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在慢性肾病(CKD)患者肾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招募70例CKD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测量CKD患者的血清肌酐值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CKD患者分为2个组,轻度肾损害组[eGFR≥60mL/(min·1.73m2)]44例,中重度肾损害组26例[eGFR<60mL/(min·1.73m2)]。CKD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均行双肾常规MRI和DKI检查,获得肾皮质和髓质的平均扩散系数(MD)和平均峰度(MK)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3组中肾脏皮质与髓质DKI参数值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肾皮质和髓质DKI参数值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CKD患者的eGFR与肾脏皮质和髓质的DKI参数值的相关性进行评估,ROC用于评估DKI参数值鉴别CKD的2个亚组及鉴别对照组与轻度肾损害组的诊断效能。结果:对照组、轻度肾损害组及中重度肾损害组中肾脏皮质的MD值均明显高于髓质,而皮质的MK值均低于髓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肾脏皮质和髓质的MD、MK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组中肾脏皮质MD值(r=0.684)和髓质MD值(r=0.451)均与eGFR呈中度正相关(P<0.05),CKD组中肾脏皮质MK值(r=-0.757)和髓质MK值(r=-0.719)均与eGFR呈高度负相关(P<0.05)。各项定量参数在鉴别轻度与中重度CKD时,以皮质MK值的ROC下面积(0.907)最大,皮质MD值的截断值取2.51×10-3mm2/s或皮质MK值的截断值取0.60时鉴别诊断的特异度(95.5%)最高,髓质MK值的截断值为0.65时鉴别诊断的敏感度(80.8%)最高;在鉴别对照组与轻度肾损害组时,以髓质MD值的ROC下面积(0.851)最大,髓质MK值的截断值取0.60时鉴别诊断的特异度(100.0%)最高,皮质MD值的截断值取2.76×10-3mm2/s或髓质MD值的截断值取2.21×10-3mm2/s时鉴别诊断的敏感度(70.5%)最高。结论: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可以为慢性肾病患者肾功能的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0 T MRI DTI及扩散张量示踪成像(DTT)在评估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脏早期功能变化中的价值。方法:选择50例CKD患者及19例健康志愿者行DTI扫描(b=0、400、600 s/mm~2),检查前测量血肌酐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DTI参数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相关性;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部分各向异性(FA)值评价CKD患者临床分期的价值;ROC曲线分析FA值评价CKDⅠ期患者的意义。结果:CKD患者肾脏皮、髓质的FA及ADC值与eGFR均呈正相关关系(FA:皮质r=0.708,髓质r=0.684;ADC:皮质r=0.355,髓质r=0.380)。不同CKD分期F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皮质F=26.038,髓质F=26.611,均P0.001)。CKDⅠ期FA值低于对照组(P0.05)。DTT能直观显示CKD患者肾脏微结构变化;CKD患者肾功能损害,髓质管状结构数量减少、过早中断;CKD越严重,DTT图像变化越显著。结论:DTI能评价CKD患者肾功能变化,尤其能反映Ⅰ期患者的肾脏损伤;DTT能显示肾脏微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量化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肾功能状态及肾功能损伤程度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诊治的轻度(1~2期)CKD患者43例为轻度组,中重度(3~5期)CKD患者45例为中重度组,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DTI相关参数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水平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评估DTI量化指标对CKD肾功能及肾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三组皮质和髓质ADC值与FA值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皮质和髓质ADC、FA值对照组>轻度组>重度组。三组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r、24h-Upro水平对照组<轻度组<重度组,eGFR水平对照组>轻度组>重度组。相关分析显示,皮质和髓质的ADC和FA值与均Scr、24h-Upro呈负相关,与eGFR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髓质FA预测中重度CKD具有一定准确性(AUC=0.852,敏感度、特异度为82.2%、79.8%)。结论DTI量化相关参数对CKD,患者肾功能状态及损伤程度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年龄、性别及肾脏不同部位对DTI测量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正常志愿者行MR DTI成像检查,男女性各占30例,年龄分三组(40岁以下)、(40-60岁)、(60岁以上),每组20例,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段及肾脏部位对ADC值、FA值的影响。结果:肾实质与肾皮质、髓质的ADC值存在相关性(r=0.91和0.92,P<0.01);肾实质与肾皮质、髓质的FA值存在相关性(r=0.90和0.88,P<0.01);不同性别、年龄段之间肾实质ADC、FA值比较均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但肾实质ADC值随年龄段的增大逐渐减小,FA值随年龄段增大而逐渐增大;肾脏皮、髓质的上、中、下极ADC值、FA值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正常人肾脏ADC、FA值的变化特点,为今后肾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带宽扩散张量成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multiband DTI-IVIM)技术评估肾移植术后早期不同程度受损移植肾功能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异体肾移植术后2~4周病人92例行常规MRI、multiband DTIIVIM MRI检查。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病人分为3组:组1,eGFR≥60 mL/(min·1.73 m^2)(45例);组2,30 mL/(min·1.73 m^2)≤eGFR<60 mL/(min·1.73 m^2)(27例);组3,e GFR<30 mL/(min·1.73 m^2)(20例)。测量移植肾皮髓质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单纯扩散系数(ADCslow)、微循环灌注系数(ADCfast)、灌注分数(f)、各向异性分数(FA)。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比较皮髓质间各参数值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各参数值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移植肾各参数值与eGFR间的相关性以及皮髓质FA值与其他各参数值的相关性。结果 组1肾皮质FA值低于髓质,余参数值高于髓质(P<0.05),组2、组3的ADCslow、ADCfast值及组2的f值皮髓质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2肾皮髓质ADC、ADCslow、皮质f值及髓质FA值均低于组1(P<0.05)。组3肾皮髓质ADC、髓质ADCslow及髓质FA值均低于组2(P<0.05)。组3肾皮髓质ADC、ADCslow、f值、皮质ADCfast值及髓质FA值均低于组1(P<0.05)。各参数中,髓质FA值对组1和组2、组2和组3、组1和组3鉴别诊断效能最高(AUC分别为0.855、0.831、0.983);联合DTI-IVIM参数鉴别各组的能力最高(AUC分别为0.954、0.885、1.000)。除髓质ADCfast值、f值及皮质FA值外,移植肾各参数值与eGFR均呈中度正相关(r值为0.333~0.707,P<0.05)。髓质FA值与皮髓质ADC值、皮髓质ADCslow值及髓质f值均呈中度正相关(r值为0.335~0.526,P<0.05)。结论 multiband DTI-IVIM联合DTI和IVIM技术,可以评估并鉴别移植术后早期不同功能状态的移植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的皮髓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变化规律及其与肾脏功能及病理改变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对临床诊断并接受肾脏穿刺活检的21例CKD患者(CKD组)和27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均行常规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b值取0、500 s/mm2和0、1000 s/mm2两组,测量健康志愿者与CKD患者的肾脏皮髓质ADC值,并分析皮髓质ADC值与肾脏功能指标及小管间质损伤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KD患者的肾脏皮髓质ADC500、ADC1000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CKD患者的皮髓质ADC1000值与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均呈正相关(P<0.01),皮质ADC500、ADC1000值与CKD分期呈负相关(P<0.05)。CKD患者的皮髓质ADC500、ADC1000值与小管间质损伤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以皮质ADC1000值为著(P<0.01)。结论肾脏皮髓质ADC值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KD患者的肾脏功能及小管间质损伤程度,以皮质ADC1000值最敏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正常成人肾脏扩散张量成像(DTI)的特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1例志愿者行肾脏DTI检查.分析肾脏皮质、髓质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分数各向异性(FA值),并行髓质纤维束成像.结果 肾皮质和肾髓质ADC值分别为(2.34±0.16)×10-3 mm2/s和(2.10±0.17)×10-3 mm2/s,两者间具有显著性差异(t=2.45,P<0.05).髓质扩散张量示踪图显示肾髓质内放射状指向皮质的放射束.结论 DTI 可显示正常肾脏超微结构变化.肾髓质中水分子扩散具有高各向异性,肾皮质各向异性较弱.肾髓质的高FA值与肾小管、集合管的放射性走行有关.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T1-mapping成像评估慢性肾脏病(CKD)肾功能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招募60例CKD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检测CKD患者的血清肌酐值并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CKD患者分为两组,轻度肾损伤组[eGFR≥60mL/(min·1.73m2)]31例和中重度肾损伤组[eGFR<60mL/(min·1.73m2)] 29例。所有受试者行双肾T1-mapping检查,测量肾皮质和肾髓质的T1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各组中肾皮质与肾髓质T1值的差异,3组之间肾皮质和肾髓质T1值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CKD组肾皮质和肾髓质T1值与eGFR之间的相关性评估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估肾皮质和髓质T1值评估肾功能损伤程度的诊断效能。结果:对照组、轻度肾损伤组及中重度肾损伤组中肾髓质的T1值均明显高于肾皮质T1值(P均<0.05)。三组之间肾皮质和肾髓质T1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KD患者eGFR与肾皮质T1值呈高度负相关(r=-0.773,P<0.01),与肾髓质T1值呈中度负相关(r=-0.689,P<0.01)。鉴别对照组与轻度肾损伤时,肾髓质T1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肾皮质T1值(0.866 vs. 0.821);肾髓质T1值的截断值为1505.2ms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9%和80.0%。鉴别中重度与轻度肾损伤时,肾皮质T1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肾髓质T1值(0.874 vs. 0.820);当肾皮质T1值的截断值为1457.3ms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8%和83.9%。结论:T1-mapping技术对于评估CKD肾功能损伤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肾脏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的可行性,观察正常肾脏3.0 T MR DTI参数值特点及扩散张量示踪图表现.方法 采用3.0 T MR成像系统,结合呼吸触发技术,对30名健康志愿者行双侧肾脏斜冠状面DTI检查,在6个非共线性方向施加扩散敏感梯度场,b值采用0、300 s/mm2,分别测量双肾皮髓质各异性分数(FA)值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双肾皮质间、双肾髓质间及每侧肾皮髓质间的FA值、ADC值,同时重建双肾扩散张量示踪图,观察其图像特征.结果 (1)双肾皮质间、双肾髓质间FA值及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肾脏皮质FA值(0.32±0.04)明显低于髓质(0.70±0.05),皮质ADC值[(2.83±0.20)×10-3mm2/s]明显高于髓质[(2.50±0.18)×10-3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87,P<0.001;t=11.14,P<0.001);(3)扩散张量示踪图显示肾髓质内由肾门指向皮髓质交界的放射状分布的纤维束样结构.结论 采用3.0 T MR结合呼吸触发技术可以获得良好的肾脏DTI图像;肾脏DTI是描述肾脏皮髓质扩散特征并直观显示肾髓质微观结构的有效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T1-mapping定量分析技术评估肾移植术后早期肾功能的价值。方法:将76例异体肾移植术后2~4周的患者及2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纳入研究,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患者组分为3组:A组为移植肾功能良好组(n=44);B组为移植肾功能轻中度受损组(n=19);C组为移植肾功能重度受损组(n=13)。所有受试者均行常规序列和斜矢状面改良Look-Locker反转恢复(MOLLI)序列MRI检查,测量肾脏皮髓质的T1值。比较各组内及各组间肾脏皮髓质T1值的差异,分析移植肾皮质、髓质T1值与eGFR间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T1值对不同功能移植肾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各组内肾皮质的T1值均明显小于肾髓质(P<0.001)。A、B、C和对照组中肾皮质的T1值分别为(1511.95±111.31)、(1663.22±66.81)、(1719.09±74.47)和(1748.88±62.72)ms,除B组与C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肾髓质的T1值[(2009.65±97.83)ms]大于对照组[(1946.91±51.43)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其余各组间肾髓质T1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肾皮质的T1值与eGFR呈负相关(r=-0.45,P<0.01)。肾皮质T1值鉴别移植肾功能良好与移植肾功能受损(包括轻中度与重度受损)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75,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8.6%及83.1%。结论:T1-mapping定量分析技术对评估肾移植术后早期肾功能具有一定价值,有望成为临床上无创监测移植肾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PTN)三叉神经的微观结构改变与三叉神经-脑桥夹角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25例经微血管减压术(MVD)证实存在神经血管压迫(NVC)的单侧PTN患者和2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纳入本研究,两组受试者均采用3D-FIESTA及DTI序列行MRI扫描,测量双侧三叉神经脑池段的长度、三叉神经-脑桥夹角、桥小脑角池横截面积以及NVC部位的扩散参数(FA、ADC)值,并分别对神经-脑桥夹角与扩散参数值及二者与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病程等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TN组患侧神经-脑桥夹角明显小于健侧和对照组[患侧:(39.11±5.76)°,健侧:(49.00±7.59)°,对照组:(45.20±5.76)°;F=15.26,P<0.001];且当责任血管为小脑上动脉(SCA)时,患侧神经-脑桥夹角显著小于其它责任血管时的夹角[SCA:(36.69±4.90)°,非SCA:(43.42±4.65)°;U=156.5,P=0.002]。与健侧及对照组比较,患侧桥小脑角池的横截面积和脑池段神经长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三叉神经的FA值明显减小、ADC值明显增加(P均>0.05)。患侧神经-脑桥夹角与FA值呈正相关(r=0.56,P<0.01),与ADC值呈负相关(r=-0.62,P<0.01);FA值与VAS评分呈负相关(r=-0.53,P<0.01)。结论:三叉神经与脑桥的夹角可作PTN的临床诊断指标之一,FA值亦可作为一种评估PTN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子宫肉瘤(US)和变性子宫肌瘤(DUF)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术前均行1.5T MR 平扫(T1WI、T2WI、DWI、DTI)和LAVA多期增强扫描的14例US和30例DUF患者的病例资料。由两位观察者在ADW4.6工作站上使用Functool软件对DTI和DWI图像进行分析和测量。采用Spearman分析法评价数据的相关性,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DTI的ADC(ADCT)值及DWI的ADC值和FA值在US与DUF之间的差异。应用ROC曲线分析ADCT值、FA值和ADC值鉴别US与DUF的诊断效能。结果:US的ADCT值、FA值和ADC值均小于DUF,分别为(1.110±0.198)×10-9 vs (1.624±0.225)×10-9mm2/s、0.168±0.063 vs 0.254±0.111、(1.118±0.238)×103 vs (1.522±0.189)×10-3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ADCT值1.322×10-9mm2/s、FA值0.192、ADC值1.292×10-3mm2/s作为鉴别诊断阈值,相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7%和92.9%、86.7%和85.7%、78.6%和90.0%,AUC分别为0.974、0.831和0.875。结论:DTI定量参数能有效鉴别子宫肉瘤和变性子宫肌瘤,其中DTI的ADCT值较DWI的ADC值具有更好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DTI评估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DMD)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28例DMD患儿均行大腿肌肉常规MRI和DTI检查,测量右侧大腿14块肌肉(臀大肌、阔筋膜张肌、股外侧肌、股中间肌、股内侧肌、股直肌、缝匠肌、长收肌、大收肌、股薄肌、半膜肌、半腱肌、股二头肌长头、股二头肌短头)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ADC值。根据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FM)评价患儿运动功能,并分析各肌肉FA值、ADC值和14块肌肉平均FA值、ADC值与MFM总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除缝匠肌、股薄肌、半膜肌及半腱肌外,其余肌肉FA值与MFM总评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ADC值与MFM总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FA值以臀大肌相关性最高(r=-0.587),ADC值以股外侧肌相关性最高(r=0.470)。14块肌肉平均FA值与MFM总评分呈负相关(r=-0.539,P<0.05),平均ADC值与MFM总评分呈正相关(r=0.478,P<0.05)。结论:DTI可用于量化和客观分析DMD患儿的临床严重程度。臀大肌FA值与MFM总评分相关性最高,提示臀大肌FA值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鉴别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AR)、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和功能正常移植肾的可行性,以期探寻无创、敏感的评价移植肾功能的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2月行异体肾移植术后2~3周的患者42例纳入本研究,所有受试者均行常规MR及脂肪抑制平面回波斜冠状面DTI检查(在6个非共线性方向上施加扩散敏感梯度场,b值为0、300s/mm2).患者分为三组,即移植肾功能正常组、AR组及ATN组,其中AR组与ATN组均经病理穿刺证实.分别测量并计算各组移植肾皮质、髓质的ADC值及FA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移植肾各组间皮质、髓质ADC值及FA值的差异.结果.AR组皮质ADC值小于功能正常组(t=-3.517,P=0.001)及ATN组(t=-2.875,P=0.00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R组髓质ADC值小于功能正常组(t=-5.121,P=0.000)及ATN组(t=-2.912,P=0.00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移植肾功能正常组与ATN组间皮质、髓质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皮、髓质F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I能无创、有效鉴别移植肾AR与ATN,其中皮、髓质ADC值可作为鉴别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监测脑梗死后皮质脊髓束Wallerian变性的可行性。方法: 4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患者分别于发病10天内及发病后第30和90d时进行3次全脑常规MRI和DTI数据采集,利用Fiber Track工具测量双侧大脑脚底的ADC和FA值,并计算相对ADC值(rADC)和相对FA值(rFA)。结果:MR DTI显示脑梗死发病(5.3±2.6)d后患侧大脑脚底的FA值降低,发病后首次及第30和90d时梗死侧大脑脚底FA值较对侧分别降低9.90%、23.7%和20.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侧大脑脚底ADC值随时间延长而轻度升高,但与对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I定量参数(ADC和FA)可以反映皮质脊髓束Wallerian变性的动态病理变化。DTI在脑梗死发病后5天左右即可检测出皮质脊髓束Wallerian变性,是监测脑白质微观结构早期改变的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夏建峰  黄泽和  陈松 《放射学实践》2021,36(10):1259-1264
【摘要】目的:探索利用双肾增强CT评估肾积水患者肾脏功能受损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双肾增强CT检查数据,其中肾积水组(双肾积水患者)38例,无肾积水组(双肾无积水者)36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比较各项参数在两组间的差异,然后应用Pearson或Spearman检验分析肾积水组患者增强CT各项参数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相关性。结果:肾积水组的eGFR、皮质期双肾皮质强化均值、髓质期双肾皮质强化均值、髓质期双肾髓质CT升高均值、髓质期双肾髓质强化均值、皮质期双肾皮质强化率、髓质期双肾皮质强化率、髓质期双肾髓质强化率、双肾皮质厚度均值及双肾实质厚度均值都低于无肾积水组,而髓质期双肾皮质CT升高均值高于无积水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积水组eGFR与皮质期双肾皮质强化均值(r=0.663,P<0.001)、皮质期双肾髓质强化均值(r=0.344,P<0.05)、髓质期双肾皮质强化均值(r=0.562,P<0.001)、髓质期双肾髓质CT升高均值(r=0.489,P<0.01)、髓质期双肾髓质强化均值(r=0.601,P<0.001)、皮质期双肾皮质强化率(r=0.720,P<0.001)、髓质期双肾皮质强化率(r=0.725,P<0.001)、髓质期双肾髓质强化率(r=0.607,P<0.001)均具有相关性,其中以髓质期双肾皮质强化率(r=0.725,P<0.001)为最。结论:双肾增强CT能够评估肾积水患者肾功能受损程度,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7.
李冲  朱恂  赵彦胤  刘含秋 《放射学实践》2018,(11):1124-1127
【摘要】目的:探讨腰骶丛神经DTI对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3.0T MR仪对11名健康志愿者及16名CIDP患者进行腰骶丛常规MRI扫描和腰骶丛神经DTI扫描。其中DTI扫描范围包括L3~S1神经根,在DTI参数图上行FA、λ1、λ2、λ3的参数值测量,通过所得测量值计算出FA、AD、RD、MD参数值。健康志愿者组及CIDP组对应的FA、AD、RD、MD参数值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健康对照组FA、AD、RD、MD值分别为0.263±0.091、(4.993±0.647)×10-3mm2/s、(4.435±0.745)×10-3mm2/s、(4.672±0.642)×10-3mm2/s;CIDP组FA、AD、RD、MD值分别为0.225±0.053、(5.261±0.365)×10-3mm2/s、(5.657±0.292)×10-3mm2/s、(4.872±0.312)×10-3mm2/s。CIDP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FA及ADC值明显下降,AD、RD、MD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CIDP患者的腰骶丛神经DTI参数的变化对CIDP早期诊断和分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硬化皮质脊髓束的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利用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定量研究复发-好转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的皮质脊髓束分数各向异性(FA)值与正常志愿者之间的差异及其与扩展病残状态评分(EDSS)的相关性。方法对36例正常志愿者和64例RRMS患者进行扩散张量成像检查,重组出皮质脊髓束,计算出该纤维束的平均FA值,比较RRMS组与对照组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研究该指标与EDSS和锥体束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志愿者的皮质脊髓束FA值(男:0.501±0.026,女:0.493±0.024,左侧:0.500±0.031,右侧:0.494±0.024),无性别和侧别差异(P值均>0.05)。RRMS患者皮质脊髓束的FA值(0.472±0.037)明显低于对照组(0.497±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型(0.469±0.038)与脊髓型(0.476±0.035)RRMS患者的皮质脊髓束FA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RMS患者皮质脊髓束FA值与EDSS(平均3.0分)(r=-0.193,P<0.05)和锥体束评分(平均2.0分)(r=-0.218,P<0.05)存在弱相关性,其中,脑型患者的皮质脊髓束FA值与EDSS(平均3.1分)(r=-0.273,P<0.05)和锥体束评分(平均2.1分)(r=-0.268,P<0.05)的相关性较高,而在脊髓型患者的皮质脊髓束FA值与EDSS(平均2.8分)和锥体束评分(平均1.9分)均无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080和-0.115,P值均>0.05)。结论RRMS患者皮质脊髓束的FA值存在明显异常,该指标可用作评价脑型RRMS患者的临床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实质各向异性分数(FA)值与肾组织a-SM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对33例CKD患者进行3.0T MR肾脏扫描,扫描序列包括MRI常规扫描及扩散张量成像(DTI).在FA图上分别测量双侧肾脏皮质及髓质的FA值.其中有24例患者进行了肾组织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活检标本中a-SMA蛋白的表达,计算每个视野内阳色染色区域的积分光密度值,其平均值用于统计学分析.分别对肾皮质及肾髓质的FA值与免疫组织化学a-SMA的积分光密度值的相关性进行Bivariate相关分析.结果 肾皮质FA值与a-SMA的积分光密度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01).肾髓质FA值与a-SMA的积分光密度值之间呈显著相关性(P=0.035).结论 MR DTI获得的FA值与肾组织a-SMA表达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 MR 扩散张量成像(DTI)在环形强化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脑脓肿9例、胶质母细胞瘤12例、单发转移瘤10例,行常规 MR 平扫、增强扫描及 DTI 检查。构建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和各向异性分数(FA)图,并测量病灶中心及周围水肿区的 ADC、FA 值。结果脓肿腔 DTI 表现为高信号,水肿区呈等或低信号;胶质母细胞瘤和转移瘤中心坏死区呈低信号,水肿区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在 ADC 图上,脓肿呈低信号,平均 ADC 值为(0.66±0.07)×10~(-3)mm~2/s,水肿区呈高信号;胶质母细胞瘤和转移瘤均呈高信号,平均 ADC 分别为(2.50±0.11)×10~(-3)mm~2/s、(2.37±0.52)×10~(-3)mm~2/s,其周围水肿区亦呈高信号。脓肿与胶质母细胞瘤、转移瘤坏死区 ADC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8.80,P<0.05)。在 FA 图上,病灶坏死区与水肿均表现为低信号,脓肿与胶质母细胞瘤、转移瘤坏死区 FA 值分别为0.15±0.04、0.07±0.01、0.06±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52,P=0.000);水肿区3组间 FA 值分别为0.15±0.01、0.20±0.05、0.13±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2,P=0.001)。结论在 DTI 上,脓肿表现为较特异的高信号,ADC 值较低,有助于和囊变、坏死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