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选择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6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1,6-二磷酸果糖、维生素C、辅酶Q10等营养心肌的药物及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并同时给予黄芪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用左卡尼汀注射液替代1,6-二磷酸果糖进行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临床总有效率及心电图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都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性(P<0.05)。对照组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较治疗前后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左卡尼汀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肯定,能明显提高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有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常规治疗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小儿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维生素C注射液150~200 mg·kg-1,ivd qd。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儿心肌酶、肌钙蛋白(cTnI)、T淋巴细胞以及心功能的改善状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86.05%(P〈0.05)。治理后,研究组患儿心肌酶、cTnI、T淋巴细胞群及心功能等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心肌炎临床效果好,能明显改善患儿症状,调节免疫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吴军 《中国药业》2013,(6):47-49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参麦注射液与左卡尼汀三联疗法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cute viral myocarditis,AVMC)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医院收治的77例AVM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给予曲美他嗪、参麦注射液与左卡尼汀三联疗法;对照组37例给予参麦注射液与左卡尼汀。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及心功能变化,症状及血清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0%(39/40)和81.08%(3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脏扩大、胸闷、心悸、ST-T、血清肌钙蛋白CK-MB改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心功能分级Ⅰ级为62.50%(25/40),Ⅱ级为35.00%(14/40),Ⅲ级为2.50%(1/40),对照组心功能分级Ⅰ级为40.54%(15/37),Ⅱ级为35.14%(13/37),Ⅲ级为18.92%(7/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参麦注射液与左卡尼汀三联疗法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可以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症状、心功能指标及心功能分级,阻止心肌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0例,应用左卡尼汀和清开灵,对照组48例,给予能量合剂和病毒唑,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标志物治疗后的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病毒性心肌炎患儿70例,将以上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给予能量合剂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1次/d,给予维生素C20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1次/d,共治疗14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50~100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应用14d。同时给予川芎嗪注射液40mg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应用14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川芎嗪注射液能够显著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 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8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患儿选择临床常规方案治疗,实验组(40例)患儿则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结果 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TnI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治疗时,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120例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在对照组常规综合治疗,保护心肌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两组治疗过程中均进行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改善。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无论在临床疗效还是心功能指标改变、心电图变化,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同时运用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心率减速力(DC)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A组、B组、C组,A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B组(2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C组(2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黄芪注射液和左卡尼汀,对所有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运用动态心电图系统采集患儿的心电信号进行DC和HRV各项指标的分析.结果 3组治疗后DC值及HRV时域指标的各项参数值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HRV时域指标主要包括RR间期总体标准化差(SDNN)、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且C组DC及SDNN、SDANN、RMSSD值比A、B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DC及SDNN、SDANN、RMSSD值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DC及HRV各时域值均降低,而DC及HRV各时域值能可靠反应迷走神经功能,可以作为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判断、临床治疗指导的可靠依据.黄芪注射液与左卡尼汀均可改善迷走神经功能,对心肌有保护作用,两者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黄芪颗粒联合维生素C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均采取抗病毒、营养心肌及免疫调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黄芪颗粒每天2次冲服联合维生素C 20mg/kg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14d。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心肌酶谱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及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酶恢复正常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3%,高于对照组的73.1%(χ2=5.675,P<0.01);治疗后两组心肌酶谱各指标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颗粒联合维生素C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能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左卡尼汀联合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80例,收治时间在2011年3月~2013年4月,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左卡尼汀治疗,观察组采用左卡尼汀联合清开灵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cTnI(0.09±0.05)μg/L、CK-MB(3.29±1.34)U/L、BNP(38.51±11.27)PG/L、CRP(21.26.±4.57)mg/L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7.5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0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0%(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具有显著效果,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所致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72例,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纠正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对照组予大剂量维生素C、维生素E、辅酶Q10,疗程均为14 d。观察治疗前后患儿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的改变情况和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心肌酶水平相似且均高于正常值,治疗后心肌酶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心肌肌钙蛋白Ⅰ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4.74%和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方法:以某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进行治疗的82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使用磷酸肌酸钠治疗,观察组使用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在研究结束后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以及心肌酶水平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心肌酶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比较显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临床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左卡尼汀及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AVM诊断标准的11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黄芪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电图、临床症状、血清学指标改善情况及心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2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左卡尼汀及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AVM,可以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症状、心电图变化与心肌酶谱,恢复心功能,不良反应轻微,可阻止心肌细胞损伤,可作为AVM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9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黄芪注射液基础治疗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结果 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8.8%,治疗组为95.9%,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卡尼汀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取得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5.
宋先中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115-116
目的分析探讨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确诊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88例并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4例行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4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对所有患者随访2~3周,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间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5%),优于对照组(84.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能显著提高患儿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6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63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6%(P〈0.05),观察组在左心功能、心肌酶、肌钙蛋白及C反应蛋白、脑钠肽恢复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好,能明显提高临床有效率。  相似文献   

17.
陈望青 《中国药房》2012,(20):1879-1880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维生素C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其对血肌钙蛋白T(cTnT)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2例,采用绝对卧床休息、抗心律失常、抗病毒、营养心肌代谢药物等综合治疗;观察组5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参麦注射液+维生素C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并在治疗前、后测定cTnT。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9.65%)明显高于对照组(6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cTnT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Tn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效果良好,并可能通过影响血中cTnT的变化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改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简血透)其营养不良和心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之上进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在每次透析后静脉滴注左卡尼汀注射液,连续治疗3个月,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营养学指标以及心功能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其血清营养学治疗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清营养学指标(P<0.05);两组患者同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心功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卡尼汀能够明显改善尿毒症血透患者营养不良的状况,延缓心脏结构、功能的进一步损害,保护心肌细胞,是值得推广使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辅助常规、对症治疗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随机将7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仅予以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35例)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各心肌酶指标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儿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1.4%、71.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患儿心功能改善率分别为94.3%、74.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肾功能等生化检查亦未见异常。结论黄芪注射液辅助常规、对症治疗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且可有效促进患儿心功能恢复,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与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张家界市慈利县中医院收治的107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3例给予黄芪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54例给予自拟中药方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病初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各亚群均下降,CD4+/CD8+比值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较好,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