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寰椎骨折由Jefferson于1920年首先报道上千例寰椎爆裂性骨折,并将这种寰椎的特殊骨折称之为Jefferson骨折. 寰椎外观呈椭圆环状,无椎体,环形两侧增厚变粗,形成侧块,其上面枕骨髁突与枕骨构成寰枕关节;其下在前弓后面的中央与齿状突相对应构成寰齿关节,由寰椎两侧块间的横韧带和关节囊维持其稳定性.后弓与横韧带间容纳脊髓,寰椎矢状径大约 3.0cm,其中齿状突约占1.0cm,脊髓约占1.0cm,尚有1.0cm的缓冲间隙.前后弓与侧块相接处骨质较纤弱,是骨折的好发部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寰椎侧块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寰枢椎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 Jefferson骨折伴横韧带损伤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后路寰枢椎螺钉内固定术治疗Jefferson骨折件横韧带损伤患者11例,术前神经功能JOA评分7~15分,平均(11±1.2)分.术前均行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均在全麻下行后路钉板固定技术治疗.结果 术中未出现死亡和椎动脉、脊髓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随访 7个月至5年7个月,平均(25±13)个月,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术后神经功能JOA评分11~17分,平均(15±1.5)分.手术半年后复查影像学检查显示所有骨折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植骨愈合好.结论 后路寰枢椎螺钉内固定技术具有直视下置钉、复位,短节段固定,固定可靠等优点,为Jefferson骨折伴横韧带损伤患者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寰椎骨折是一种比较少见的颈椎创伤,其发生率约占整个颈椎创伤的2%~4%.这种骨折常引起骨折块分离移位,呈爆裂状,故称为寰椎爆裂性骨折.1920年Jefferson首先报告4例这类骨折,后陆续有报道,并称之为Jefferson's骨折.  相似文献   

4.
周广福 《吉林医学》2012,(10):2040-2041
目的:探讨内固定融合术在寰椎爆裂性(Jefferson)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13例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为观察组,实施内固定融合术。选取同期采用保守治疗的11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优率和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内固定融合术能明显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症状,骨性融合稳定性强,是治疗Jefferson骨折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寰枢椎后路融合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对寰枢椎后路融合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进行回顾总结。方法:对34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进行寰枢椎后路融合术,包括齿状突骨折29例,横韧带断裂5例。所有患者行寰枢椎钢丝固定自体髂骨移植术,其中Gallie法固定21例,Brooks法固定13例。结果:术后进行颈椎侧位X线片随访3 ̄63个月不等(平均9个月),34例均获骨性愈合。结论:寰枢椎后路融合术适用于陈旧性不稳定齿突骨折、伴有不愈合倾向齿突  相似文献   

6.
寰椎横韧带断裂对枕颈部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寰椎横韧带损伤可导致枕颈部不稳定而产生高位颈髓压迫症。为比较寰椎横韧带损伤对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三维运动范围的影响,本实验对6具新鲜人尸的枕颈部骨韧带标本,切断两侧寰椎横韧带,测定C0-C1和C1-C2的三维运动范围。  相似文献   

7.
寰枢椎脱位、不稳定可因寰椎骨折、枢椎齿突骨折、横韧带断裂、寰枢椎与枕骨大孔区发育异常、骨与关节的结核、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损引起。寰枢椎部位的创伤导致的脱位在临床上很少引起脊髓损伤,复位与固定相对容易,如早期治疗得当,预后较好。发育异常引起的寰枢椎脱位病程多比较长,寰椎与枢椎骨结构缺陷或变形,脱位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一种后路内固定治疗严重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方法。方法12例寰枢椎不稳患者中,单纯Ⅱ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6例,寰枢椎前脱位5例(其中自发性脱位2例,伴齿状突骨折2例,伴横韧带断裂1例),寰枢椎旋转脱位伴横韧带断裂1例。采用后路C1和C2经关节螺钉联合B rooks融合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12例寰枢椎不稳患者中,11例共放置经关节螺钉22枚;1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患者因C2单侧椎板上缘劈裂仅行B rooks融合术。术中无椎动脉、硬脊膜破裂和脊髓损伤等并发症,随访3~35个月,植骨全部融合。结论后路经关节螺钉联合B rooks融合术是治疗严重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可提供有效的固定和提高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一种后路内固定治疗严重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方法.方法 12例寰枢椎不稳患者中,单纯Ⅱ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6例,寰枢椎前脱位5例(其中自发性脱位2例,伴齿状突骨折2例,伴横韧带断裂1例),寰枢椎旋转脱位伴横韧带断裂1例.采用后路C1和C2经关节螺钉联合Brooks融合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12例寰枢椎不稳患者中,11例共放置经关节螺钉22枚;1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患者因C2单侧椎板上缘劈裂仅行Brooks融合术.术中无椎动脉、硬脊膜破裂和脊髓损伤等并发症,随访3~35个月,植骨全部融合.结论 后路经关节螺钉联合Brooks融合术是治疗严重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可提供有效的固定和提高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10.
不稳定性寰椎骨折有限内固定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Tan J  Ni CH  Li LJ  Zhou W  Qian L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5):1743-1747
目的临床验证枢椎侧块枢椎椎弓根钉棒技术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及其价值。方法共收治寰椎骨折17例,其中不稳定性寰椎骨折为14例,对11例进行了有限内固定。11例中有6例合并轴向不稳及横韧带断裂;1例合并C2椎板骨折;余4例均为单纯轴向不稳。在解剖定位和透视辅助下进行枢椎侧块螺钉和C2椎弓根钉的置入后,两侧分别行钉棒联结固定;棒间横连接加压进行枢椎侧块的分离复位,恢复原有的枕骨、寰椎、枢椎间解剖吻合关系,合并轴向不稳及横韧带损伤者行C1-C2植骨融合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24min(90-176min);平均失血量432ml(270~1200m1);平均透视时间18s;11例患者均未发生神经、椎动脉和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全部患者均于术后5日颈托固定后下地行走;术后脊髓损伤症状无加重。1例因电刀灼伤C1-C2间段椎动脉致椎动脉破裂,止血纱布、骨水泥填塞止血,未出现颅脑缺血症状。3个月颈椎侧位X线片显示均获得骨性愈合,无明显不稳征象。经术后CT证实骨折复位。结论针对具有不稳定性的寰椎骨折或合并寰横韧带损伤患者可在解剖定位和透视辅助下进行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钉棒及横连接加压固定,达到枕骨、寰椎、枢椎间的解剖复位和维持,该短节段的生理性修复技术成功应用于严重寰椎骨折治疗有可能改变原有的治疗观念。  相似文献   

11.
创伤性寰 -枢椎不稳是由于寰椎、枢椎及其椎间关节和连接的韧带损伤而导致的生理关系的破坏和运动功能异常 [1 ]。常合并或继发脊髓压迫或神经根刺激 ,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上颈椎损伤 ,本文就其临床及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重点综述。1 骨性结构不稳与韧带结构不稳骨性结构不稳主要指寰椎和枢椎及其椎间关节损伤而引起相互之间正常解剖关系的破坏而导致该部支持作用和运动功能的异常 ,同时可能合并脊髓受压。主要是齿状突骨折 ,也有少见的寰椎椎弓骨折及由此引起的寰椎脱位等。寰椎椎弓骨折常为寰椎侧块分离移位 ,故又称为爆裂性骨折 (J…  相似文献   

12.
俞璐璐 《浙江医学》2014,(4):338-339
寰椎骨折多由重物撞击头顶部或车祸引起,是较常见的上脊椎损伤,大多可通过颅骨牵引或头环背心等方法治愈,而因寰椎前后弓双侧骨折或伴寰椎横韧带损伤导致上枕颈部极度不稳定患者,需要手术治疗[1-2]。2007-04-2009-06本院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寰椎后弓钢丝固定技术(Brooks技术)治疗不稳定性寰椎骨折患者1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术中手术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Apofix椎板钩治疗创伤性寰枢椎失稳的效果。方法对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行C1-2后路融合、Apofix椎板钩内固定术。包括齿状突骨折21例,其中3例伴横韧带断裂。结果术后随访3~11个月,经颈椎侧位X线片检查,21例获骨性愈合。结论寰枢椎后路融合、Apofix椎板钩内固定术适于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解剖复位是手术成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寰椎变异的形态很多,X线影像也多种多样,而弓状孔是其中最容易显示,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以前对寰椎弓状孔的认识不一,认为是寰椎正常变异;韧带钙化,骨化形成弓形孔以及是人类进化中形态学的退化痕迹等。此孔的名称也不统一,有称寰椎弓状孔,椎动脉弓状孔,寰椎后小桥,寰椎椎动脉沟环,寰椎髁后椎动脉环等。本文对此种变异寰椎进行了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5.
1例经口咽前路手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寰枢椎脱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是由于寰枢椎向前、向后脱位而引起上部颈髓受压,可使患者出现四肢瘫痪,甚至发生呼吸肌麻痹而死亡。枢椎齿状突或寰枢椎纵韧带的完整性因先天畸形、炎症或外伤等原因缺失后,寰枢关节出现异常对位。随着病程的延长,附着于寰枢关节前面的肌肉韧带及关节挛缩,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施加很大重量的颅骨牵引,也不能使寰枢关节完全复位,  相似文献   

16.
刘利君  彭明惺 《四川医学》1998,19(5):398-399
目的:探讨外伤与小儿寰枢椎旋转畸形的关系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对140例患儿作了回顾性研究。结果:42例有轻重不等的外伤史及典型的寰枢椎旋转畸形的临床表现,17例合并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5例合并齿状突骨折。38例非手术治疗,8例手术(包括非手术失败者)获随访疗效优良。结论:外伤为诱因致病者症状重,易出现寰枢椎不稳定,神经并发症多,危险性大,不能与感染为诱因致病者等同对待。确诊早、移位程度轻,仅韧带结构受损者一般宜采用牵引加外固定治疗。陈旧性骨与韧带损伤致寰枢椎不稳定者,有明显神经症状者宜采用枕颈融合或减压加融合术。  相似文献   

17.
寰椎枢椎为颈1、2椎体,寰椎与枢椎之间连结构成寰枢关节,寰枢关节脱位具有潜在危险性,因高位脊髓是呼吸中枢所在,如受损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造成死亡,故手术危险性极大,术前、术后的护理也尤为关键,我科于2004年2月收治1名枢椎齿状突骨折,寰枢关节脱位,脊髓损伤、不全瘫的患者,并成功实施了寰枢椎减压手术,现病人已康复出院,下面介绍一下对该患者整个护理过程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Apofix椎板钩治疗创伤性寰枢椎失稳的效果。方法对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行C1-2后路融合、Apofix椎板钩内固定术。包括齿状突骨折21例,其中3例伴横韧带断裂。结果术后随访3~11个月,经颈椎侧位X线片检查,21例获骨性愈合。结论寰枢椎后路融合、Apofix椎板钩内固定术适于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解剖复位是手术成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寰枢椎不稳是指寰枢椎骨性结构和韧带组织因创伤、畸形、肿瘤、炎症等因素的破坏,造成寰椎与枢椎失去正常的解剖关系,导致寰枢椎脱位或半脱位,丧失了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稳定性,从而合并或继发脊髓、神经根、椎动脉刺激和压迫症状,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寰枢椎不稳应积极给予治疗。过去主要以颅骨牵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寰椎、枢椎新鲜骨折的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寰椎骨折5例,枢椎齿状突骨折13例,创伤性枢椎滑脱5例,行颅骨牵行后,用头环背心或支具外固定.[结果]2例齿状突骨折未愈合,4个钉道感染.[结论]保守治疗部分寰椎、枢椎骨折是有效,合理选择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