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术中出现去迷走效应及消融碎裂电位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89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行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术治疗,消融终点为肺静脉电隔离,将术中出现去迷走效应及标测到碎裂电位并进行消融的房颤患者列为阳性组,余患者列为阴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天、3个月、6个月的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EF)的变化。结果 89例均达消融终点,术后3个月保持窦性心律且无房性心律失常发作的患者64例,其中阳性组23例,阴性组41例。阳性组成功率高于阴性组(85.19%vs66.13%,P<0.05)。术后6个月阳性组HRV较术前降低(P<0.05),阴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的LAD减小、EF增加(P<0.05),阳性组LAD减小值高于阴性组(P<0.05),而EF增加值无差异(P>0.05)。结论环肺静脉消融术治疗房颤过程中发生去迷走效应及碎裂电位消融可伴有房颤消融成功率的增加,左房内径减小,不降低患者的EF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CM)患者及导管射频消融(RFCA)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96例房颤患者分为两组,TCM组32例(LVEF<50%,1组),非TCM组(LVEF≥50%)264例(2组),1组RFCA术后分为LVEF恢复组23例(LVEF≥50%,3组)与未恢复组9例(LVEF<50%,4组),经体表心电图及Holter记录心动过速的平均病程(MCD)、平均持续时间(MPT)及平均心室率(MHR)及术后MPT、MHR,经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获取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房内径(LAD)。随访(7±1.9)个月,研究房颤致TCM及RFCA术后LVEF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 (1)1组较2组持续性房颤(PeAF)患者多见(χ2=14.6,P<0.01),术前1组心动过速时MPT(t=3.182,P<0.05)及MCD高于2组(t=2.15,P<0.05),MHR显著低于2组(t=-5.384,P<0.05),LAD(t=4.864,P<0.05)及LVEDD(t=2.206,P<0.05)大于2组;(2)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1组较2组需更广范围的碎裂电位消融达到消融终止(χ2=12.04,P<0.01),两组消融终止率(62.5%比69.3%,χ2=0.62,P=0.43)及消融成功率(56.2%比70.1%,χ2=2.53,P=0.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与术前比较,1组术后LAD(t=2.09,P<0.05)及LVEDD显著缩小(t=2.44,P<0.05),且LVEF明显增加(t=-8.00,P<0.01)。与3组相比,4组术前MCD较高(t=2.95,P<0.05),术前术后LAD(t=2.64,P<0.05)(t=3.06,P<0.05)及LVEDD(t=2.57,P<0.05)(t=3.28,P<0.05)均较高(P<0.05)、LVEF(t=-3.70,P<0.01)(t=-5.00,P<0.01)较低,3组患者LVEF增幅较4组高(t=2.5,P=0.00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eAF(OR=4.37,P=0.01)、术前MHR(OR=0.936,P<0.0001)及MCD(OR=1.173,P=0.016)是预测房颤发生TCM的独立危险因素。4组术前MCD较3组长(t=2.95,P=0.007),但多元回归未发现术后LVEF恢复的预测因子。结论 PeAF、术前MHR及MCD为房颤致TCM的独立危险因素,RFCA可显著改善多数患者心脏结构和心功能,经较广泛基质消融后,消融成功率及远期预后与非TCM患者相近;未发现RFCA术后LVEF恢复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维电生理导航系统(Carto3)指导下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成功率。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10月我院心内科心房颤动病人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经Carto3指导下行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观察研究组的手术成功率和1年内复发率,检测射频消融术的消融时间、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随访并记录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卒中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所有病人在术后恢复为窦性心律,即刻成功率为100%。随访1年后,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为83.33%,阵发性房颤治疗成功率为94.44%,持续性房颤治疗成功率为66.67%;射频消融复发率为16.67%(5/30),阵发性房颤复发率为5.56%(1/18),持续性房颤复发率为33.33%(4/12)。成功组和复发组消融时间、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左心房最大容量(LAV)、心房前后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LVV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48h内5例出现胸部不适,超声发现有2例出现无压塞症状的少量心包积液;术中、术后均未出现肺静脉狭窄、心脏压塞、食管瘘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arto3指导下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显著减少术后12个月的卒中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与老年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房颤关系。方法:检测68例老年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房颤患者(观察组)的最大P波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并与42例老年高血压病无阵发性房颤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的两组各20例患者的左房内径(LA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Pmax、Pd:观察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LAD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LVEF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Pmax和Pd可作为预测老年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房颤最简单的心电图指标。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ARNI)对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射频消融(RFCA)术后左心房结构、心脏收缩功能及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首次行RFCA的持续性房颤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凝、抗心律失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ARNI6个月。比较2组术后房颤复发率、血压、左心房直径(LA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2组患者术后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LAD小于对照组,LVEF大于对照组(P均<0.05);而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房颤未复发组患者较复发组病程更短、LAD更小,且服用ARNI的患者比例更高。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LAD (HR=1.086,95%CI: 1.004~1.174,P=0.040)和病程(HR=1.010,95%CI: 1.003~1.017,P=0.007)是影响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口服ARNI对房颤复发无显著影响。结论:ARNI可减小持续性房颤RFCA术后LAD,并提高LVEF;且口服6个月改善较果较3个月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观察持续性房颤患者microRNA-328(miRNA-328)的表达水平及左心房内径(LAD)的变化,探索miRNA-328与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重构的相关性及螺内酯的干预作用。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0日~2020年5月31日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正常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住院的持续性房颤患者48例作为持续性房颤组(经常规药物治疗1.5年后),定量检测miRNA-328的相对表达量,通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LAD。对持续性房颤组患者加用螺内酯干预6个月(20 mg, 1次/d),每月进行心电图、肝肾功能、血钾检测。6个月后再次进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电图、miRNA-328定量检测。 结果 持续性房颤组在冠心病、高血压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LDL-C) 及左房内径(LAD)均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持续性房颤组血清miRNA-328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其表达水平与LAD呈正相关(r = 0.333, P<0.05),校正后两者仍呈正相关(r = 0.449, P<0.05)。服用螺内酯6个月后患者miRNA-328与LAD值均较服药前下降(P<0.05)。 结论 miRNA-328可能参与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心房重构过程,可成为早期预警与临床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和房颤治疗的新靶点。螺内酯可逆转心房重构,成为预防和治疗持续性房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高血压伴阵发性发颤患者在苯磺酸氨氯地平与氢氯噻嗪治疗基础上辅以缬沙坦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86例,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磺酸氨氯地平+氢氯噻嗪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缬沙坦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D)、P波离散程度、房颤发作频次、后期随访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心功能无明显差异,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压均明显降低,但两组患者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心功能(LVEF、LAD)好转更为明显,P波离散程度、房颤发作频次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阵发性房颤复发率,转为持续性房颤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缬沙坦辅助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房颤复发率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对需心室起搏病人左心室功能、起搏器程控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3月于我院需心室起搏的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右室低位间隔部起搏,研究组予以LBBAP。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左室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右房内径(RAD)]、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心电图参数(QRS波宽度),并比较两组起搏器程控随访(术后1、3、6、12个月)期间起搏参数(阈值、阻抗、感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1、3、6、12个月LVEF均高于对照组,LAD、RAD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3、6、12个月血浆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3、6、12个月QRS波宽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3、6、12个月阻抗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3、6、12个月阈值、阻抗、感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片联合体外反搏对老年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76例,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试验组(=57)和对照组(n=19)。2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常规抗心衰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曲美他嗪片及气囊式体外反搏治疗。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6个月时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治疗6个月内的房颤及急性心衰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LVESD和LVEDD水平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NT-proBNP和hsCR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VEF和6MW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房颤及急性心衰发生率和房颤负荷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美他嗪片联合体外反搏可有效改善老年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心衰标志物的水平,降低房颤及急性心衰发生率,是治疗老年房颤合并心衰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接受经导管射频消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7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入院的≥65岁持续性房颤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病人自愿原则随机分为射频消融组50例与服药组50例。射频消融组均行导管射频消融术。服药组采用常规服胺碘酮、华法林。观察两组患者恢复窦性心律成功率、1~5年生存率及脑梗死、心肌梗死发生率。分析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P波离散度(Pdis)及P波最大时限(Pmax)的变化。结果射频消融组治疗后9、12月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优于服药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dis及Pmax变化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射频消融组患者治疗后Pdis及Pmax优于服药组(P<0.05);射频消融组总有效率88%,服药组总有效率6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射频消融组1年生存率为96%(48/50),5年生存率为88%(44/50);服药组1年生存率为82%(41/50),5年生存率为68%(34/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经导管环肺静脉线性消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口服培哚普利对在阵发性心房颤动(PAF)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心脏功能结构及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可溶性基质裂解素2(s ST2)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128例PA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n=64)和观察组(n=64)。两组患者均给予环肺静脉隔离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对照组给予射频消融术后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培哚普利治疗,观察两组心肌酶谱水平、心功能指标、血清相关因子水平、复发率及不良事件。结果 服药后2小时和48小时,两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较术前高,但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服药后6个月,观察组左房前后径(LAAP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S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alectin-3、s ST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服药后6个月房颤复发率(6.25%)较对照组复发率(19.05%)低(P<0.05);两组不良事件(咳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压力监测技术采用高功率短时程(HPSD)射频消融模式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行低功率长时程(LPLD)模式射频消融的房颤患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HPSD模式射频消融的房颤患者60例为研究组。两组均采用损伤指数(LSI)控制每个消融点终点,前壁和底部LSI 4.5~5.5,后壁和顶部LSI 4.0~4.5,观察两组双侧肺静脉电位一次性单圈隔离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并发症发生率、1年手术成功率。结果 两组均能达到手术即刻成功,研究组肺静脉电隔离(PVI)一次性单圈隔离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透视X射线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空白期内复发的比例较高,研究组空白期内复发率略低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1年复发率明显下降,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HPSD房颤消融模式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减少X线曝光时间,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分阶段心脏康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病人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3月于本院行急诊PCI的AMI病人12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60例)和研究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与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分阶段心脏康复治疗。比较两组心肺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管内皮功能、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PCI术后6个月,两组最大摄氧量(VO2max)、无氧阈、氧脉搏均高于PCI术后1周,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的时间变化与组别之间具有交互作用(P<0.05);组间比较,PCI术后1周、3个月、6个月,研究组LVEF均大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1周、3个月、6个月,两组LVEF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一氧化氮(NO)的时间变化与组别之间具有交互作用(P<0.05);组间比较,PCI术后1周、3个月、6个月,研究组NO均大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1 d、1周、3个月、6个月,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CARTO三维标测系统引导下以环肺静脉口消融术为核心并联合其他射频消融术式治疗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老年房颤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入选2010年4月~2016年8月于解放军第252医院住院首次接受房颤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患者共10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以环肺静脉隔离术治疗为核心并联合其他射频消融术式的治疗方案,其中术后即刻成功为90例,手术失败未达到消融目的有12例。将术后即刻成功的90例患者分为老年人房颤组(≥60岁,49例)和非老年人房颤组(60岁,41例),跟踪随访患者长期预后情况。并观察手术的成功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老年房颤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通过跟踪随访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发现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在术后复发率上无显著性差异(28.57%vs. 24.39%,P0.05),其复发因素与术前左房内径(LAD,mm)和病史时间(年)密切相关。老年组与非老年患者导管消融成功并维持窦性心律,其术后LAD与术前相比均减小(P0.05),而两组患者经导管消融术后未能维持窦性心律的,其术后LAD与术前相比未见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与术后比较未见明显变化(P0.05)。患者术后发生心包少量积液、少量渗出性胸腔积液、穿刺部位血肿等并发症,均经积极处理后好转,但无心包填塞、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ARTO三维标测系统引导下的导管消融治疗老年房颤是安全有效的。术前LAD(mm)和病史时间(年)是老年患者导管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老年房颤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与房颤的临床关系。方法选取非瓣膜性老年房颤患者112例(阵发58例,非阵发54例)为房颤组,选取52例性别、年龄、病情与之相仿的窦性心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LAD)、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房颤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Hs-CRP、IL-6、TNF-α和LA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非阵发房颤组Hs-CRP、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阵发房颤组(P<0.05)。结论非瓣膜性老年房颤患者Hs-CRP、IL-6、TNF-α和LAD水平明显升高,考虑其发生与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7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缬沙坦治疗组与氨氯地平对照组,比较两组用药6个月后血压、房颤发作情况、心电图P波时限(PWD)以及左房内径(LAD)、容积(LAV)、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血压均达到目标水平,且无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维持窦性心律比例更高(82.8%vs53.1%,P<0.05);PWD、LAD、LAV、血浆BNP水平下降更明显(P均<0.05)。PWD与LAD、LAV呈正相关。结论缬沙坦有益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维持窦性心律,并可以改善左房结构重构和电重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药物治疗与射频消融术对中频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PVC)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中心收治的中频右心室流出道PVC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药物治疗组和射频消融组,每组20例。药物治疗组患者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射频消融组患者行射频消融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血流峰值流速(E峰)、舒张晚期血流峰值流速(A峰)、E/A比值、E/左房室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Ea)比值]、PVC次数、心率及一般健康评分差值、生理功能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前LVEDD、LAD、LVEF、E峰、A峰、E/A比值、E/Ea比值及治疗6个月后LVEDD、LAD、LVEF、E峰、E/A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A峰慢于药物治疗组,E/Ea比值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射频消融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LAD短于治疗前,E/Ea比值低于治疗前(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PVC次数、心率、生理功能评分及治疗6个月后生理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PVC次数少于药物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心率、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一般健康评分差值高于药物治疗组(P0.05)。药物治疗组、射频消融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PVC次数少于治疗前,药物治疗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心率低于治疗前(P0.05)。(3)治疗期间药物治疗组患者出现心动过缓2例。结论与药物治疗相比,射频消融术可更有效地改善中频右心室流出道PVC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减少PVC次数,提高患者一般健康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114例病例按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56例和治疗组58例,均常规给予拜阿司匹林100mg及辛伐他汀20mg,每晚1次。治疗组在原治疗方案基础上加服参松养心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观察治疗后6个月两组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P波离散度(Pwd)、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液流变学等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6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及治疗前后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max、Pwd及LA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等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可影响PAF患者Pmax及Pwd,减少房颤发作,缩小PAF患者LAD及改善机体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及1年内心房纤颤(房颤)复发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于四川省泸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PAF住院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培哚普利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12周为1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放射免疫法检测AngⅡ水平;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左心室舒张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期内径(LVDs)、左心房内径(LA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记录末次随访(治疗后12个月)时的收缩压、舒张压、LVDd、LVDs、LAD、LVEF和房颤复发率。结果治疗1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高血压合并PAF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LAD、LVDd、LVDs、血清hsCRP、TNF-α和AngⅡ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LVEF显著升高(P0.05);联合组的房颤复发率为17.3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9.13%(P0.05)。结论培哚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降低高血压合并PAF患者的AngⅡ水平,改善血压和心功能,减少房颤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辅酶Q10(CoQ10)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介入术后心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北京安贞医院于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79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0例,予冠心病常规治疗,研究组39例,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联合辅酶Q10进行治疗,均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治疗前及治疗1、3及6个月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LVEF均显著升高,而LVEDD、LVESD、LVESV均显著降低,治疗后研究组的心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1、3及6个月后,PT、FIB均显著升高(P0.05),MPAR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继续治疗至6个月与治疗3个月时的凝血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辅酶Q10对冠心病介入术后的心功能恢复作用显著,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