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尼尔雌醇对切除双侧卵巢后的大鼠骨矿盐代谢的影响. 方法将健康 4月龄雌性 SD大鼠 26只,用抽签法随机分成 4组, A组正常对照组; B组假去卵巢组; C组去卵巢组; D组去卵巢+尼尔雌醇组. D组尼尔雌醇灌胃, 1 mg/kg, 1次 /周,持续 11周. 结果 C组骨干重低于 B组( P< 0.05), C组骨干重 /体重、骨灰重、骨灰重 /体重、骨灰重占骨干重%低于 B组( P< 0.01). D组骨干重、骨干重 /体重、骨灰重、骨灰重 /体重、骨灰重占骨干重%高于 C组( P< 0.01). 结论尼尔雌醇对抗由于去卵巢所引起的骨矿盐含量降低在防治骨质疏松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运动对大鼠骨矿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运动对正常成年大鼠和切除双侧卵巢后的大鼠骨矿盐代谢的影响。 方法:本实验于2002—10/2003—05在广东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完成。普通级4月龄SD雌性大鼠30只。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正常大鼠+运动组;假去卵巢组;去卵巢组;去卵巢+运动组。然后重复,每组6只。正常大鼠+运动组和去卵巢+运动组大鼠于术后第7天开始进行运动训练.5d/周.45min/d.16m/min.跑道倾角0&#176;.持续10周。第10周末.麻醉状态下动脉放血处死各组大鼠,观察骨干重、骨干重/体质量、骨灰重、骨灰重/体质量、骨灰重/骨干重(%)代谢变化。 结果:3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大鼠骨干重、骨干重/体质量、骨灰重、骨灰重/体质量、骨灰重/骨干重(%)各指标代谢变化:正常大鼠+运动组各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645&#177;48),(567&#177;32)mg;(1.97&#177;0.06),(1.73&#177;0.10)g/kg;(440&#177;30),(374&#177;91)mg;(135&#177;0.04),(1.14&#177;0.06)g/kg;(68.2&#177;0.7)%,(65.9&#177;0.9)%,t=3.46-6.92,P〈0.01];去卵巢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假去卵巢组[(504&#177;24),(569&#177;40)mg;(1.55&#177;0.61),(1.83&#177;0.19)g/kg;(293&#177;14),(381&#177;23)mg;(0.90&#177;0.04),(1.21&#177;0.14)g/kg;(58.6&#177;0.8)%,(66.3&#177;1.5)%,t=3.64-15.58,P〈0.01];去卵巢+运动组各指标均较去卵巢组明显增加(627&#177;70),(504&#177;24)mg;(1.76&#177;0.11),(155&#177;0.61)g/kg;(409&#177;43),(293&#177;14)mg;(1.15&#177;0.08),(0.90&#177;0.04)g/kg;(65.2&#177;1.2)%,(58.6&#177;0.8)%。t=3.90-11.21。P〈0.01)。 结论:中等强度运动是增加成年大鼠骨矿盐含量和预防去卵巢大鼠骨矿盐丢失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研究三仙汤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BMD)、骨生物力学和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水平等的影响,探讨三仙汤治疗骨质疏松的机制。方法 68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OVX)、尼尔雌醇组、以及三仙汤小、中、大3个剂量组。给药3个月后测定BMD、最大载荷(E)、破坏挠度(R)、E2、P、体质量和子宫湿重。结果 骨密度:OVX组0.270g/cm^2,显著低于Sham组0.291g/cm^2(P&;lt;0.05),三仙中剂量较OVX有上升趋势。最大载荷:三仙中剂量117kg、大剂量组114kg与OVX组104kg相比有一定的上升趋势。破坏挠度:OVX组较Sham组下降趋势明显;三仙小、中、大3个剂量组均较OVX组显著升高(P&;lt;0.05);三仙中剂量组0.881mm较尼尔雌醇组0.737mm也显著升高(P&;lt;0.05)。E2、孕酮及子宫湿重:OVX组显著低于Sham组(P&;lt;0.001),尼尔雌醇组显示一定的升高趋势,三仙各组与OVX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体质量:OVX组400g较Sham组347g显著上升(P均<0.05);尼尔雌醇组较OVX组及三仙各组显著减轻(P&;lt;0.001);二仙各组与OVX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 尼尔雌醇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和骨结构的改善无明显作用;三仙汤能够改善去卵巢大鼠骨生物力学性能,对OVX大鼠雌激素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硝酸镓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应用硝酸镓进行预防性处理。观察硝酸镓对去卵巢引起的大鼠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方法:通过去除大鼠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将8月龄雌性SD大鼠(体质量220—270g)单纯随机分为对照组(14只)、去卵巢组(13只)、单纯预防组(13只)和去卵巢预防组(17只)。去卵巢组和去卵巢预防组切除双侧卵巢。对照组和单纯预防组行假手术。对照组和去卵巢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kg;去卵巢预防组和单纯预防组腹腔注射硝酸镓2mL/kg,均为3次/周。12周后收集24h尿液,取血和双侧股骨。测定血、尿、骨镓含量及骨钙含量、骨密度、骨强度。结果:12周后,单纯预防组和去卵巢预防组骨镓含量(μg/g)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去卵巢组(6.82&;#177;0.67,7.56&;#177;0.53,0.48&;#177;0.11,0.26&;#177;0.15;t=-29.72—22.64,P&;lt;0.01);去卵巢预防组骨钙含量(17.5&;#177;4.0)mg/g、骨密度(0.55&;#177;0.06)g/cm^2、最大负荷(9.7&;#177;0.6)N、最大形变(1.64&;#177;0.16)mm均显著高于去卵巢组(t=-2.26,2.62,3.01,3.56,P&;lt;0.05),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硝酸镓对去卵巢引起的大鼠骨质疏松有一定程度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间歇性注射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84(rhPTH1-84)对去卵巢大鼠骨矿密度的影响。方法:6月龄雌性未育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去卵巢安慰剂组,去卵巢治疗组,假手术安慰剂组。去卵巢治疗组大鼠在术后3—4.5个月期间给予每日皮下注射rhPTH1-84(20μg/100g),每周6次,共6周,另两组则注射PTH溶媒(含0.01g/L乙酸的PBS),各组大鼠均在术前、术后3和4.5个月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腰椎和右股骨上端骨矿密度。结果:去卵巢安慰剂组大鼠在术后3和4、5月时腰椎骨矿密度与术前比无明显变化(P&;gt;0.05),去卵巢治疗组大鼠经PTH治疗6周后腰椎骨矿密度升高了(0.0157&;#177;0.0095)g/cm^2,而去卵巢安慰剂组下降了(0.0138&;#177;0.0088)g/cm^2,去卵巢治疗组和去卵巢安慰剂组腰椎骨矿密度变化值差别显著(P&;lt;0.01);各组大鼠股骨上端骨矿密度均上升且上升幅度相似(P&;gt;0.05)。结论:间歇性注射rhPTH1—84能明显提高去卵巢大鼠腰椎骨矿密度,但对股骨上端骨矿密度无明显影响。这些结果提示间歇性注射PTH主要影响骨松质而不是皮质骨。  相似文献   

6.
毕龙  胡蕴玉  徐修礼  李丹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7):2429-2431,T003
目的 探索抗感染组织工程化骨一期修复感染性骨折、骨缺损的新途径。方法 昆明小鼠84只,雄性,体重24—27g。其中30只于右侧股部肌袋植入利福平组织工程化骨做药物释放特性观察。54只以随机数字法分为A,B,C3组,每组18只。将植骨材料植入小鼠右侧股部肌袋中。A组植入利福平组织工程化骨,B组植入单纯组织工程化骨,C组植入牛松质骨,做成骨活性观察。结果 ①此种材料21d内骨粒周围软组织的利福平浓度(1.8mg/L)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0.008—0.06mg/L),而小鼠血药浓度很低。②此种材料的成骨活性与单纯组织工程化骨无明显差别(P&;gt;0.05),均较单纯牛松质骨载体的成骨活性好(P&;lt;0.01)。碱性磷酸酶(μmol/s&;#183;kg)测定显示:7d A组43&;#177;12,B组48&;#177;10,C组22&;#177;5,F=7.56,P&;lt;0.01;14d A组65.3&;#177;3.2,B组63.0&;#177;2.8,C组18.2&;#177;2.7,F=34.86,P&;lt;0.01;28d A组122&;#177;20,B组133&;#177;12,C组27&;#177;7,F=53.86,P&;lt;0.01。结论 一定剂量的利福平组织工程化骨有较好的成骨活性和极好的抗感染能力。且能保持很低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三羟基异黄酮与17-β雌二醇对大鼠延髓雌激素β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雌激素作用神经系统的机制。方法:30只去卵巢SD大鼠,随机分为去卵巢组(A组)、雌二醇组(B组)和三羟基异黄酮组(C组),手术后10d起分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1mL/d,17-β雌二醇20μg/(kg&;#183;d)、三羟基异黄酮200μg/(kg&;#183;d);10只假手术组(D组)大鼠,只切开腹膜不切除卵巢,手术后10d起每只动物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1mL/d。各组动物连续用药6周后观察结果。结果:①血清雌二醇的浓度:A组(9.44&;#177;6.04)ng/L和C组(7.03&;#177;5.65)ng/L显著低于D组(19.4&;#177;8.37)ng/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2.97。3.77,P&;lt;0.01),B组(15.52&;#177;8.54)ng/L与A组比较显著升高(t=2.74,P&;lt;0.01),而与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A组与D组比较大鼠延髓ER-β免疫阳性细胞数量下降、阳性细胞总面积和平均吸光度降低(P&;lt;0.01)。切除卵巢后补充17-β雌二醇和三羟基异黄酮的大鼠延髓雌激素β受体表达明显增加,与A组比较延髓雌激素β受体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增加、阳性细胞总面积和平均吸光度升高(P&;lt;0.01),而与D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羟基异黄酮和17-β雌二醇对延髓ER-β的表达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可能通过这一途径影响着延髓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表明,缺钙是骨质疏松症发生和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分析碳酸钙(CaCO3)对切除双侧卵巢后的大鼠骨矿盐代谢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7/2006-04在广东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完成.①实验材料:普通级4月龄SD雌性大鼠24只.②实验分组:将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假去卵巢组,去卵巢组,去卵巢 CaCO3组,每组6只.③实验过程:去卵巢 CaCO3组大鼠于切除卵巢术后第2 d开始给予CaCO3灌胃[元素钙20 mg/(kg·d)],持续11周.假去卵巢组动物手术过程及操作同去卵巢组和去卵巢 CaCO3组,但不切除卵巢.④实验评估:第11周末,麻醉状态下动脉放血处死各组大鼠,观察骨干重、骨干重/体质量、骨灰重、骨灰重/体质量、骨灰重/骨干重(%)的变化.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结果:24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去卵巢对大鼠骨矿盐代谢的影响:去卵巢组大鼠与假去卵巢组大鼠比较,其骨干重、骨干重/体质量、骨灰重、骨灰重/体质量、骨灰重/骨干重(%)等指标均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假去卵巢组大鼠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各项指标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CaCO3对去卵巢大鼠骨矿盐代谢的影响:与去卵巢组比较,去卵巢 CaCO3组大鼠骨干重、骨干重/体质量、骨灰重/骨干重(%)均增加 [(504±24),(545±12) mg;(1.55±0.06),(1.68±0.04) g/kg;(58.6±0.8)%,(60.7±2.0)%;P<0.05],骨灰重、骨灰重/体质量指标亦增加[(293±14),(332±16) mg;(0.90±0.04),(1.01±0.04) g/kg;P<0.01];与假去卵巢组比较,去卵巢 CaCO3组大鼠骨灰重、骨灰重/体质量、骨灰重/骨干重(%)指标低 (P<0.01).结论:CaCO3可部分纠正去卵巢大鼠的骨矿盐丢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羊膜材料复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替代神经材料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48只健康SD大鼠制备坐骨神经缺损模型,随机分为4组,即自体神经原位移植组(A组),异体神经移植应用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5mg/(kg.d)5周组(B组),异体羊膜材料桥接缺损复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组(C组),单纯异体神经移植组(D组)。6只Wistar大鼠取双侧坐骨神经作为供体。于术后12周取移植段神经行光镜、电镜形态学观察,测定神经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神经运动诱发电位峰值、神经传导速度和振幅积分、腓肠肌最大收缩力,再生轴突计数及髓鞘厚度测定。结果 12周时A、B、C组的各项检测指标明显优于D组(潜伏期、诱发电位峰值、传导速度、腓肠肌最大收缩力、髓鞘厚度及再生轴突计数AN0VA结果分别为F=12.87,P&;lt;0.05;F=19.54,P&;lt;0.05;F=3521.P&;lt;0.0l;F=56.33,P&;lt;0.01.F=75.26,P&;lt;0.05;F=1483.P&;lt;0.05;F=96.1l,P&;lt;0.01),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gt;0.05),再生神经形态与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对于长段周围神经缺损,应用异体羊膜复合神经生长因子进行桥接可以有效促进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甘草酸对小鼠肝纤维化性骨丢失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慢性肝病患者常常伴有骨质的丢失,因此探讨预防此种骨丢失对防治此类患者的骨质疏松极有意义。目的:研究甘草酸对肝纤维化小鼠骨丢失的防治作用及机制。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的实验动物中心、中心实验室和药理研究室材料:本实验于2001—01/2001—09进行,选择普通级PcR小鼠40只,由本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质量20~22g,雌雄各半,按质量对等原则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组和甘草酸组,每组10只。方法:除对照组外,模型组、秋水仙组和甘草酸组均予.400g/L四氯化碳花生油皮下注射5周致小鼠肝纤维化,然后分别应用四氯化碳花生油溶液10mL/kg、秋水仙溶液0.1g/kg和甘草酸溶液0.1mg/kg进行防治.实验结束时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检测与肝损伤相关的各种生化指标,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变化以及测定股骨的骨钙(Ca^2+)量和其他骨微量元素以及骨羟脯胺酸的含量。主要观察指标:①甘草酸对各组小鼠肝损伤后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②甘草酸对各组小鼠肝脏病理改变的的影响;③甘草酸对各组小鼠骨质的影响;④甘草酸对各组小鼠骨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秋水仙组和甘草酸组小鼠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比模型组低(P&;lt;0.01);模型组的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值比秋水仙组和甘草酸组低(P&;lt;0.01,P&;lt;0.05);秋水仙组和甘草酸组的骨钙含量低于对照组(P&;lt;0.05),但比模型组高(P&;lt;0.05);模型组右股骨单位骨重铜、镁和锌的含量均比对照组高(P&;lt;0.01),而甘草酸组的含量与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甘草酸组小鼠肝脏病理改变明显比模型组轻(P&;lt;0.01),VG染色可见胶原纤维增生程度明显比模型组轻(P&;lt;0.01)。结论:甘草酸提取液能诱导肝药酶,增强肝脏解毒作用;保护肝脏,维持蛋白代谢水平;维持骨的正常的代谢,促进骨Ca^2+和骨羟脯氨酸以及骨微量元素的平衡,防治骨丢失。  相似文献   

11.
背景:有报道雌激素和孕激素联合应用对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协同作用,且副作用较小。目的:观察炔诺酮和炔雌醇联合应用对去卵巢大鼠骨量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验证性实验观察。单位:广东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对象:清洁级4个半月龄未交配的雌性SD大鼠24只,体质量(230&;#177;15)g。方法:实验于2002-05/11在广东医学院药理教研究空完成。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去卵巢组,复方炔诺酮组,每组8只,前2组采用体积分数为0.056的乙醇溶液5ml/(kg&;#183;d)灌胃,复方炔诺酮组采用炔诺酮60μg/(kg&;#183;d)和炔雌醇3.5μg/(kg&;#183;d)灌胃(实验用药剂量参照人的用药20~35μg雌激素+孕激素)。所有动物给药时间为90d。给药结束后取胫骨标本,采用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对胫骨近端次级骨小梁形成区进行破骨细胞和有关动静态参数的测量;另取肱骨标本用电感偶合等离子体直读光谱仪测定钙含量和测定羟脯氨酸含量。同时测定尿中的钙和羟脯氨酸的含量。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骨小梁面积、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目、骨小梁分离度、破骨细胞周长的静态参数变化。荧光周长百分数、矿化沉积率、骨形成率动态参数变化。②血清碱性磷酸酶、骨和尿中钙含量和羟脯氨酸含量变化。结果:24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去卵巢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骨小梁面积百分数下降,骨小梁数目降低和骨小梁分离度增加,伴随明显的破骨细胞周长增加(P&;lt;0.01);骨形成指标明显增加:荧光周长百分数和矿化沉积率增加(P&;lt;0.05),骨形成率(BFR/BV)明显增加(P&;lt;0.01)。②复方炔诺酮组与去卵巢组比较,骨量和骨小梁数目增加,骨小梁面积增加82%和骨小梁数目增加83%(P&;lt;0.05),骨小梁分离度降低51%(P&;lt;0.05);破骨细胞周长降低52.5%(P&;lt;0.01);同时骨有机质含量增加和尿羟脯氨酸排出量减少(P&;lt;0.05)。结论:炔诺酮和炔雌醇联合应用可防治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增加骨量和骨有机质含量,且不明显抑制骨形成。实验提供的药物剂量参照人的用量,20~35μg雌激素结合一种孕激素,其效果良好时即可提供一种最好的骨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强骨抗萎方对骨细胞代谢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强骨抗萎方对尾吊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用大鼠尾吊-30&;#176;21d模拟失重,观察强骨抗萎方对大鼠血沉、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液黏度及红细胞变形性、聚集性等指标的作用。结果:悬吊大鼠纤维蛋白原明显升高(P&;lt;0.01),全血还原黏度及全血黏度明显增加(P&;lt;0.01或P&;lt;0.05),红细胞刚性指数升高(P&;lt;0.01),最大变形指数降低(P&;lt;0.01),最大聚集指数增加(P&;lt;0.01)。该方不同剂量显示了不同的作用。低剂量组(10g/Kg)可降低各个切变率下的全血还原黏度和全血黏度(P&;lt;0.01或P&;lt;0.05),以及异常的红细胞刚性指数和最大聚集指数(P&;lt;0.01);中剂量组(20g/kg)可使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P&;lt;0.01);高剂量组(30g/Kg)可降低高切变率下的全血还原黏度和全血黏度(P&;lt;0.01或P&;lt;0.05),降低红细胞刚性指数(P&;lt;0.01),并可升高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P&;lt;0.01)。结论:该方具有改善尾吊大鼠血液流变学的作用,但无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量及血脂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孙颖  孙凌飞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8):2530-2531
目的 观察大鼠去卵巢30,60,90d后骨量及血脂的变化,验证雌激素变化与骨代谢及血脂代谢的时间、变化速度具有相关性的假设成立。方法 42只大鼠单纯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和去卵巢组。分别在实验30,60,90d后处死,取血清及胫骨。观测骨密度(BMD)的变化并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结果 大鼠去卵巢后体重增加的速度较快,60d后显著增加,平均为39.5g,比同期假手术组增加19.1g,90d后,同组比较,增加21.1g。去卵巢后,同期去卵巢组BMD均比假手术组减少(P&;lt;0.01,t=3.89,9.92,9.52),具有显著性差异,90d同30d相比,BMD从0.287g/cm^2下降到0.245g/cm^2,仍具有显著性(P&;lt;0.01,t=10.38)。30,60d后去卵巢组比同期假手术组LDL-C水平升高(P&;lt;0.05,t=2.57,2.46),90d组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变化。HDL-C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变化不大。30d组TC,TG水平均显著增加(P&;lt;0.01,t=3.48,3、10);60d组同期去卵巢组TC比假手术组增加7.3%(P&;lt;0.05,t=2.90),TG增加45.6%(P&;lt;0.01,t=3.05);90d组同期去卵巢组TC比假手术组增加6.1%,无统计学意义,TG增加45.6%,各假手术组的TC,TG,LDL-C水平随着时间的增加虽然有所增加,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30d去卵巢大鼠已出现典型的骨质疏松表现,伴有血脂紊乱。60,90d后逐渐趋于相对稳定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观察益骨胶囊治疗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结构的影响。方法:本实验于2003—01/2004—06在暨南大学完成。32只SD雌性大鼠,通过卵巢切除术诱导骨质疏松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打开腹腔,找到卵巢后并不切除)、模型组、益骨胶囊高、低剂量治疗组,每组8只。各组大鼠术后12周开始灌胃,1次/d,12周为1个疗程。假手术组、模型组每天给予生理盐水11.6mL/kg灌胃;益骨胶囊低剂量组、益骨胶囊高剂量组每天分别给予低、高剂量益骨胶囊溶液11.6mL/kg灌胃,益骨胶囊低剂量组为1.16g/100g(含生药1.0g/mL),益骨胶囊高剂量组为3.48g/100g(含生药3.0g/mL),全部大鼠在处死前第14,13,3,2天,分别给予皮下注射盐酸四环素2.5mg/kg和钙黄绿素5mg/kg,在骨表面形成黄色和绿色两层双荧光标记,以动态观察2次注射期间骨形成的情况。术后24周处死全部大鼠,取胫骨近端经处理制作骨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进行骨小梁结构基本参数测算及定量分析;取股骨远端经处理制作骨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后测定星体积。结果:①益骨胶囊高剂量组骨小梁面积、宽度、数量、连接点数略低于或接近假手术组,高于模型组;益骨胶囊剂量组骨小梁分离度小于模型组,大于假手术组;益骨胶囊高、低剂量组骨小梁游离末端数均显著低于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近。②骨矿化沉积率:模型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1.94&;#177;0.21),(1.49&;#177;0.14)μm/d,P&;lt;0.01],益骨胶囊低剂量组略低于模型组[(1.69&;#177;0.148),(1.94&;#177;0.21μm/d,P&;lt;0.05],高剂量组显著高于假手术组[(1.76&;#177;0.13),(1.49&;#177;0.14)μm/d,P&;lt;0.01]。③星体积:模型组显著高于假手组[(0.1478&;#177;0.0211),(0.0729&;#177;0.0169)mm^3,P&;lt;0.01],益骨胶囊高、低剂量组显著低于模型组[(0.0618&;#177;0.0153),(0.0818&;#177;0.0160),(0.1478&;#177;0.0211)mm^3,P&;lt;0.01]。结论:益骨胶囊能明显改善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骨小梁结构,降低星体积,缩小骨小梁间隙,提高骨形成速率的同时降低骨吸收速率,最终增加骨量形成。  相似文献   

15.
背景:雌激素的具体骨保护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一氧化氮可能在雌激素促进骨形成增加中起到一定的作用。目的:探讨雌激素治疗对卵巢切除大鼠血浆硝酸盐/亚硝酸盐水平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试验。单位: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骨科和同济医院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材料:实验在同济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用3个月龄清洁级健康雌性SD大鼠36只,体质量220~245g,由同济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干预:12只SD大鼠完整切除双侧卵巢,设为卵巢切除组;另12只暴露双侧卵巢而不予以切除,设为对照组;雌激素治疗组12只切除双侧卵巢后即刻及后每隔2周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125μg。主要观察指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一氧化氮合成酶在骨组织中的表达,双能X射线测定骨矿密度值,图象分析系统进行骨形态学计量学测量,光密度法测定血浆硝酸盐/亚硝酸盐水平。结果:卵巢切除导致血浆硝酸盐/亚硝酸盐水平及骨矿密度值、小梁骨体积等骨形态学计量学参数显著下降。手术后6周,对照组和卵巢切除组平均血浆硝酸盐/亚硝酸盐水平分别为(22.4&;#177;1.7),(16.2&;#177;3.7)μmol/L;骨矿密度值分别是(0.245&;#177;0.030)g/cm^2和(0.189&;#177;0.030)g/cm^2;小梁骨体积分别为(31.97&;#177;3.50)%和(17.14&;#177;4.20)%,两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1)。雌激素治疗抑制了卵巢切除导致的这些变化,雌激素治疗组平均血浆硝酸盐/亚硝酸盐水平为(21.9&;#177;3.5)μmol/L,骨矿密度值为(0.234&;#177;0.020)g/cm^2。,小梁骨体积为(26.53&;#177;1.63)%,与卵巢切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升高(P&;lt;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gt;0.05)。一氧化氮合成酶免疫活性信号在成骨细胞内测得,雌激素治疗组一氧化氮合成酶信号较卵巢切除组也显著性增强(P&;lt;0.01)。结论:雌激素通过诱导一氧化氮的产生而刺激骨形成,一氧化氮是雌激素诱导骨形成增加的介导剂。  相似文献   

16.
维生素对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损伤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13  
目的:探讨4种维生素联合应用,对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损伤血管内皮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24只雄性家兔被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喂普通饲料,模型组在普通饲料中加人胆固醇、猪油和甲硫氨酸,维生素组饲料同模型组,每天再另外灌胃给予维生素E、C、B6和叶酸,连续8周。第8周末,取血检测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脂(除HDL-C以外)、同型半胱氨酸和内皮素水平均显著升高(t=2.412,P&;lt;0.05;t=3.802—5.830,P&;lt;0,01),血清一氧化氮虽有降低,但在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HDL-C/LDL-c比值明显减少(1=6.622 P&;lt;0.01)。与模型组比较,维生素组血清总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浆内皮素水平均显著降低(t=2.514—2.726,P&;lt;0.05),而血清一氧化氮显著升高,HDL-C/LDL-C比值也明显增加(t=4.128~5.076,P&;lt;0.01)。结论:维生素E、C、B6和叶酸联合运用,能够降低血中多种危险因子的水平,调节血中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平衡,减少或阻断危险因素对内皮功能的损伤,对血管内皮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宇  张小云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9):193-195,i004
背景:已有研究证明旋转磁场干预能使大鼠骨密度显著增加,并且能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不下降,且与性激素无关。目的:研究旋转磁场对大鼠骨钙含量的影响,以及与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one—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BAP)和尿脱氧吡啶交联(deoxypyridinoline crosslinks,DPD)的相关性。设计:以实验动物为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一所大学生命科学院。材料:实验于2004—03/10在深圳市微生物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完成。健康成年SD大鼠90只,雌性60只,体质量(259&;#177;70)g.雄性30只,体质量(351&;#177;104)g。按雌雄随机分9组,雌性假手术组、去卵巢常钙对照组、去卵巢低钙对照组,去卵巢低钙实验组、去卵巢常钙实验组、去卵巢低钙中药实验组、雄性对照组、雄性低钙实验组、雄性常钙实验组。每组10只。干预:雌性大鼠除假手术组以外均切除卵巢,去卵巢对照组单纯去卵巢,去卵巢实验组手术15d体内残存雌激素代谢尽后,开始旋转磁场处理15d,1次/d,2h/次。雄性大鼠除对照组外均行磁场处理15d,1次/d,2h/次。分别给予常钙(含钙0.26%的食物)、低钙(含钙0.1%的食物)和辅以中药(补骨脂、黄芪、淫羊藿、肉苁蓉免煎粉剂等)饲料饲养。旋转磁场处理后,继续饲养15d,处死后取其股骨测量各组大鼠骨钙含量,取血清测量BAP含量,取尿液测DPD含量。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骨钙含量及血清BAP和DPD变化。结果:纳入90只大鼠,实验过程中死亡4只,进入结果分析86只。①经旋转磁场处理后大鼠骨钙含量增高:去卵巢低钙中药实验组及去卵巢低钙对照组分别为(0.226&;#177;0.015),(0.206&;#177;0.015)g/g,两组比较t=4.63,P&;lt;0.05;雄性常钙实验组及雄性对照组分别为(0.206&;#177;0.031),(0.199&;#177;0.014)g/g,两组比较t=4.21,P&;lt;0.05。②经旋转磁场处理后大鼠血中BAP含量增高:去卵巢常钙实验组及去卵巢常钙对照组分别为(20.52&;#177;1.78),(15.68&;#177;3.68)U/L,两组比较t=4.76,P&;lt;0.05;雄性低钙实验组及雄性对照组分别为(17.69&;#177;3.78),(8.53&;#177;2.54)U/L,两组比较t=4.59,P&;lt;0.05。③经旋转磁场处理后实验组大鼠尿中DPD下降:去卵巢低钙中药实验组及去卵巢低钙对照组分别为(86.97&;#177;37.19),(401.57&;#177;79.34)nmol/L,两组比较t=7.45,P&;lt;0.01;雄性常钙实验组及雄性对照组分别为(97.87&;#177;31.97),(168.71&;#177;53.19)nmol/L,两组比较t=8.31,P&;lt;0.01。结论:磁场能够在短时间内(15d)有效的促进大鼠的骨钙含量增加,且增加与血BAP升高及尿DPD下降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复合造模法建立绝经期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双黄益骨方的防治作用、量效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将210只6个月龄雌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预防组和治疗组(包括高剂量中药、低剂量中药组)并与尼尔雌醇组、立普妥组对照。除假手术组外,均行卵巢摘除术及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绝经期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分别于术后第10,24周取各组大鼠左股骨和L4-5行最大弯曲力、最大压缩力和最大凹人应力检测。结果:第24周假手术组的最大压缩力[(307.905&;#177;51.057)N和最大凹人应力[(70.180&;#177;15.269)N]显著大于第lO周假手术组[(234.064&;#177;35.390),(50.986&;#177;9.925)N](P&;lt;0.05),而模型组第24周与第10周比较则呈下降趋势;模型组、中药预防组最大凹人应力较假手术组明显减低(P&;lt;0.05);第24周模型组最大压缩力、最大凹人应力[分别为(137.014&;#177;72.560),(22.096&;#177;17.350)N]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lt;0.001);高剂量中药组与尼尔雌醇组较第24周模型组最大压缩力显著提高[分别为(212.698&;#177;54.661),(256.118&;#177;85.429)N](P&;lt;0.05~0.01)。低剂量中药组与立普妥组在改善骨力学方面未能显示出显著疗效。结论:正常组骨强度和变形力随月龄增长而提高,模型组则呈下降趋势,成模后,模型组较正常组骨强度显著下降,表明复合造模法建立的骨质疏松症模型成立。预防组未能显示出效果;高剂量中药与尼尔雌醇则能显著阻抗模型大鼠骨松质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19.
阿仑膦酸钠对大鼠松质骨和密质骨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阿仑膦酸钠(固邦,ALN)对去卵巢大鼠胫骨上段和腰椎质松骨及胫骨中段密质骨的影响。方法:3月龄雌性SD大鼠,ALN1mg/(kg&;#183;d),灌胃给药90d。骨标本行不脱钙骨制片,骨组织形态计量法钡5量。结果:松质骨:OVX组胫骨上段(PTM)和腰椎(LV)质松骨的骨量减少(P&;lt;0.001),骨结构变差;ALN组PTM,LV骨量增加(P&;lt;0.001),完全对抗OVX大鼠的骨高转换。密质骨:OVX组胫骨中段(TX)骨量减少(P&;lt;0.05),骨内膜骨形成和骨吸收增加。ALN组骨量增加(P&;lt;0.05),骨内膜骨形成减少而骨吸收有减少的趋势。结论:ALN能有效预防OVX后大鼠的骨质疏松,但不同部位有不同的骨转换速度。  相似文献   

20.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9,自引:11,他引:29  
目的评定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306例怀疑冠心病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后行超声扫描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检测,其中男195例,女111例,平均年龄(57&;#177;12)岁。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成3组,A组172例,有明显的血管狭窄,即血管内径狭窄≥50%;B组8l例,血管内径狭窄&;lt;50%;C组53例,无血管狭窄。所有患者均于冠状动脉造影后3d内行肱动脉内皮功能检测。结果3组间基础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02;P&;gt;0.05)。反应性充血内径变化值A组与B组(t=4.78;P&;lt;0.05)、C组(t=16.92;P&;lt;0.001)以及B、C两组间(t=6.89;P&;lt;0.01)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反应性充血血流速度变化值A组与B组(t=5.57:P&;lt;0.05)、C组(t=12.08;P&;lt;0.001),以及B、C两组间(t=8.56;P&;lt;0.01)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肱动脉内皮功能不良可间接反应冠状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与冠状动脉狭窄密切相关,是冠状动脉病变良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