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超声显像分级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对206例急性、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进行肝纤维化超声分级诊断,同时检测其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超声诊断急性血吸虫病(急血)组和对照组均为0级,慢性血吸虫病(慢血)组主要为级,晚期血吸虫病(晚血)组主要为级;血清肝纤维化4项指标以晚血组最高,慢血组次之,急血组最低;超声分级级别越高,血清肝纤维化4项指标含量越高。结论血吸虫病肝脏超声分级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相一致,两者结合检测,能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I、II级患者血清维生素D表达水平,初步探索其与患者门静脉主干内径宽度及肝纤维化进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9月就诊于嘉兴市第一医院血吸虫病科的126例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I、II级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门静脉主干内径宽度、25羟维生素D3[25(OH)D3]等指标;随访观察上述患者肝纤维化进展情况,比较病情进展者和病情稳定者维生素D表达水平。结果 126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中,男性72例,女性54例;年龄62~80岁;肝纤维化I级58例,II级68例。肝纤维化I级和II级患者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25(OH)D3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钙、血磷、门静脉主干内径宽度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门静脉主干内径增宽者血清中25(OH)D3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组[(19.08±1.36)nmol/L vs.(25.61±6.69)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3年,发现73例患者肝纤维化病情进展,病情进展患者血清中维生素D表达水平低于病情稳定组[(20.00±0.81)nmol/L vs.(25.47±5.91)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在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中较常见,其可能与患者门静脉主干内径及病情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miR-21水平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共纳入7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按照肝脏病理学进行肝纤维化分期;采用qPCR检测患者血清miR-21水平。按照肝纤维化分期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并通过曲线下面积评估血清miR-21水平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将7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肝脏病理学结果进行肝纤维化分期,分为F0(6例),F1 (29例),F2(23例),F3(10例),F4(5例);随着肝纤维化分期的增加,患者血清miR-21水平逐渐升高,F2组高于F1组,F3组高于F2组,F4组高于F3组(F1对F2对F3对F4,0.881±0.330对1.234±0.340对1.441±0.255对1.762±0.212),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683,P0.01);分别以血清miR-21水平≥0.9835,≥1.150和≥1.557为cut-off值,其诊断显著肝纤维化(F2)、严重肝纤维化(F3)和肝硬化(F4)的AUC值分别为0.860、0.854和0.929。结论血清miR-21水平检测简单,可有效评估患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对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的疗效及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影响。方法 120例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栓通注射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生化指标、肝纤维化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TBIL、ALT、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BIL、ALT、AS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TBIL、ALT、AS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纤维化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肝纤维化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能够有效提高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肝功能以及肝纤维化病情的改善,用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维生素E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生素E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的100例肝纤维化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采用基础治疗+维生素E治疗;对照组采取基础治疗+安慰剂治疗。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肝脏B超影像变化、肝功能及血清肝纤维化6项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LⅣ)、间质金属蛋白酶(MMPS)、间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S)]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6项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对照组则无显著性变化(P>0.05)。肝脏B超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63,P<0.01)。结论维生素E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超声显像法在血吸虫病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血吸虫病的肝损害在B超声像图上的表现,我们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对已确诊为血吸虫病患者805例用B超进行检测,并以174位健康人和18例肝组织活检已确诊为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作对照.对象、方法和分级标准1 对象1.1健康组174例无血吸虫疫水接触史,无疟疾史,HBsAg阴性,血吸虫病原和血清学检查均阴性的健康农民和樵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免疫失衡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9月就诊于嘉兴市第一医院血吸虫病科的120例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50例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中IgG抗体、IgA抗体、C3补体、C4补体、CD4+细胞比例、CD8~+细胞比例、25羟维生素D [25(OH)D]等指标水平。根据超声肝纤维化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肝纤维化Ⅰ、Ⅱ、Ⅲ级,比较不同程度肝纤维化患者血清中上述指标水平差异。根据患者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将患者分为25(OH)D水平充足组、不足组和缺乏组,比较各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差异,并分析维生素D水平与免疫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120例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中,男性58例、女性62例,平均年龄(72.00±3.00)岁;肝纤维化I级32例、Ⅱ级46例、Ⅲ级42例。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D-二聚体(D-D)、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C3补体、C4补体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467、0.322、0.790、-2.432、-2.630,P均 0.05),但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血钙、血磷、IgG抗体、IgA抗体、CD4~+细胞比例、CD8~+细胞比例、25(OH)D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30、6.382、-1.341、2.361、8.708、11.783、-2.995、-6.543、-3.022,P均0.05)。不同肝纤维化程度患者AST、ALT、血磷、IgA抗体、C3补体、CD8+细胞比例、25(OH)D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9.704、16.254、62.669、49.347、5.430、5.434、5.783,P均0.05);肝纤维化Ⅰ级与Ⅲ级患者ALT、血磷、IgA抗体、CD8+细胞比例、25(OH)D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纤维化Ⅱ级与Ⅲ级患者血磷、IgA抗体、CD8+细胞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纤维化Ⅰ级与Ⅱ级患者CD8+细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5(OH)D水平充足组、不足组与缺乏组患者血清IgG抗体、IgA抗体、C3补体、CD4~+细胞比例、CD8~+细胞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303、59.623、8.698、9.969、12.805,P均0.05),不足组与缺乏组患者血清CD8~+细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IgG抗体、IgA抗体水平呈负相关(r=-0.754、-0.773,P均0.05),与C3补体、CD4+细胞比例、CD8~+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827、0.850、0.830,P均0.05)。结论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存在免疫失衡,患者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可能与免疫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8.
血清铁蛋白与肝纤维化指标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慢性肝病患者血清铁蛋白(SF)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CⅣ)及病理分期的相关性.采用酶联免疫及放射免疫法,对85例慢性肝病患者检测SF及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并对其中50例慢性肝炎患者行肝穿活检.慢性肝病患者SF、肝纤维化四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SF随慢性肝炎及肝硬化临床分型及Child-Pugh分级的逐渐加重而升高.SF随病理分期依次增高,与SO期比较P<0.01;SF与HA、LN、PⅢP、CⅣ具有相关性(r值为0.68,0.58,0.47,0.61).提示肝铁代谢异常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于判断肝纤维化的程度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内皮素(ET)、透明质酸(HA)、三型前胶原(PCⅢ)、四型胶原(IV.C)、层粘蛋白(LN)与肝纤维化形成、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性及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60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和150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ET、HA、PCIII、IV.C、LN含量,并与肝功能分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晚期血吸虫病患者ET血清浓度明显增高,与慢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晚期血吸虫病患者ET、HA、PCⅢ、IV.C、LN水平随着chuild-pugh分级及肝纤维化程度增高而增高;晚期血吸虫病伴食道静脉曲张与无食道静脉曲张患者血清ET、HA、PCⅢ、IV.C、LN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T、HA、PCⅢ、IV.C、LN可能在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和门脉高压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软肝丸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B超图像改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血吸虫病疫区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 ,为了寻求有效、无毒或低毒价廉的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药物 ,我们采用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复合方剂软肝丸 [1]治疗慢性血吸虫病肝纤维化 ,并用 B超检查观察其疗效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全部病例为 1 997~ 1 999年住院或门诊慢性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病人 ,共 43例。所有患者均经血吸虫病免疫学或病原学检查确诊 ,并予以常规剂量吡喹酮 60 mg/kg杀虫治疗。B超检查全部患者均为肝实质 级 [2 ] ,呈典型的鱼鳞或网络状改变(网眼 <2 0 mm) ;门静脉内径均 <1 3mm,脾脏厚度均…  相似文献   

11.
大黄蛰虫丸治疗晚期血吸虫病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黄蛰虫丸治疗晚期血吸虫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确诊的62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31例,分别采用大黄蛰虫丸和常规治疗,疗程均为5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肝脏B超影像学的变化。结果大黄蛰虫丸治疗组患者治疗52周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肝纤维化指标及B超门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量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大黄蛰虫丸治疗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大黄蛰虫丸治疗晚期血吸虫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肝脏》2016,(1)
目的分析B超、肝纤维化指标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医院收治的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6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并且依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研究组(20例)、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应用B超检测;研究组患者,进行弹性成像检测;观察组,应用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对三组进行弹性成像、B超、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检测方法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在临床检测中,研究组与对照组检测结果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且随着患者肝组织炎症坏死以及纤维化程度的升高而升高;且在三组中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不同,患者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胶原蛋白(PCⅢ)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进行弹性成像检测,在反映肝纤维化程度方面具有相关性,与B超、肝纤维化指标发挥较好一致性,对临床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曹阳  冼建中  牛易 《传染病信息》2004,17(4):172-172
目的研究重组人γ-干扰素(IFN-γ)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肝纤维化患者肝纤维化血清学变化.方法60例慢乙肝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A组:30例采用IFN-γ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B组:30例采用常规药物(凯西莱 肝安注射液)治疗,疗程为9个月.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治疗3、6、9个月及停药后3个月血清HA、LN、PCⅢ及Ⅳ-C水平.结果A组血清HA、LN、PCⅢ及Ⅳ-C的测定值随治疗时间逐渐降低,至9个月到最低点(P<0.05),B组则无明显改变(P>0.05).有效率A组仅为66.7%(20/30),B组为10%(3/3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随治疗进行不断下降,至治疗结束时达到最低点;与A组比较,B组的肝纤维化4项指标虽然也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明显小于A组.说明γ-干扰素联合安络化纤丸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有良好的联合抗纤维化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分子3(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 domain protein 3,Tim-3)在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外周血CD56+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表面的表达及其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8例临床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和30例健康者CD56+NK细胞表面Tim-3的表达,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肝纤维化血清学三型前胶原N端肽(PIIIP N-P)、层黏连蛋白(LN)、IV型胶原(CIV)和透明质酸(HA)等4项指标,ELISA检测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Fibroscan仪检测肝硬度值(LSM)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统计分析Tim-3表达水平与IL-4和IFN-γ水平、肝脏纤维化程度以及肝纤维化血清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显示,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外周血CD56+NK细胞表面Tim-3表达水平为(62.3±11.4)%,高于健康对照组的(52.1±6.5)%(P0.01)。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PIIIP N-P水平分别为(86.5±29.5)ng/ml和(22.0±7.8)ng/ml,LN分别为(49.3±21.5)ng/ml和(20.4±6.3)ng/ml,CIV分别为(67.5±22.3)ng/ml和(22.0±3.9)ng/ml,HA分别为(645.9±483.1)ng/ml和(54.7±27.7)ng/ml,两组各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IFN-γ水平分别为(93.9±20.1)ng/L和(107.7±24.6)ng/L,IL-4分别为(46.6±11.8)ng/L和(28.9±8.9)ng/L,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非参数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CD56+NK细胞表达的Tim-3水平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LSM、PIIIP N-P、LN、CIV和IL-4水平呈正相关(r=0.528~0.834,P0.01),与IFN-γ水平呈负相关(r=-0.501,P0.01),而与HA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352,P0.05)。结论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外周血CD56+NK细胞Tim-3表达呈上调,并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LSM、PIIIP N-P、LN、CIV和IL-4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1990年以来 ,采用多巴胺加酚妥拉明治疗晚期血吸虫病(简称晚血 )合并乙型肝炎 (简称乙肝 )肝硬化腹水 36例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36例患者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和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直肠显微镜检查、肝功能和乙肝标志物二对半检查、B超检查的结果等 ,均确诊为晚血肝纤维化腹水合并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其中男性 2 5例 ,女性11例 ,年龄 2 3~ 72岁 ,平均年龄 48.7岁。肝功能 Child分级均为 C级。腹部 B超均提示肝硬化、大量腹水。入院时 4例伴有上消化道出血。1.2 方法 均在卧…  相似文献   

16.
我们运用彩超对16例晚血患者门脉系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检测,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1检测对象16例晚血患者(晚血组)系我省重疫区的长住居民,有反复疫水接触史,常感乏力、腹胀、伴肝脾肿大,血吸虫免疫学试验阳性。B超提示为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及脾肿大。均排除病毒性肝炎及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40.7±9.9岁。9例对照者(对照组)为城市居民,无疫水接触史,在我院体检末发现异常。其中男性7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6.5士102岁。以上2组对象在检查前半月内,均未用过影响血管扩张等药物。2检测方法全部受检者…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39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单胺氧化酶(MAO)及72例晚血患者血清的腺苷脱氨酶(ADA)。结果表明在排除肝炎后,这两种肝纤维化标志的检测在晚期血吸虫病中都有应用价值,且ADA较MAO检测更敏感、特异及简便。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晚期血吸虫病 (晚血 )患者门脉内径宽度与其压力及食道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 ,对 5 1例晚血脾切除手术患者和 15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患者进行了对比观察。对象与方法对象5 1例晚血脾切除手术患者 ,男性 36例 ,女性 15例 ,年龄 16~ 6 0岁 ,平均 37岁。手术中取肝组织作病理检查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 34例 ,混合型肝硬化 17例。有呕血史 30例。对照组 15例均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 ,年龄 2 1~ 5 9岁 ,平均 31岁。方法B超采用韩国 SA - 480 0 HD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3.5 MHz。晚血超声检查按文献标准 [1 ,2 ]。术前观察肝、脾大小…  相似文献   

19.
对慢迁肝、慢活肝、肝炎后肝硬化、日本血吸虫病早期和晚期患者共612例(其中157例经肝活检确诊)进行血清ADA、CG、β_2-M、NAG、GST、HyP、PIP、HA、LN、TNF-α、sIL-2R等11项指标的检测.检测结果用阳性(>(?) 2SD)率表示,大致与肝组织学检查结果相似,肝纤维化程度早血、迁肝<晚血<慢活肝<肝炎后肝硬化,而肝脏炎症、坏死则以慢活肝为重.我们认为肝纤维化的诊断应综合考虑.本文从反映慢性肝受损指标、细胞外间质代谢指标及细胞因子网络失调指标3方面,初步提出肝纤维化血清学诊断指标谱,供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晚期和慢性血吸虫病合并HBV(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血清肝纤维化4项指标,即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CIII)、Ⅳ型胶原(IV.C)、层粘蛋白(LN)含量的变化。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25例晚期血吸虫病中26例合并"大三阳"、48例合并"小三阳",51例未合并HBV感染;145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中25例合并HBV"大三阳"、35例"小三阳"、85例未合并HBV感染者的上述4项指标;对照组50例正常人血清肝纤维化4项指标的含量。HBV标志物采用ELISA一步法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晚血患者血清肝纤维化4项指标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晚血并HBV"大三阳"明显高于晚血并小三阳患者(P<0.01);晚血并HBV"小三阳"与晚血未感染HBV者无差异(P>0.05)。慢血并HBV"大三阳"与晚血并"大三阳"组比较,除HA外,其余3项指标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1);慢血并HBV"小三阳"与慢血并"大三阳"组比较,HA、IV.C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1),LN前者低于后者(P<0.05),PCIII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血未感染HBV组高于对照组(P<0.05);慢血并HBV"小三阳"组与慢血未感染HBV组比较,前者HA、PCIII明显高于后者(P<0.01),LN、IV.C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血未感染HBV组与控制组比较,除LN外,前者高于后者(P<0.05)。结论日本血吸虫病合并HBV感染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4项指标均增高,合并HBV"大三阳"者较合并HBV"小三阳"者增高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