癌88例,泡状核细胞癌10例,未分化癌4例。正常对照组96例  相似文献   

18.
加速调强放射治疗治疗鼻咽癌的初步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放射治疗过程中肿瘤的加速再增殖是鼻咽癌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 ,在放射治疗总剂量不变的情况下 ,缩短总的治疗时间有望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我院自 2 0 0 1年 4月应用加速调强放射治疗 (SIMART)策略治疗了 8例鼻咽癌患者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 :8例鼻咽癌患者中男性 5例 ,女性 3例 ;年龄最大 6 5岁 ,最小 2 1岁 ,平均 4 5岁。病理为鳞状细胞癌的5例 ,未分化癌 1例 ,淋巴上皮癌 1例。美国癌症联合会 (A JCC)分期Ⅱ期 1例 ,Ⅱb期 1例 ,Ⅲ期 4例 ,Ⅳa期 2例。2 .调强放射治疗的计划…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EB病毒DNA,分析外周血中EB病毒DNA检出率与鼻咽癌治疗以及与鼻咽癌分期的关系。方法:运用PCR技术,检测102例NPC患者和30例非NPC的肿瘤患者在放疗前后或化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血浆和血清中EB病毒DNA的存在情况,同时检测了这些患者的血清IgA/VCA抗体滴度水平。结果:在102例NPC患者中,76%(78/102)的NPC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可以检测到EB病毒DNA,外周血白细胞EB病毒DNA检出率在治疗前后没有变化。在NPC患者血浆中的EB病毒DNA检出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为33%(34/102)和61%(62/102),在血清中的检出率则分别为28%(29/102)和57%(58/102),NPC患者治疗后血浆和血清中的EB病毒DNA检出率均比治疗前有明显升高。Ⅳ期NPC患者血清,血浆中的EB病毒DNA检出率也比Ⅲ期患者的要高。但在同组患者中,血清和血浆中的EB病毒DNA检出率没有明显差异。在两种治疗方法之间,也不存在血清,血浆中的EB病毒DNA检出率的差别。另外,在所有患者中,血清IgA/VCA抗体滴度水平在治疗前后也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在NPC患者血清,血浆中的EB病毒DNA检出率在治疗前后具有明显变化,并与临床分期有关,可以作为鼻咽癌的诊断和治疗的特异性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20.
放射治疗鼻咽癌致视网膜病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放射治疗的眼部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对254例NPC住院首程放射治疗患者在放射治疗前、中及后观察其视功能改变,包括远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眼底、自动电脑视野及视诱发电位检查。视网膜损伤分级参照国际放射治疗晚期并发症(视网膜损伤)评分标准。结果:241例患者照射剂量≥70Gy,发生视网膜损伤22例。观察时间30~61个月,平均(46.8±14.4)个月。发现视网膜损伤后早期进行治疗的9例患者病情获得控制,7例接受治疗较晚的患者,以后均发生视神经病变;其中3例患者在发生视网膜病变以后,观察14~20个月发现放射性脑病。NPC放射治疗致视网膜病变与患者年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0,P=0.433。照射剂量在75~79Gy组视网膜损伤发生率明显比70~74Gy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6%∶5.6%,χ2=4.54,P=0.033)。结论:NPC放射治疗致视网膜病变与照射剂量和患者对射线的个体敏感性差异有关。发生视网膜损伤应及早发现并积极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其视功能保护以及提高生存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