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微创手术治疗效果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3例实施微创手术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3例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术后3个月内死亡率为31.6%,预后良好组109例,预后不良组84例。预后良好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手术预后与术前GCS、出血量、破入脑室、手术时机、合并心血管疾病和术后并发症呈明显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术前GCS、出血量、破入脑室和术后并发症是影响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手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8.124,5.161,4.096,6.358;P<0.05)。结论术前GCS、出血量、破入脑室和术后并发症是影响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手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06~2016-08该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手术,观察组采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能力及昏迷程度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手术后,观察组生活能力及昏迷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对患者形成的创伤较小、术后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本文资料说明(1)脑出血的发病率多于脑血栓,5年的统计数字分别为2440例和1406例。(2)80岁以上脑血管病,脑血栓多于脑出血(8)80岁以上脑出血和脑血栓女性均多于男性。(4)脑出血和脑血栓发病时间无差异。(5)脑出血的头痛,呕吐、昏迷、尿失禁明显多于脑血栓。(6)偏瘫侧1周内的肌张力,脑血栓多增强,脑出血多减弱。(7)偏瘫侧肢体腱反射,脑血栓多活跃,脑出血多减低。(8)脑出血体温逐日升高者17例,血压逐日下降26例,脑血栓则无此现象。5天内周围细胞脑出血多逐日升高,而脑血栓多正常。(9)脑出血的临床诊断多数正确,误差少,而脑血栓的临床诊断正确的少,误差大。(10)脑出血死亡率明显多于脑血栓,分别为70.3%和29%。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2014年子长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中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合并症、多脏器衰竭、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80例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恢复良好8例,轻度障碍19例,中度障碍14例,重度障碍8例,死亡31例;出血量50 ml、中线移位10 mm、无破入脑室患者Baethel指数分别高于出血量≥50 ml、中线移位≥10 mm、破入脑室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血量、中线移位和破入脑室对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合并症、并发症、多脏器衰竭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出血量、中线移位和破入脑室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特点,预防脑出血,提高治愈率,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方法:选取86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取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之间、治疗效果以及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等。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血肿清除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生存质量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合并脑出血选择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效果显著,远期效果良好,可作为临床治疗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首选方法,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多感官促醒干预模式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5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按照是否应用多感官促醒干预模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26例:未应用多感官促醒干预模式)与实验组(26例:应用多感官促醒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2周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得分以及功能障碍评分(DFS)得分均优于对照组,且该组患者护理干预2周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多感官促醒干预模式明显优于常规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高血压并发脑血栓的临床症状。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该院接诊的高血压并发脑血栓患者共47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非糖尿病脑血栓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组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多发性脑血栓形成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高血压并发脑血栓的临床特征有助于降低其发生率,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的CT影像诊断情况。方法入组研究对象来自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且在发病24h之内均行CT扫描明确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结果按照患者的死亡率依高到低依次排序,其中出血量100ml患者的死亡率40.00%(2/5)、出血量在50-100ml之间的患者的死亡率25.00%(3/12)、出血量50ml患者的死亡率6.06%(2/33),随着出血量的增加患者的死亡率也显著上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破入脑室患者的死亡率为27.27%(3/11),显著高于未破入脑室患者的10.26%(4/3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患者的死亡率依高到低依次排序,其中血肿位于丘脑的死亡率为60.00%(3/5)、血肿位于壳核的死亡率为44.44%(4/9)、血肿位于脑叶的死亡率为0(0/36),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线位移结构≥1cm患者的死亡率为25.00%(2/8),显著高于中线位移结构1.0cm的11.90%(5/4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结论 CT影像学检查能够准确地定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肿位置和范围,并对患者的出进行准确计算,从而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参考依据,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实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经抽签方法分组分为观察组及参照组,各35例。观察组施行护理干预,参照组施行一般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1)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实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死亡率、参照组的死亡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参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临床护理干预,不但能获得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而且可严格控制患者的死亡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糖尿病发生脑出血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低血糖、高血糖、低血压和高血压的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低血糖、高血糖、低血压、高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死亡2例,干预组无死亡病例,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满意度为93.75%(45/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3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高血压糖尿病发生脑出血患者,可以更好的稳定机体血压和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从而为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在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选取该院接收的4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同期选择前来该院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非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相关资料及其临床特征。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在死亡率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相对于单纯的高血压性脑出血,其治疗效果较差同时死亡率高,在临床治疗中对于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应重视其糖尿病这一基础疾病的检查,从而采取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782719 脑血液循环障碍时脑脊液亮氨酸-脑啡肽改变赵瑜等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2(1):1~3,1986 脑出血22例,脑血栓形成24例和对照组(非神经系统疾病)14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脑脊液亮氨酸-脑啡肽(亮-脑啡肽),脑出血组浓度为:352.5±66.5Pg/ml,脑血栓形成组为304.5±58.6Pg/ml,对照组为176.3±17.9 Pg/ml,患病组与对照组相比为P<0.001,而脑出血组又比脑血栓形成组为高(P<0.05)。结果还显示患者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和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CT影像学检查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19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头部CT影像学检查,观察患者的出血部位、出血量,并对全部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119例中,基底节区部位出血最多,为59例(49.58%),其次分别为丘脑、脑叶、脑干及小脑,其中脑干出血死亡率最高,达77.78%;破入脑室者50例,其死亡率明显高于未破入脑室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越多,死亡率越高,出血量50 m L者的死亡率高达93.75%。结论 CT影像学检查对于判断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对高血压脑出血昏迷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昏迷患者100例,将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5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予以护理,观察组患者55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护理,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集束化护理策略,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联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纯西医治疗,实验组进行中西医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好转概率为96.00%,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实验组中无一例患者死亡,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为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总有效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根据临床需要进行较全面的分型,针对每一类型依据其病情及出血量找出合适的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收集赤峰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和巴林左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3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80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外科治疗的方法为开颅显微手术和微创治疗(血肿腔置管引流术)。将所有病例按出血部位进行分型,然后将血肿位于脑叶及基底节区的HICH患者按照意识障碍程度分为2组。未昏迷组患者120例,GCS 10~14分;昏迷组患者120例,GCS 4~9分。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HICH患者分型统计:脑叶出血51例,基底节区出血208例,丘脑出血59例,混合型出血23例,小脑出血18例,脑干出血9例,原发脑室出血6例(继发性脑室出血例数被包含在其他型出血的例数里面),多发脑出血6例。多见的脑叶及基底节区出血的分组比较:未昏迷组中开颅治疗患者的死亡率为3.8%,微创治疗患者的死亡率为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昏迷组中开颅治疗患者的死亡率为10.6%,微创治疗患者的死亡率为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治疗HICH应根据分型及意识障碍程度、出血量等因素选择手术方式,摒弃只用一种手术方法的思维模式,既减少了开颅手术带来的大创伤和高花费,又降低了微创治疗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方案,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82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对术后患者展开相应的护理,进而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表现。结果观察组综合护理中患者术后致残率为24.4%、死亡率为7.3%,对照组常规护理中患者术后致残率为48.8%、死亡率为19.5%,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效果较好,可以控制病情,并且能够降低脑出血的死亡率,增加了患者生存人数,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了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入院时的CT结果与24h后复测的CT结果值分为血肿扩大组(40例)和血肿稳定组(40例),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指标、观察量表。结果两组高血压病程、糖尿病病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入院随机血糖、入院后血压控制水平、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血清总胆固醇、血肿部位、出血量、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肿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数据分析结果提示高血压病程、入院收缩压、入院后血压控制水平、入院随机血糖、总胆固醇含量、出血量及GSC评分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呈正相关,入院前抗血小板药物使用也可影响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结论高血压病程、入院收缩压、入院随机血糖、入院后血压水平控制欠佳、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出血量及GSC评分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呈正相关,入院前抗血小板药物使用亦是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又以入院后血压控制水平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最大,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胃应激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1年5月—2011年5月开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6例,根据术后是否并发胃应激出血分为并发组36例和未并发组8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可能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胃应激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收缩压≥180 mm Hg和舒张压≥110 mm Hg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出血部位、中线结构移位/意识丧失所占比例及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CS评分≤8分、单纯基底核区出血、基底核出血且破入脑室、中线结构移位/意识丧及出血量≥30 ml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胃应激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GCS评分低、单纯基底核区出血、基底核出血且破入脑室、中线结构移位/意识丧及出血量大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容易并发胃应激出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创钻孔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差异。方法 52例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组和开颅组各26例,分别接受微创钻孔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1 d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肿量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术后死亡率。结果手术治疗21 d后,微创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15%)高于开颅组(76.92%)(P0.05)。两组治疗后1、3、5 d血肿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逐渐减少(P0.05),微创组血肿量均显著少于同期开颅组(P0.05)。手术治疗3个月后,微创组评分显著高于开颅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预后,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