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gP、GST-π和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糖蛋白(P-gp)、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8例乳腺癌组织中P-gp、GST-π和C-erbB-2蛋白表达,并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5年生存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P-gp和GST-π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转移淋巴结数和TNM分期无关(P>0.05); 而C-erbB-2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转移淋巴结数和TNM分期有关(P<0.05).P-gp表达阳性率在C-erbB-2表达阳性的乳腺癌中显著高于C-erbB-2表达阴性的乳腺癌(P<0.05); 5年内生存者的GST-π和C-erbB-2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5年内死亡者(P<0.01).结论 P-gp参与乳腺癌的原发耐药机理,C-erbB-2表达阳性的乳腺癌发生原发性耐药的可能性较大,C-erbB-2是评估乳腺癌预后和预测治疗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钼靶片钙化特征及其与HER2、VEGF表达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200例原发性乳腺癌钼靶片的钙化特点与HER2、VEGF表达的关系。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VEGF和HER-2阳性率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并使用相关性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对200例患者进行钙化特征和HER-2基因表达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HER-2的过度表达与钙化、钙化+毛刺征、钙化数目>20枚、钙化簇最大径≥25 mm、蠕虫状钙化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研究对象钙化特点与VEGF过度表达之间的关系,发现VEGF过度表达与钙化呈负相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乳腺癌钼靶钙化特点与HER2、VEGF表达的关系密切,在临床上有利于乳腺癌的诊断及预后,有确切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C-erbB-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6例乳腺癌组织和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VEGF-C和C-erbB-2表达。结果:VEGF-C和C-erbB-2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37%和51.31%,均高于其在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P0.05),而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同时,VEGF-C的表达还与临床病理分期有关(P<0.05)。结论:VEGF-C和C-erbB-2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临床上判断乳腺癌病人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造影评价结直肠癌患者抗血管靶向治疗早期效果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经抗血管靶向药物(FOLFOX+贝伐单抗方案)治疗6个周期,2周为1个周期,治疗结束后按照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 RECIST标准)分为有效组58例与无效组22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个周期后经超声造影检查,利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软件得出四个血流灌注参数,分别为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TP)、曲线下面积(AUC)、上升斜率(Pw),记录两组定量参数,分析治疗前、治疗2个周期后定量参数变化百分数,从而判断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抗血管治疗前后PI、TTP、AUC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有效组Pw显著高于无效组(P0.05),治疗2个周期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PI及Pw变化百分数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参数PI及Pw变化百分数在抗血管治疗早期有明显差异,提示超声造影评估早期治疗疗效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蛋白酶激活剂(uPA)表达在乳腺浸润型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我院1990~2001年233例浸润型导管癌标本uPA、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C-erbB-2的表达,探讨uPA表达与浸润型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与ER、PR、C-erbB-2表达的关系。结果:uPA表达与浸润型导管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C-erbB-2表达呈正相关(P<0.05);与ER、PR表达呈负相关(P<0.05)。uPA表达与病人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无显著相关。结论:uPA高表达对评价乳腺癌恶性程度和预测转移有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价乳腺癌预后的辅助指标,但需要进一步的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6.
探讨分析乳腺癌组织中耐药相关蛋白(ABC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乳腺癌化疗敏感性的关系。选取60例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化疗前乳腺癌标本。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ABCG2、VEGF蛋白表达情况。60例乳腺癌组织中ABCG2、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33%(38/60)和76.67%(46/60)。ABCG2的表达水平与肿块大小、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0.05),与ER无明显相关性(P0.05);VEGF表达水平与ER、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肿块大小无关(P0.05)。ABCG2和VEGF表达水平与化疗情况呈负相关(P0.01)。ABCG2、VEGF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化疗敏感性相关,可作为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C-erbB-2、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病理学类型及肿瘤分期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3例乳腺癌中C-erbB-2、ER和PR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83例乳腺癌中C-erbB-2、ER和PR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8.3%、56.6%和55.4%.C-erbB-2、ER和PR的表达在患者不同的年龄、肿瘤大小、组织病理学类型及肿瘤分期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ER和PR的表达在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erbB-2的表达在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它们之间呈正相关(r=0.387,P<0.05).结论 C-erbB-2是判断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之一,联合检测ER和PR更有助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Ki 6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2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中Ki-67、ER、PR、C-erbB-2的表达,分析Ki-67与ER、PR 、C-erbB-2、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年龄、月经状况、病理组织学分级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20例患者乳腺癌组织中Ki-67表达(-)6例(5%);Ki-67表达(+)36例(30%);Ki-67表达(++)31例(25.83%);Ki-67表达(+++)47例(39.17%).Ki-67表达与乳腺癌组织中C-erbB-2表达、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患者年龄、月经状况之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R、PR受体表达、肿瘤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结论 Ki-67不能作为评估乳腺癌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超声造影(CEUS)评估脓毒症性急性肾损伤(SAKI)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前后肾脏微循环灌注量,探讨其在SAKI患者CRRT后肾脏血流灌注水平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脓毒症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分为非AKI和SAKI两组,其中非AKI患者35例和SAKI患者42例,而SAKI组中分为CRRT与未行CRRT两组,而根据CRRT后肾功能恢复情况再分肾功能好转组和未好转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通过超声造影动态分析获取肾脏造影参数: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TP)、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SAKI组与非AKI组对比PI减弱、TTP延长、AUC减少(P均<0.05),SKAI组CRRT后对比CRRT前PI增强、TTP缩短、AUC增加(P均<0.05),SKAI组CRRT后肾功能好转组和未好转组比较,PI增强、TTP缩短、AUC增加(P均<0.05)。SAKI组中经CRRT后肾功能好转组和非AKI组比较,PI、TTP、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脏超声造影...  相似文献   

10.
nm23,整合素α5β1和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检测nm 2 3 ,整合素α5β1 和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 ,以探讨其对乳腺癌发展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5 1例乳腺癌标本中nm 2 3 ,α5β1 和VEGF的表达 ,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nm 2 3的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α5β1 的低表达和VEGF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低分化密切相关。nm 2 3和α5β1 的表达呈正相关 (P <0 .0 5 )而α5β1 与VEGF的表达呈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nm 2 3和α5β1 的低表达及VEGF的高表达可作为早期识别具有高浸润和转移潜能的乳腺癌及判断其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中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基因(B-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细胞周期素A2(cyclin A2)和磷酸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检测Bcl-2、cyclin A2和PI3K在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组织(58例)、乳腺正常组织(14例)中的表达水平,并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与乳腺正常组织相比,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中Bcl-2表达降低,而cyclin A2和PI3K表达增高(P<0.05).在乳腺癌组织中,Bcl-2在TNM分期Ⅲ期、组织学分级Ⅲ级和出现转移复发的患者中表达水平降低(P<0.05),但其表达在不同年龄、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yclin A2在转移复发的患者中显著高表达(P<0.05),但在不同的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和淋巴结状态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PI3K在有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Ⅲ期的患者中高表达(P<0.05),但其表达在不同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以及是否转移复发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Bcl-2低表达、cyclin A2和PI3K高表达可能与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2.
P-gp、nm23和p53联合检测判断乳腺癌预后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P gp、nm23和p53的变化规律及与乳腺癌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例乳腺纤维腺瘤(纤维腺瘤组)和47例乳腺癌病变组织中P gp、nm23和p53 的表达,47例乳腺癌中18例随访3~5年无复发(无复发组),29例3年内复发(复发组),并比较其表达阳性率和表达强度的差异。结果 乳腺癌复发组nm23表达阳性率较纤维腺瘤组低(P<0.05),其阳性表达强度较无复发组低。复发组和无复发组p53表达阳性率均较纤维腺瘤组高(P<0.05),复发组p53阳性表达强度高于无复发组(P<0.05)。复发组和无复发组P gp表达阳性率与纤维腺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其阳性表达强度较纤维腺瘤组低(P<0.01,P<0.025)。结论 p53过表达和nm23低表达对预测乳腺癌复发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8):1698-1702
[目的]采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软组织创面血流灌注的改善情况,并探讨该技术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 8只免制备背部两处深层软组织缺损创面模型,分别给予间断VSD负压吸引和纱布覆盖,2 d后采用超声造影技术定量分析两组创面床内血流绝对峰值强度(API)、血流增强时间(TTP)、血流增强相对速度(ES)和以曲线下面积表示(AUC)的血流灌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2 d后,VSD组血流绝对峰值增大(P0.05),而纱布组减小(P0.05),VSD组的血流绝对峰值强度显著高于无菌纱布组[(13.43±1.53) dB vs (3.55±0.70) dB,P0.05]。VSD组血流达峰时间(TTP)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635),而纱布组2 d后TTP显著延长(P0.05),VSD组的TTP显著短于纱布组[(4.20±0.64) s vs (5.34±0.53) s,P0.05]。2 d后VSD组ES较治疗前明显增大(P0.05);而纱布组ES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治疗后VSD组与纱布组比较,VSD组ES明显大于纱布组[(3.27±0.60) m/s vs (0.67±0.14),P0.05]。2 d后VSD组血流灌注量(AUC)增加(P0.05),而纱布组AUC减小(P0.05),VSD组的AUC明显高于无菌纱布组[(247.56±53.75) dB×s vs (64.18±7.91) dB×s,P0.05]。[方论]通过超声造影的定量分析,证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有效改善创面深层软组织的血液灌注,这可能是该技术修复创面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c-erbB-2和nm23基因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7例乳腺癌c-erbB-2及nm23基因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ER和PR。结果 (1)c-erbB-2在浸润性导管癌中呈高表达;nm23在浸润性小叶癌中呈高表达。(2)c-erbB-2表达与组织学分级、TNM临床分期及与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有统计学差异,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体积c-erbB-2,nm23表达无相关性。(3)nm23表达与TNM临床分期及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该两指标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体积、组织学分级c-erbB-2,nm23表达无关。(4)c-erbB-2和nm23蛋白表达无关。结论 ER,PR,c-erbB-2及nm23的联合检测能较好地反映乳腺癌病理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耐药蛋白及C-erbB-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gp、GST-π和C-erbB-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8例乳腺癌组织中P-gp、GST-π和C-erbB-2的表达,对其病理组织学改变和5年生存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P-gp、GST-π在不同组织学分级、不同淋巴结转移数的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在不同组织学分级、不同淋巴结转移数的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表达阳性的乳腺癌,其组织P-gP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erbB-2表达阴性的乳腺癌组织(P<0.05);5年内生存者GST-π和C-erbB-2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5年内死亡者(P<0.01).结论:P-gp参与乳腺癌的原发耐药机制,C-erbB-2表达阳性的乳腺癌发生原发性耐药的可能性较大,C-erbB-2为评估乳腺癌预后较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VEGF-C)水平及癌组织中C-erbB-2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和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各62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血清VEGF-C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组织C-erbB-2蛋白表达,分析VEGF-C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C-erbB-2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C水平为(279.65±17.34) pg/ml,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为(167.26±12.15) pg/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患者术后1个月血清VEGF-C水平为(209.45±15.23) pg/ml,与其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C水平与原发肿瘤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绝经情况及ER和PR的表达无关(P>0.05).C-erbB-2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54.84%(34/62),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的11.29%(7/62),P<0.01.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的C-erbB-2蛋白表达阳性率(69.44%)明显高于腋窝淋巴结无转移患者(34.62%,P<0.05).血清VEGF-C水平随癌组织中C-erbB-2阳性表达强度增强而增高,两者呈正相关(r=0.813,P<0.05).结论 乳腺疾病患者血清中VEGF-C水平可能成为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辅助指标之一; C-erbB-2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在乳腺癌的淋巴转移途径中VEGF-C可能与C-erbB-2存在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卵巢癌移植瘤裸鼠靶向CEUS参数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相关性。方法建立50只裸鼠卵巢癌移植瘤模型,并分为5组,Ⅰ组为移植后第7天,Ⅱ组为移植后第14天,Ⅲ组为移植后第21天,Ⅳ组为移植后第28天,Ⅴ组为移植后第35天。对每组移植瘤进行普通及靶向CEUS检查,分析各时间强度曲线(TIC)的峰值强度(PI)和达峰时间(TTP)。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卵巢癌中MMP-2表达水平,分析5组卵巢癌移植瘤靶向CEUS参数PI和TTP与同期MMP-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与普通CEUS比较,相同组别靶向CEUS的PI升高、TTP减低(P均0.05)。Ⅰ组、Ⅳ组及Ⅴ组肿瘤组织靶向CEUS的PI、TTP与MMP-2均无明显相关(PI:r=0.38、-0.47、0.17,P均0.05;TTP:r=-0.74、0.07、-0.44,P均0.05);Ⅱ组及Ⅲ组肿瘤组织靶向CEUS的PI与MMP-2呈正相关(r=0.86、0.76,P0.01、P=0.02),TTP与MMP-2呈负相关(r=-0.84、-0.87,P=0.01、P0.01)。结论不同时期卵巢癌移植瘤裸鼠靶向CEUS的TIC参数与MMP-2表达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8.
影响乳腺癌雌激素受体表达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6例乳腺癌组织中ER和Ki67、C-erbB-2及HIF-1α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ER、Ki67、C-erbB-2及HIF-1α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7.1%、39.5%、31.6%和54.0%。ER表达与Ki67、C-erbB-2及HIF-1α呈负相关(P<0.05),与癌组织高分化成正相关(P<0.05),而与年龄、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组织学类型无显著相关。结论乳腺癌组织中Ki67、C-erbB-2及HIF-1α等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降低ER表达及原发性内分泌治疗抵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胃癌组织中EGFR、C-erbB-2、VEGF及COX-2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胃癌组织中EGFR、C-erbB-2、VEGF和COX-2的表达情况,并结合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EGFR、C-erbB-2、VEGF和COX-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依次为38.2%(26/68)、42.6%(29/68)、52.9%(36/68)和60.3%(41/68)。随着肿瘤分化程度降低、侵袭深度加深及出现淋巴结转移,四者的表达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P〈0.01),且四者在Ⅲ期、Ⅳ期胃癌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Ⅰ期、Ⅱ期(P〈0.01);而与患者的性别及年龄、肿瘤部位和大小无关(P〉0.05)。EGFR、C-erbB-2、VEGF和COX-2四者之间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EGFR、C-erbB-2、VEGF和COX-2的表达参与胃癌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它们的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筛选高危转移患者的有效指标;同时也对胃癌的靶向药物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nm23H1、VEGF表达与前列腺癌转移和生存率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nm23H1和VEGF的表达,探讨其与前列腺癌发生、转移和生存率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1例前列腺癌切除标本中癌组织和10例癌周组织nm23H1和VEGF表达;用CD31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结合临床资料分析nm23H1、VEGF与TNM分期、病理分级、有无骨转移和术后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nm23H1和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7%(29/41)和68.3%(28/41),癌周组织中分别为10.0%(1/10)和30.0%(3/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列腺癌MVD平均为75.1±12.9/mm2,癌周组织MVD平均为32.1±8.5/mm2(P<0.01)。nm23H1阳性表达者骨转移率低,阴性表达者骨转移率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阳性表达者骨转移率高,阴性表达者无骨转移,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m23H1高表达时生存率高,低表达时生存率低;VEGF高表达时生存率低,低表达时生存率高。结论nm23H1基因可抑制前列腺癌发生和转移,提高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率。VEGF高表达可促进前列腺癌的血管和淋巴管形成,导致癌细胞转移,使患者生存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