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EB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单磷酸阿糖腺苷5-10mg/(kg·d)加入5%葡萄糖液或10%葡萄糖液(稀释浓度0.1%)静脉滴注1次/d,治疗5~10d.结果 58例EB病毒感染患儿经过治疗,显效47例,有效9例,无效2例.结论 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效果明显、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小儿EB病毒(EBV)感染的临床表现,提高对EB病毒(EBV)感染的认识和了解。方法:对108例EB病毒(EBV)感染患儿的症状、病程经过和治疗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EBV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表现多样,以发热、扁桃体发炎、肝脾淋巴结肿大居多;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62.9%,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3例(12.04%),肺炎9例(8.33%),心肌炎7例(6.48%),肾炎5例(4.63%),腹泻4例(3.70%),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0.9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0.93%)。结论:EBV病毒感染后临床表现多样而复杂,因此,EBV病毒感染应采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将患儿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合起来,从而降低EB感染后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小儿EB感染的诊治经验,提高临床诊治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3月~2010年3月儿科收治的138例EB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EB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经过精心治疗,138例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其他症状均消失,达到临床治愈,有效率为100%。住院时间7~41d,平均14 d。结论对症支持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主要方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郎亚琴  冯梅 《现代实用医学》2006,18(5):326-326,328
目的了解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探讨EB病毒感染临床多样性的机制。方法对120例EB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EB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呼吸道感染多见(占57.5%),其中又以化脓性扁桃体炎居多(占23.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占20.8%。结论EB病毒感染可致多系统损害,要及时作相应的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用干扰素和阿昔洛韦治疗可以缩短发热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合并EB病毒感染与川崎病治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取54例川崎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病毒感染患者47例作为对照组,资料采集时间在2016年2月1日至2017年2月10日,均实施RT-PCR检测,分析两组各项病毒感染阳性率、实验室检查结果,同时分析EB病毒感染与川崎病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川崎病患者EB病毒阳性率(68.52%)高于对照组病毒感染患者(27.66%);由此证明EB病毒感染和川崎病患者具有密切相关性;观察组川崎病患者CRP(35.31±1.02)mg/L、ESP(47.52±1.02)mm/h均低于对照组病毒感染患者CRP(68.98±1.54)mg/L、ESP(78.93±1.24)mm/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川崎病患者分为不敏感组和敏感组,敏感组患者EB阳性率与不敏感组具有差异,P0.05。结论 EB病毒感染为川崎病的发病因素之一,EB病毒感染易导致川崎病患者对免疫球蛋白不敏感。  相似文献   

6.
EB病毒是人类常见的感染病毒之一,90%左右的成人曾有EB病毒感染.原发的小儿感染可无症状或仅有非特异性表现,EB病毒可以潜伏在体内成为无症状的携带者,往往持续或间歇从唾液中排病毒.笔者总结小儿EB病毒感染的诊断及治疗体会.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病房自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共收治合并EB病毒感染的小儿261例,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8.2%.其诊断标准为利用PCR技术检测患儿口咽部分泌物EBV-DNA载量,如>1.0×104拷贝/ml考虑有EB感染(正常<1.0×103拷贝/ml).其中1月~1岁患儿27例,~3岁64例,~7岁140例,~14岁30例.  相似文献   

7.
儿童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2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感染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病原、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2例儿童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EB病毒感染,CMV病毒感染2例,支原体感染5例,肺炎链球菌感染3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1例,微小病毒感染1例。经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给予免疫调节并加强支持治疗,死亡4例,好转10例,治愈6例,放弃治疗2例。结论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EB病毒感染多见,其次为支原体感染,及早积极治疗原发感染预后良好,病情轻者、细菌及支原体感染者不需要化疗,病死率低,EB病毒感染,病情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化学发光分析法对儿童EB病毒感染检测的结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98例EB病毒感染儿童,所有患儿均采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对其VCA-lg M、EA-lg G、VCA-lg G、EBNA-lg G四种抗体进行检测;对不同年龄患儿VCA-lg G进行检测。结果 VAC-lg G阳性率83.33%;EA-lg G阳性率19.19%;VCA-lg G阳性率72.22%;EBNA-lg G阳性率23.23%。四种抗体阳性率有差异(P0.05)。小于三岁的EB病毒感染患儿数量为108例,其阳性例数为98例,阳性率为90.74%;年龄在3~7岁的EB病毒感染患儿例数为58例,其阳性例数为46例,阳性率为79.31%;年龄在7岁以上的EB病毒感染患儿例数为32例,其阳性例数为19例,阳性率为59.37%。根据对比不同年龄EB病毒感染患儿的VAC-lg G阳性率(P0.05)。结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检测儿童EB病毒感染具有安全、方便、全面等特点,使儿童EB病毒感染能够尽早被检测出来,减少对儿童的危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T细胞性淋巴瘤中CD21的表达及其与EB病毒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T细胞性淋巴瘤 (T -CellLYMPHOMAS ,TCLS)中EPSTEIN -BARR病毒 (EB病毒 )和其受体CD2 1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对 4 6例TCLS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CD2 1,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 (EBERS)。结果 :CD2 1的阳性率为 13% (6 /46 ) ,其中淋巴结内TCLS 4例阳性 ,淋巴结外 2例阳性。E BERS阳性率为 5 2 .5 % (2 4 /46 ) ,淋巴结内 3例和结外 2 1例。 2例结外TCLSCD2 1与EBERS同时阳性。CD2 1表达与EB病毒感染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部分T细胞性淋巴瘤中有CD2 1表达 ,EB病毒感染可能与之有关。但CD2 1表达的病毒例并非均有EB病毒感染。另外 ,CD2 1阴性的TCLS中EB病毒感染途径尚有等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何婉儿 《广东医学》2004,25(6):654-655
目的 分析小儿早期原发性EB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 85例诊断为早期原发性EB病毒感染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 35例 (观察组 )用阿昔洛韦或干扰素治疗及给予保护肝脏功能和心脏功能治疗。结果  85例小儿早期EB病毒感染均以发热为首发表现 ,常伴肝功能和心功能受损 ,部分有轻中度贫血。观察组平均退热时间为 (2 5± 0 6 )d ;5 0例 (对照组 )未使用阿昔洛韦或干扰素治疗患儿热退时间为 (10 8±3 2 )d ,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对发热性疾病 (特别发热超过 1周者 )应注意EB病毒感染检测 ;干扰素和阿昔洛韦是治疗EB病毒感染的理想药物 ,应早期应用。  相似文献   

11.
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临床儿科医师对EB病毒感染的认识。方法 对有症状EB病毒感染患儿198例及入托查体时发现为EB病毒感染的无症状儿童116例进行回颐性分析。结果 发现2.5-3.5岁健康儿童EB病毒的隐性感染率为32.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149例中有3例发展为活动性EB病毒感染。眼睑浮肿、鼻塞、打鼾为传单又一三联症,可作为一个重要的临床特点。结论 EB病毒感染可引起许多相关疾病,除恶性肿瘤外,经积极抗病毒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重视儿童非肿瘤性EB病毒感染疾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Epstain-Barr病毒(Epstain-Barr virus,EBV)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相关病毒,成人感染率超过90%。EB病毒与鼻咽癌、霍奇金和非霍奇金淋巴瘤、胃癌、移植后淋巴增生症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EB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及其临床应用,重点介绍了儿童常见非肿瘤性EB病毒感染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EB病毒相关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特征、诊断指南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李燎  颜丹  钟桂书 《泸州医学院学报》2005,28(4):342-342,344
目的:进一步提高对泌尿生殖道EB病毒感染所致疾病的认识.方法:对所收集的156例单纯EB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结果:性乱与泌尿生殖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在从事驾驶,供销及个体劳动人员中感染居多;EB病毒感染后,临床表现无明显性别差异,均可处于无症状的亚临床感染状态,部分出现类似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或宫颈炎症状,少数出现类似生殖器疱疹(GH)症状,亦可同时出现类似NGU和类似GH症状;抗病毒加免疫调节剂治疗有一定效果,但仍有少数病例可反复发作.结论:泌尿生殖道EB病毒感染所致疾病应归属于一种新的STD;其表现缺乏特异性,易与NGU和GH混淆,注意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小儿EB病毒感染8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凤琴 《现代实用医学》2006,18(4):260-260,262
目的了解EB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提高对EB病毒感染的认识。方法对85例EB病毒感染患儿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5例小儿EB病毒感染均以发热为首发表现,EB病毒感染可引起小儿多系统损伤。结论EB病毒感染可致小儿多种疾病。对小儿发热性疾病应注意EB病毒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与大肠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6例大肠癌和50例大肠良性病变黏膜组织中EB病毒 LMP-1的阳性率.结果 EB病毒 LMP-1的阳性率在大肠癌组为13.63%,在大肠良性病变黏膜组为2%,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1).EBV LMP-1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淋巴转移无关(P>0.05).PCR分析在大肠癌与良性大肠病变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 癌组织中PCR分析发现EB病毒感染也达15%.结论大肠癌在鼻咽癌(NPC)高发区的发生与EB病毒感染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EB病毒感染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为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儿科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的48例恶性和非恶性血液疾病患儿,均接受清髓预处理方案和减低强度的预处理方案。结果 (1)移植前采用定量PCR检测,EB病毒感染阳性率为12.50%(6/48);移植后3个月内采用定量PCR检测,EB病毒感染阳性率为41.67%(20/48),导致淋巴细胞增殖疾病1例(2.08%)。(2)移植前EB病毒阳性患儿,在移植后EB病毒感染阳性率为77.08%(37/48);而移植前未感染EB病毒的阴性患儿,在移植后EB病毒感染阳性率为50.00%(24/48),虽然感染率低于前者,但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8)。结论 儿童在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监测EB病毒PCR的指南尚未完善,常规病毒PCR监测结果可提高医疗保健利用率和医源性失血量,并能够有效预防儿童在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7.
西宁地区皮疹患儿中EB病毒感染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EB病毒感染在长期发热及皮疹性疾病诊断中已引起了重视,但有关临床资料报道不多。我院感染科自2000年10月至2001年2月共收治出疹性疾病178例,其中EB病毒感染53例(包括与麻疹混合感染28例,以下简称混合感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沈卉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0,31(10):754-756
目的分析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多系统损害出现机率,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对PCR检查EB病毒阳性的262例(男172例,女90例,男∶女=1.5∶1)EB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EB病毒感染所致的典型表现40.5%,非典型表现59.5%。主要症状有:发热97.7%、咽峡炎80.4%、肝脾淋巴结肿大79.4%、咳嗽45.8%、睑结膜充血38.2%、皮疹19%、头疼13%等;感染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但以呼吸道最多见,其次为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更昔洛韦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小儿EB病毒感染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累及多系统,预后较好,EB病毒PCR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并减少误诊率。对小儿发热性疾病应注意EB病毒感染可能。  相似文献   

19.
周云平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4):1069-1070
目的总结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特点与病毒感染的关系及治疗。方法对56例IT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占64.2%,慢性占35.8%;男女比例为1.95∶1;PAIgG升高占75%,PAIgA升高占5%;发病1周 ̄6周前有明确前驱感染者34例(60.7%);检测到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EBV)、人微小病毒B19感染;除传统治疗方法外,采用更昔洛韦(丽科伟)、磷甲酸钠(可耐)清除病毒感染,急性患者全部治愈,慢性患者疗效提高。结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别是慢性病例的发生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采用更昔洛韦、磷甲酸钠清除病毒,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陈卫华 《吉林医学》2014,(6):1245-1245
目的:分析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临床诊断为EB病毒感染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EB病毒感染临床可能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心肌炎、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川崎病并与古兰—巴雷综合征、面神经炎、病毒性脑膜炎等有关。新生儿败血症可合并EB病毒感染,可能有致畸作用。结论:小儿EB病毒感染临床表现多样,应用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