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竞从脾论治糖尿病的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竞教授以为脾虚失健是糖尿病发病的基础,血瘀、湿浊、阴虚等是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标象,且血瘀贯穿糖尿病发病的始终,是其变生它病特别是血管病变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提出健脾益气治其本,活血化瘀防其变,重视痰湿与津亏的糖尿病治则。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从脾胃论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脾虚失健是糖尿病发病的基础,血瘀、湿浊、阴虚等是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标象,且血瘀贯穿糖尿病发病的始终,是其变生他病特别是血管病变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提出健脾益气治其本、活血化瘀防其变的治疗原则,并重视痰湿与津亏对糖尿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范围糖尿病发病率的迅猛增长,作为其最常见并发症之一的糖尿病脑病的发病率亦出现迅猛增长态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研究其发病机制对准确治疗糖尿病脑病具有重要意义。中医学认为,糖尿病患者阴阳两虚,久病入络,气机逆乱,肾精亏虚,故而浊毒内生,损伤脑络;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糖尿病脑病发病主要的机制与途径包括体内高血糖、氧化应激、炎症、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和自噬等。现探讨糖尿病脑病主要中西医学发病机制,为其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璐  陈燕 《中医研究》2008,21(5):54-5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趋势不断增长,发病机理至今未明,西医治疗无特效。综述了近年来从中医角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中医药防治文献,以期找到更新的途径来研究其作用机理,以助于其发病机理的阐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根据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及病情进展,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两个方面对糖尿病骨质疏松症进行综合干预,探讨其对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病率及并发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升高,糖尿病肾病也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危险疾病。糖尿病肾病既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也在肾病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因其涉及到的人体生物代谢的分子层面,固对其研究也是比较困难的,至今尚无明确的发病机制。现在多数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多与遗传、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微循环障碍、细胞因子作用、炎症作用、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等有关。据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和致死原因,也是造成慢性肾衰的常见原因。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均可发生糖尿病肾病,而且其发病人数呈逐年增多趋势。因此,对其发病机理的研究和治疗措施的探索显得十分重要。笔者仅就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养阴益气明目汤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与糖尿病病程、发病年龄、血糖水平以及遗传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 ,其发病趋势亦在不断增长。据统计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高达60% -90 %。它主要表现为肢体对称性感觉及运动障碍等 ,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 ,临床治疗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现代医学  相似文献   

10.
近年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中冻结肩发病率显著增高,而冻结肩患者中亦有较高比例的糖尿病患者,但是其发病机制尚无定论。文章对冻结肩的病因分析、病理特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对冻结肩发病的影响以及临床、实验研究现状做以概要性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光明中医》2021,36(14)
糖尿病是一种多发、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古今中外的医家从未停止对其探索,然而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针灸治疗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特色疗法,以其辨证施治之临床效验,近年来被愈加广泛地应用于糖尿病等内科代谢疾病的治疗中。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就目前糖尿病发病机制的中西医认识、针灸疗法优势、针灸治疗糖尿病机制,以及多种临床使用的针灸治疗方法进行归纳论述,通过总结糖尿病针灸的探索之路为中医的现代化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周新 《四川中医》1998,16(11):14-16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有资料表明糖尿病人取肾活检90%有肾脏病变[1],尸解资料表明其发病率为10%-75%[2]。糖尿病肾病发病防病程而增多,病程10年或更长一些时间的糖尿病人肾脏病逐渐明显,15~20年病程患者100%可见此病[3]。糖尿病肾病已成为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及主要死亡原因,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已成为当个主要课题。西医学在其发病机理上作了深入研究,目前认为其发病与遗传因素、代谢紊乱、内分泌失调、血流动力学改变、高血压等有关,也根据其发病原理提出了不少治疗方法,如早期控制血糖,调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在社会人群中逐渐升高,进而导致糖尿病肾病已成为一种危险疾病。由于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涉及到人体生物代谢分子层面,增加不少对其研究的难度,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截至目前,多数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细胞因子作用因素、炎症作用因素、糖脂代谢异常因素等,均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本研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华医典》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古代医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药应用规律,总结临床典型性诊疗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理、病理形态改变及中医中药对本病的干预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和总结,以综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实验研究进展情况。结果提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理复杂多变,中医药在探寻其发病机理及药物的作用机理方面取得较大进展。由此得出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除高血糖作为本病发生的始动因素外,血管、代谢、自身免疫障碍、基因表达异常及环境等诸多因素均参与了本病的发生发展,并且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影响。中医药重视整体调节,宏观的辨证论治,其作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多个环节,其前景是可喜的,今后应进一步开发中医药的优势,为临床提供疗效更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重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造成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随着糖尿病的发病逐年增多,糖尿病肾病的发病亦逐年增多,国内资料报道其发病率高达47.66%[1].如何保护肾功能,减少尿蛋白,使之减少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成为其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可能主要为山梨醇旁路代谢活跃,其中一个重要发病原因是其周围微血管病变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2005年6月-2006年7月,笔者应用弥可保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性病变40例,收到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机制及其中西药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由于诊断标准和调查的方法不同,其患病率各家报道不一。20世纪70年代认为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40%左右,近年来由于检测手段提高,其患病率可高达90%以上。糖尿病神经病变可累及周围神经,也可影响中枢神经,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亦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及药物。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基础研究的进展,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有了  相似文献   

18.
邓小敏  唐爱华 《陕西中医》2012,33(8):1096-1098
<正>糖尿病胃轻瘫(DGP)的概念由Kassander于1958年首次提出,DGP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在发病学上与糖尿病相关、以胃排空延迟为主要特征、不伴有机械性梗阻的胃动力障碍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高血糖症、血清胃肠激素失调、微血管及平滑肌病变有  相似文献   

19.
崔建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以肢体麻木、疼痛、无力、肢凉等为其临床表现特征。现代医学认为氧化应激及神经滋养血管的微循环障碍为其主要发病机理,属于中医学"痹证"、"血痹"、"麻木"的范畴。现代医学针对其发病机制试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钙拮抗剂、神经生长因子、神  相似文献   

20.
庄灿 《陕西中医》2012,33(1):124-126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ietic peripheral necur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患病率达60%左右[1],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因素。虽然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普遍认为其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