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钮学敏  吴巍  张晓祥 《浙江医学》2020,42(14):1543-1544,1550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进行病情评估分组,分为急性脑梗死轻度组60例和中重度组60例,另择同期在湖州市中心医院健康体检者60例为健康对照组。抽取3组受试者空腹静脉血检测IMA、D-二聚体、hs-CRP表达水平,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中重度组患者IMA、D-二聚体和hs-CRP水平分别为(80.36±10.66)U/ml、(1.44±0.94)mg/L和(11.20±4.82)mg/L,均明显高于ACI轻度组[(70.45±14.44)U/ml、(0.64±0.28)mg/L和(6.50±3.10)mg/L]和健康对照组[(56.31±12.27)U/ml、(0.47±0.27)mg/L和(4.83±2.61)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脑梗死轻度组患者IMA、D-二聚体和hs-CR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IMA、D-二聚体、hs-CRP单项检测和三项联合检测判断急性脑梗死的ROC曲线AUC分别为0.847、0.766、0.764、0.865(均P<0.05),灵敏度分别为0.883、0.625、0.725、0.858,特异度分别0.767、0.783、0.700、0.783,均对急性脑梗死有较高的诊断效能。结论IMA、D-二聚体和hs-CRP水平检测有助于诊断急性脑梗死,且可能为评价急性脑梗死病情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律静 《陕西医学杂志》2013,(12):1602-1603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颈动脉内膜厚度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比较所有被检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的含量并通过超声诊断颈动脉内膜厚度,根据患者脑梗死的梗死面积,将所有患者分为大面积梗死组和小面积梗死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颈动脉内膜的厚度。结果:脑梗死患者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含量及颈动脉内膜厚度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含量及颈动脉内膜厚度高于小面积梗死患者组(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颈动脉内膜厚度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超早期高压氧(HBO)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11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HBO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HBO组同时给予超早期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斯堪的纳维亚量表(SSS)评分变化,测定两组发病后1、7、14d的血清hs-CRP和血浆D-二聚体。结果两组治疗后SSS评分均较治疗前好转,HBO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HBO组hs-CRP及D-二聚体在第7d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超早期高压氧对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有效,可能与其降低hs-CRP及D-二聚体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梗死(ACI)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于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13例ACI患者,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ACI组患者于入院24 h内检测血浆D-二聚体、Fib和血清hs-CRP水平,正常对照组于体检当日检测三者水平,分析三者与ACI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13例ACI患者中轻度组53例,中度组40例,重度组20例;腔隙性梗死39例,小面积梗死48例,大面积梗死26例。(1)ACI患者D-二聚体、Fib和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74±1.98)mg/L比(0.25±0.10)mg/L,(4.69±0.90)g/L比(2.64±0.56)g/L,(32.10±50.02)mg/L比(1.98±0.83)mg/L](P<0.01)。(2)重度组D-二聚体、Fib和hs-CRP水平分别为(1.89±0.06)mg/L、(6.60±0.36)g/L、(112.54±76.78)mg/L。中度梗死组及重度梗死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Fib和hs-CRP均高于轻度梗死组(P<0.01)。重度梗死组血清D-二聚体、Fib和hs-CRP也明显高于中度梗死组(P<0.01)。(3)大面积脑梗死组D-二聚体、Fib和hs-CRP水平分别为(1.68±0.06)mg/L、(6.39±0.35)g/L、(110.50±71.18)mg/L。小面积梗死组及大面积梗死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Fib和hs-CRP均高于腔隙性梗死组(P<0.01)。大面积梗死组血清D-二聚体、Fib和hs-CRP也明显高于小面积梗死组(P<0.01)。(4)D-二聚体、Fib和hs-CRP与ACI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和梗死面积呈正相关(P<0.001)。结论ACI患者梗死面积越大、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越重,D-二聚体、Fib和hs-CRP越高。D-二聚体、Fib和hs-CRP与ACI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和梗死面积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和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进展性脑梗死患者27例(进展组),非进展性脑梗死35例(非进展组),对照组35例,分别测定各组血浆hs-CRP、Hcy和D-二聚体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进展组、非进展组血清hs-CRP、Hcy及D-二聚体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进展组血清hs-CRP、Hcy及D-二聚体含量高于非进展组(P〈0.01)。结论测定脑梗死患者hs-CRP、Hcy和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预测进展性脑梗死及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2011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134例首次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1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体检者血清CRP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脑梗死组治疗前CRP、D-二聚体分别为(12.10±3.45)mg/L、(1.64±0.47)mg/L;治疗后分别为(2.18±0.67)mg/L、(0.44±0.31)mg/L.对照组CRP、D-二聚体分别为(1.46±0.46)mg/L、(0.32±0.23)mg/L.脑梗死组治疗前血清CRP和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治疗后血清CRP和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治疗后血清CRP和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血清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病情及疗效判断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和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期间进行体检的1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将同时期内确诊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测定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和D-二聚体水平,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和D-二聚体水平与脑梗死面积、合并并发症、死亡等预后情况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NT-proBNP(2274.16±74.83)ng/L、D-二聚体水平(363.84±34.86)mg/mL高于对照组的(126.27±23.74)ng/L、(134.71±26.93)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NT-proBNP(3876.42±137.69)ng/L、与D-二聚体水平(571.28±113.64)mg/mL高于小面积脑梗死患者(286.49±48.88)ng/L、(179.57±45.63)mg/mL,合并意识障碍患者NT-proBNP(5034.61±332.27)ng/L、D-二聚体水平为(524.77±197.67)mg/mL高于无意识障碍患者(4031.17±302.73)ng/L、(226.54±153.84)mg/mL,合并高血压患者NT-proBNP(4284.05±385.33)ng/L、D-二聚体(558.61±193.47)mg/mL高于无高血压患者(4203.63±287.66)ng/L、(231.73±142.88)mg/mL,死亡患者NT-proBNP与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9386.77±375.61)ng/L、(924.65±265.42)mg/mL高于存活患者(2385.86±113.83)ng/L、(431.84±94.71)m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和D-二聚体水平能够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与预后情况,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和D-二聚体水平越高患者表明患者的预后情况越差,有利于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行血浆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价值.方法 选取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46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D-二聚体和hs-CRP的检测结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D-二聚体和hs-CR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当患者的梗死面积越大时,D-二聚体和hs-CRP的值也越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D-二聚体和hs-CRP进行检测能够判断急性脑梗死是否发生,而且可以评估梗死的程度,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浆胱抑素C与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归为急性脑梗死组,然后再选取同时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血浆胱抑素C与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的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血浆胱抑素C与同型半胱氨酸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大面积梗死患者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小面积梗死与中等梗死面积患者。结论血浆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PIS)患者血清D-二聚体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在诊治进展性脑梗死中的意义。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等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36例和稳定性脑梗死组64例,分别检测其血清D-二聚体及hs-CRP的水平,并设定35例健康医务人员为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稳定性脑梗死组血清D-二聚体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性脑梗死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血清D-二聚体、hs-CRP水平在脑梗死发生时增高,在进展性脑梗死发生时尤其明显。两者可作为进展性脑梗死独立的高危因素和预示因子,也有助于PIS的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至2012年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乳胶凝集比浊法检测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中hs CRP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hs 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观察组血清hs CRP水平重型>中型>轻型,二者呈正相关(r=0.252,P<0.05)。结论:hs CRP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栓的形成,在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脂蛋白a[L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于入院次日清晨抽血检测其Lp( a)、CRP、D-D、FG的含量。同时选择性别和年龄相似的健康查体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梗死面积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中Lp( a)、CRP、D-D、FG的水平。结果:①急性脑梗死组Lp(a)、CRP、D-D、FG的值分别为(425.13±85.11)mg/L、(16.32±5.21)mg/L、(285.11±116.33)ng/mL、(7.11±3.26)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②不同梗死面积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组间Lp(a)、CRP、D-D、FG的水平呈现大梗死灶小梗死灶腔隙性梗死的趋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与血液中Lp( a)、CRP、D-D、FG的水平关系密切,Lp( a)、CRP、D-D、FG水平预测患者的梗死面积、病情严重程度。检测此类项目对临床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对1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110例健康体检者均进行颈动脉彩超多普勒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有无颈动脉斑块形成,同时进行Hcy、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测定。结果脑梗死组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两组浓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颈动脉有无斑块将脑梗死组分为两个亚组:有斑块组、无斑块组,脑梗死有斑块组Hcy、hs—CRP浓度明显高于脑梗死无斑块组,两组浓度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y、hs—CRP升高具有一致性。结论Hcy、hs—CRP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炎症反应参与了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且Hcv、hs—CRP之间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和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和比较两组APTT、FIB、D-二聚体和hs-CRP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FIB、D-二聚体和hs-CR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APT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脑梗死患者hs-CRP和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r=0.16,P<0.01)。结论血浆APTT缩短,FIB、D-二聚体﹑hs-CRP水平升高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脑梗死的发生和病情变化,对脑梗死的预防、治疗和早期诊断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进而了解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将4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他汀组(辛伐他汀40mg/d,连续2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hs—CRP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结果:他汀组血清hs—CRP水平降低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他汀组下降较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与预后相关,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及纤维蛋白原(FIB)与首次脑梗塞患者脑梗塞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首次脑梗塞患者82例,于入院24h内测定血清hs-CRP、ET-1及FIB水平,并随访记录患者的脑梗塞复发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脑梗塞复发的关系。结果:82例患者中22例(26.83%)复发脑梗塞,复发脑梗塞患者的血清hs-CRP、ET-1及FIB水平显著高于未复发组;血清hs-CRP、ET-1及FIB分层分析显示,浓度越高复发率呈显著增高趋势;Logistic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hs-CRP、ET-1及FIB均是脑梗塞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首次脑梗塞复发患者的脑梗塞复发与血清hs-CRP、ET-1及FIB水平密切相关,高水平血清hs-CRP、ET-1及FIB水平是脑梗塞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改变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关系。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指标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者,监测颅内压重度增高组患者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中度增高组。结果说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改变与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指标水平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洪雁  方芳 《右江医学》2013,(3):334-33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临床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7月在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9例(脑梗死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05例作对照(对照组),检测血清hs-CRP水平并对比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组梗死面积大小和神经功能损害的程度与hs-CRP的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hs-CRP是脑梗死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子,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和评估病情轻重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戴征  李晓娟 《医学综述》2014,20(17):3247-3248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与HI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6例HI患者组和同期随机抽取的40例非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组进行血清CRP测定;健康对照组系40例同期正常健康体检者。对三组受试者血清CRP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非出血性脑梗死组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3.33±1.87)mg/L vs(1.68±0.5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组CRP显著高于非出血性脑梗死组[(29.65±1.23)mg/L vs(21.02±1.5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患者血清CRP浓度明显高于非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人群,据此血清CRP可作为预测HI的发生指标,及时降低血清CRP可能有助于减少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