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隐球菌病是因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隐球菌病虽为全身性感染,但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为多见,该菌常侵犯中枢系统的原因^[1]可能为:①脑脊液中缺乏抗体;②脑脊液中缺乏补体激活系统;③脑脊液中的多巴胺有利于隐球菌生长。现就本所1例老年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是由人免疫缺陷病病毒(HIV)所引起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主要侵犯和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T细胞),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最后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艾滋病临床表现复杂,可引起肺部、胃肠系统、神经系统、皮肤黏膜、眼部等感染。现将本院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新型隐球菌是一种带厚荚膜的酵母菌,在土壤中广泛存在,在干燥环境中可以生存达1 a之久。新型隐球菌感染多为外源性感染,它能够感染人类皮肤黏膜、大脑和肺部,引起皮肤黏膜隐球菌病、隐球菌性脑膜炎和隐球菌性肺炎。新型  相似文献   

4.
隐球菌病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一种亚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感染,对免疫功能受损或正常的宿主均可致病。隐球菌病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肺部、皮肤和骨骼,亦可经血行播散至全身各脏器。本文报道1例高龄老人皮肤隐球菌病继发血流感染,抗感染联合局部治疗后痊愈的案例,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隐球菌血流感染的认识,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85岁,农民。因"发热4 d,左下肢肿痛1 d"于2019年7月10日入住我院感染科。  相似文献   

5.
肺隐球菌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在临床上十分少见 ,早期诊断较为困难 ,在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前常漏诊或误诊为肺部肿瘤 ,错过治疗时机 ,最终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使治疗难度增大。本文报道 2例肺隐球菌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与护理体会。1 临床资料例 1 ,男 ,2 3岁 ,学生。患者于 1 997年 7月在当地参加高考体检行胸片检查时发现右肺有一块状阴影 ,在外院行手术切除肿块 ,病变组织培养见“隐球菌” ,给予“大扶康 0 .3g每日 1次口服” ,治疗 1 5d出院。 6个月后患者自觉头痛 ,伴恶心、呕吐 ,腰穿查脑脊液见“隐球菌” ,诊断肺隐…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2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刚 《浙江临床医学》2003,5(11):822-822
隐球菌病是由隐球菌感染引起的 ,多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过程 ,并常致深部感染。其中新型隐球菌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和肺 ,亦可侵犯骨髓、皮肤、粘膜和其他内脏 ,以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以下简称隐脑)最为多见 ,也最为严重[1]。新型隐球菌感染是艾滋病 (AIDS)病人的一种机会性感染 ,已成为AIDS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2]。作者于2000年8月~2002年8月在中国援中非共和国医疗队友谊医院内科工作期间 ,确诊AIDS125例 ,其中合并隐脑者26例 ,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合并隐脑的26例 ,占AIDS总病例的20.8 %。患者均为当地的黑…  相似文献   

7.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和/或脑实质所致,是一种致残率和致死率都比较高的神经系统疾病。我科自1999年以来,对部分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尤其是病情较重者或难以行腰穿检查者,采用了腰椎椎管置管术治疗,并针对该项治疗制订了一系列护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聚合酶链反应快速诊断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隐球菌是一种条件致病性真菌,近年来,由于肾上腺皮质激江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免疫功能低下为隐球菌病的重要诱因,其尽染逐年增多.长期以来对隐球菌病的实验诊断主要依据墨汁复杂、分高培养,早期用性率低且耗时长,当病原体检出时病情已严重,达不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目的.因此,急四一种早期、快速检测新型隐球菌的方法.本研究根据新型隐球菌特异性保守区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聚合国链反应(PCR)技术快速检测脑省液中的新型隐球菌,用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早期诊断.1材料和方法1,1临床标本由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脑…  相似文献   

9.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虽不多见,但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加,由于此病病程长,病情重,药物治疗副作用大,使病人康复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地12例新型隐球力性脑膜炎的护理进行了总结,着重报告了由此病引起民的严重症状颅内高压的护理,使用药物二性霉素B的观察要点,心理护理在长时间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隐球菌是一机会致病菌,其感染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关。最常引起呼吸系统感染,在肺部感染形成后,迅速血行播散,全身器官均可累及。其中,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最常见,易引起隐球菌脑膜炎,应加以警惕。两性霉素B(AMP)是治疗隐球菌感染的有效药物,但因其毒性大,不良反应较多,限制了该药的临床应用。如因病情需要,权衡利弊后,可在严密观察下应用,并辅助用药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原学检测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俊凤 《临床荟萃》2001,16(9):412-412
新型隐球菌是引起人类中枢神经系统霉菌感染的最常见菌株。在脑脊液中检出病原菌是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确诊的最可靠证据。本院对 32份脑脊液分别采用涂片墨汁染色法、细胞学伊红美蓝 -姬姆萨染色法和细胞学墨汁染色法检测新型隐球菌 ,并对其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 ,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的采集 所有 32份脑脊液均为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腰椎穿刺术后留取。用普通无菌试管留置待检。1.2 病原学检测方法  1涂片墨汁染色法 :取脑脊液 3.0~5 .0 ml置于普通试管中 ,以 2 0 0 0 r/min,离心 10分钟后弃去上清液 ,将沉淀物置于洁净玻片上…  相似文献   

12.
程相龄  张丽 《天津护理》2012,(5):343-344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于新型隐球菌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新型隐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主要生存于土壤和鸽粪中,为条件致病菌,易发生在全身免疫功能极度低下的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头痛、发热、头晕、呕吐、视力模糊或复视等[1]。我科于2012年2月收治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新型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是能感染人类的一类致病真菌。宿主肺部吸入环境中的隐球菌孢子或者干燥的酵母样细胞引起感染[1]。在免疫正常的人体中,隐球菌细胞可保持较长时间的潜伏状态,而在免疫受损的情况下,隐球菌可以形成肺部感染,进而播散到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致命的脑膜炎[2]。在免疫功能不全的感染患者中,大部分病例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14.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新型隐球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脑膜炎,该病原体通过呼吸道及皮肤破损处进入血液循环感染中枢神经系统。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以头痛为首发症状,伴有发热、脑膜刺激征,甚至抽搐、昏迷本病如不及时治疗常于数日内死亡。我科采取了二性霉素B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小儿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1例误诊为肺癌的罕见肺隐球菌感染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智 《护理研究》2009,(9):2348-2349
原发性隐球菌肺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亚急性或慢性肺部真菌病。新型隐球菌属酵母菌,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和肺,单独侵犯肺部者称为原发性肺部隐球菌肺炎,约占新型隐球菌感染的20%。隐球菌为机会性致病菌,故该病发生率不高,以往国内报道不多,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以及慢性病病人如糖尿病、艾滋病等易感染该病。我科于2008年6月收治1例误诊为肺癌的罕见隐球菌肺炎伴全身散在多发皮疹病人,经过积极的氟康唑(大扶康)抗真菌序贯治疗及保肝调节免疫治疗后好转并出院,现将该病人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6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和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玉欢  李玲  黄如训  鹿寒冰  王艺东  李阳 《新医学》2002,33(10):589-591
目的:总结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经病原学或尸体解剖病理证实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结果: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以颅内高压,脑膜刺激征为主,可有中枢神经系统局灶损害症状,脑脊液压力升高53例,其中超过2.94kPa (30cmH2O)42。尸体解剖发现脑膜渗出,增厚及肉芽肿病变,以脑室脉络丛为甚。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进行性颅内压升高,对进行性颅内压升高,脑膜刺激征阳性的患者反复进行脑脊液墨汁染色查新型隐球菌,有助于减少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7.
隐球菌脑膜炎主要是由隐球菌属中新型隐球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的一种深部真菌病 ,它约占隐球菌感染的80 % ,预后严重 ,死亡率高。即使经过正规治疗和护理 ,死亡率仍高达 2 5%~ 60 % [1,2 ]。我院 1985年以来收治了 5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 ,现将治疗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5例 ,全部男性。年龄 0~ 1岁 1例 ,6~10岁 4例 ,入院前病程 18d~ 3个月 ,平均 1.75个月。入院时主要症状和体征 :(1)发热、头痛、呕吐、抽搐、脑膜刺激症阳性4例。 (2 ) 1例患儿为全身播散型隐球菌感染 ,表现为隐球菌性脑膜炎 ,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临床特点和诊断、误诊及治疗的经验.[方法]对本院2000年1月至2007年8月期间确诊的隐球菌脑膜炎患者3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患者以中青年多见.46%患者既往患慢性乙肝,肝硬化、糖尿病、肺部真菌病、肾病综合征等疾患.误诊率达52.9%,主要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治疗以二性霉素B(AMB)联用氟康唑(FLU)为主.[结论]隐球菌脑膜炎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误诊,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及时反复多次脑脊液涂片检查是关键.AMB联合FLU为隐球菌脑膜炎的主要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隐球菌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近年来,隐球菌脑膜炎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据报道,隐球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占隐球菌感染的80%,此病常进行性加重,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因此,早期、快速诊断、及时治疗是降低隐球菌脑膜炎病死率的关键。我科2011年9月收治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25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分析,提高对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认识。方法对本院2000年8月—2006年2月收治的25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均为艾滋病晚期患者,T细胞亚群检测11例:CD4<50/mm39例,CD450~100/mm32例;平均26.18/mm3。在确诊时已合并多种机会感染。结论艾滋病患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情重,预后差,实验室病原学检查结果是诊断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