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比较全身麻醉前后留置尿管对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9月在我科行择期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均男性,ASA I-II级,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A组在全麻前导尿并留置尿管;B组在全麻气管插管后留置尿管,在术结束前30 min静脉给与0.1 mg/kg地佐辛;C组在全麻诱导时留置尿管,在手术结束后,麻醉苏醒前拔除尿管.术毕三组均予静脉镇痛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留置尿管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全麻复苏期舒适度的情况.结果 B、C两组患者在术毕复苏期血流动力学较平稳,尿道不适发生率A组26例(65%)、B组7例(17.5%)、C组5例(12.5%),B、C两组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 手术病人留置尿管的最佳时机应在麻醉后.  相似文献   

2.
心胸外科病人术中的呼吸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月~2006年1月我院心胸科手术340例,其中心脏手术123例,食道手术129例,肺部手术33例,纵膈手术15例,急诊胸外伤气管肺部手术39例。其中男性220例,女性118例,男女之比为1·9∶1,年龄最大为75岁,最小为3岁,平均年龄为32·4岁。340例手术均在全麻下行气管插管,静脉与静脉复合加吸入麻醉进行。术中除常规心电图、氧饱和度、血压、脉搏监测外,对心脏患者进行有创的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监测。麻醉呼吸机常规监测潮气量、呼吸频率、分钟通气量和呼气末CO2的测定。心脏患者增加动脉血气和尿量的监测。340例手术病人均安全的离开麻醉科,返回病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和静脉全身麻醉方法用于老年患者髋部手术的优缺点.方法 选79例择期髋部手术患者,ASAⅠ~Ⅲ级,年龄60~89岁,随机分为腰硬联合组和静脉全麻组.腰硬联合组42例,选L2-3或L3-4间隙,用盐酸昂丹司琼片腰硬联合穿刺套件行腰硬联合阻滞.静脉全麻组37例,行快诱导气管插管全麻.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相应麻醉时的舒适度;麻醉前、麻醉后5 min、手术主要步骤进行时、术毕、术后1、4、8、12、24 h的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及术后VAS评分.结果 腰硬联合组在麻醉操作过程中患处疼痛率明显高于静脉全麻组(P<0.05);术中两组生命体征均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但腰硬联合组术中血压、心率均低于静脉全麻组(P<0.05),直至术后12、24 h后两组血压、心率差异不显著;两组脉搏氧饱和度差异不显著;腰硬联合组VAS评分在术后8 h内明显低于静脉全麻组(P<0.05),12 h后两组VAS评分差异不显著.结论 腰硬联合和静脉全麻用于老年髋部手术时各有优缺,应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对204例65岁以上的老年肺癌患围术期的麻醉管理进行回顾性的经验总结.方法麻醉采用全静脉或静吸复合麻醉:在围术期内进行呼吸管理和无创心肺监测结果全组192例苏醒迅速,12例苏醒延迟;178例术毕顺利拔管,2]例延迟拔管,无麻醉死亡.结论年龄并非是决定手术麻醉的唯一因素;认真进行围术期麻醉管理是提高老年人麻醉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黄美玲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9):1649-1650
目的对肺部肿瘤合并轻度肺心病麻醉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肺部肿瘤合并轻度肺心病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甲组采用单纯气管插管全麻进行手术治疗;乙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插管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乙组患者在气管插管时、气管插管后各项生命体征、术后苏醒时间、全麻药物使用量、术后并发症显著优越于甲组患者,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针对肺部肿瘤合并肺心病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插管进行麻醉,疗效确切、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对糖尿病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该院手术室行全麻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306例。根据时间分为15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1-12月156例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实施普通的手术护理常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对全麻术后并发症实施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全麻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全麻后并发症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低血糖、高渗性昏迷、谵妄、苏醒延迟与躁动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平均血糖波动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集束化护理用于糖尿病手术患者降低了全身麻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利于血糖的控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氟马西尼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麻醉诱导及术中维持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观察组于手术结束后静注0.3 mg氟马西尼,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1、2、3、6 d进行神经心理测试并比较。结果对照组出现认知障碍6例,观察组未出现认知障碍,两组比较P<0.05。结论氟马西尼能降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本院手术治疗的54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老年患者所用的麻醉方案分组,其中27例全身麻醉的老年股骨骨折手术患者纳入全麻组,另27例腰硬联合麻醉的老年股骨骨折手术患者纳入联合组。结果 麻醉前联合组与全麻组心率、血压无差异,麻醉后10分钟、麻醉后30分钟、术毕时心率、血压优于全麻组(P<0.05);麻醉前联合组与全麻组肾上腺素、皮质醇无差异,术后6小时联合组肾上腺素、皮质醇显著低于全麻组(P<0.05);联合组术后24小时、36小时、48小时的MMSE评分高于全麻组(P<0.05);联合组术后低氧血症、低血压、恶心、感染等并发症低于全麻组(P<0.05);联合组麻醉满意度高于全麻组(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安全性更高,可以稳定术中心率、血压,抑制应激反应,减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在老年股骨骨折手术患者中广泛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的两种麻醉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在该院接受腹部手术的糖尿病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1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全麻。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30 min、手术开始、手术开始后30 min、手术开始后60 min,血糖(PG)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30 min、手术开始、手术开始后30 min、手术开始后60 min,PG值均波动值小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患者在术中PG值波动较小,PG值变化较小,所以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作为糖尿病患者进行腹部手术时的首选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硬膜外和全身麻醉两种方式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效果。方法行手术治疗的178例患者,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全麻组(89例)和硬膜外组(89例),全麻组患者予以全身麻醉,硬膜外组予以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心率、血压异常情况、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术后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硬膜外组患者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全麻组(P<0.05);麻醉前,全麻组和硬膜外组患者血压和心率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全麻组血压、心率异常率显著高于硬膜组(P<0.05);硬膜外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术后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全麻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手术治疗患者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不仅能有效维持血压和心率正常,还能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减少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麻醉的方法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采取该院自2012年8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这80例糖尿病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以及尿酮变化。结果 8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无意外情况出现,麻醉手术后患者血糖有所增加,患者血糖处在一个可控制范围内,但硬膜外麻醉组血糖变化低于全麻组。结论在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过程中,对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对血糖的影响比采用全麻要小,硬膜外麻醉方法取得的麻醉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和静脉全麻两种方式对糖尿病患者下肢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6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行下肢骨折手术的189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硬膜外麻醉组)95例和对照组(静脉全麻组)94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静脉麻醉,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所有患者给予持续心电监护,记录不同手术时段的血压、心率及血糖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意外情况出现,麻醉手术后患者心率、血压及血糖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心率、血压及血糖水平上升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较静脉全麻的方案更有助于维持糖尿病患者手术期间血糖和生命体征指标的稳定,是糖尿病患者实施下肢骨折手术治疗时较为合适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人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手术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全麻组30例,硬膜外麻醉组30例,对比其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中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并发症发生。术后1 h以及术后24 h的血糖和尿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组均优于全麻组。结论手术及麻醉会增强患者的应激反应,导致血糖增高,硬膜外麻醉效果好,可在临床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14.
李明勇  韩雪萍 《山东医药》2009,49(23):88-89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宫颈癌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行宫颈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和硬外麻组各45例,分别采用全麻及硬膜外麻醉,手术方法相同。两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及术后1h、1d、3d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IL-6、TNF-α水平。结果两组麻醉后及术后CD3^+、CD4^+、CD8^+及CD4^+/CD8^+均较麻醉前下降(P〈0.05),术后3d全麻组各项指标低于麻醉前及硬外麻组(P〈0.0.5);全麻组IL-6术后1h有一过性升高(P〈0.05),全麻组术后1h、1dTNF-α及硬外麻组术后1h TNF-α均降低(P〈0.05)。结论全麻及硬膜外麻醉对手术应激反应抑制程度不同。硬膜外麻醉对宫颈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较轻.  相似文献   

15.
胸部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中术后疼痛较重,可明显影响机体内环境稳定㈩。因此,有必要探索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我院2003-01/2004-01对128例开胸病人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与单纯静脉复合全麻施术者比较,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两种麻醉方法对老年胸科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人胸科手术由于创伤大,应激反应大,对血液流变学有较大影响,从而增加了患者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机会。我们于2004年8月至2006年8月采用两种麻醉方法,观察其对老年胸科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们采用免疫酶联(ELISA)法和酵母菌花环试验,测定了31例全麻术后患者外周血红细胞CRI分子的数量表达、RBC-C3bR花环率及RBC-ICR花环率,以探讨全麻木后患者红细胞CRI活性、RCIA功能变化及意义。 资料与方法:全麻术后患者组31例,男26例,女11例;年龄8~69岁。手术种类:颅脑手术9例,普胸科手术12例,腹部手术10例。麻醉方法:均采用2.5%硫喷妥钠、琥珀胆碱静脉诱导,快速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维持(普鲁卡因、芬太尼-恩氟醚),麻醉及手术时间:1.5~4小时,平均2.5小时。全部患者术前检查无明显心、肝、肾疾患及糖尿病病史。②正  相似文献   

18.
高龄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管理经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总结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高龄患者行非心脏手术麻醉管理的经验,提高麻醉管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年龄70~101岁,平均(77.5±6.3)岁,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资料。总结麻醉方法、药物应用、监测和围术期不良事件的预防及处理措施。结果:71例行下肢和下腹部手术患者选择硬膜外麻醉,首次剂量1%利多卡因6~8mL;其余为全身麻醉;全身麻醉在诱导时容易发生血压波动,急诊手术患者更明显。全组患者术前穿刺动、静脉监测,72%患者术中应用硝酸甘油治疗,34例患者术中应用多巴胺,63例心律失常者应用胺碘酮或艾司洛尔。麻醉期无死亡病例,1例患者术后2d死于急性心肌梗死。结论:重视术前准备和术中监测;硬膜外麻醉选择低浓度、小容量多次给药方法;全麻诱导药应用缓慢给药、延长诱导时间方法;维持术中循环稳定,积极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心功能较差者适当应用强心利尿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麻与单纯全麻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腹部手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且施行腹部手术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硬膜外复合全麻,对照组给予单纯全麻,观察两组麻醉和手术基本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芬太尼、异丙酚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术后躁动、术后恶心呕吐、低氧血症和通气不足、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术后至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在老年高血压患者腹部手术麻醉药物用量少,并且术后并发症少,更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全麻及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80例择期行骨科大手术(如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髋部周围骨折手术)的老年(≥65岁)患者,按所用的麻醉方法分为全身麻醉组(全麻组)和硬膜外麻醉组(硬膜外组),各90例。两组均于术前1 d及术后第1、4天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行认知功能检测。术后MMSE得分较术前得分降低≥2分者即为发生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结果全麻组中有72例、硬膜外组中有80例完成认知功能检测。术后第1天全麻组POCD发生率为34.7%(25/72),硬膜外组为22.5%(18/80);术后第4天分别为19.4%(14/72)、15.0%(12/80);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下,骨科大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均可发生POCD,这两种麻醉导致POCD率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