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接受开颅手术治疗并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50例为观察组,同时段我院神经外科接受开颅手术治疗但未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术前GCS评分、是否伴有糖尿病、手术时间、是否伴有切口脑脊液漏、手术次数、术后白蛋白水平等,分析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结果 (1)观察组患者术前GCS评分<8分、伴有糖尿病、手术时间≥4h、切口脑脊液漏、手术次数≥2次、术后白蛋白<35g/L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术前GCS评分<8分、术后低白蛋白、手术次数≥2次、手术时间≥4h及存在切口脑脊液漏是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GCS评分<8分、术后低白蛋白、手术次数≥2次、手术时间≥4h及存在切口脑脊液漏是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患者颅脑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6-0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神经外科298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手术次数、是否脑室外引流及术后是否发生脑脊液漏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298例患者,其中发生术后颅内感染26例,感染率8.7%。单因素分析显示,脑室外引流、GCS评分、术后脑脊液漏、手术时间、手术次数是颅脑术后引发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室外引流、GCS评分9分、术后发生脑脊液漏、手术时间4h、二次手术是神经外科颅脑术后引发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有脑室外引流、GCS评分、术后脑脊液漏、手术时间及二次手术,临床应采用综合预防措施减少颅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闭合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颅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088例闭合性重型颅脑损伤接受急诊开颅手术患者中,发生颅内感染的1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χ2检验筛选可能的危险因素,并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评价筛选危险因素对颅内感染的影响。结果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放置脑室外引流的危险性最高(OR=5.687),其余依次为发生脑脊液漏、手术时间6 h、手术次数1次、伴有糖尿病及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5分(OR1)。结论多种危险因素与闭合性重型颅脑损伤急诊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关系密切,因此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从而达到减少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为及时预防和控制颅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57例颅脑手术患者的年龄、手术类型、GCS评分、ASA评分、有无术后脑脊液外引流、手术时间、手术次数、是否存在脑脊液漏等与颅内感染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5例患者出现颅内感染,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类型、GCS评分、有无术后脑脊液外引流、手术时间、手术次数、是否存在术后脑脊液漏与术后颅内感染发生有统计学关联(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依次为术后脑脊液外引流(P=0.026)、发生术后脑脊液漏(P=0.007)、GCS评分≤9(P=0.013)、手术时间4 h(P=0.042)、二次手术(P=0.049)、急诊手术(P=0.029)。结论颅内感染是颅脑手术过程中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在临床上应给予及时地预估、预防及控制,降低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颅脑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至2007年在我科接受了神经外科手术的13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这1351例患者中并发颅内感染者43例,对其导致感染的各项可能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分析显示颅脑术后的颅内感染与手术持续时间、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放置外引流管、合并糖尿病、开放性颅脑损伤有关,而感染率的高低与术前、术后长期使用抗生素等无关。结论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严密缝合防止脑脊液漏,严格掌握脑室外引流时间,尽可能减少颅脑术后患者各种引流管的放置以及留置时间等,可以减少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颅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检索1994年至2004年在国内杂志发表的有关颅内感染的相关文献,收集描述其相关危险因素的文献进行荟萃分析,对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统计。结果共有46篇论文进入荟萃分析,其中有18篇文献探讨了颅内感染危险因素构成比,12篇可提取6种主要相关危险因素的可比较资料。开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构成比最高的是手术时间〉4h,占54.81%,其它依次为颅内置管引流、后颅窝手术、开放性颅脑损伤、急诊手术和脑脊液漏。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统计结果显示,脑脊液漏(OR=11.587)、开放性颅脑损伤(OR=3.024)和后颅窝手术(OR=2.737)是构成颅内感染密切关联危险因素(P〈0.05,OR〉1)。结论分析结果证实了开颅手术后脑脊液漏、开放性颅脑损伤和后颅窝手术是术后颅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血液流变学变化在颅脑外伤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及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 2013—2015年收住我院的颅脑外伤患者57例,依据术后1周内是否发生大面积脑梗死将其分为研究组(n=18)与对照组(n=39),观察手术前后2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浆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对照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治术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低于术前(P0.05),但血浆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黏度及血浆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高于术前(P0.05)。结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可对颅脑损伤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与双额冠状骨瓣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86例,按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行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对照组行双额冠状骨瓣开颅减压术。结果 术后3个月,观察组恢复良好33例,中残2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例;对照组恢复良好22例,中残9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4例。观察组恢复良好率(76.74%)明显高于对照组(51.26%;P<0.05)。两组术前颅内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3、7 d颅内压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切口疝1例、颅内感染3例、急性脑膨出2例、脑积水2例、脑脊液漏2例;对照组术后发生切口疝4例、颅内感染4例、急性脑膨出3例、脑积水4例、脑脊液漏8例。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3.26%)明显低于对照组(53.49%;P<0.05)。结论 双侧标准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可有效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充分减压,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患者颅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比较分析了我科439例颅脑外伤病人术后出现颅内感染和术后未出现颅内感染组间的相关差异因素。结果 439例患者中,发生颅内感染65例,颅内感染率为14.81%。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与开放性颅脑损伤、GCS评分、术后放置外引流管有关,而与性别、年龄、手术持续时间等因素无关。结论对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颅脑外伤的病人应给予更密切的关注和预防性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术后颅内感染提供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0-01—2014-06手术患者100例,按照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分为颅内感染组和非颅内感染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一般情况及手术情况,同时对于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颅内感染组年龄、住院时间、术前院内等待时间、手术时间、再次手术率、脑室外引流和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颅内感染组(P0.05);颅内感染组的GCS评分显著低于非颅内感染组(P0.01)。年龄≥45岁、住院时间20d、术前院内等待时间7d、手术时间4h、GCS评分9分、CSF分流术、再次手术、脑室外引流和术后脑脊液漏均为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神经外科年长、手术复杂、术后住院时间长、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应予以积极的综合预防措施,以降低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分析颅脑肿瘤术后脑脊液漏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 将2014-10—2016-09在我院神经外科治疗的50例颅脑肿瘤术后脑脊液漏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分析脑脊液漏的原因,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切口感染、颅内感染、切口愈合不良、术后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转移复发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脑肿瘤术创伤大,脑脊液漏主要与后颅窝硬脑膜缝合不严有关,临床应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提高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相关性危险因素,为颅内感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实施开颅手术并发生术后颅内感染的40例患者为感染组,选取同期未发生颅内感染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收集和分析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将可能引起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数量化值后输入SPSS 20.0软件,对每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将筛选出的颅内感染发生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开放性颅脑损伤、后颅窝手术、手术时间、脑脊液外漏、脑室外引流时间是导致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Los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为,开放性颅脑损伤(OR=3.022,P0.05)、后颅窝手术(OR=7.356,P0.05)、手术时间(OR=2.797,P0.05)、脑脊液外漏(OR=4.787,P0.015)、脑室外引流时间(OR=8.095,P0.01)是导致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开放性颅脑损伤、后颅窝手术、手术时间、脑脊液外漏、脑室外引流时间是导致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应预防性应用更大剂量或更有效的抗生素治疗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探究脑脊液(CSF)指标与血清学指标在颅内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研究河北省黄骅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213例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按照感染与否分为颅内感染组28例、非颅内感染组185例。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对比2组患者的CSF指标、血清学指标并分析其与颅内感染的相关性。 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术中动脉瘤破裂、术中CSF漏、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4 h为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颅内感染组的CSF水平、血清学指标水平均高于非颅内感染组,且患者的CSF指标、血清学指标与颅内感染呈现正相关。 结论患者的糖尿病、术中动脉瘤破裂、术中CSF漏、术中出血量100 mL以上、手术时间>4 h均为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对患者的CSF指标与血清学指标的检测可协助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后发生颅内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特点,探讨与急性期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04—2014-09在我院行颅脑手术的颅脑损伤患者300例,对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情况、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影响急性期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00例颅脑损伤患者中发生颅内感染64例,感染率21.33%。其中年龄12岁或60岁、脑脊液漏、手术部位在幕下、手术时间4h、未进行清洁手术、术后放置引流管48h、脑室外引流1周的患者感染率显著升高(P0.05);术前抗生素的使用对颅内感染的发生影响不显著。脑脊液培养共分离出38株病原菌,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占主要部分,构成比26.32%,金黄色葡萄球菌次之,构成比18.42%。结论年龄12岁或60岁、脑脊液漏、手术部位在幕下、手术时间4h、未进行清洁手术、术后放置引流管48h、脑室外引流1周是发生颅内感染及影响急性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手术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以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改善急性期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颅内感染的预防提供指导。方法收集我院自2012-03—2015-03接受开颅术的800例脑外伤患者中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阶段术后未合并颅内感染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记录影响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作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单因素分析结果证实,与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时间、脑室外引流、后颅窝手术与脑脊液漏;本组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证实,手术时间、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后颅窝入路是与脑外伤开颅术后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脑室外引流为影响最大的高危因素,其次为后颅窝入路、脑脊液漏与手术时间。结论脑室外引流、手术时间、脑脊液漏、后颅窝入路均是与脑外伤患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以脑室外引流对颅内感染影响最大。为降低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需尽可能作好术前准备,明确手术风险,并强调无菌操作,缩短手术时间,优化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的临床经验,对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等问题进行讨论。方法用一次性硬膜外导管或深静脉导管进行腰椎穿刺,接一次性引流袋。根据病情需要,调节引流袋的高度,控制引流量,每24h为100~300ml,留置时间均在1周左右。结果对52例重度颅脑损伤、颅内感染、切口脑脊液漏和术后持续脑脊液耳鼻漏患者行腰大池持续引流,50例达到预期目的,1例因颅内感染而死亡,1例引流无效而手术。结论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是一种安全且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引流可以缓解颅内压,引流出血性或炎性脑脊液,可用于颅脑损伤、颅内感染、切口脑脊液漏和术后持续脑脊液耳鼻漏等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江门市中心医院2015-08—2018-05动脉瘤夹闭术后合并颅内感染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接受动脉瘤开颅术但未发生颅内感染的92例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24例感染得到治愈,17例合并继发性脑积水,10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死亡。结论动脉瘤夹闭术后颅内感染与患者术前状态、急诊手术、手术时间、脑脊液漏、抗生素使用不合理、术后放置外引流等多因素有关,早期、规范的抗感染治疗加上有效脑脊液引流是控制颅内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继发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应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科2011-12—2014-01重度颅脑损伤继发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5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25例,常规组实施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肿量、治疗效果,以及随访过程中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d、3d、7d血肿量分别低于常规组患者同时间点的血肿量;观察组有效率67.50%,常规组有效率37.50%,观察组效果明显更好;观察组病死率2.50%,明显低于常规组17.50%;观察组颅内感染、硬脑膜下积液、迟发性血肿、切口脑脊液漏、急性脑膨出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梗死发生率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度颅脑伤继发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应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临床效果确切,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顽固性切口脑脊液漏的处理王怀瓯我们遇到颅脑手术后脑脊液切口漏共6例,经局部头皮下引流而愈,现总结如下:例1,男,22岁,因额部被飞出的砂轮击伤致开放性颅脑损伤急诊入院,即刻在全麻下行清创术,术后一周出现切口脑脊液漏,加固缝合后三天,又出现脑脊液渗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颅脑手术后颅内易感因素及耐药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 200例颅脑手术患者为研究资料,选择其中73例发生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易感因素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研究发现,导致颅脑手术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易感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置管时间、脑室引流、脑脊液漏、再手术;革兰阳性杆菌及革兰阴性杆菌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的敏感性均为100%。结论导致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易感因素较多,应加强临床控制和管理,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再次手术。同时,应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