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正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主要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反复发作的撕裂性或电击样阵痛,常累及三叉神经的第二、三分支[1]。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是目前治疗原发性TN的治疗方法之一[2]。2012-12-2016-01,我科对65例原发性TN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MVD,现将麻醉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影像学测量,探讨单纯双侧下颌升支矢装劈开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BSSRO)联合术后正畸,治疗下颌前突(Mandibularprognathism,MP)患者的TMJ变化情况。方法 2012年至2014年,24例(男性8例,女性16例)MP伴/不伴面部不对称患者入组,面部对称及不对称的患者各12例,均行BSSRO联合术后快速正畸。测量术前及术后1年TMJ间隙及髁突和升支的角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前偏颌侧面部对称组与面部不对称组相比,各参数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非偏颌侧面部对称组冠状位升支角明显大于面部不对称组(P=0.016 1)。术后偏颌侧面部对称组水平位髁突角明显小于面部不对称组(P=0.017 9),非偏颌侧两组各参数无显著性差异。面部对称组中,偏颌侧术前术后各参数无显著性差异,非偏颌侧冠状位髁突角(P=0.035 5)及前间隙(P=0.041 2)术后明显大于术前。面部不对称组中,偏颌侧术前术后各参数无显著性差异,非偏颌侧冠状位升支角(P=0.017 5)及矢状位升支角(P=0.039 8)术后明显大于术前;上间隙术后明显小于术前(P=0.031 9)。结论 单纯BSSRO联合术后快速正畸,面部对称组的非偏颌侧术后冠状位髁突角及前间隙出现了扩张,面部不对称组的非偏颌侧术后冠状位升支角及矢状位升支角增加,上间隙缩小。  相似文献   

3.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叉神经痛(TN)是一种顽固性面部疼痛,自从Dandy率先提出TN的神经血管压迫理论以来,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已成为治疗TN最为有效的方法。自1995年至2003年,我科采用MVD治疗TN共22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术式相比传统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Microballoon Compression,PBC)术式对于单纯第Ⅲ支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等情况。方法选取自2015年5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改良PBC治疗第Ⅲ支患者51例,原PBC治疗第Ⅲ支患者83例。对患者的术后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进行评估。结果改良组的疼痛完全缓解率、治疗有效率、术后Ⅲ支面部麻木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0.05)。改良组术后Ⅱ支及Ⅰ+Ⅱ支区域面部麻木发生率、面部感觉异常发生率、术后复发率显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改良术式相较传统PBC技术在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术后复发率、减少术后麻木区域,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用于单纯第Ⅲ支三叉神经痛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三叉神经第2、3支病变TN患者,其中72例接受C臂X线机引导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A组),55例接受C臂X线机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B组)。对比2组术前、出院时及术后1、3、6和12个月的疼痛数字量表(NRS)评分、面部麻木程度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分级及并发症。结果2组间各时间点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时及术后1个月,A组患者面部麻木程度BNI分级均低于B组(P均<0.05)。2组间口腔溃疡、咀嚼肌肌力减退、眼部症状、温度觉敏化及耳鸣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臂X线机引导下低温等离子消融与射频热凝术对缓解TN患者疼痛效果相仿,而降低术后短期面部麻木程度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不同原因所引起的面部凹陷畸形或面部先天缺陷畸形,以及后天的面部皮肤老化,介绍7种治疗方法,并针对手术方法及术中注意事项进行讨论和对比分析。方法自1995年以来,采用固体硅橡胶、膨体聚四氟乙烯、自体软骨、自体带蒂或游离皮瓣、自体真皮脂肪组织、胶原蛋白及自体脂肪颗粒等材料行面部充填术64例。结果术后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组织植入法矫正面部凹陷畸形,手术效果确切;针对不同病因,选用合适的材料,有助于手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比较对面部色素痣患者采用皮瓣成型术与微创切除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 6月-2023年6月收治的68例面部色素痣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4例。对照组接受皮瓣成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微创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及面部美观程度。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为2.94%,低于对照组的17.65%(P <0.05);两组术后面部总体美观、皮肤颜色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 组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面部色素痣患者接受皮瓣成型术或微创切除术治疗均可获得理想的效 果,但微创切除治疗的安全性较高,术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低,面部美观性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强脉冲光子嫩肤术联合透明质酸敷料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效果。方法 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强脉冲光子嫩肤术治疗,实验组给予强脉冲光子嫩肤术联合透明质酸敷料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满意度、面部萎缩纹消失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面部萎缩纹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强脉冲光子嫩肤术联合透明质酸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又名痛性痉挛(ticdouloureux),是累及面部限于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反复发作性短暂而剧烈的疼痛,是最典型的神经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肛三联术(经肛门直肠黏膜排列结扎术、芍倍注射术及肛门紧缩术)与Delorme术(直肠黏膜袖状切除肠壁折叠术)治疗Ⅱ、Ⅲ度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181例成人Ⅱ、Ⅲ度直肠脱垂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经肛三联术组(治疗组)91例,Delorme术(对照组)90例,观察其术后疗效,并跟踪随访1~7年。结果两组近期治愈率、远期随访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肛三联术治疗成人Ⅱ、Ⅲ度直肠脱垂,效果好、并发症少、费用低,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快速安全的面神经解剖术切除腮腺混合瘤的方法.方法 直视下解剖分离面神经分支,在一个安全平面分离,一次性完全显露面神经的颧支、颊支、下颌缘支;或一次性完全显露面神经的颞支.然后由外周向中心解剖面神经,切除腮腺混合瘤和浅叶腮腺组织.切除肿瘤后应用SMAS瓣法修复面部形态.结果 本组患者28例,均Ⅰ期愈合.手术时间50~90 min,平均65 min;出血量平均70 ml.1例并发面神经颧支损伤(3.6%),于术后3个月恢复;2例并发涎腺瘘(7.1%),分别于术后1、2周时治愈.25例获随访3~12个月,无复发.结论 在安全平面内分离一次性显露各面神经分支的全视下逆行法面神经解剖术,较传统方法更快速、安全地解剖面神经,切除腮腺肿瘤和浅叶腮腺组织,提高手术效率,降低并发面神经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探讨腔镜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联合腔内激光治疗术对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将2017年1月—2020年1月菏泽市中医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60例静脉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腔镜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联合腔内激光治疗术,对照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联合交通支结扎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分别为(10.17±2.46)分、(7.63±2.01)分;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分别为(12.40±2.34)分、(9.10±1.94)分。2种方案均可有效改善患者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P<0.05),观察组方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溃疡面积分别为(3.50±2.33)cm^(2)、(1.82±1.43)cm^(2);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溃疡面积分别为(7.34±4.01)cm^(2)、(4.27±2.92)cm^(2)。2种方案均可有效缩小患者溃疡面积(P<0.05),观察组方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溃疡状态评分2.00(1.00~3.00)分,对照组溃疡状态评分3.00(2.00~4.00)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溃疡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总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腔镜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联合腔内激光治疗术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联合交通支结扎术均为治疗静脉性溃疡的合理方案,腔镜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联合腔内激光治疗术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内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治疗下肢慢性静脉病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内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治疗下肢慢性静脉病的早期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内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治疗 2 6例 (34条肢体 )下肢慢性静脉病临床资料。 结果 每条肢体离断功能不全交通支静脉 1~ 5支 ,平均 3 5支 ,术后临床评分 (2 4 8± 0 2 5 )分较术前 (6 5 4± 0 93)分明显降低 (t=2 1 4 97,P <0 0 1 )。平均随访 1 2月 ,1 4 / 1 6条肢体(87 5 % )溃疡于术后 2 0天~ 4 5天内愈合 ,愈合后无溃疡复发。 结论 内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尤其适合静脉性溃疡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颅微血管减压术治三叉神经痛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后颅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总有效率为92.9%(26/28)。术后出现头晕2例、胃肠不适4例,3例出现面部感觉减退或麻木,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术后均未发生脑疝、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后颅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胆道镜下氩气刀(APC)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27例经T管窦道胆道镜或经皮经肝胆道镜(PTCS)途径使用APC治疗肝移植术后相关胆道并发症.胆管狭窄经APC凝切增生组织后配合探条扩张;胆管异物经APC凝切后清除;胆管息肉样肉芽先行肉芽组织活检,之后凝切;吻合口缝线经APC凝切后取出.结果 25例28处胆管狭窄的治疗成功率为78.6%(22/28);7例胆管异物的清除率为85.7%(6/7);5例胆管息肉样肉芽的病理检查结果均为良性增生或炎性肉芽,APC清除率为100%;5例胆管吻合口缝线的APC凝切取出率为100%.无APC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胆管狭窄术后3个月复发率为4.5%(1/22),术后6个月累计复发率为13.6%(3/22),均为非吻合口狭窄.胆管异物术后3个月复发率为16.7%(1/6),术后6个月累计复发率为33.3%(2/6).结论 胆道镜下使用APC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胆管异物、胆管息肉样肉芽和处理吻合口缝线的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ITN)是一种主要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间歇性针刺样、电击样、烧灼样疼痛等临床常见颅神经疾患,其发作常与洗脸、刷牙、进食、受凉等面部刺激有关,病人长期受疼痛的折磨,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三叉神经痛(TN)的外科治疗方式多种多样。我们对近年来ITN微创外科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滚轮微针、皮下分离术联合皮肤瘢痕化学重建技术在痤疮凹陷性瘢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治疗的76例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滚轮微针、皮下分离术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滚轮微针、皮下分离术联合皮肤瘢痕化学重建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瘢痕改善情况、不良反应以及患者的面部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V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面部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滚轮微针、皮下分离术联合皮肤瘢痕化学重建技术在痤疮凹陷性瘢痕中的应用效果满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瘢痕情况,提高临床疗效,并且安全性好,患者的面部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PBC)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疗效及其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 收集2018年2月—2019年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TN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手术组(n=150)和保守组(n=50), 其中手术组采取PBC治疗, 保守组采取药物保守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包括总有效率、视觉模拟评分(VAS)、生活质量评分(躯体功能、健康状况、社会功能、心理卫生)。对PBC治疗的患者随访4年, 根据术后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n=23)和未复发组(n=127)。记录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指标, 包括空腹血糖、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TN患者术后复发有关的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 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术后复发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并评价其预测效能, 通过X-tile软件将模型分层, 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联合纤维蛋白胶固定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作用. 方法 自2000年1月至2011年10月,对4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手术显微镜将与神经接触或压迫的责任血管推离、垫入适当大小的明胶海绵或涤纶絮分隔并用医用生物蛋白胶喷洒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术后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术后疼痛即消失44例(93.6%),疼痛显著减轻3例(6.4%);术后头晕、呕吐11例,耳鸣7例,患侧口角疱疹6例,面部轻微麻木感5例,均在术后1个月消失;术后3d后出现切口皮下积液5例,经穿刺引流1周后消失.无新发面部麻木,无面瘫、听力障碍、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发生.随访6个月~8年,平均3.2年,治愈45例(95.6%),显效2例(4.4%),无疼痛复发. 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加固定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能减少疼痛复发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磨痂术覆盖生物敷料治疗头面部深Ⅱ度烧伤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头面部深度烧伤磨痂生物敷料覆盖术的护理方法.方法 头面部深Ⅱ度烧伤患者48例,于伤后48 h内行磨痂术并用生物敷料覆盖术后创面.手术前、后对患者心理、创面、饮食以及消毒隔离等方面进行综合护理.结果 术后平均换药(1.6±0.4)次,创面平均愈合时间(16.0±2.1)d.随访6个月,均无明显瘢痕增生.结论 磨痂术及生物敷料对头面部深Ⅱ度烧伤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