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ELISA(测IgG)连续四年观察了流脑A群多糖体菌苗的血清学效果。人群抗体水平的几何平均滴度(GMT),免前为2.124,免后15天、30天180天、一年、二年、三年四年的GMT分别为8.74、38.40、59.97、25.767.82、7.48、1.53。ELTSA检查结果表明, 接种该种菌苗,半年以后人群抗体水平可达高峰、一年以后开始下降,直到3年仍维持在一定水平,但是到第4年则降到免前水平,这似乎表明,该种菌苗的兔疫效果可维持3年。然而人群中血凝(HA))抗体GMT免前为1.43,免后15天升到高峰,GMT为, 0.56,30天以后开始下降,180天则接近免前的水平。由此可见,HA抗体出现比较早,消失也较快,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查人群免疫水平不如ELISA法能更好地反映抗体的免疫状况。近几年来国内外应用A群流脑多糖体菌苗预防流脑,对控制该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80年以来国内A群流脑多糖体菌苗生产取得成功以后在我国各省均开始应用。通过80年代周期流行高峰的控制,说明它的免疫效果是理想可靠的。但对免疫持久性的研究虽有很多学者正在摸索和探讨均未肯定下来。现将我省应用ELISA连续四年血清学效果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检测A群流脑抗体方法的探讨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疫情监测、预测、A群流脑多糖体菌苗(简称菌苗)效果评价以及血清学诊断方面,都需要可靠的血清学检测方法。七十年代国内测定A群脑膜炎双球菌抗体(简称抗体),多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本法虽具有简便易行、微量快速等优点,但由于它主要反映IgM抗体,不能全面代表机体的免疫水平,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1981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建立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杀菌力试验(BCA)等方法,在此期间国内外已相继建立了能定量检测流脑的多种放射免疫测定法。为探讨…  相似文献   

3.
杀菌力抗体测定A群流脑菌苗免疫效果观察苏万才,李彩萍新疆哈密地区防疫站(839000)评价人群对流脑的免疫水平,多采用间接血凝试验。主要检测IgM,对全面了解机体实际免疫状况终嫌不足。流脑杀菌力抗体试验于80年代后陆续应用于流脑免疫水平监测和菌苗免疫...  相似文献   

4.
以班氏微丝蚴抗原作间接血凝、间接荧光抗体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班氏丝虫病进行了血清学诊断,并对这些试验测定抗体的效价进行了比较。在检测流行区特定组血清的丝虫抗体方面,每种方法都各有其优越性,即间接血凝、间接荧光抗体及反ELISA对流行区正常人、微丝蚴阳性者和临床丝虫病人的血清,都分别出现了较多的阳性应。ELISA简便而敏感,可用可溶性抗原作丝虫病血清流行病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多用血凝抑制试验(简称HI试验)检测血凝抑制抗体(HI抗体)是否阳转测定麻疹初免成功率。此方法需采集双份血清(有些家长不愿接受),而且需时较长(免后1个月左右才能检测)。因此我们探讨用捕获-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麻疹特异性IgM抗体(简称SIgM)进行初免成功率检测。现将捕  相似文献   

6.
<正> 反向间接血凝是细菌,病毒等传染病早期快速,准确的血清学技术。我们应用目前国内常用的DEAE纤绕素提纯流脑抗体,氯化铬—发致敏血球,并在临床对十余名疑似流脑病人作早期、快速诊断,获得满意结果。本文反向间接血凝采用离子交换剂DEAE纤绕素离心法提取A群流脑抗体,并经氯化铬—发致敏血球,与相应流脑提纯抗原作方阵滴度,其滴度达819200,比菌凝效价提高1280位。以提纯抗体致敏血球与四叠球菌,葡萄球菌,黄色蔡氏菌  相似文献   

7.
<正> 本文以SPRIA、TTCBA、ELISA和SPA-ELISA法,对不同人群流脑菌苗免疫后血清平行地进行了抗体测定,并应用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具有良好的群特异性,能够较好地反映出流脑菌苗免疫后的血清学效果。其敏感性依次为SPRIA>TTCBA>ELISA,TTCBA和ELISA法因操作简便,无需特殊仪器设备,而易于在基层推广。流脑菌苗免后一个月,抗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应用IHA、ELISA检测鼠疫F1抗体的一致性,评价方法的优劣,以便更好地制订鼠疫监测的方法及防治策略.方法 对广西鼠疫监测点隆林、西林县的犬血清使用IHA及ELISA两种试验方法,并进行一致性研究,评价IHA与ELISA方法的可靠性.结果 IHA检测鼠疫F1抗体阳性率为0,ELISA检测鼠疫F1抗体的总阳性率为4.4%(12/273);IHA与ELISA之间的一致性为95.6%,其Kappa值等于0,呈轻度一致.结论 间接血凝试验方法特异、操作简便是传统的鼠疫监测手段之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特点,且与间接血凝试验有轻度一致性,适宜在鼠疫监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开展A群流脑多糖菌苗基础免疫成功率的监测,评价靖江市流脑多糖菌苗的接种状况与工作质量。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正常人群流脑免疫成功率。结果:2004年底靖江市流脑免前抗体阳性率为15.07%,GMT为1∶1.15;免后抗体阳性率为89.04%,GMT为1∶4.40,免疫前后流脑抗体阳性率之间、GMT之间的差异显著。结论:目前靖江市A群流脑多糖菌苗基础免疫的成功率较高,效果较好,抗体具有保护水平,可以有效保护儿童,防止流脑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采用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测定麻疹抗体的方法,并与传统的血凝抑制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麻疹单克隆抗体致敏人“O”型红细胞的反向间接血凝抑制法,检测麻疹抗体。结果两种方法检测麻疹疫苗免疫后抗体阳转率均为100%(11/11);52份免疫后血清RPHI的GMT为26.55,HI的GMT为39.08,经统计学处理两种方法未见显著性差异,并具有很好的平行关系。应用该方法对其他相关病毒抗原和抗体的检测,结果无交叉反应。结论该法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白喉毒素抗体水平测定的三种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群白喉毒素抗体水平测定,一直沿用锡克氏试验,此法简便可靠,但不能测出两组人群抗体水平量的差别。近年来有了微量间接血凝试验,建立了白喉抗体水平定量工作。在Sven son等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免疫动物白喉抗毒素的报导启发下,我们摸索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人群白喉毒素抗体水平测定。同时用锡克氏试验与微量间接血凝试验作比较,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鼠疫F1抗原(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对鼠疫F1抗原(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进行现场应用评价。方法结合鼠疫常规监测工作,对现场采集的标本同时进行常规鼠疫检验和ELISA检测,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鼠疫菌分离培养和ELISA检测人和动物脏器标本1798份,ELISA与鼠疫菌分离培养比较检出率较高(7.01%),符合率可达98.23%,鼠疫抗原ELISA检测试剂盒敏感性好、时间短。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与间接血凝试验检测人和动物血清1份,结果无明显差异,但符合率低,ELISA加胶体金标记层析检测鼠疫F1抗体阳性可提高符合率(91.56%)。结论鼠疫F1抗原(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可以用于鼠疫的早期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3.
间接血凝法检测伤寒、副伤寒抗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表明,人体感染病原微生物后,最早(3 d)出现IgM抗体,间接血凝试验(简称血凝法)则主要适合于检测IgM抗体,因此,应用该方法可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本文应用间接血凝检测方法检测伤寒、副伤寒抗体.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对人群的麻疹抗体水平监测,目前都采用血凝抑制法,此法虽简便快速,但许多地区因购买猴血球困难无法开展此项工作。本文通过对麻苗免疫前后和健康人群麻疹抗体的测定,比较酶联吸附法(ELISA)和血凝抑制法(HI)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表明ELISA法可以代替HI法进行麻疹的抗体水平监测。 1 材料与方法法 1.1 ELISA-IgG法 ELISA间接法,以OD值≥2.1的血清最高稀释度为其效价。麻疹人群抗体水平测定血清稀释度<1:200为阴  相似文献   

15.
1991年应县麻疹疫苗,白喉类毒素初免后的抗体,分别用麻疹血凝抑制试验检测190名儿童,麻疹HI抗体阳性率为87.37%,GMT为1:15.8。用白喉抗毒素间接血凝法检测192名儿童,白喉抗毒素抗体保护率为96.88%,GMT为0.3179Iu/ml。8~12月龄儿童初免麻疹疫苗后,5个月龄组间麻疹HI抗体滴度,差别显著性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A群流脑多糖菌苗免疫后抗体消长趋势,有效地控制流脑的发生与流行。方法 应用定人群研究方法,以ELISA法监测流脑血清抗体。结果 再免后3年人群抗体GMT仍维持较高水平,第4年接近再免前水平。再免前抗体GMT和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幅度增高,再免后1年≤3岁组~15岁组上升幅度与再免前成正相关,再免后2年≤3岁组~15岁组下降幅度与再免后1年成反比关系。分析表明,≤3岁组和≥20岁组再免反应差,保护性抗体水平能维持1年。结论 再免人群达不到长期预防感染的目的,幼小儿童是目前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狂犬病抗体Ig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在检测狂犬病抗体IgG中的应用。方法:研制狂犬病抗原片和生产荧光血清,研究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狂犬病抗体IgG的灵敏度、稳定性及实际应用效果。用研制的狂犬抗原片和荧光血清,比较间接免疫荧光技术与酶标检测狂犬病抗体的效果。结果: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狂犬病抗体IgG是特异、稳定的,变异系数CV=4.9%。间接免疫荧光技术与ELISA同时检测狂犬病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阳性率为92.89%,ELISA法阳性率为40.48%。结论: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狂犬病抗体IgG特异性、稳定性好。狂犬疫苗免疫后应用该技术检测抗体,保证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8.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应用于狂犬病抗体IgG检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在狂犬病抗体中的应用。方法:由本中心研制狂犬抗原片和荧光血清,比较间接免疫荧光技术与酶标方法的效果。结果: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狂犬病抗体特异性、稳定性良好、变异系数CV=4.9%。间接免疫荧光技术与ELISA同时检测,间接免疫荧光法阳性率为82.89%,ELISA法阳性率为40.48%。结论: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狂犬病抗体特异性、稳定性好。狂犬疫苗免疫后应用该技术检测抗体,确保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9.
4种鼠疫F1抗原/抗体检测方法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客观评价血凝试验、胶体金试验、ELISA和PCR 4种检测方法的灵敏性.方法 对于血清学方法中的F1抗体检测,评价检出的全菌免疫兔抗血清最低稀释度;F1抗原检测,评价检出的最低浓度.对于分子生物学方法,评价同时检出fra基因和pla基因的模板最低浓度.结果 对于F1抗体检测,间接血凝试验检出的最低稀释度是1:64,胶体金试验是1:1000,ELISA是1:204 800.对于F1抗原检测,反向血凝试验检出的最低浓度是2 ng/ml,胶体金试验是50 ng/ml.fra、pla基因同时检出,模板的最低浓度是0.21 ng/μl.结论 在以抗体IgG为主的血清中,ELISA法对于F1抗体检测的灵敏性较高.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对于F1抗原检测的灵敏性较高.为减少误诊率,采用PCR诊断鼠疫菌要求最低模板浓度是0.21 ng/μl.  相似文献   

20.
<正> 间接血凝实验技术是一种微量,快速的现代血清学技术,又由于此法具有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测定人体血清中各种抗体或抗原。在应用血凝法测定白喉抗体方面,国外应用较多,国内报导甚少,至今仍沿用锡克氏法(简称“锡试”法)。锡试法虽方法简便,但观察时间较长,且难于定量反映人群免疫水平。为将血凝法用于白喉流行病学调查,我们于1979年12月在本区固始县、信阳县两地同时应用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