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患者,男,73岁。因发热、干咳、乏力、纳差1个月于2002年4月20日入院。患者3月20日无诱因出现乏力,干咳,纳差,体重减轻,伴发热,体温最高达39.8℃,以午后明显,夜间盗汗。在外院行B超检查示:肝脏弥漫性肿大;肝功示:ALT106U/L,AST71U/L,GGT160U/L,TB25.30μmol/L,DB15.1μmol/L,IB10.2μmol/L;胸片示心肺未见异常;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经抗炎、保肝等处理,逐渐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及  相似文献   

2.
肖玉珍 《肝脏》2010,15(3):238-238
患者,女性,24岁,因黄疸20年、贫血3年于2009年4月1日入住我院。患者于4岁时出现巩膜、皮肤黄染,因饮食、精神状况尚可未引起家长重视。2006年6月22日因乏力、纳差1月曾入住于我院,查肝功能:TBil 30.5μmol/L,DBil 5.3μmol/L,IBil 25.2μmol/L,ALT23.8 U/L,AST 21.4U/L,ALP32.5 U/L,GGT 169.2U/L,CHE 5676U/L,BS 4.28mmol/L。  相似文献   

3.
滕光菊  张伟  孙颖  赵军  邹正升 《肝脏》2010,15(5):397-399
例1:患者女性,48岁,主诉“间断乏力10个月”于2008年5月16日入院,无明确服用可疑肝损伤药物史。肝功能检测:TBil 114.68μmol/L、DBil 90μmol/L、ALT 1321U/L、AST 650U/L、GGT 138U/L、ALP 180U/L。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48岁。既往体健,爱好冬泳,1998年劳累后患“带状疱疹”,无烟酒等嗜好。2007年9月持续劳累后,10月3日自觉乏力、纳差,伴尿黄。无明显发热,间断恶心,未呕吐,大便正常,无腹痛、腹泻、腹胀。10月10日化验肝功能:THil/DBil155.2/122.8μmol/L,ALT2348U/L,AST1616U/L,ALP269U/L,GGT464U/L,TBA59μmol/L;血小板49×10^9/L,其余血常规指标均正常,10月11日疑“肝炎”入我院。  相似文献   

5.
例1患者女,47岁,因反复右上腹痛10余年加重3d于当地医院进行治疗。当时患者无黄疸和发热,总胆红素26.8μmol/L,ALT85U/L,AST99U/L,B超示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经对症治疗症状缓解后,于入院第3天行气管插管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用钛夹双重钳夹胆囊管后切除胆囊,未放置肝下引流管。术后第2天患者出现右腹痛、发热(38.0~38.8℃)、巩膜黄染和右侧腹膜炎体征,实验室检查示:总胆红素86.8μmol/L、ALT220U/L、  相似文献   

6.
例1 先证者女,12岁,于10d前出现持续性上腹痛、恶心、呕吐来诊。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763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933U/L、总胆红素(TBIL)136.8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59.2μmol/L、碱性磷酸酶(ALP)359U/L、γ谷氨酰转肽酶(GGT)358U/L、CA19-9500U/L、癌胚抗原(CEA)38.5μg/L,血糖5.4mmol/L。肝胆胰脾B超:胰头部占位并胆总管胰管扩张,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示:腺泡上皮腺癌。增强CT:胰头癌,胆总管胰管扩张。诊断为胰头癌。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24岁,因双颈淋巴结肿大半月抗炎治疗无效,于2005年10月17日入院,病程中有发热38℃~39℃,无盗汗、乏力、食欲下降、咳嗽,咳痰等不适。查体:T 38.4℃,P 95次/min,R 18次/min, BP 100/70 mmHg,无皮疹及色素沉着,双颈部可触及多个大小不等,质软,表面光滑,无痛,活动良好的淋巴结,最大直径约3 cm,最小1 cm,双肺,心脏,肝、脾、肾、未见异常,化验血常规,白细胞5.9×109/L,中性粒细胞70%,淋巴细胞25%,红细胞4.0×1012/L,血红蛋白120 g/L,血小板125×109/L,肝功能ALT 12 U/L,AST 30 U/L,TBIL 15μmol,DBIL 5μmol/L,肾功能BUN3.9μmol/L,CR 67μmol/L,ESR 60 mm/1 h, TB-Ab阳性,PPD试验12 mm×15 mm,双颈B超可见多个低回声结节,最大3 cm×3 cm,边界清。  相似文献   

8.
沈敏  邹农  赵永强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0):799-800
病历摘要  患者男 ,2 4岁。因反复发热伴乏力 1年余 ,于 2 0 0 3年 12月 19日入院。患者 2 0 0 2年 11月“感冒”后发热 ,体温最高4 0℃ ,午后著。伴乏力、腹泻。抗炎治疗无效。 2 0 0 3年 1月出现皮肤巩膜黄染。血WBC (9 3~ 2 0 2 )× 10 9/L ,嗜酸粒细胞绝对值 (0 2 9~ 9 9)× 10 9/L ,Hb 82~ 92g/L ,血小板 (2 0 9~ 36 4 )× 10 9/L。ALT 2 88U/L ,AST 2 32U/L ,总胆红素 4 2 4μmol/L ,直接胆红素 316 μmol/L ,白蛋白 2 5g/L。B超示肝脾大。保肝治疗 1个月后肝功能好转 ,发热及腹泻好转。患者于 4月再次出现发热、腹…  相似文献   

9.
王文虎  吴国栋  熊昌清  黄顺东 《肝脏》2013,(12):864-864
患者,男,13岁,学生。因“乏力,纳差,尿黄5 d”入院。入院前1 d 出现发热,咽痛。既往无特殊,发育正常,无家族遗传病史。查体:T 38.9℃,神志清楚,全身皮肤巩膜重度黄染,中度贫血貌,未见肝掌、蜘蛛痣,双侧扁桃体2度肿大,心肺无特殊,肝肋下未及,剑下3.0 cm,质中,脾可及,质中,移动性浊音阳性,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化验:入院前1天外院肝功能:TBil 144.6μmol/L,DBil 94.9μmol/L,ALT 100 U/L,AST 206 U/L,ALP 196 U/L,GGT 510 U/L,Alb 27.9 g/L。尿常规为蛋白质1+。入院后查血常规 WBC 16.31 G/L,Hb 70 g/L,PLT110 G/L。网织红细胞6.2%。尿常规为胆红素,血和蛋白为3+。TBil 542.4μmol/L,DBil 298.0μmol/L, ALT 32 U/L,AST 153 U/L,ALP 42 U/L,GGT 359 U/L,Alb 25.5 g/L,Cho 0.72 mmol/L。肾功能示尿素氮9.95 mmol/L,肌酐115.9μmol/L。PT 43.5 s。病毒学标志物均阴性。裂隙灯下 K-F 环阳性,Combs 试验阴性,血涂片可见棘形及破碎红细胞、幼稚粒细胞。骨髓象示增生活跃,以幼红细胞增生明显,粒细胞系及巨核细胞系正常。肝脏 CT 示肝内多发性再生结节形成,少量腹水。血清铜总量1.62μmol/L,血清铜蓝蛋白75 mg/L,尿铜1135μg/24 h。临床诊断为暴发性肝豆状核变性并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治疗上立即予二巯基丙磺酸钠,甲基强的松龙,护肝,抗炎,输注红细胞,血浆,白蛋白及冷沉淀等综合治疗,病程第3天血红蛋白降至最低33 g/L,1周后恢复并稳定在正常值左右,血小板进行性下降,于病程第10天降至最低19 g/L,后渐稍上升,并维持在50 G/L 左右,肌酐于病程第6天最高达266.8μmol/l,后渐下降并正常。病程第10 d 及15 d两次行血浆置换治疗。病程第18 d 出现肝昏迷,发病后21 d 临床死亡。  相似文献   

10.
田辉 《肝脏》2007,12(6):500-500
患者,女性,48岁,因“乏力、厌食、尿黄15d,头痛、恶心10d,加重4d”于2007年6月14日入院。既往发现HBsAg阳性20年,母亲、兄妹及儿子均HBsAg阳性。闭经2年。2007年5月30日始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厌食、尿黄,无皮肤瘙痒和陶土样便。5d后出现头痛,以前额、颞部为重,恶心,无呕吐。无发热,无眼眶痛、腰痛,无尿少。6月6日外院检查示HBsAg、抗-HBe、抗-HBc阳性;ALT679U/L,AST466U/L,ALP99U/L,GGT247U/L,TBA7.5μmol/L,TBil42.2μmol/L,DBil21.8μmol/L;胃肠钡透示胃炎。予促肝细胞生长素及甘草酸二铵治疗。6月10日症状明显加重,高…  相似文献   

11.
王晓霖  陈秀记 《肝脏》2014,(11):894-895
患者,女,71岁,因”反复乏力、纳差、尿黄3月,再发10 d”于2014年4月30日入院。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无力、食欲下降,伴尿黄。无发热,无腹痛、腹泻。到我院门诊就诊,查 ALP 246 U/L;TBil 222.9μmol/L;IBil 172.5μmol/L;GGT 476 U/L;ACT 176 U/L;AST 240 U/L,以“肝炎”收入院,查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标志阴性;自身免疫性肝炎全套示ANA1∶100阳性,余阴性;给予保肝、退黄、对症治疗,患者肝功能损害继续加重,行1次血浆置换治疗,患者肝功能好转出院。10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四肢无力、食欲下降,伴尿黄,无发热,无腹痛、腹泻,无明显皮肤瘙痒。到我院门诊就诊,再次以“肝炎”收入院。既往史:否认肝病史以及服用对肝脏有损害药物病史。  相似文献   

12.
1 病历摘要患者 :女性 ,31岁。主因反复皮肤、巩膜黄染 1年半 ,口干 3个月 ,于 2 0 0 2年 4月 2 2日入院。 2 0 0 0年 10月上节育环后出现经血增多 ,后渐感皮肤、巩膜黄染 ,尿色呈浓茶样 ,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厌食、乏力 ,无发热、寒战、腰背痛 ,不伴瘙痒。 2 0 0 1年 2月中旬就诊于某院 ,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135U/L ,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 15 8U/L ,总胆红素 (TBIL) 5 2 9μmol/L ,直接胆红素 (DBIL) 34 5μmol/L ,碱性磷酸酶 (ALP) 92 8U/L ,γ 谷氨酰基转移酶(GGT) 75 8U/L ,甲型肝炎抗体、丙型肝炎抗体均为…  相似文献   

13.
顾生旺 《肝脏》2014,(11):895-896
患者,男,58岁,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伴肝区不适9年,于2014年7月3日第9次以”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肝占位”收入我院。缘于2006年3月7日因乏力纳差尿黄腹胀,在院外中药治疗1年无效,肝生化指标示:TBil 234μmol/L,Alb 30 g/L,ALT 183 U/L,AST 156 U/L,肌酐127μmol/L,尿素氮10.5 mmol/L,尿酸367μmol/L,乙型肝炎标记物示HBsAg、抗 HBe、抗 HBc 阳性;HBV DNA 6×105拷贝/mL;B超:肝硬化大量腹水,门静脉高压。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71岁,2010年9月10日以“右上腹不适,全身皮肤黄染伴尿色加深1个月余,发热2 d”为主诉入院。入院前1个月余患者无诱因出现右上腹不适、恶心、全身皮肤黄染、尿色加深,无寒战、高热,无腹胀、腹泻等。经常食用海鲜,2010年7月23日至本院查肝功能:ALT 2260 U /L,AST 3328 U /L, TBil 131.4μmol/L,DBil 103.9μmol/L;HEV -IgM阳性,HEV-IgG 阴性,抗-HBs 阳性,余病毒学指标均阴性;确诊为“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戊型”,予保肝、降酶、退黄等治疗25 d后 ALT、AST 逐渐接近正常,但 TBil、DBil 进行性上升达410、333.5μmol/L。2010年8月19日开始予地塞米松10 mg 静脉滴注,1次/d,1周后复查肝功能示胆红素水平较前明显降低(TBil 256.3μmol/L,DBil 214.8μmol/L),2010年8月26日将地塞米松减量至7.5 mg 静脉滴注,1次/d,治疗1周后复查肝功能示 TBil、DBil 较前稍有升高(TBil 308.2μmol/L,DBil 257μmol/L),患者家属要求出院治疗。院外中医门诊就诊1周(期间不规律服用泼尼松片60~105 mg/d)后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0℃,伴咳嗽、黄白色痰,量多。中医门诊查肝功能ALT 157 U /L,AST 128 U /L,TBil 476μmol/L,DBil 365μmol/L;血常规:白细胞16.8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6.9%;为进一步诊治,2010年9月10日再次来本院,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差,全身皮肤、巩膜重度黄染,无肝掌,双肺可闻及湿罗音,右下肺明显。送痰涂片及培养、血培养等病原学检查,给予头孢曲松1 g,1次/12 h 抗感染;保肝、降酶、退黄等治疗。2010年9月11日血常规白细胞9.6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7%;ALT 165 U /L,AST 141 U /L,TBil 511.2μmol/L, DBil 360.5μmol/L;胸部 CT 示“两肺纹理粗乱,两中下肺可见斑片状阴影,右中下肺可见大片实变影,部分可见透光区”,细菌感染可能大,结合病史真菌感染也有可能,结核待排。头孢曲松治疗后患者体温正常2 d,第3天再次发热,最高体温38.8℃,咳嗽、咳灰黄色痰,量多,2010年9月13日将头孢曲松调整为亚胺培南1 g 静脉滴注,1次/12 h +莫西沙星400 mg 口服,1次/d,同时予两性霉素 B 雾化吸入预防真菌感染,但患者仍反复发热,最高体温38.9℃,咳嗽、咳痰较前无改善;复查白细胞13.1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0.8%;ALT 190 U /L, AST 224 U /L,TBil 295μmol/L,DBil 231μmol/L;2010年9月16日胸部 CT 示:两肺炎症较2010年9月11日有进展,左肺上叶及下叶背段实变伴空洞形成,考虑细菌、真菌重叠感染可能大。此时痰培养回示: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曲霉菌;痰抗酸涂片阴性。遂予卡泊芬净首剂70 mg 后35 mg 静脉滴注,1次/12 h(Child 评分9分)+伏立康唑首剂400 mg,静脉滴注,1次/12 h 后130 mg 静脉滴注,1次/12 h (患者体质量65 kg,Child 评分9分)抢先治疗。复查痰培养,4次均培养出曲霉菌。在卡泊芬净+伏立康唑治疗第11天,亚胺培南+莫西沙星治疗第14天时患者咳嗽、咳痰好转,但仍反复发热,最高体温38.5℃,且复查 CT 示肺部病灶消退不明显,可能是重叠有革兰阳性菌感染,再送痰培养,并于2010年9月27日开始加用利奈唑胺覆盖革兰阳性菌。加用利奈唑胺第3天,患者体温恢复正常,1周后复查胸部 CT 示两肺部炎症病灶较前有所吸收;痰涂片可见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真菌菌丝;痰培养仍示: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曲霉菌,未培养出革兰阳性菌。后多次复查胸部 CT 示患者肺部多发炎症病灶较前逐渐吸收,限于患者经济原因,在卡泊芬净+伏立康唑治疗47 d 后予以停用,调整为为伊曲康唑200 mg,静脉滴注,1次/d(首剂200 mg 静脉滴注,1次/12 h)使用16 d,后调整为伊曲康唑200 mg 口服,1次/12 h 治疗。治疗期间患者多次痰培养示: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在亚胺培南+莫西沙星使用2周后根据药敏予抗生素降阶梯调整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随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体温恢复正常,肺部病灶吸收,在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使用3周时调整为阿奇霉素口服。患者入院时激素用量为泼尼松片20 mg,3次/d,入院开始即予激素缓慢减量至停药,患者 TBil、DBil 逐渐恢复。2010年12月8日患者血常规白细胞5.37×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53.7%;ALT 11 U /L,AST 31 U /L,TBil 47.7μmol/L,DBil 32.9μmol/L,肺 CT 示炎症病灶较前明显吸收。患者要求出院,予以办理,嘱院外继续口服伊曲康唑抗真菌治疗(图1)。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舒肝宁联合还原型谷胱苷肽治疗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药物性肝炎患者分别接受舒肝宁联合还原型谷胱苷肽和甘利欣联合还原型谷胱苷肽治疗4周,比较疗效。结果接受舒肝宁联合还原型谷胱苷肽治疗的患者在治疗2周时总胆红素从101.2±52.3μmol/L降至30.2±20.1μm01./L,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结束后降至10.2+7.5μ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接受舒肝宁联合还原型谷胱苷肽治疗的患者治疗结束后谷丙转氨酶由337.6±135.5U/L降至26.2±16.6U/L,天冬氨酸转氨酶由389.5±106.2U/L降至29.2±10.3U/L。结论舒肝宁联合还原型谷胱苷肽治疗药物性肝炎具有较好的疗效,而且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31岁。2005年12月17日在网吧内感胸闷,就诊过程中突然意识丧失,血压40/20mmHg(1mmHg=0.133kPa),予血管活性药物后几小时内血压逐渐恢复正常,随后4d尿量减少至200ml/d,伴四肢水肿。外院化验:WUC8.0×10^9/L、中性0.8,Hb132g/L,PIJT143×10^12/L,肌酐(Cr)810μmol/L,ALT5700U/L,谷氨酰转肽酶(GGT)246U/L,乳酸脱氢酶(LDH)6672U/L,总胆红素(TBIL)75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46.5μmol/L,肌酸激酶(CZ)26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391U/L,  相似文献   

17.
更正声明     
1 病例 患者男,76岁,因“皮肤瘙痒、乏力1月、加重伴黄疸1周”入院,院外查总胆红素(TB)高达179.9μmol/L,以“黄疸原因待查”于2007年2月8日入院。既往体弱,有乙肝病史10年,1997年行结肠穿孔修补术,2000年有肠梗阻病史,2003年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实验室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890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532U/L,血清总胆汁酸(TBA)305μmol/L;TB179.9μmol/L,直接胆红素(DB)106.3μmol/L,间接胆红素(IDB)73、6μmol/L,白蛋白(ALB)36g/L;  相似文献   

18.
患者 ,女性 ,16岁。因纳差、乏力、皮肤巩膜黄染 3个月 ,牙龈、皮肤出血 10天 ,发热 3天入院。 3月前无诱因出现纳差、乏力、尿黄及皮肤粘膜黄染 ,查总胆红素 >2 0 0 μmol/L ,按急性黄疸性甲型病毒性肝炎予以护肝、降酶、退黄治疗 ,症状好转。1月前再发 ,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73 5U /L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10 15U /L ,总蛋白 (TP) 5 9.3 g/L ,白蛋白(ALB) 3 9.9g/L ,总胆红素 (TBIL) 15 2 .8μmol/L ,直接胆红素(DBIL) 3 4.1μmol/L。 10天前出现牙龈、皮肤出血 ,伴头昏、心慌和关节疼痛。 3天前开始发热 ,体…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8岁。因发热、恶心呕吐、腹痛3d伴意识模糊、烦躁1d于2008年2月19日入院,病史由母亲代述,可靠。患者入院前3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有腹痛,无抽搐、腹泻,按急性胃肠炎予抗感染治疗,疗效不明显。渐出现意识模糊、烦躁及皮肤黄染,在当地市级院查肝功示:总胆红素(TBil)71.8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49.92μmol/L、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6177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8963U/L,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81岁,因上腹痛、呕吐6h入院。5个月前曾行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胆总管内取出4枚直径1.2~1.5cm结石。平素有食带皮苹果习惯。体检:巩膜黄染,上腹压痛( ),肝区叩痛( )。血丙氨酸转移酶279U/L,门冬氨酸转移酶434U/L,碱性磷酸酶114U/L,γ-谷氨酰转肽酶102U/L,总胆红素75.8μmol/L。B超:胆总管直径1.5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